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皮甘草栽培技术谁了解?



				
				
dianpingyao
82762 次浏览 2024-06-02 提问
82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04 02:12:27 回答

一般采用育苗移植栽培法育苗:甘草播种期一般在4月中旬~5月中旬,用精量播种机播,下种量为6kg/亩,一个播幅3.4m,可播17行,行距15~20cm,播深2cm,播后镇压保墒。苗期管理:一般播后8~10天即可出苗,在幼苗长至4片真叶后浇头水,要细流浅灌或喷灌,不可大水漫灌。浇水次数不宜多,6、7月份各浇一次水,入冬前浇足冬水。第二年土壤解冻后就可起苗移栽。移栽方式:将土地平整好后,按行距40cm开深沟(约25cm),栽植时按株距15cm,将根苗斜摆在沟侧,根头离地表3cm,覆土踏实。栽苗量11100~13875株/亩。

2024-06-04 02:12:27 回答

一、选地与整地
1.选地
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入土深,喜光、耐旱、耐盐碱、怕积水,适宜在沙地、草原、河岸及荒漠与半荒漠环境中生长。因此,栽培甘草应选择地下水位较低,排水良好,土壤微碱性,土层深厚,  灌溉便利的沙质壤土较好。
2.精  细  整  地
种植甘草的土地最好在前一年秋季深耕1次,耕深不小于35cm。春季播前结合施农家肥再深耕整地1次,并整理成2—3亩的小块地为宜。面积过大的地块一定要先整平方可播种。
二、种子处理
1.选种
选用籽粒饱满、均匀一致、无虫蛀、纯净度在90%以上、千粒重约为10~12克的乌拉尔红皮甘草种子。
2.处理
甘草种子硬实度92%~98%,种皮光滑致密,水分难以透过,发芽率极低,播种前必须进行处理。效果最佳的方法是用浓硫酸处理:即将选净的种子放入耐酸蚀的容器中,每100公斤种子加入80%的浓硫酸2500~3000毫升,迅速搅拌后置1小时左右,当种子种皮上出现酸蚀黑斑时即可中止处理,将所有种子捞出用清水冲洗多遍,立即播种或晒干  1
存放,其发芽率可达90%左右。
三、播种
播种期:甘草种子的适宜发芽温度为20~25℃,一般在4月下旬—8月上旬均可播种,以4月下旬—5月中旬最为适宜,6月以后播种的甘草当年物质积累少,小苗越冬能力差。甘草条播的下种量3~4公斤/亩。保证翌年甘草保苗在3~4万株/亩以上。
四、播种方式
1.大田直播
甘草播种一般有条播、穴播、点播、撒播等。采取何种方式播种,应根据土地的立地类型而定。地势平坦、地块面积大,便于机械作业的,采用播种机条播,出苗均匀、便于中耕除草和沟施肥,行距为25厘米,深度2.0-2.5厘米。播种前灌好水,播后要及时覆土耙耱压实保墒。地形复杂,起伏较大的地块,
宜用穴播、点播。
2.育苗移栽
(1)育苗:育苗地应选在地势较平坦、有水源的地方。育苗一分地(67㎡)可栽一亩地(667㎡),用种1公斤。当气温稳定在18℃以上时,在选好的土地上施肥、精细耙匀后,按行距25厘米开深2厘米的浅沟,均匀地将种子播在沟内,覆土1厘米,稍镇压,6天左右出齐苗。苗生长约4个月,根长达35厘米~40厘米,达移栽标准。
(2)移栽:在选好的土地上,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美国KOMU复合肥(15-15-15)40公斤,精细耙匀后,按行距25厘米开深6厘米  2
的沟,把甘草苗芦头以上的茎枝剪去,去除侧根,按株距5厘米把苗根依次摆放沟内,填土压实浇水,亩栽苗约4万棵,10天左右出苗,常规管理,生长两年收获。
五、肥水管理
1.选择肥料
甘草对土壤中磷、钾较为敏感,在施肥时要多施磷、钾类肥料。
2.施足底肥
一般在播种前结合深耕施美国KOMU复合肥(15-15-15)40-50公斤/亩,有条件的施3000公/亩熟化的农家肥效果更好。
3.合理追肥
甘草幼苗期一般不追肥,在分枝期结合灌水追施美国KOMU复合肥(21-6-13)15~20公斤/亩,以利于茎叶生长。二年生甘草进入快速生长期,为避免脱肥影响产量,要追施美国KOMU复合肥(16-5-19)20公斤/亩,追肥应结合中耕除草开沟埋入根系两侧最佳。
4.巧施叶面肥
甘草生长期间,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KOMU叶面肥500-800倍液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甘草的增产有一定的效果。
5.适时灌水
甘草播前应灌足底水。当年生长期灌水2~3次,苗高7~10厘米时灌第一次水,至分枝期灌第二次水。以后要根据旱情适时掌握灌三水。直播的甘草第二、三年生长期灌水2~3次,已灌冬水的甘草,一  3
般在分枝期灌第一次水;若夏季高温时节,甘草茎叶出现较为明显的落叶现象,可灌第二次水;8月中旬至9月上旬要适时进行灌水,因此时是甘草积累有效成份的最佳时间,也是甘草增重的关键时间。在12月上旬至翌年元月安排灌冬水最好。
六、间苗定苗
当甘草秧苗长到15厘米高时可进行间苗,株距10~15厘米,保苗  4万株/亩左右。
七、除草
1.药剂除草
甘草出苗后若出现禾本科杂草,可用普净等药剂除草;若出现冰草、芦草等杂草,可用草甘膦及时清除。在杂草有3~6片真叶时用药,采用定向喷雾最好。
2.中耕除草
中耕是甘草增产的主要管理环节,中耕应在每次灌水后进行。甘草地的除草要求锄早、锄小、锄了。
八、病虫害防治
1.虫害:甘草虫害主要有甘草叶甲虫、红蜘蛛。甘草叶甲,危害叶部,造成叶片枯黄、脱落,防治该虫的最佳时期是越冬代成虫与一代幼虫的危害期,当甘草叶片出现少量虫食缺口时,可用菊脂类农药防除。红蜘蛛易在干旱季节发生,可用杀螨剂防治。
2.病害:甘草病害主要有甘草褐斑病、锈病,白粉病等,在播种时最好进行药剂拌种,一般用可湿性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处理种子,按种子  4
用量的0.5%~1%有效浓度拌种,拌药后堆闷1~2小时即可播种。也可用50%的多菌灵处理土壤;若甘草发生锈病、褐斑病,可以部分拔除甘草病株深埋在甘草地外;还可用20%萎锈灵乳油或苯醚甲环类药剂连续喷两次防治多种病害,
九、收获初加工
1.收获
甘草生长2年—3年后可在春季或秋季采收。一般在秋末冬初茎叶干枯,土壤封冻前收获。把地上干枯的茎枝割掉,用拖拉机带一个犁铧进行耕翻,犁的深度35厘米左右,每次犁一行,然后人工用四齿耙将犁出的甘草根清出来,再犁第二行。一台拖拉机配6个人工,一般每天可收获8亩左右,其根的破损率比人工收挖的要少的多,达到了收获的要求。
2.初加工
甘草收获后,除去残茎,须根及泥土,切忌用水洗。按粗细长短切成不同的规格并晒干。当晒至六七成干时,按不同规格分捆捆紧,放置在通风处,直至完全干燥。

2024-06-04 02:12:27 回答

1、土壤选择[4]
甘草是豆科  甘草属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  发达,入土深,宜旱作,耐盐碱,强阳性,喜钙,怕涝,生命力很强。栽培甘草应选择地下水位  1.50米以下,排水条件良好,土层厚度大于2米,内无板结层,PH值在8左右,灌溉便利的沙质土壤较好。翻地最好是秋翻,若来不及秋翻,春翻也可以,但必须保证土壤墒情  ,打碎坷垃、整平地面,否则会影响全苗壮苗。   
2、品种选用及种子处理
良种是夺取甘草高产的内在因素。采用种子做播种  材料者,播前种子用电动碾米机  进行碾磨,或将种子称重置于陶瓷罐内,按1千克种子加80%的浓硫酸  30毫升进行拌种,用光滑木棒反复搅拌,在20℃温度下经过7小时的闷种,然后用清水多次冲洗后晾干备用,发芽率  可达90%以上。   
3、播种
甘草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均可播种,其中以夏季的5月份播种为最好,此时气温较高,出苗快,冬前  又有较长的生长期。播前施用优质农家肥每亩4000千克、磷二铵  每亩35千克做基肥  ,若用种子播种,播种方法可采用条播或穴播较好,播种量每亩2-2.50千克,行距  30-40厘米,株距  15厘米,播深2.50-3厘米,每穴3-5粒,播后覆土耙耱保墒。   
4、田间管理     
(1)施肥  :第2、第3年每年春季秧苗萌发前追施磷二铵每亩25千克。并开沟施于行侧10厘米深处,沟深15厘米,施肥后覆土。   
(2)灌水:播种当年灌水3-4次,每次灌水量一般在每亩85立方米,第1次灌水在出苗后1个月左右进行,以后每隔1个月灌水1次,10月中旬灌越冬水,第2、第3、第4年可逐渐减少灌水次数。   
(3)间苗:当甘草秧苗长到15厘米高时可进行间苗,株距15厘米,每亩保苗约2万株左右。   
(4)中耕除草:播种当年一般中耕3-4次,以后可适当减少中耕次数,结合中耕主要消灭菟丝子  等田间杂草。   
(5)病虫害防治  :我县的甘草病虫害  主要有锈病  、白粉病  、红蜘蛛  等。对于锈病,可用石硫合剂  进行防治;对于白粉病,可用甲基托布津  进行防治;对于红蜘蛛,可用乐果  进行防治。   
(6)采种:若采用人工种植栽培时必须年年采种,在开花结荚期摘除靠近分枝梢部的花与果,即可获得大而饱满的种子。采种应在荚果内种子由青变褐时,即进行定浆中期最好,此时种子硬实率低,处理简单,出苗率高。采种时间不宜过早,否则播种后影响种子的发芽率,造成缺苗断垄,导致产量低下,经济效益欠佳。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4923009872436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