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和墓有什么区别国外有陵吗 ?



                    
                    
小黑妈跃跃
82673 次浏览 2024-05-12 提问
92

最新回答 (4条回答)

2024-05-12 回答

比如黄帝陵陵指皇帝的坟,印度的,大禹陵
墓是普通人用的
外国有泰姬陵

2024-05-12 回答

墓常用于一般的,和规模稍大或是有历史义的墓“陵”通常指的是帝王的陵墓,无特殊意义

2024-05-12 回答

墓葬建筑指为安葬死者而建於地下和地上的建筑。中国的墓葬建筑中深深渗透着礼制的内容。皇帝死后的埋葬地称「陵」,诸侯称「封」,大夫称「坟」。坟丘的大小、衣襟棺椁、墓葬仪式都是按等级严加规定的。
石牌坊
清西陵的石牌坊石牌坊是陵区最南端的建筑,在大宫门南二里许,建於嘉靖十九年(1540年),石牌坊5间6柱11楼,高14米,宽28.86米,是现今国内保存下来、最精美的石牌坊。牌坊的夹杆石,四面有浮雕,刻有八对狮子滚绣球和十六条云龙图案。 参见牌坊
神道
陵墓前的一条大道被称为神道。神道为墓葬建筑的附属建筑,是进入陵区的主要通道。神道贯穿陵园南北,全长7公里,直达长陵陵门。皇家神道两侧放置石像生。
石像生
石像生是指在神道两侧放置的石人石兽。 分别排列着十二对石兽,两坐两立,依次为狮子(象徵威武)、獬豸(象徵公正)、骆驼(象徵运输)、象(象徵吉祥太平)、麒麟(象徵吉祥太平)、马(象徵征战),其中骆驼、象、马又分别为各地运输工具,故又象徵疆域辽阔;石人十二尊,其中武臣(象徵侍卫将军)、文臣(象徵近身文臣)、勋臣(象徵有功勋的文武百官)各四尊。
陵墓前的石人又称翁仲,对称立有两座,分别为文官和武官形象。关於翁仲的形象有一种说法是来源於秦朝有一位名叫阮翁仲的大力士,传说他身长一丈三尺,力大无比,曾驻守临洮,征服匈奴有功。他死后,秦始皇特制翁仲铜像立於咸阳宫司马门外。匈奴人来咸阳,见到铜人,竟为是活着的阮翁仲而逃遁。从此,人们便把宫阙或陵墓前的铜人、石人称为翁仲。
陵墓前的石兽也有由来。石兽放置在墓前是从汉代霍去病墓开始的。后来的历代帝王的修建自己的陵墓时也都沿用石人石兽的陵前装饰,所以现在的唐陵、宋陵、明陵、清陵几乎都在陵墓前陈列仪仗队式的石人石兽。 这些石像生建於宣德十年(1435年),它们体现了帝王生前的仪仗和死后的尊严。石像生均为整石雕刻而成,体积大、雕工精细,其中最大的石像生达30立方米,重数十吨。
享殿
地宫墓室
安放死者棺裹的地下建筑
长陵
长陵是十三陵中的第一陵,占地10公顷,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成祖永乐帝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


<名>
(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墓。泛指坟墓)
同本义。后不加区别,统称作墓 [grave;tomb]
墓,丘也。——《说文》
墓,冢也。——《广雅》
墓,土也。——《论衡·讥日》
冢茔之地。——《周礼·墓大夫》注
适墓不登垄。——《礼记·曲礼》
古也墓而不坟。——《礼记·檀弓》。注:“墓谓兆域,今之封茔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古诗十九首》
古也墓而不坟。——《礼记·檀弓上》
且立石于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墓庐(墓旁的房屋);墓隧(墓前或墓室前的甬道);墓堂(坟墓前的祭堂);墓庭(坟墓周围的庭院)
墓地 [graveyard]。如:墓厉(茔地周围界域的标志);墓工(旧指以看风水择墓地为职业的人);墓邻(相邻墓地的墓主);墓亭(墓地上的碑亭)
墓志 [grave marker]。如:墓石(墓志;墓碑);墓文(墓志);墓铭(刻在石上埋入坟中的文字);墓刻(指墓碑上的刻文)
宏伟的陵墓 [mausoleum]。如:烈士墓;墓阙(陵墓前的石建筑,通常左右各一)
参考:金山词霸
墓一般是在平地或海里,陵一般是在大山中,或峡谷等险峻地方

2024-05-12 回答


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本义:大土山
陵,大阜也。——说文》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肴有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陵阜陆墐。——《国语·齐语》
鸿渐于陵。——《易·渐卦》
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

循陵而走。
又如:陵谷(山岭和深谷);陵谷变迁(高山深谷变换位置。比喻世事变化);陵丘(后高前低平的大丘);陵居(居住在高陵地区);陵隰(山陵和低湿之地);陵阿(山陵);陵衍(高而广的丘陵地)
引申指帝王陵墓 [mausoleum]
乐游原上望昭陵。——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
举一滴可包陵谷。——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其南陵,其北陵;陵屋(帝王墓地的建筑);陵田(陵墓旁的田地);陵表(墓碑;墓表);陵户(看守帝王陵墓的人);陵寝;陵庙
山,山头 [mountain; top]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孙子·军争》
山无陵,江水为竭。——《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


<名>
(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墓。泛指坟墓)
同本义。后不加区别,统称作墓 [grave;tomb]
墓,丘也。——《说文》
墓,冢也。——《广雅》
墓,土也。——《论衡·讥日》
冢茔之地。——《周礼·墓大夫》注
适墓不登垄。——《礼记·曲礼》
古也墓而不坟。——《礼记·檀弓》。注:“墓谓兆域,今之封茔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古诗十九首》
古也墓而不坟。——《礼记·檀弓上》
且立石于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墓庐(墓旁的房屋);墓隧(墓前或墓室前的甬道);墓堂(坟墓前的祭堂);墓庭(坟墓周围的庭院)
墓地 [graveyard]。如:墓厉(茔地周围界域的标志);墓工(旧指以看风水择墓地为职业的人);墓邻(相邻墓地的墓主);墓亭(墓地上的碑亭)
墓志 [grave marker]。如:墓石(墓志;墓碑);墓文(墓志);墓铭(刻在石上埋入坟中的文字);墓刻(指墓碑上的刻文)
宏伟的陵墓 [mausoleum]。如:烈士墓;墓阙(陵墓前的石建筑,通常左右各一)
墓葬建筑指为安葬死者而建於地下和地上的建筑。中国的墓葬建筑中深深渗透着礼制的内容。皇帝死后的埋葬地称「陵」,诸侯称「封」,大夫称「坟」。坟丘的大小、衣襟棺椁、墓葬仪式都是按等级严加规定的。
石牌坊
清西陵的石牌坊石牌坊是陵区最南端的建筑,在大宫门南二里许,建於嘉靖十九年(1540年),石牌坊5间6柱11楼,高14米,宽28.86米,是现今国内保存下来、最精美的石牌坊。牌坊的夹杆石,四面有浮雕,刻有八对狮子滚绣球和十六条云龙图案。 参见牌坊
神道
陵墓前的一条大道被称为神道。神道为墓葬建筑的附属建筑,是进入陵区的主要通道。神道贯穿陵园南北,全长7公里,直达长陵陵门。皇家神道两侧放置石像生。
石像生
石像生是指在神道两侧放置的石人石兽。 分别排列着十二对石兽,两坐两立,依次为狮子(象徵威武)、獬豸(象徵公正)、骆驼(象徵运输)、象(象徵吉祥太平)、麒麟(象徵吉祥太平)、马(象徵征战),其中骆驼、象、马又分别为各地运输工具,故又象徵疆域辽阔;石人十二尊,其中武臣(象徵侍卫将军)、文臣(象徵近身文臣)、勋臣(象徵有功勋的文武百官)各四尊。
陵墓前的石人又称翁仲,对称立有两座,分别为文官和武官形象。关於翁仲的形象有一种说法是来源於秦朝有一位名叫阮翁仲的大力士,传说他身长一丈三尺,力大无比,曾驻守临洮,征服匈奴有功。他死后,秦始皇特制翁仲铜像立於咸阳宫司马门外。匈奴人来咸阳,见到铜人,竟为是活着的阮翁仲而逃遁。从此,人们便把宫阙或陵墓前的铜人、石人称为翁仲。
陵墓前的石兽也有由来。石兽放置在墓前是从汉代霍去病墓开始的。后来的历代帝王的修建自己的陵墓时也都沿用石人石兽的陵前装饰,所以现在的唐陵、宋陵、明陵、清陵几乎都在陵墓前陈列仪仗队式的石人石兽。 这些石像生建於宣德十年(1435年),它们体现了帝王生前的仪仗和死后的尊严。石像生均为整石雕刻而成,体积大、雕工精细,其中最大的石像生达30立方米,重数十吨。
享殿
地宫墓室
安放死者棺裹的地下建筑
长陵
长陵是十三陵中的第一陵,占地10公顷,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成祖永乐帝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14406108856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