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冬虫夏草种植技术是什么?



				
				
小草儿嬢嬢
68016 次浏览 2024-06-02 提问
105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04 06:22:23 回答

冬虫夏草的人工栽培技术
草菌绝大多数都寄生在昆虫体内,其生长繁殖的地区性。周期性极为明显,一般集中分布在高山绝顶以及雪绒以上,或在较为寒冷的地区。但在热带地区也有虫草的足迹,多见于春秋两季。由于虫草生命力强,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强,加之所寄生的昆虫种类较多,以及寄生昆虫大部分是以植物的叶、根为食,所以在森林和草木中虫草发生最多。因其分布广,故其名称有所不同。例如冬虫夏草,四川、甘肃均称之为虫草或冬虫草,云南则称之为夏草冬虫,**习惯称之为雅杂滚布,我国也有些地区把冬虫夏草叫春虫夏草的。
研究表明,在虫草中含有丰富的虫草酸,虫草素以及各类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具有扩张血管,镇静,抗各类细菌,降血压的功效。现在多用于治疗肺结核,老人胃寒,虚弱,产妇及老人贫血虚弱,遗精阳萎,盗汗,腰酸症,神经衰弱,病后久虚,吐血等病症,冬虫夏草剂还可治斑秃等。8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把虫草可以用来提高人体抑制肿瘤的能力,以及加强人体的免疫功能。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虫草已经普遍注目的抗癌物质一。虫草的生物及生态特征
1、虫草的形成及生物特征:虫草属子襄菌。它的菌体成熟后可形成子襄孢子。孢子散发后随风传播,落在适宜的昆虫体上,特别是幼虫的虫体上,便开始生长形成菌丝体,菌丝体一面不断的生长,一面开始向虫体体内发展,于是昆虫就被这种真菌感染。昆虫如果吃了带有这类真菌的叶子,真菌也可通过昆虫的口器进入到虫体内,以虫体体内组织和各器官作为其生长发育的物质和能量来源,最后便将虫体内部全部分解,从而至该虫于死地。真菌的菌丝体经过不断发育和分化,最终成熟并伸出虫壳的外表,而形成一种真菌与虫体外壳共存的生物体。由于真菌的外生部分很像草故取名称为"虫草"。
冬虫夏草的子实体是指延伸于昆虫体外,由菌丝分化而成的,肉眼可以识别繁殖器官,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虫体,子座,子襄壳。子座是简单的杆状或丝状,子襄壳散生或密生于其上部的种类,被认为是原始的种类;子座分为头部和杆部,在盘状或球状的头部产生子襄壳的,可以认为是比较高级的种类。在后者当中,子襄壳生于组织中的种类可以认为是比子襄壳生于头部表面的种类更高级,因其种类繁多,子实体的大小优劣不尽相同。在子襄中可以形成无数个子襄,在子襄中生长着8个子襄孢子,这些孢子又由许多细胞(短节)组成,这些细胞一个一个的分化断裂后,被称为次生孢子,孢子成熟后,从子襄壳口部飘风散落,有些则还附着在孔口成粒状。
2、虫草的生态学特征:虫草的生态较为复杂,但主要取决于寄生昆虫的生态环境,这种生态环境很大程度上受到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以及其它很多自然和人为因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详尽的考证和调查虫草的生态环境,对于人工引种训化和人工栽培虫草极为重要。在北半球,大多数虫草多发生在6-8月间,常见于向阳背风的出生林或次生林内,在虫草发生场所内光照比较充足,空气和土壤湿润,虫草的产量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又随着山地坡度的增加而相对减少。要阳光充足,排水量好而空气相对湿度较高的植被中,于立夏到夏至这段时间内,最易采收到虫划草。
二、虫草寄主昆虫的人工训养和接种
我国于1983年详尽的调查了冬虫夏草寄主昆虫情况,为饲养提供了丰富的实际依据。冬虫夏草菌丝体寄主昆虫是属于磷翅目蝙蝠蛾幼虫,该虫一般生长在海拔  3650米至4250米的高山草地地带,这一带在虫草生长期间气候多变,常有雨;气温在0--23度,20厘米深处的地温度是5--7。5度,空气相对湿度为50--75%,土壤湿度为40-60%,环境是潮湿的。在整个寄主生虫生活史中,幼虫期最长,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才可化为蛹,7月中旬幼虫化蛹达到最高峰,到8月初又大多化为蛾。一般分布于土壤10厘米深处以内,在每年的5月下旬幼虫开始部分变成蛹,一般出生于6-7月下旬为黑色斑块。雄蛾平均寿命72小时,一生仅交尾一次,活动力强;雌蛾增均寿命100小时,一生可交尾1-2次,活动力弱,产卵较为集中。寄主虫于6-7月产卵于土表面,两个月后卵化入土,幼虫经过5-6次脱皮两年后成熟,这昆虫的天敌主要是一些飞鸟及细菌,放线菌类。
半人栽培虫草,可在虫草产区建立野外饲养室,在虫草昆虫食用植物的环境中,人工制成一个面积为10-12平方米的塑料棚,并使这类植物大量繁殖其内,以便在人为的观察和控制上掌其生长繁殖情况,并有利于搜集和不断扩充这类昆虫的来源,寄主虫在化蛹和羽化时,都需要30%的空气相对湿度和40-60%的土壤含水量,饲养昆虫的食物,除让其自食外,可采用人工配制的各种饲养料,并保证有充足的寄主昆虫幼体让虫草菌感染。人工接菌时,先将冬虫夏草的子襄孢子制成较为浓的孢子悬浮液,利用微型施雾装置把子襄孢喷洒在寄主虫身上,可获得广泛的感染机会。还要在幼虫的食物中混入冬虫夏草的菌丝体。幼虫感染菌数天后,虫体的外壳就会出现极为明显的退色现象,即由深灰色转为浅黄,凡已感染菌液的幼虫,动作逐渐迟缓,以致最终全身满是灰白色菌丝而死亡。
三、虫草的人工栽培方法
(一)、冬虫夏草
1、母种改良培养基配方:蛋白胨1%,葡萄糖10%,酵母膏0.1%,硫酸镁0.05%,磷酸氢二钾0.1%,琼脂2%,加水1000毫升,并加入少量维生素和生长,ph值自然,配好后高温灭菌,将由虫体组织分离得到的菌种,接入盛有这种培养基的三角瓶或白酒瓶中,至15-20度室温下栽增一周后,可见组织碎片的周围长出菌丝,生长菌丝不旺;2个月后以组织碎片为中心形成菌落;3-4个月菌落直经可达1-2厘米,菌落突起,表面不平,灰色到黄棕色;菌落紧硬,基内菌丝棕黑色,同时有黑色色素出现;继续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6个月以后,便可长出子座,其外形与野外长出的很相似。
2、野外栽培:冬虫夏草的野外可分为种子(孢子)液的制备。场地选择。施液栽培三部分。
(1)、制备孢子悬浮液:配方是:土豆200克,白糖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维生素10片,增产灵0。5克。将收集的冬虫夏草孢子,放置在这种液体培养基中制成孢子悬浮液。
(2)、选择场地:虫草蝙蝠蛾幼虫一般是在疏松的土壤下过冬,对土壤的要求是含沙量大,泥土较少,通气良好,选择虫草地可参考此标准,若室内栽培,则设多层木架,每层用竹板或木片作铺上7厘米厚的沙土,沙土湿度保持在40%左右,土上用树叶或杂物遮盖。一般用作北朝南的房间作虫草栽培室最适宜。
3、施液栽培:栽培虫草必须待寄主虫发育到2令幼虫阶段方可进行。栽培方法是将孢子悬浮液稀释到5-10%的浓度,然后均匀的施到每个虫体上。应在阴天或太阳落山时进行,也可在晚8点钟左右施。至采收季节(6-7月)翻开树叶等遮盖物,即可看到子座顶端露出土面。
4、瓶栽:瓶栽是一种易于管理和长途转移的好方法。常用广口瓶或瓦盆,培养料是“菜园土加15%的泥土,或黄泥松土加10%的泥沙,ph值6-7”。把土搅拌装瓶,注意不要过满,以免幼虫进不去。装满后放到荫蔽地方,用树叶盖瓶口。将2令幼虫集中在一起,施孢子悬液。为提高成功率可分两次,每隔8小时,24  小时,就可将幼虫按溶器大小所需比例放入。以后7天内每天检查,防止意外。到夏季便可采集实体,用水洗净晒干,装好密封储存待售。
(二)虫草花
虫草花是一种名贵药材,通常寄生在虫草科昆虫的幼虫体上,人工培育与冬虫夏草类似。虫草花的菌种分离一般多采用子襄孢子繁殖,即待子实体成熟后,将蜡纸接取孢子,然后接入固体培养基内,在同样的培养条件下培养两天,这样反复几次便可获得纯菌种。适于虫草花菌种分离和菌丝培养基配方是:葡萄糖100克,蛋白胨10克,硝酸钾2克,磷酸二钠2克,氯化钙0。1克,硫酸猛2克,琼脂30克,水1000毫升。此外,虫草花分离可直接采用菌丝:选取成熟的子实体,表面用酒精消毒后,用接种勾挑取小块菌丝移入试管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即可获得纯菌种。
培养虫草花实体的方法是:预先准备一定数量的大号试管,然后把阔叶树的木屑放入试管口,再加入蛋白胨和葡萄糖,以供给菌丝生长发育所需营养;装完试管,在试管口塞上并封上蜡纸或塑料薄膜,经高压1。25公斤/平方厘米/30分钟灭菌处理,冷后接种,然后把试管直立埋在树下土壤中,距地表8厘米;15天后,菌四吸收木屑中的养分而快速生长,一周后,木屑胀起,再继续培养,整个木屑便可布满白色的虫草花菌丝体,直至形成子实体。
四、虫草的深层发酵:虫草深层发酵又称层培养,是近代大规模生产虫草的基本方法。从现在的微生物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来看,利用虫草深层发酵培养大量菌丝体以提取其中的有用物质,将是一个比人工培养虫草重要的多的具有很大经济效益的生物工程。采用深层培养虫草菌四体一般都在5吨或10吨甚至更大容量的发酵罐内培养,因而产量高,能缓解虫草资源的紧张状况。目前,已能够进行深层发酵的虫草种类有:冬虫夏草,蛹草,虫草花,霍克斯草等。
深层发酵的基本设施和物品:除必须的液体培养基和虫草菌种外,深层培养虫草菌丝体还必须有:试管,三角烧瓶,往复式或旋式摇床。一级种子桶,二级种子桶,三级种子桶,离心式旋风分离器,丝网分离器,总过虑器,检测装置,抽提设备,以及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无菌间,灭菌锅,冰箱和温箱等。

2024-06-04 06:22:23 回答

你好,栽培方式冬虫夏草的栽培方式很多,一种是利用昆虫栽培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与野生一样的冬虫夏草,另一种是用米饭、PDA培养基或其它固体培养基直接培养草,这种草与虫草功能相同。栽培时可进行室内瓶栽、箱栽、床栽、露地栽培等方式,根据自已的条件任意选择,无论哪种方式,在栽培前都必须培养菌虫,使昆虫在入土之前先感染上这种带“病毒”性的菌液,到入土时已重病在身,不宜乱爬,有利于早死、快出、生长均匀。
 菌虫培养方法是将已制好的液体菌种用喷雾器喷在幼虫身上,也可将菌液喷在桑叶上,吃后感染病菌,喷量每次见湿为宜,每天喷二次,三天后这种菌液浸染虫体内部感染病菌,使幼虫出现行动迟缓,处于昏迷状态,即可进行栽培。
1、瓶栽:瓶栽适合于家庭栽培,采用普通罐头瓶洗净后,在瓶内先垫2.5-3cm的细沙土,土质含水量达60%,然后将感染菌液的幼虫放在上面,每瓶放两只为宜,要求两只幼虫之间不要靠拢,腹面向下,放伸,上面再盖细沙土3cm,稍压平表面,为了保持湿润,再用塑料薄膜封口,放入室内外适宜的温度下进行管理,避免阳光直晒。
2、箱栽:箱栽也适合于家庭栽培,可利用大小木箱、木盆、塑料盆进行栽培。木箱底部和四周要有塑料薄膜防止水份散失,先将细沙土铺5-7cm厚,再均匀地放入菌虫,每只虫之间相隔2-3cm,上面再盖沙土3-5cm,表面用塑料薄膜拱起保湿,为了节约场地,还可将木箱重叠起来。
3、床栽:床架栽培是进行大批生产的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一般适宜室内,可充分利用室内室外进行层架栽培,节约场地,床架宽1米,长根据自已的房间设计,采用竹、木制作,每层四边高12cm用于挡土,栽培时先铺一层塑料薄膜,再倒细沙土5-7cm,放入菌虫,距离按箱栽,上面盖沙土3-5cm,然后覆盖塑料薄膜,保持相应的空间。
4、露地栽:露地栽是指室外栽培,室外栽培关键要选好场地,首先要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水冲刷,做到能遮阴、能排水、能防旱、能保温、能防人畜践踏的环境。栽培方法可进行平地式或畦式两种方法;平地式栽培是将一般平地、坡地、荒地铲出表土15cm,宽1米,长不限,然后填上5cm厚的沙土,按上述方法放入菌虫,再盖细沙土5-7cm外用塑料薄膜覆盖,四周要有排水沟,上面要有树林或阴棚遮阴。
5、畦式栽培:畦式栽培可避免阳光和高温,既防旱又保湿,适宜广大农村栽培,畦式宽100cm,深50cm,长不限,四周同样能排水,栽培时在畦部先铺5cm厚的细沙土,再按述方法放入菌虫,然后又盖细沙土5cm,畦旁用竹拱弓,最后覆盖塑料薄膜两端通风,上再盖草莲遮阴和降温。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2024-06-04 06:22:23 回答

1、培养基配方:大米或小麦1千克,虫草专用防污剂35克,水1.5千克。
2、配制方法:大米或小麦按每袋50克或100克分装入塑料袋。将1.5升50℃的热水倒入干净盆内,将虫草专用防污剂放入热水中,搅至完全溶解即成营养液。按料水比(即大米或小麦与营养液的用量比)1克:1.5毫升称取营养液倒入装好大米的塑料袋内。分装完后用塑料绳将每个塑料袋中部和口部各扎一道。
3、灭菌:灭菌锅内加适量水,把培养料袋放入灭菌锅,升温至100℃,保持1小时。取出,冷却后移入接种室。用优质气雾消毒剂或常规方法密闭消毒30分钟,即可穿戴消毒衣服进入接种室接种。
4、接种:进入接种室应迅速关好门(防止含有杂菌的空气进入)。接种工具、菌种外壁、操作人员双手等,用75%酒精擦拭或浸沾消毒。现介绍易推广的用固体大米菌种接种的方法:
①试管原种的转扩栽培:拔去试管塞后用消毒的接种钩挖取豆粒大小的菌种2-3块,接入培养基面上,稍扎紧袋口即可。
②用原种转扩栽培袋时,先将菌种捣成指头或豆粒大小块状,每袋接入5-10克菌种,均匀分布在料面上。如条件允许可适当增加接种量,以利菌丝较快生长。接种完后按原扎口方法稍扎紧袋口,即可移入经杀菌和防虫处理的培养室内培养。
③采用液体菌种接种方式的,在无菌条件下,打开封口材料,用接种枪将液体种喷匀即可。接种量视容器大小而定,也有在液体菌种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无菌水再接种的。
5、管理:上面已经讲过,北虫草属中低温菌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0℃,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15-25℃,子座最适生长温度为18-22℃。一般最初将温度保持15-18℃遮光培养。当菌丝生长至培养基1/2-2/3时,可将温度升至20℃,20天菌丝可发满袋(液体菌种1周左右)。几天后,当培养基上部出现菌丝突起时,给予10-15℃的温差刺激,并增加光照刺激转色。7-10天转完色后对培养室消毒30分钟,然后解去培养料袋中部扎绳,用手把袋折成直筒状,为子座生长提供空间。当子座长至1厘米,及时对栽培袋通气;瓶或塑料盆栽培的可在封口薄膜上打小孔通气。温度保持18-22℃,空气相对湿度80-90%。
6、采收:子座呈橘红色或橘黄色棒状不再生长时,打开袋口用小刀或剪刀将其从基部采下,放入洁净器具内及时烘干或晾干,勿暴晒以免褪色。干燥后存放在密闭塑料袋内或出售。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7162809371948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