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了解小区景观设计规范吗?



				
				
糖小婉爱吃肉
76509 次浏览 2024-06-06 提问
116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08 16:12:26 回答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北京地方性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居住区绿地设计一般要求、开放式绿地设计、封闭式绿地设计、和居住区道路和停车场绿化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新建和改建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和工程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J  85  灌工程技术规范
CJJ  48-92  公园设计规范(1993-01-01)
CJJ  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998-05-01)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居住区绿地
在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住用地范围内的绿地和居住区公园。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以及城市规划中零散居住用地内的绿地。
3.2  开放式绿地
引导居民进入,为居民提供休憩的绿地。一般包括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组团绿地以及按开放式绿地设计的宅间绿地等。
3.3  封闭式(装饰性)绿地
以观赏为主,不引导居民进入,主要用于改善居住区局部生态环境和美化居住环境的绿地。一般包括宅间绿地和建筑基础绿地。

2024-06-08 16:12:26 回答

小区景观设计规范/原则:
1、  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需求是居民最基本的需求。安全的居住小区环境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
归属感。安全性在设计中不仅体现在空间安全感营造方面,而且体现在景观元素的设计上,例如,道路安全、水景观安全和无障碍设施安全。
   2、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宗旨。居住环境建设在把握经济性的前提下,提高户外环境的使用率。通过相对少的投入最大限度的提升居住区户外环境效果,尽量减少轴线式喷泉水景、罗马柱、尺度夸张的中心广场、大草坪等与人的使用限度相背离的设计手法,在满足生态功能要求的基础上,使户外环境设计真正为人服务,而非只是从感观赏吸引人的眼球。
3、  地域性原则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地域的历史文化脉络。设计者在景观设计之初要对居住小区所在的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等进行调研,通过对地域文化的珍视,使居住者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我国幅员辽阔,景观设计的主题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如,青岛“碧水蓝天白墙红瓦”体现了滨海城市的特色;海口“椰风海韵”则是一派南国风情;重庆“错落有致”应是山地城市的特点;而苏州“小桥流水”则是江南水乡的韵致。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还应充分利用区域的小地形、地貌特点,一方面运用我国古典园林景观营造的精髓,利用自然、依托自然;另一方面用现代的技术手法借景而造景,从而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4、持续性原则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体表现为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要真正体现生态的内涵。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不仅要提高居住区的绿化率,加大水体的面积,还要将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作为自然系统中的开放子系统,合理利用现有条件,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避免过多空间闲置,造成空间的浪费;避免超过实际使用需要的环境尺度;合理采用节能的活动设施和小品,避免不必要的豪华装饰所造成的浪费。
在居住小区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提高,居民们势必会对居住小区的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任何一个当前看似完美的景观设计在时间的长河中必会露出某些缺陷,因此设计者在景观设计时要考虑到更长远的需求,为小区的未来发展留下余地,以供日后居民根据他们的实际体验进行建设。
5、参与性原则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居民的参与具有重要的意义。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居民提供一个可以参与交往的空间,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必须要能够唤起居民的参与,让居民享受生活在居住小区景观环境中的乐趣。例如,设置一下互动性、体验性强的景观设施,能够充分调动居民的参与性;还可以通过居民对环境的绿化、美化以及维护工作的参与,既让环境满足了居民的需求,又在参与的过程中加强了居民间的了解和认同,为居民的和谐交往也提供了一种途径。
6、整体性原则
居住小区环境的整体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各类空间的设置比例适当,设施的配置位置、数量平衡,植物配置整体统一。在居住小区景观的设计中,各类空间相互联系,交织成网,形成住区的空间网络,这个网络要与居住小区整体规划和谐统一。
7、识别性原则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的识别性原则是指置身于景观空间中的人们能够轻松地对空间、方位等进行识别并作出快速的判断。对于整个环境来说,只要方向明确,结构清晰,即使有局部存在一些认知模糊的区域也不影响整体环境的可识别性。在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有许多方法可以提高住区的可识别性,如,树立标志物、设计节点、创造独特的景观小品、形成特有的空间环境等。
8、私密性原则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的私密性原则主要指在景观设计中让居民生活的私密性能够得到保障。现代居住小区开发程度越来越强,容纳的居民也越来越多,尤其与建筑的底层相连的景观设计应该考虑私密性处理。例如,可以在住宅前用栅栏围出一定范围,作为住户花园,加强住户私密感和控制感;还可以在围墙设计时,将视线以下的部分设计成实墙,视线以上部分设计成栏杆或木栅栏,  视线可以穿过,这样住宅内的人可以看到花园以外的情景,外面的人看不到花园里面的情况,既保证了私密性,又阻挡室外的景观引入室内。

2024-06-08 16:12:26 回答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人本效应,环境设计要按照居住者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追求环境的多样性、舒适性,提倡居民参与意识,满足居民的不同需要。人是居住区的主体,绿地环境也是由于人的活动才有了存在的必然,环境设计首要任务是满足居民物质生活需要,以人为核心是环境设计的根本,居住环境对人们心理及行为活动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从人对环境的使用,可以了解人们的行为特点,从而洞察人们的心理动态和趋向。居住区环境设计应从人的行为和需求入手。配置人工和自然要素,为人的使用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塑造个性居住区环境,构筑布局合理、结构清晰的小区环境。小区环境设计满足居民活动需求外,更重要的是形成小区独特的风格和景观形象,这样,才能避免流于形式大同小异的规划风格,使小区具有独有的特色,小区环境才更有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
居住小区的规划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协调,充分利用规划设计手段,将住宅、道路、绿化、公建配套、市政配套在用地范围内进行精心合理的布置和组合,创造有序流动的小区空间系列。
整体性是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灵魂”。通过整个小区的空间组织、住宅建筑群体布置、小区的整体色彩、绿化布局等,构造小区的整体形象。同时,也要保证彼此间的协调,强化社区总体。性,形成有变化、有韵律、疏密有致的居住空间。建筑设计还必须考虑地方特色、文脉延续,即建筑的文化内涵。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19339942932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