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三孔插座的接线方法谁会有没有网友了解?



				
				
夏侯将军YY
44591 次浏览 2024-06-02 提问
88

最新回答 (5条回答)

2024-06-02 回答

一般用电要有三根线才安全,火线、零线和接地线。接地线一般是用黄绿双色线;可用试电笔找出火线,并记住火线的颜色,最好做好标记;剩下的通常是零线,记住零线颜色。
1、开关用来控制插座电源的通断,可按以下方法接线:把火线接入开关的L接线端子(火线进线口),将开关的L1接线端子(火线出线口)与两孔插座的L接线端子(火线接线口)联接,将零线接入插座的N接线端子(零线接线口)。
2、开关用于控制灯具,插座不用开关控制。接线方法:把火线接入开关的L接线端子,将开关的L1接线端子与灯头的一个接线端子相联接,把零线接入灯头的另一个接线端子,开关与灯形成一个回路。再将火线接入两孔插座的L接线端子,将零线接入插座的N接线端子,两孔插座成为另一个回路。
3、插座标准的接线方法:在三孔插座上有三个接线露孔,分别是L-火线、N-零线、E-地线,把线头处约2公分处的绝缘皮去掉,露出铜线头,两个线头互相绞合,伸入孔中,并上紧螺丝,线头如太长应截去;为了更安全,可以用电笔确定火线。一般是左零右火。左边接火线,右边接零线,地线接E。

2024-06-02 回答

(1)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供电系统中,必须进行保护接地,而在中性点接地运行的系统中,可采用设备外壳接零保护。但这两种保护方式是不允许同时共用在一个低压电网中的。
(2)采用保护接零有如下特点:①采用保护接零的电气设备,如因绝缘损坏,“相”对“零”的短路电流要比采用保护接地方式大得多,因而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促使熔断器或自动空气开关发生动作,迅速切断电源;②由于零线和相线一般都是并行敷设的,所以采用保护接零时安全方便。
(3)在使用单相插座做保护接零时,接线必须正确。
单相三孔插座右插孔接相线,左插孔接零线,上插孔(孔径大于其他两个插孔)接保护零线。但这根零线必须接在零线的干线上,而不能接在左插孔接线端至零线干线之间。这样一旦发生零线断线时,相线的电压通过用电设备引至工作零线的左插孔,再由连接线传到设备的外壳上,使触及设备外壳的人员触电,因此,必须严格遵照正确接线方式,安装三孔插座。

2024-06-02 回答

一般用电要有三根线才安全,火线、零线和接地线。接地线一般是用黄绿双色线;可用试电笔找出火线,并记住火线的颜色,最好做好标记;剩下的通常是零线,记住零线颜色。
1、开关用来控制插座电源的通断,可按以下方法接线:把火线接入开关的L接线端子(火线进线口),将开关的L1接线端子(火线出线口)与两孔插座的L接线端子(火线接线口)联接,将零线接入插座的N接线端子(零线接线口)。
2、开关用于控制灯具,插座不用开关控制。接线方法:把火线接入开关的L接线端子,将开关的L1接线端子与灯头的一个接线端子相联接,把零线接入灯头的另一个接线端子,开关与灯形成一个回路。再将火线接入两孔插座的L接线端子,将零线接入插座的N接线端子,两孔插座成为另一个回路。
3、插座标准的接线方法:在三孔插座上有三个接线露孔,分别是L-火线、N-零线、E-地线,把线头处约2公分处的绝缘皮去掉,露出铜线头,两个线头互相绞合,伸入孔中,并上紧螺丝,线头如太长应截去;为了更安全,可以用电笔确定火线。一般是左零右火。左边接火线,右边接零线,地线接E。

2024-06-02 回答

按规范是黄,绿,红为相线,淡蓝色为零线,双色线为地线,火线红黄绿可任意分别接L1,L2,L3。因一般三相四线插座可不分相序联接,另一粗插脚孔接保护接地线,是接负载设备外壳保护用,不接零线,不可用作380/220伏同时供电,只能用作三相380伏供电。
如果是380V的电压所使用的插头就是四芯的,除了红、绿、蓝三根颜色的线分别接三相火线外,那根黄色的线就是接工作地线(零线) 如果是220V的电压就使用三芯插头,按要求是红线接火线、绿线接工作零线、黄线接保护地线、还有一根线就把它闷掉,为了插头的接线准确,你可把插头反过来看,有“L”一端的是接火线,有"N"一端的是接工作地线(也就是零线)、还有一端就是接保护地线。

2024-06-02 回答

四个三孔插座接线方法:如果你原来的开关带插座的哪个盒子内就3根线,说明盒子里没有零线,你要弄下来一根零线,接到插座的零线上。如果有地线,也弄下来,接到插座的地线上,没有就空着。你买的是两个双控开关戴插座的。把火线接到插座的L上,在找到双控开关的共用端子L1和L2,也接上火线。灯接L1-1,,风机接L2-1。灯接L1-2,,风机接L2-2也行,就是波动开关的方向不一样。
还有零线必须取自灯回路的零线。如果你家的照明和插座是一路,就这么接。如果插座是独立且有漏保,则零线火线必须各自独立。否则会引起跳闸和潜在的危险。希望回到有帮助。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9029698371887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