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怎么种?



				
				
樱花落雨
56252 次浏览 2024-06-02 提问
120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04 04:48:29 回答

1、繁殖方法。采用分株,插枝和根茎繁殖均可。分株繁殖在3月下旬至4月,将母株挖出分株移栽于沙土的苗床上育苗或直接移植均可。插枝繁殖可在春、夏季,剪取无病虫健壮枝条作插穗,截成长12-15厘米,插扦于沙壤土的苗床上,行株距16×10厘米或14×10厘米。插后浇水,遮荫,生根后移苗定植。根茎繁殖,可在2-3月进行,挖出色白、粗壮的根茎,截成具有2个腋芽以上的小段,在苗床上或大田开浅沟育苗或定植。
2、整地定植。选肥沃疏松、排灌方便、背风向阳的沙质壤土或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栽培。深翻松土后起畦,畦宽1.5-1.6米,畦高30厘米,沟底宽20厘米。每亩施农家土杂肥3000-4000公斤作基肥,按株行距14×20厘米开浅沟或挖穴定植,种植后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3、田间管理。幼苗期遇干旱,应早晚浇水,湿润畦土。幼苗成活至封行前,中耕除草和追肥2-3次,肥料以人粪尿或化肥等氮肥为主。每次除草结合追肥,每亩施人粪尿1000-1500公斤或尿素15-25公斤,先稀后浓施用。每年收割后追施氮肥为主,以促进植株萌发;第二次则施磷钾肥为主,并培土以利越冬,为来年萌芽打好基础。
4、收获加工。3-5月采割较幼嫩的鱼腥草供食用。若以药用为主,种植当年只可采收1次,可在9-10月采收,第二年可收割两次,第一次在6月,第二次在9-10月。若是加工制作饮料,可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用镰刀平地割下全草,洗净晒干,即可收藏备用。

2024-06-04 04:48:29 回答

栽培技术
种子发芽率不高,发芽适宜17-25℃变温,发芽率为20%左右。根茎繁殖:春季将老苗上的根茎挖出,选白色而粗壮的根茎剪成10-12cm小段,每段带2个芽,按行株距20cm×20cm开穴栽植,繁殖,覆土3-4cm,稍稍镇压后浇水,1星期后可生出新芽。分株繁殖:4月下旬挖掘母株,分成几小株,按上法栽种。
田间管理
栽种后注意浇水,需保持土壤潮湿,出苗后,要勤除杂草,地上部封垄以后,可以不进行锄草,以免锄伤根苗。

2024-06-04 04:48:29 回答

鱼腥草是三白草科、蕺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自然状态下高约30厘米,人工栽培可达60~80厘米。地下茎节上生根,叶互生卵形,叶柄基部鞘状抱茎。花小,淡黄或白色,穗状花序顶生,果近球形。鱼腥草性寒凉,具有清热、解毒、清炎、利尿等功效,以往大都作为中草药利用。随着食品科研的发展,已进一步发现它还是一种十分可贵的保健蔬菜。据国内有关部门测定分析,鱼腥草的鲜茎叶除含有相当数量的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以外,更富含维生素、氨基酸,以及钙、磷、铁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尤其还含有槲皮苷等保健物质。因此,它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药、菜兼用型植物资源。
鱼腥草的野生资源有限,远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有必要通过人工栽培,扩大生产。其人工栽培技术要点有:
 一、选地整地 鱼腥草喜湿忌旱,除可利用边角地或荒地外,更宜选择排灌方便的旱地或水田种植。整地前先经犁耙,施入有机肥做底肥,栽前将1500—2500公斤腐熟有机肥加适量草木灰(每亩)施入种植沟内作基肥,并与泥土充分拌匀,再覆上3厘米厚的碎泥,待腐熟后(以免烂根),再翻整一次,并开成1·3—1·5米宽的低畦,再横向挖好15厘米宽、20厘米深的种植沟,沟间距约25厘米。
 二、种苗采集 鱼腥草主要利用地下茎进行无性繁殖。鱼腥草有白茎和红茎两种,红茎鱼腥草香味更浓。一般宜于冬季将其粗壮的地下茎挖起作为种苗,并将其埋入松土下越冬,待翌年春季萌芽后,再挖起并截成小段(每段具2—3个节),然后进行栽种。
 三、栽种管理 “清明”前后栽种。每隔6—8厘米放一根种苗,随即盖上6—7厘米厚的碎泥,并酌情浇水。栽完后,注意保湿防旱。在基肥充足的情况下,一般可不必再追肥。必要时,也可在旺长期薄施一次粪水,以促进增产多收。日常管理的关键是保持土壤湿润,切勿受旱,否则,须根多、品质差。前期注意除草,封行后不用除草。在苗高5厘米及封行前各施一次稀人粪尿。此外,在刚现花蕾时,宜及早摘除,并结合进行一次摘心,以抑制其徒长。鱼腥草病虫害极少,偶见根腐病,可用稀托布津溶液浇蔸。株高10厘米以上时,要及时培土,使地下茎长而白嫩。
四、采收  当地下茎达30厘米以上时可采挖,去叶,洗净出售。
   五、留种  采挖时,可留下细小的地下茎末梢,在地里让其自然萌芽。也可选取粗壮的地下茎假植,供种用。若当年不采挖,要除去地上部分的茎叶以免冻坏,也有利蓄足营养,翌年再加培育后采收出售。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6410908699035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