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育苗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达达1110
38290 次浏览 2024-06-21 提问
125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23 17:17:04 回答

摘要:总结分析了水保育苗基地在地下水位较高、盐碱含量较大的河滩等地杨树扦插育苗的生产实践及育苗经验。
水保育苗基地大多数设在河滩地等地下水位较高、盐碱含量较大的土地上。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种条选择和插穗截取
1、种条选择
种条品质的好坏,是育苗成功与否的关健,河滩地扦插育苗尤其如此。在以往的育苗工作中,我们往往忽视了种条的选择,很随便地从附近的“四旁”树上采集枝条做种条,造成扦插苗发芽率低,一般只有50%-60%的发芽率,苗木高,生长分化严重,极大地影响了苗木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在选择种条时必须遵循“良种壮苗”的原则。选用适应本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杨树,选用了木质化程度好的粗壮紧实、无病虫害、侧芽饱满的枝条作种条,并保证插穗的纯度。使水保基地苗圃的新育苗发芽成活率在80%以上。
2、插穗截取
插穗的截取也是苗木发芽齐,成活率高,提高单位面积产苗量的基础和保证。在截取插穗一般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在截取插穗时,在插穗上切口以下切下1cm处,必须保证有一颗饱满、无病虫害、无损的侧芽,以保证插穗的发芽率。
(2)插穗的长短必须适中,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育苗效果,河滩地土层一般都比较薄,插穗过长会给插穗带来麻烦,同时也浪费种条。但是如果插穗过短,水分蒸发量大,将会大大降低其发芽成活率,一般河滩地扦插育苗插穗在18-20cm比较适合。
(3)要选用适宜的粗度,就同一年龄的插穗而言,过粗不易插入地下,且上端切口面大,愈合慢,易发生腐朽感染病害。过细则扦插时易折断,且发芽后生长细弱,易造成苗木分化,一般采用直径1cm左右的插穗,从苗木的生长情况和对种条的充分利用方面来看都比较适合。
(4)截取插穗时,一定要使切口光滑,下端最好切成马耳形,便于插入和愈伤组织的形成,上端对齐,减小切口面,便于较快地愈合。
二、插穗处理
截好插穗后,为了使苗木生长整齐,不分化,先要按照插穗的粗细分级,然后以100根为准打捆,以便掌握插穗数量和催根处理。催根处理常用水浸法,即在扦插前将捆好的插穗生理上端朝上,一捆一捆靠在一起,浸泡在流动的水中,注意上切口不要让水淹没,浸泡时间一般1星期左右,不仅可以促使扎根快,发芽早,提高扦插的成活率,而且可以增大苗木的生长量。
三、整地作床
河滩地整地要在头一年秋季深翻,入冬后进行冬灌,深翻可以破坏土壤的毛细管,减少土壤盐渍化程度,冬灌后土壤发生冻融现象,可以改良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土地的抗盐碱性,第2年开春以后,地下水位上升以前,抓紧时间进行春耕,施足基肥(基肥每亩10000斤或饼肥200斤加复合肥100斤),然后及时耙平保墒。洒入硫酸亚铁15-20斤/亩进行土壤消毒,如果有地下害虫还应撒入呋喃丹3斤/亩进行杀虫。每5m左右的宽度筑地埂作成步道,床长根据地块长短确定,床的方向一般以南北为宜。
四、扦插方法
扦插的方法一般有斜插和直插两种,一般采用直插较好,因为直插有利于切面愈合,根系分布均匀,侧根多,苗木茎部端直;斜插偏根现象严重,侧根少,苗木与插穗形成手仗形曲节,不利于起苗,但是在土层过薄的地块也可采用斜插。扦插时插穗露出地面1-2cm最好,因为露出过长,上端易干枯,切口愈合不良,容易感染病害,外露过少,幼芽受土壤压盖,出土困难,影响发芽率。扦插密度以4500-5000株/667m2,除去步道外,株行距一般为30cm×50cm或30cm×40cm。
五、苗木的抚育管理
1、肥水管理
扦插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后根据降雨情况进行灌溉,结合整地,施入一定量的有机肥料(一般10m3/亩左右)和化肥(一般尿素5-7.5kg/亩,二氨7.5-10kg/亩,磷钾肥15-20kg/亩)作为基肥,插穗发芽生长后,结合浇水在6-7月份苗木快速生长期用3-4kg/亩尿素进行1-3次追肥。
2、定株:插穗扦插后,上端第一个芽很快膨大,开裂,抽出新枝。但有时埋藏不深的第二个芽也会发芽出土,偶尔也可遇到在切口处形成不定芽(常因正常芽受机械损伤而引起),抽出数个枝条。在嫩枝长到10厘米长以后,每株选留一个生长最好的枝条,下余的由基部剪去。春季多风地区定株应稍拖后一些,待多风期过后进行。  
   3、修枝:杨树苗木一般不进行修枝,只对易发侧枝的苗木进行周期性摘芽。这种方法对促进苗木高生长有效,但不利于直径生长。培育二年生苗,在出圃前共进行两次修枝,第一次在一年苗秋季落叶后进行,此时将全部侧枝剪去,促进第二年的苗木高生长;第二次在出圃之前,也修去全部修枝,提高造林成活率和运输方便。
六、病虫害防治
病、虫、草是苗木的三大天敌,病、虫防治一般都采用药物防治。
1、病害:6月上旬至8月中旬,主要防治杨树黑斑病和杨叶锈病,杨叶锈病主要用粉锈宁防治,用多菌灵或代森锰锌等多种杀菌剂防治黑斑病,使用浓度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虫害:⑴杨干象鼻虫。杨树放叶前喷洒速杀丁6000-8000倍,也可双绝杀虫剂1500-2000倍液毒杀幼虫和卵。四月下旬用乐果和敌敌畏乳油,药水比为1:20,用注射器吸入药剂注射到幼虫排放孔和蛀食通道,成虫期用速杀丁6000-8000倍液或用双绝杀虫剂1500-2000倍液喷射枝干毒杀成虫;⑵杨毒蛾。4-5月份用双绝杀虫剂1500-2000倍液喷洒幼虫。
5、草害:苗木除草是河滩地育苗中最费时、费工,却又十分重要,不可忽视的一项管理工作,要贯彻“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以免杂草与苗木争夺土壤养分和水分。结合松土,在扦插后,杂草开始萌生就进行第1次人工除草,5月下旬到6月中旬,杂草又开始萌生,此时要进行第2次人工除草,以后按实际情况再进行1-2次人工除草。对于1-2年生的留床苗,结合松土进行人工铲除,但更多的利用苗木的高位差进行化学药物、除草剂进行药剂除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每次除草时,必须集中劳力在较短时间内尽快除完,每次除草时间不能拖延太长。

2024-06-23 17:17:04 回答

1、选好品种。育苗效益的关键在于选择好的速生杨新品种。
2、选好育苗地。育苗成败的关键在于选好育苗地,育苗地应选地势平坦、排灌条件好、土壤较肥活疏松、交通方便的地方,冬前深翻25-30厘米冻垡,亩施基肥3000公斤,翌春再整地做畦。
3、采条与插穗。这是决定育苗生长好坏的基础。应选1年生平茬苗,选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枝条作插穗。插穗直径1-2.5厘米,长15至18厘米,具有3-5个健壮芽为好。人工切条要选择锋利菜刀,上切口平齐,下切口成马蹄形,要避免切口劈裂。将切好的插穗立即贮藏好,以免风干丧失水分,降低成活率。
4、扦插。杨树扦插育苗春、秋皆可。但春季宜早,按行距60厘米拉线扦插,插穗与地面成45度角,露出1-2个芽,每米扦插4株,每667平方米扦插4800株,切忌将插穗倒插。对不同粗细的插穗分开扦插,以达到生长整齐一致。

2024-06-23 17:17:04 回答

一、苗圃地选择  
杨树苗圃地应选择在疏松、湿润、地势平坦、水源充足、肥沃而富含钙质的沙壤土或壤土上,土层厚度60厘米,PH值在6.5—7.5,同时要求交通方便的地块。  
二、整地施肥  
扦插前必须全面整地,要求耕深25  厘米以上,做到深耕细整,耙平、耙细、耙好。如是旋耕机,耕后最好塌实。同时,亩施1—2公斤呋喃丹杀灭地下害虫。深耕时施肥按每亩施入尿素20公斤、过磷酸钙75公斤、硫酸钾10公斤、农家肥2500—3000公斤或100—150公斤干鸡粪作基肥。  
三、种条采集及处理  
1、采集:  
杨树扦插育苗,应采集木质化良好,无病虫危害,干形通直圆满,具有饱满侧芽的1年生2—2.5米高苗干作为插穗种条,一般是中下部质量最好。采条时间一般在春季萌动前随采随插,但也可在深秋、苗木落叶后采条,经冬季贮藏可促进切口形成愈伤组织,有利于扦插生根  
2、处理  
采条后剪取15—20厘米长,要求确保3—4个饱满芽。截条时要特别注意保护插穗上端的第一个侧芽,上切口平切,截在第一芽上端约0.5—1厘米处,下切口宜选在一个芽的基部。插穗直径在10—12毫米,最小不应细于8毫米,剪口处离第一个侧芽0.5—1厘米,剪口要平整,勿劈裂、伤皮。每50—100段插穗捆一捆,装入编织袋。把装好的插穗浸入水中3—5天,3天最好,过长易烂皮,影响种条萌发,待水吸饱后即可扦插,浸泡时可加入适量杀菌药物进行处理。  
四、杨树种条扦插的时间和方法  
1、扦插时间  
杨树扦插时间可根据当地的土壤温度而定,一般早春当土壤温度在15度时扦插为好,最迟要在杨树普遍萌动前扦插结束。为了防治病害,可用50%多菌灵3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沾接穗后扦插。  
2、扦插方法  
在一般情况下最好采用直插。如遇土壤粘重或插条偏长,也可斜插。需说明的是,扦插时插条上端第一芽必须完好,否则弃之。杨树扦插上剪口平于地面或插于地下0.5厘米左右深。扦插密度一般宜采用30×50厘米,4446株左右。  
五、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可提高苗木产量和质量,提高出苗率。我县群众采用先覆盖地膜再扦插的方法,效果较好。覆盖前苗床先喷洒一遍除草剂再覆盖地膜。地膜覆盖时,要做到拉紧铺平,地膜与床面要紧密接触,地膜两边两头压紧压实,以达到保温、保湿、保肥、保疏松的目的。目前机器覆膜机一般能达到育苗要求,扦插时根据管理要求也可采用宽窄行,宽行80厘米,窄行也就是覆膜行50厘米,目的是便于管理,充分利用光能。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270570755004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