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地梁该怎么设计谁说说?



				
				
那夜无边
10509 次浏览 2024-06-18 提问
36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20 08:06:36 回答

楼梯地梁的设计方案
     1.地梁的埋设深度应与地面装饰层持平或略高于3-5mm.
  2.地梁安装后,要任意1m长度内,水平偏差度不大于1mm,全长不大于2mm,轨道这间对应点的水平偏差不大于1mm,每两条轨道之间的平行度偏差小于2mm。
  3.地梁轨道的固定方法,在轨道的内侧两边,按要求间距(约500-700mm)用M8铁膨胀钉或射钉固定牢靠。轨道底面与地面必须紧密着力,不得有虚跨间隙,以防止轨道载荷后弯曲变形。

2024-06-20 08:06:36 回答

所谓地梁层应理解为正负零标高处的一层框架梁,它参与地震作用,与上部结构共同协同工作。
  一、从结构计算的角度出发:
  1、在首层建模时输入的高度首先就不是标准的建筑层高。
  建模时输入的高度该是结构的高度。
  通常我是以  建筑层高-4mm=结构层高  来取值,但须结合实际情况采纳。
  2、在建模时,一层的高度是否包含+0.00至基础顶标高的高度,关键是看你的结构模型想如何建立。
  若该一层为首层,那就须包含其高度。若以框架柱为例,其柱该延至基础;若未包含其高度,那么在最终柱结构计算时,其起始高度将为+0.00,则柱计算高度短了。
  反之,若该一层非首层,而还存在地梁或者其他形式,那么该层高就可仅输入其结构层高即可。
  二、从建筑的角度出发:
  若要从效果图来考虑,那就是APM的情况了。
  当然你不该输入地面以下至基础的高度。
  砌体结构应是室外地面以下300-500mm.框架结构一般应算至基础顶.若埋深较大,可在0.000以下适当位置加设一道梁,底蹭层高算至此梁也可.
  有的时候基础土质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我还是考虑加地梁层的,这样可以减少柱子的计算长度~
  1.加地梁层,短柱加大截面,满足轴压比要求,但应注意:模型应设地下室,且注意层刚度比,实际一层柱根配筋应放大。
  2.不加地梁层,拉梁下短柱处理成类似高杯口基础,计算模型柱底取拉梁顶,一层填充墙荷载在基础里按竖向力输入,不存在轴压比问题。
  3.视具体情况确定,但建议8度及以上按方法2做。
  注意点:
  1,层高取基础顶面到正负零的高度;
  2,地梁的断面尺寸取值类同于楼面梁,但在配筋时应考虑无楼板而要加强抗侧抗扭腰筋和箍筋;
  3,因为地梁层的设置,你的底层就被pkpm认为是基础到正负零那一层了,而实际应理解为基础到二层楼面标高。在计算时显然没有放大正负零到二层楼面那段柱子内力和配筋。所以你还需另行取建模把地梁层删除,底层层高取正负零到二楼高度复算一遍,取框架柱的内力和配筋。这是新抗规的规定。
  4,但是复算的模型毕竟和实际理论的嵌固端不同,所以在配筋上面应注重概念设计的加强。
  5,以上是目前抗震审图意见统一的处理方法。

2024-06-20 08:06:36 回答

阁楼楼梯:这种楼梯适合喜欢较舒适环境的人,看上去别致漂亮,还可以巧妙设计,摆放一些东西,增加储物功能,在小空间中也不会显得很突兀。
平台楼梯:平台楼梯占用的空间比较大,但是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平台楼梯可以起空间分隔的作用,同时也能将两个空间连接起来。在安装平台楼梯的时候其坡度应该保持相同,台阶长度也要是相同的。
折线楼梯:折线楼梯的造型比较好,且不会占用空间,一般在楼梯进口处和出口处转折比较多,在折线楼梯上行走,节奏也不像直线楼梯或螺旋楼梯那么均匀。
直线楼梯:直线楼梯会占据很大一块的可利用空间,因此在选择直线楼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房间的空间一定是非常大的才比较合适设计直线楼梯。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069490909576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