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混凝土剪力墙开裂了怎么办?



				
				
王道之战约定
71902 次浏览 2024-06-18 提问
29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20 02:25:24 回答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1 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裂缝多在新浇注的混凝土构件暴露于空气中的上表面出现,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千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较短的裂缝一般长20~30cm,较长的裂缝可达2~3m,宽1~5mm。    塑性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等。
   2 沉降收缩裂缝  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导致,特别是在冬季,模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此类裂缝多为深进或贯穿性裂缝,裂缝呈梭形,其走向与沉陷情况有关,一般沿与地面垂直或呈30~45度角方向发展,较大的沉陷裂缝,往往有一定的错位,裂缝宽度往往与沉降量成正比关系。裂缝宽度宽度0.3~0.4mm,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地基变形稳定之后,沉陷裂缝也基本趋于稳定。
   3 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当水泥用量在350-550kg/m3,每立方米混凝土将释放出17500-27500kJ的热量,从而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达70℃左右甚至更高)。由于混凝士的体积较大,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士表面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当温差变化较大,或者是混凝土受到寒潮的袭击等,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下降,而产生收缩,表面收缩的混凝土受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产生裂缝,这种裂缝通常只在混凝土表面较浅的范围内产生。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一定规律,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梁板类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裂缝沿着长边分段出现,中间较密。裂缝宽度大小不一。受温度变化影啊较为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窄。高温膨胀引起的混凝土温度裂缝是通常中间粗两端细,而冷缩裂缝的粗细变化不太明显,此种裂缝的出现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抗冻融、抗疲劳及抗渗能力等。
   混凝土结构成型后,没有及时覆盖,表面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混凝土内部湿度变化小,收缩也小,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收缩。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一定规律,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梁板类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裂缝沿着长边分段出现,中间较密。裂缝宽度大小不一,受温度变化影响较为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窄。高温膨胀引起的混凝土温度裂缝是通常中间粗两端细,而冷缩裂缝的粗细变化不太明显。此种裂缝的出现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抗冻融、抗疲劳及抗渗能力等。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2024-06-20 02:25:24 回答

根据测温记录和气象预报确定拆模时间,拆模后应注意覆盖和及时养护。
浇水养护。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持续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施工规范的规定。
只有在充足水分条件下膨胀剂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在混凝土终凝后即可开始浇水养护,混凝土的膨胀值一般要14d才基本稳定;掺膨胀剂的混凝土,水化时需水量大,比普通混凝土更要加强养护,覆盖淋水,使其表面始终处于潮湿条件。另外,过早拆模又使混凝土降温速率加大,易于出现收缩裂缝,较为稳妥的施工方法应为:在常温下,要求混凝土浇注一天后松动模板螺丝离缝2mm~3mm,然后从上浇水不少于14d.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谢谢!

2024-06-20 02:25:24 回答

一、设计方面
  加强水平钢筋的配置。宜选用小规格钢筋、小间距配筋以减小钢筋之间素混凝土的面积。混凝土配筋率0.5%  ~  0.8%,水平钢筋保护层应尽可能小些,考虑温度收缩应力的变化配置加强配筋。在地下室采光窗处应配设加强筋。
  二、材料方面
  1水泥:宜用低水化热、铝酸三钙含量较低、细度不要过细,矿渣含量不过多的水泥。掺用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以降低水泥水化热温升。
  2  骨料: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大于1%;石子宜用粒径较大的连续级配、级配良好、含泥量不大于1%的碎石或卵石。
  3  掺减水剂,以减少混凝土用水量。
  4掺入微膨胀剂,配制成补偿收缩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膨胀剂掺量不宜大于12%,不宜小于6%。
  三、养护方面
  根据测温记录和气象预报确定拆模时间,拆模后应注意覆盖和及时养护。
  浇水养护。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持续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施工规范的规定。
  只有在充足水分条件下膨胀剂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在混凝土终凝后即可开始浇水养护,混凝土的膨胀值一般要14d才基本稳定;掺膨胀剂的混凝土,水化时需水量大,比普通混凝土更要加强养护,覆盖淋水,使其表面始终处于潮湿条件。另外,过早拆模又使混凝土降温速率加大,易于出现收缩裂缝,较为稳妥的施工方法应为:在常温下,要求混凝土浇注一天后松动模板螺丝离缝2mm~3mm,然后从上浇水不少于14d.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8234190940856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