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建造技术是什么?



				
				
轻轻空空
19191 次浏览 2024-05-17 提问
35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5-19 06:18:01 回答

土楼大致分圆形和方形两种,大而封闭,楼中有楼,有较强的防御性,进出的大门用厚实的杂木外加铁板制成。有的门上还装有防火水槽,墙体很厚,墙基牢固,可以防火、防震、防兽和防敌入侵。  土楼共有的特点是建造工期长.

2024-05-19 06:18:01 回答

土楼最大的特征就是夯土墙,然而夯土墙并非土楼所独有。最新的考古发现表明,从五千年前我国就已经用夯土方法修筑城墙了,客家人的夯土墙正是源于中原地区。令人惊叹的是客家人在土楼的建造中把夯土技术提高到无与伦比的水平,难怪日本专家称土楼为“利用特殊的材料和绝妙的方法建起的大厦”!
土楼的主体是夯土墙,其主体当然是以土为材料的,一般的作法是选用粘性较好含砂质较多的黄土,有的还掺上粘土;讲究的作法还用“三合土”,即黄土、白灰、沙子拌合夯筑,土中再掺入红糖水和秫米浆,以增加土墙的坚硬程度。因此有的土墙夯好后铁钉都难以钉入,历经数百年风雨仍完好无损。墙脚往往用鹅卵石干砌,以防洪水浸泡。夯筑过程中还将长竹片作为竹筋夹在夯土墙之中,以增强土墙的整体性。

2024-05-19 06:18:01 回答

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在我们参观的土楼中最普通的圆楼,其直径大约为50余米,三、四层楼的高度,共有百余间住房,可住三、四十户人家,可容纳二三百人。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从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    从历史学及建筑学的研究来看,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在当时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情势之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选择一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便被采纳下来。同一个祖先的子孙们在一幢土楼里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共存共荣,共亡共辱。所以御外凝内大概是土楼最恰当的归纳。    土楼的墙壁,下厚上薄,厚处有的竟达1.5米。夯筑时,先在墙基挖出又深又大的墙沟,夯实在,埋入大石为基,然后用石块和灰浆砌筑起墙基。接着就用夹墙板夯筑墙壁。土墙的原料以当地粘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经反复捣碎,拌匀,做成俗称的“熟土”。一些关键部位还要掺入适量糯米饭,红糖,以增加其粘性。夯筑时,要往土墙中间埋入杉木枝条或竹片为“墙骨”,以增加其拉力。就这样,经过反复的夯筑,便筑起了有如钢铁混凝土似的的土墙,再加上外面抹了一层防风雨剥蚀的石灰,因而坚固异常,具有良好的防风,抗震能力。据《永定县志》记载,1918年发生大地震,白天柝柝有声,历时20分钟,夜里继续震动,但土楼始终挺立无恙。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7557606697082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