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钧窑瓷器如何辨别真伪?



				
				
跟着Serena觅好食
60824 次浏览 2024-05-11 提问
102

最新回答 (5条回答)

2024-05-13 14:47:29 回答

首先,看其制作工艺。钧窑瓷器从初创伊始的“唐钧”,历经宋、金、元,直至民国时期的仿钧都采用的是手拉坯工艺。这种工艺特征是器物的底部较厚,然后向上逐渐趋薄,器物的口沿处胎体最薄。在器物的圈足露釉处还可以看到细密的旋纹,器壁薄釉处有轮指痕。现代仿钧瓷器有些是批量生产,它采用某种材料作成模具,然后用“注浆法”灌注成型。这种方法做出来的瓷器胎壁厚薄均匀,份量较轻,更有粗制滥造者,由于修坯不精细,在器物的两侧可以触摸到模具的接缝痕,这是作伪者最拙劣的一种作法,聪明一些的则在器物的内部,如瓶类的瓶体内,人们不易察觉的部位,人为地粘些其它物质(如水泥)以达到古钧瓷厚重的感觉。或者在“注浆法”成型的器物内壁故意做出轮指痕,但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与真正“手拉坯”均匀的指痕不同,仿造出的轮指痕不仅粗糙,而且每一圈与每一圈的轮指痕分布极不均匀。
其次,看其釉色和釉质。宋代钧窑瓷器的天青、天蓝、月白釉,匀净莹润,乳光内含,虽然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但由于中原地区地下水含量较少,土壤中的含碱量适中,所以无论是墓葬,还是窑藏出土的钧瓷,都很少有大块土锈粘结的现象,其釉质往往产生出类拔萃的钧瓷,令人赏心悦目。现代仿钧器不管是仿宋钧的造型,还是仿金、元时期的钧瓷的特征,其釉色多为天蓝,很少有天青、月白釉。而且为了达到与出土钧瓷相近的釉质,刻意伪造土锈或作去浮光的处理,但其效果适得其反,给人的感觉是釉色发乌,不自然,看上去极不舒服。
其作旧及辨别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用兽皮等工具在钧瓷表面反复摩擦,以达到去其浮光的效果。虽然釉面平整光滑,但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会看到无数平行的摩擦痕。
2、将新仿的钧瓷放入含有酸性等带有腐蚀性的溶液中浸泡,虽然也可以使瓷器表面失去耀眼的浮光,达到做旧的效果,但是釉面往往显得十分呆板,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伤痕。
3、作伪者有时也意识到了上述方法给钧瓷釉面带来的损害,所以也采用含有油类的软布进行抛打,同样可以使釉面产生出柔润的效果,但是与真品釉面光滑细腻的手感明显不同,作伪处理过的钧瓷釉面触摸时有油质感。
4、在酸性物中浸泡之后,马上以土覆之,作出人为的土锈,且这种土锈渗入釉中,很容易使收藏者蒙骗上当。其实根据近几年来北方出土的钧瓷,以及在钧台窑发掘所获得的大量钧瓷标本来看,钧窑瓷器面上的土锈很少,出现大块土锈粘结的现象更为少见,大都呈现出一种光洁细腻的效果。有些作伪者以粘合剂作出的土锈粘结假象,实为弄巧成拙、画蛇添足之举。
5、人为剥釉现象。作伪者有时故意在钧瓷的底足部分剥去一部分釉层,露出胎质,以期达到给人以年代久远之感觉。由于现代仿钧与古代钧瓷真品的制胎原料源于同一产地,故其胎色十分接近。但是与真品的自然剥釉仔细对比就可以发现伪品的破绽:真品的剥釉断面基本上是直茬,伪品的剥釉断面是斜茬。

2024-05-13 14:47:29 回答

钧窑鼓钉三足洗
钧窑与定窑、耀州窑、磁州窑共同组成了北方四大窑系。直至今日,钧窑的故乡河南禹州及登封等地仍呈现诸窑竞市的繁荣景象。由于宋钧瓷的稀少珍贵,元钧瓷也不多见,市场上大量出现的是仿宋、元钧瓷,给收藏爱好者带来很大困惑。现代仿钧瓷的制作工艺达不到宋钧的工艺精湛和釉色的肥厚莹润,大多仿品只是比较接近金、元时期风格。
钧瓷的仿品较复杂,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旧仿钧瓷
钧瓷在北宋臻于繁盛,自元末以后渐次衰败。明代成化年间有较精致的仿钧红釉瓷器,但不久便断烧。相传万历年间“钧”字因触犯了神宗朱翊钧的名讳,钧瓷窑厂被官府封闭,此后钧瓷生产一蹶不振。清代景德镇仿制钧瓷,雍正、嘉庆、光绪年间均有烧制,但主要集中在雍正年间,雍正七年(1729年)唐英曾派吴尧圃至河南调查钧窑釉料的配制方法,恢复了钧瓷的制作。
这时期的仿钧瓷,一是仿北宋的钧红釉,底部无釉,器型有小花尊、圆式洗、花盆、缸,各式瓶、碗、盘及鼓钉洗等,其中以仿北宋钧红鼓钉洗最为近似。二是仿以天蓝、月白釉为主,兼有涂以红斑的器物。雍正仿钧瓷,其造型和釉色极其逼真,但雍正官窑仿钧瓷大多有篆书刻款,较易识别。没有落款的雍正仿钧瓷,通过仔细观察鉴别,可看出还是带有清代的特征,其釉色浅淡而且较薄,底部大多涂有黑色釉汁,胎骨为白色,有的红釉偶尔出现绿色小苔点,其釉面较宋钧滑润光亮。清代后期的仿钧瓷普遍演变成窑变釉,釉面变化丰富,色彩光亮鲜艳。光绪时,在河南禹州钧瓷世家中有卢氏兄弟开始恢复了钧瓷的生产,至19世纪初,卢氏烧制的钧瓷精品,形象逼真,釉质莹润,达到乱真的效果,因而有“卢钧”之称。但卢钧与宋钧相比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其釉面没有“蚯蚓走泥纹”,窑变红斑发暗,不及宋钧自然。清末民国时的仿钧大多较为粗糙,器形不够规整,胎釉粗糙,呈色较差,与宋元钧瓷有较大差距。
钧窑月白釉单柄洗
二、不同窑口的仿钧瓷
明清仿钧瓷主要有广东石湾窑仿的“广钧”,宜兴窑仿的“宜钧”,雍正年间景德镇仿烧的“炉钧”,还有河南禹州的仿钧瓷等。宜钧胎土为陶质,有细密开片,釉色有天青、天蓝、葡萄紫等。广钧也为陶质,胎骨粗松,虽厚但重量轻,釉面垂釉如雨点状,以蓝釉取胜。炉钧是在高温烧成素胎后,施釉再在小炉中低温二次烧成,故名炉钧。其胎质较细腻、洁白,釉层较薄而光亮,且釉面形成长短不一的垂流状。禹州的仿钧瓷胎质较粗松,胎厚但重量轻。
三、新仿钧瓷
新仿钧瓷器型多样,普遍厚重较过,有些仿品垂釉现象过于夸张,釉面的特点如前所述或发乌或过于光亮。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首先是制作工艺有所不同,不仅与宋元钧瓷的制作工艺不同,而且与旧仿钧瓷制作工艺也有区别。从宋元钧瓷至民国时期的仿钧瓷都采用手拉坯成型工艺,这种工艺的特征是器物的底部较厚,然后向上逐渐趋薄,在圈足露胎处可以看到细密的旋纹,器壁薄釉处轮指痕明显。现代仿钧瓷有些是用注浆法灌注成型的,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瓷器胎壁厚薄较均匀,分量较轻。有的则在器物内壁故意做出轮指痕,仔细观察,它与手拉坯形成的均匀旋痕有所不同,仿造的轮圈痕不够均匀,即使是手工拉坯成型的,其修胎旋痕也有差异。
其次是釉质和釉色的不同。宋元钧瓷釉面较匀净莹润,乳光内含,无论是墓葬还是窖藏出土的钧瓷,都很少有土锈粘结现象。而有些新仿钧瓷则伪造土锈或去浮光的处理,施釉较薄,釉色发污,呆滞不自然,没有宋钧那种融化流动及厚润的质感。宋钧窑变色彩过渡自然,而现代仿品大多为河南禹县烧制,在工艺上与宋代有很大差别,主要区别为宋钧官钧窑为两次烧成,釉厚,而现代仿钧瓷一般为一次烧成,釉薄,没有仿宋钓窑的那种玫瑰紫、海棠红、月白色;现代仿钧瓷窑变无过渡,有固定边缘,呆板不自然,整个效果如同景德镇的窑变铜红釉的效果。

2024-05-13 14:47:29 回答

辨别钧窑瓷器的真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看其器形是否是宋元时期钧瓷的器形。北宋钧窑瓷器造型秀丽,古朴端庄,器形有碗、碟、洗盆、炉、瓶、缸、出戟尊、花盆等。其次,看其制作工艺。钧窑瓷器从初创伊始的“唐钧”,历经宋、金、元,直至民国时期的仿钧,采用的都是手拉坯工艺。这种工艺特征是器物的底部较厚,然后向上逐渐趋薄,器物的口沿处胎体最薄。在器物的圈足露釉处还可以看到细密的旋纹。
  再次,看其釉色和釉质。宋代钧窑瓷器的天青、天蓝、月白釉,匀净莹润,乳光内含,无论是墓葬还是窑藏出土的钧瓷,都很少有严重的土沁现象,其釉质往往令人赏心悦目。而现代仿钧器釉色多为天蓝,很少有天青、月白釉。而且为了达到与出土钧瓷相近的釉质,伪造者往往刻意伪造土沁或作去浮光的处理,但其效果适得其反,给人的感觉是釉色发乌,无莹润感。
  现代人在仿造时常用兽皮等工具在钧瓷表面反复摩擦,以达到去浮光的效果。虽然釉面平整光滑,但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会看到有规则的摩擦痕迹。还有用腐蚀性液体处理新仿的钧瓷,虽然也可以使瓷器表面失去耀眼的浮光,达到做旧的效果,但是釉面往往显得十分呆板,在放大镜下也可看到一种釉面被破坏的伤痕。
  此外,元代钧瓷的真品,釉面上的斑状窑变为紫红色;仿品的窑变斑不是偏浅就是过深。同时由于古代胎泥淘练的工序繁复,所以胎质细腻致密,而现代钧瓷的胎泥淘练较为简单,胎质断面有时有杂质或孔隙。

2024-05-13 14:47:29 回答

由于钧窑是自然的窑变过程,素有“钧瓷无双,窑变无对”的说法,因此辨认起来要比其他瓷器复杂。但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鉴别,
一是看造型,宋代钧瓷造型古朴典雅,具有浓厚的书卷气息;
二是看釉色,宋代的真品的釉色圆润,清脆动听,釉变色五彩缤纷、璀璨夺目,一般有蚯蚓走泥纹,而仿品的釉色流动呆板,一般没有蚯蚓走泥纹,即使有,也很不自然;
三是看工艺,真品的工艺非常细腻规整,胎质坚实,仿品的工艺粗糙,胎质疏松;四是看铭文鉴别宋代钧瓷真假,真品的铭文一般是在底刻有“一”到“十”的数字,用来表示器物尺寸大小,这些数字是在烧制以前刻上的,仿品一般没有,有也是不规整的,与真品的相差很大。

2024-05-13 14:47:29 回答

1、鉴定钧窑瓷器的真伪,目前主要采用方法:迷信技术手段    如“热释光”和“火化种子分析”,这两种方法误差较小,测定古瓷的烧制年代准确率较高,但在测试时均需在器物上的钻孔,取入少量的样本,会对器物产生损害。    这种方法虽然带有主观果素,但其简便难行,不受其它条件的限制,所以目前鉴定瓷器的真伪大多采用这种办法。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5641698837280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