无机房电梯顶层高度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I小蘑菇I
67125 次浏览 2024-06-15 提问
143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17 23:14:12 回答

顶层高度要求≥4200,你这个电梯尺寸是净尺寸还是什么?如果是电梯轿厢的净尺寸那就超出了国标一吨无机房电梯的轿厢面积,国家标准一吨无机房电梯的最大轿厢面积不超过2.4个平方,你这个算下来的话已经2.7个平方了,到时候通不过国家验收的.

2024-06-17 23:14:12 回答

你这是无机房货梯,各个厂家要求不一样。
三菱的无机房电梯最大载重1600KG,你这里是用不上了
通力电梯要求轿厢平面1500*2700,顶层高度3900.
有些国产电梯要求轿厢平面2000*2100,顶层高度4200
其他品牌的0.5m/s无机房货梯顶层高度要求基本在3900~4200的区间里
建议你先找几个厂家,由厂家针对性地进行参数设计和报价,以防预先定好的土建井道、底坑、顶层高度不合适,导致出现有的地方不够、有的地方浪费的情况

2024-06-17 23:14:12 回答

具体的维修保养作业内容和技术规范应参照各电梯生产厂商的技术要求。
(1)曳引机的维修保养
由于采用了永磁电动机的无齿轮曳引机,维修保养需要用一些专门的工具和仪器。制动器内嵌在曳引机罩壳里,直接作用在电动机转子机构上,是关系电梯安全运行的最重要装置,其铁芯冲程的调整、制动摩擦片动作冲程的调整都需要使用杠杆式百分表和塞尺等精密仪器来精确设定。无齿轮结构使曳引轮与电动机转子结构联结,曳引轮磨损程序和联结部轴承的运转情况直接影响到电梯运行的舒适性。因此曳引轮必须定期予以检查、轴承定期加油脂润滑。由于没有机房工作地面,又受到曳引轮位置所限,很难按照传统方式测量其磨损度,这就需要使用针对相应规格轮槽专门制作的量具,以准确判定曳引轮槽的现状。如果需要拆卸、更换曳引机,则需要将轿厢可靠固定在井道顶层附近,以轿顶为工作平台,在井道顶部安装承重梁及起吊设备后实施曳引机的拆装。对曳引机的维修保养工作结束后应注意不能将工具、备件等物品遗漏在井道内(如支架上),防止落下后造成意外的损害。
(2)  控制柜的维修保养
无机房电梯的控制柜一般也安装在井道内,一旦电梯元件或电路接线等发生故障损坏,检修与更换操作将会比较困难,因此日常的维修保养比安装在机房内的控制柜装置要求更高。接插件、接线端子及断路器、熔断保护器等应经常检查,尽可能防止意外故障发生。进出控制柜的电线电缆的布置和连接要求规范、可靠固定,避免与轿厢等运行部件发生碰擦而导致破裂故障。无机房电梯由于没有手动机械松闸条件,因此发生困人故障时必须有一套应急松闸系统。以三菱ELENESSA  电梯为例,可以在没有用户外部电源的情况下在层站外实施松闸救援操作。该救援操作装置电气回路的可靠性应该得到充分保障,在日常维修保养工作中对回路中的电源(即蓄电池)的充放电情况以及线路导通情况必须确认良好。在控制柜检修工作完成后应确保其盖板可靠关闭并固定,同样也应注意不能将工具、备件等物品遗漏在井道内。
(3)  利用井道以外的机器设备进行故障检修
电梯故障的查找与判断通常都需要在控制柜内进行,因为控制柜是控制电梯各项运行状态,汇集数据信息和发送指令的中枢机构。一般来说,驱动、控制和管理电梯运行的各种工作电压、回路构成、状态显示等都能在控制柜内进行检查。对于无机房电梯一旦故障发生,有时候无法或很难直接接近控制柜装置,因此一般的无机房产品都会在井道以外的设备中提供一些故障判断与应急处理方式,如层站检修面板或远程监控设备等。另外,通过层站检修面板观察窗还可以在紧急排故时确认轿厢位置和状态。无机房电梯的维修作业要求熟练掌握利用这些设备功能,以准确、高效、安全地进行排故操作。综上所述,无机房电梯的维修保养工作与传统的机房式电梯有很大区别。定期地对电梯进行维修保养将有利于保证电梯乘坐的安全性,提高电梯乘坐的舒适感与乘客的满意度,延长电梯设备的使用寿命,无机房电梯维修保养工作的绝大部分内容要求操作人员有专业的知识及相关电梯的安装经验。不合格人员从事维修保养工作,会给乘客或其他相关人员带来极大的危险,同时也会引起电梯设备的非正常损坏并影响电梯所应具有的性能。

扩展回答

无机房电梯顶层高度


这个电梯顶层高度4米够不够?要不要提高闷顶层的高度?求大神赐教啊

无机房电梯顶层高度要求

道不考虑.5,4层4站4门、载重2,速度0,电梯尺寸1900*2300*2200
问题补充:是无机房货梯

无机房货梯顶层高度是多少

无机房货梯顶层高度是多少?一般安装这种货梯最高的楼层限制在多少层的?请问有哪位清楚能回答我一下吗?

请问各位,电梯顶层高度与机房层高度是一个概念吗

请问各位,电梯顶层高度与机房层高度是一个概念吗?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009769439697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