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瓷碗如何鉴定?



				
				
虾米啊1
8238 次浏览 2024-05-23 提问
118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5-25 10:37:23 回答

斑就  是最主要的特定依据。任何土壤中都含有各种矿物质和有机质,矿物质含钠、钾、钙、铁、镁、铅等元素的硅酸盐、氧化物、硫化物、磷酸盐等。有机质是土壤中以各种形态存在的有机化合物,有碳、氢、氧、氮和少量硫元素组成的天然络合剂。高古陶瓷受土壤中这些化学元素和侵蚀以及地温的影响,釉面产生开裂和腐蚀。开裂、腐蚀的胎体表面大量吸收泥土
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随着时间逐渐粘积在胎体上,会形成"土斑"。土斑有两种,一种称"蚕卵斑",成颗粒状,像桑蚕产下的卵子一粒粒聚结在一起,大面积在陶瓷器表面形成。这种土斑粘积度极强,用手指剥除不掉。蚕卵斑形成与土壤中矿物质成份比例高有关,比较容易在低温度陶器上产生。另一种称"蚯蚓屎斑",成条形曲线状,形状尤如蚯蚓的屎,细而弯曲,小面积地粘积在陶瓷表面。有"蚯蚓屎斑"的器物,在出土前周围土壤所含有机质比矿物质成份比例高,器物本身釉面抗蚀程度强。高温釉器物及在黑杂土中的器物,都会产生这种土斑。有些器物上既有"蚕卵斑"又有"蚯蚓屎斑",有这种现象的器物大多数是陪葬物。收藏者对这种土斑不应该人为清除,它不影响器物的外表美观,同时又是出土物的有力见证。市场上出现人造土斑,一是选择器物某个部位用硫酸把腐蚀,然后涂上胶再撒上泥土。这种人造土斑是块状形,不自然,剥釉处与有釉之间没有过度层次。二是把仿制好的瓷器用硫酸腐蚀釉面,然后埋入泥土中,过一段时间再取出现。这种人造土斑粘贴性差,用手一抹泥灰就掉落,一冲就能洗清。人造土斑与自然形成的"蚕卵斑"和"蚯蚓屎斑"相差很大。

2024-05-25 10:37:23 回答

在老古玩里有三句话叫做:货好勿忧,货正勿愁,货招手让人来。意思是说,只有你有好东西、真东西,就会不愁卖。因此,在投资高古瓷(民间俗称元朝以前产的陶瓷即为高古瓷)的时候有一个标准,就是一定要选择“名窑口、典型器”来收藏。比如说,唐代的名窑口是南青北白,南方以越窑的青瓷见长,北方以邢窑的白瓷取胜。那么收藏唐代瓷器时,就要重点考虑这两个窑口的典型器物。而投资宋代的瓷器,就最好选择五大名窑的东西,宋代的五大名窑分别是汝窑、官窑、哥窑、定窑和钧窑。就拿定窑来说,定窑又有粉定和土定之分,粉定是正宗的定窑,土定则是各地模仿烧造的产品,粉定的窑址在今天的河北曲阳,对于粉定的瓷器,投资者即使收藏不到带“官”字的,也要收藏一些胎白、釉好、图案漂亮的,这些瓷器极具升值潜力。相比之下土定的投资价值就要逊色一些。  另外宋代建窑、龙泉窑等八大窑系的瓷器也符合“名窑口、典型器”的收藏标准,这些瓷窑的瓷器也都大有历史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容易保值和升值。
鉴定方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
   原始瓷器自商周时期发端,经过秦汉时期的发展,到东汉,已经取得长足的进展,既有艺术装饰而有具有实用价值的原始瓷器,成为浙江、江苏等地主产区的外销产品。
东汉原始瓷器,胎质坚硬致密,器物大半部上釉,只是近底处无釉;由于改刷釉法为浸釉法,釉层增厚,胎釉结合的状况大为改进,脱釉现象少见。器型比较规整,多用快轮拉坯成器身,再粘接器底而成。器身为素面,有简单的弦纹和水波纹。
到东汉晚期,由专烧原始瓷器的原始瓷窑烧制出成熟青瓷和黑瓷——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产生了。
这种刚从原始瓷器演变而来的青瓷,无论在造型和装饰风格等方面,都与原始瓷器有相似之处,但它已经是脱胎换骨了——通过原料粉碎和成型工具的改革,胎釉配制方法的改进,窑炉结构的进步,烧成温度的提高等技术进步,它具有胎质吸水性低、透光性好,胎釉结合紧密,釉层具有较强的光泽度,已达到了真正瓷器的标准。
东汉晚期出现的新兴制瓷业,为魏晋南北朝的瓷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原料
陶器的原料主要是用易熔黏土(经过淘洗或未淘洗的陶土),掺砂或炭末烧制;原料中所含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的成分控制不严,尤其是三氧化二铁的比例较高。  瓷器的原料主要是含熔剂较少的黏土(如高岭土、瓷土),即三氧化二铝含量高,三氧化二铁含量低的黏土,这样烧出的胎质才白。
烧成温度
陶土因含三氧化二铁成分较高,所以烧成温度不能超过摄氏1000度,否则就会造成陶器变形熔融。在1000度以下火候中烧成的陶器,扣之,声音低沉。
 瓷土中的三氧化二铁成分较低,三氧化二铝的成分较高,故可承受摄氏1200度以上的高温烧造,这样使得胎质烧结致密,不吸水分,敲击发出清越的金石之声。
釉质
   陶器开始不施釉,后来出现釉陶,由于是低温烧造,所采用的是低温釉或铁质釉,烧造出的成品胎釉结合不够好。  瓷器一般都施釉,釉的品种多,胎釉结合紧密、牢固,釉质厚薄均匀。
在上述几个区别中,制胎原料是最重要的方面,烧成温度和施釉是次于原料的另两个方面。
可以肯定地说,瓷器生产是基于陶器生产而又高于陶器制造的一个门类。其工艺价值、审美价值都在陶器品类之上(唐三彩、明清紫砂陶等特种工艺陶除外)。
三国时期的瓷器
   三国的制瓷业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都相继建造瓷窑,分别烧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尤其是江南的浙江地区,窑场广布,瓷业得到空前的发展。
   三国时期的南方青瓷瓷器(主要是江南地区)普遍采用龙窑烧造,龙窑具有容积大,热效率高,燃料省,造价低等优点,使当时的瓷器产量、质量都有提高。
瓷器的成型采用了轮制拉坯技术,并辅以拍、印、堆、雕和模制等技术,使器物不仅造型规整而且美观。
瓷器的瓷胎原料都用当地瓷土,胎色呈浅灰色,与东汉晚期相似。
釉料使用石灰釉,釉色呈淡青色,透明度较高,富有光泽。施釉用浸釉法。釉层厚而均匀;烧成温度掌控得当,无流釉或剥落现象。
瓷器的器型在造型和装饰上承袭了汉代特征,常见的器型有碗、盘、洗、碟、钵、盆、罐、耳杯、格、香薰、虎子、水盂、水注、唾壶、盘口壶、鸡头壶、羊形器等,还有房屋、谷仓、灶、鸡笼、狗圈等随葬冥器。
瓷器纹饰较多吸取了汉代陶器、铜器、漆器的图案花纹,有弦纹、水波纹、铺首及兽足。
断代提示
三国时期的瓷器罐、壶类等琢器器体不断加高,上腹收小,下腹和底相应扩大,重心向下。碗等圆器都是拉坯成型,胎壁厚薄一致。
三国时期南方青瓷主要窑口
                                 越窑
越窑是浙江境内著名的古代窑址,位于浙江绍兴、上虞等地。自东汉晚期烧制成青瓷,以迄宋朝,一千多年,其青瓷烧造,从未间断。越窑之名,最早见于唐代。陆羽《茶经》中说:“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越瓷类玉……越州瓷、岳州瓷皆青,青则益茶。”
越窑自东汉创烧青瓷以来,三国时期主要烧造青瓷,其鉴定特征是:
胎质:坚硬细腻,胎呈淡灰色,少数烧成温度不足的,呈淡淡的土黄色。
釉汁:釉色纯净,以淡青色为主;釉层均匀,胎釉结合牢固,极少有流釉或釉层剥落现象。
器型:与前代相比,品种繁多,样式新颖。常见器物有碗、碟、罐、壶、洗盆、钵、盒、盘、耳杯、香炉、唾壶、虎子、水盂等日用瓷器,以及谯斗、火盆、鬼灶、鸡笼、狗圈、谷仓、碓、磨、米筛等明器。
纹饰:主要是弦纹、水波纹、耳面印叶脉纹、铺首等;拍印、模印、雕刻等传统装饰继续保留;晚期出现了方格网纹,并在器身上堆塑人物、飞鸟、亭阙、走兽、佛像等,装饰逐渐繁复。
                               邢窑
邢窑是唐代最为有名的白瓷窑,是“北白”的代表。窑址据文献记载在河北内丘县,考古调查实际是在今河北临城县祁村一带。内丘与临城祁村交界,建置沿革内丘在唐武德四年属赵州,次年改隶邢州,故名邢窑。
唐李肇《国史补》曾说道:“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内丘白瓷瓯,就是指邢窑瓷。由于邢窑瓷器质精釉美,很得时人称赞:“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坠,轻如云魄起。枣花似旋眼,萍沫香沾齿。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皮日休诗)。在唐代,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齐名,是当时的贡品之一。
邢窑瓷器的烧制始于初唐,流行于中唐,产品行销全国;唐末五代,由于定窑的兴起而逐渐衰落,最终被定窑产品所取代。
胎质:胎骨坚实、致密、厚重,胎土白而细洁,瓷化程度高,叩之作金石声响。“以越瓯、邢瓯十二,使加减水其中,以箸击之,其音妙于方响”(唐段安节《乐府杂录》)。
釉色:釉面白润不甚亮,微闪黄或闪青,还有带乳白色的。唐人称为“邢瓷类银……类雪”(陆羽〈茶经〉)。釉厚处呈浅水绿色,胎釉之间施粉质护胎釉;施釉的方法是器内满釉,器外施釉不到底;釉面很少开片,但时有泪痕。
器型:常见器物有碗、杯、盘、壶、钵、盏、盒、罐、小瓷塑。壶有凤首壶、皮囊壶;碗多折边,边沿凸起成沿,器外旋削痕明显。
断代提示
邢窑瓷器作风朴素,不带纹饰。造型特点是圈足厚而底平,轮旋极为规整,有的足底外缘切削斜棱一道。瓷胎瓷釉白度都很高,瓷质有粗细之分:璧形底中心施釉者为高级瓷,不施釉者为一般瓷。
                             长沙窑
长沙窑窑址位于湖南长沙市郊铜官镇瓦渣坪,因而又称为“铜官窑”或“瓦渣坪窑”。长沙窑不见于文献记载,是由考古发掘而获知的。它是受湘阴窑—岳州窑的影响而开创的,始于中唐,盛于晚唐,终于五代,为唐五代时期的一处重要青瓷窑场。
长沙窑最著名的特点是在瓷器装饰方面取得特殊成就,其首创的釉下彩,艺术性相当地高。其装饰手法也非常丰富。从艺术性角度而言,唐代长沙窑瓷器,极有收藏价值。
长沙窑彩绘的成分有含铁成分,又有含铜成分,用铜元素作高温瓷装饰着色剂,是长沙窑的一大发明。
胎质:细密坚致,瓷化程度较高。胎色有灰白、灰黄、青灰、灰红以及肉红,有的器物施化妆土。
釉面:釉子润泽,以青色釉为主,也有蓝、绿、酱、褐、黑、白、黄等釉色,还有黄地绿彩、黄地酱彩、黄地三彩和白地加其他彩色;釉层较薄,釉面有细碎开片,有施釉不匀的现象。  
器型:产品样式很多,既有碗、盘、碟、杯、瓶、壶、灯、枕等日常生活用品,又有鸟、鱼、青蛙、兔、狗、猪、羊、鸡、鸭、鹅、马、象、狮子等瓷塑玩具和贵妇、仕女、婴孩等瓷俑。其中,以筒形身、短颈、大平底罐,筒形或瓜棱形腹、短流或长曲流(流口为六棱形)、短颈或长颈执壶等器物最具代表性。
装饰:装饰手法众多,有模印印花、刻花、堆花,模塑贴花、印花、雕镂等装饰。模印贴花为特有的风格,用薄瓷泥片模印成纹样,再粘贴于器身,之后在模贴纹样上加绘彩斑;模印图案有飞禽、狮、鹿、龙、花蝶、武士、乐舞人、神佛等等,轮廓线条清晰有力。彩绘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装饰。初期是单一褐彩,绘以简单的花草纹,以后逐步演进到褐、绿两种彩色,笔画线条流畅,纹饰题材更加广泛。另一种装饰方法是青釉下饰褐绿斑点,其初期形式是在壶、钵的上部饰四个圆斑,或在口部饰四个半圆形的斑点;还有的在贴花纹饰上覆盖以褐色圆斑。晚期出现褐绿彩点装饰。      彩绘的区别在于:长沙窑釉上彩绘有褐、蓝、绿等色,是在将施釉的瓷胎阴干之后,在未烧的釉面上作画,然后入窑一次烧成。题材有云朵、云山、树木、彩带、彩斑等,烧成品彩釉交晕,有水墨淋漓的感觉。长沙窑釉下彩绘有两种手法,一种是用彩色直接在坯胎上作画,之后罩一层青釉;另一种是在坯胎上刻划出纹饰轮廓,再填绘彩绘,之后再罩一层青釉。彩绘有褐、绿、蓝、白、紫诸色。纹样有飞鸟、游龙、走兽、昆虫、水族、花卉、人物、山水、宝塔、楼阁等。还有用釉下彩题以诗词。
断代提示
长沙窑的釉下彩纹饰颇得写意画之妙,寥寥数笔,却生动自然;所绘花鸟,笔法流利,一气呵成,神态如生。
罐、瓶、壶的口、腹系、流等部位,多别具匠心地随形变换,创造出许多实用、美观的样式。

2024-05-25 10:37:23 回答

高古瓷器鉴定方法要做四个方面的工作:即辨伪、断代、断窑口、评中价。辨伪:即鉴定这件高古瓷器确是真品,还是后中代的仿品或伪作。这是鉴定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例如,一件带有“大清康熙年制”年款的瓷器,应鉴别出它确是康熙时期制作的瓷器,还是仿造的伪品,要仔细识别。断代:即鉴定高古瓷制作的时代。例如,龙泉窑瓷器,宋、元、明均有生产,要鉴别出它是哪个朝代的产品。断窑口:即鉴定高古瓷器的产地,属于某一窑口的产品。例如,一件印花青釉瓷器,要鉴别它是耀州窑制作还是临汝窑制作,或是其它窑口制作中的。评中价:即评定这件高古瓷器质量的优劣,以及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例如,器是否完整,是否有裂痕、变形等,然后评定其艺术水平如何、经济上值多少钱,作出正确评价。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5361199378967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