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电网](作者王新兵王慰祖)合肥计划与莆田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和更换网络,力争在2013年内建成600个充电桩和5座大型充电置换电站,在合肥形成“5公里充电圈”,确保电动汽车的运营
第一电网作者5月15日与莆田新能源副总经理傅毅证实了这一消息。在这个规划中,除了“5km充电环”的概念外,最引人注目的因素是莆田新能源的介入。与过去几年以电网为主的充电换电网络建设模式相比,莆田的进入意味着充电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市场日益开放
合肥并不是莆田第一个扩建充电换电网络的城市。在深圳,莆田新能源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充电和交换基础设施,并已成功运营两年多。在上海、广州等地,莆田新能源也成立了子公司,并与武汉等城市进行了沟通
莆田新能源副总经理傅毅在接受《第一电气》一书作者采访时,他表示,目前充电和更换基础设施市场已经打开了很多。“如果我们都持相对开放的态度,共同努力,将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一个市场,这将有利于市场、政府和企业。”傅毅想想
自从中国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以来,充电设施的建立已经成为一个焦点和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早期阶段,中国几乎所有的充电和交换基础设施都是由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建设的
目前,充电和更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傅毅认为,将充电和更换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作为电网公司的责任是当前建设缓慢的原因之一,开放市场可以减轻电网建设的压力。“说到基础设施,行业会说国家电网占全国市场的85%,”和傅毅说,“多方共同建设充电和更换基础设施也可以缓解国家电网自身的压力。” “电网公司有自己的社会责任。在充电和变化的基础设施中,电网既提供电力又使用电力,因此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合适其中涉及一些详细问题,例如如何设定充电价格充电服务是一个新行业,还是被视为电力销售在这些问题上在这个问题上,地方政府和中央企业实际上有不同的声音。这些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傅毅表示
4月,上海发布了《上海市鼓励发展电动汽车充电及更换设施暂行办法》“《规划》首次明确提出从政府层面开放基础设施市场,欢迎电网和非电网企业共同开放。规划还提出,政府将安排基础设施的选址、用地和配电
面向开放的上海,莆田新能源也急于尝试。”上海政府的未来愿景是在三年内推广3万辆新能源汽车,而北京的想法是在三年内推广5万辆新能源汽车。根据政府的想法,这两个城市的未来市场将很大,“傅毅告诉笔者,”但莆田市能够参与的具体人数仍不得而知。“
此外,莆田正在与武汉市相关部门沟通,希望进入武汉市场。莆田还可能与江苏省政府合作建设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
但在对外开放的趋势中,也存在着隐患。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来自中央政策的不确定和电子商务的地位企业
目前,虽然合肥、上海和深圳的地方政府支持第三方进入充电和换电的建设和运营市场,但国家没有明确的政策。它包括企业资质认定、责任分配和运营过程中的资源分配
然而,如果上述问题在未来得不到解决,第三方企业在这一领域做得越大,他们将面临的压力和风险就越大傅毅告诉笔者,“当运营商要做一个项目时,他们会计算账目并考虑风险。如果风险太大,他们会对投资非常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