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碗莲如何种植?



				
				
向娟宅女
81130 次浏览 2024-06-11 提问
105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13 15:22:17 回答

碗莲根茎的种植方法:
选一个无底孔陶盆或塑料花盆,盆内加半盆田园土或无化工污染的河塘泥,提前两周加水浸泡,不要施肥。移栽时将小荷苗的细根按入泥中,每盆栽一株,移栽后加适量水,以水不淹没小荷叶为度。
可以从水族店买一点沙子,把沙子一点点撒进去,铺在泥巴上。沙子分几次撒的。撒一遍,等水沉淀了再撒一遍,直到整个缸都撒均匀。有了沙子后,水很快就清了。再把水换了,还可以在里面养几条小鱼,鱼可以吃水里的虫子,粪便可以肥花,又可以观赏,一举数得。

2024-06-13 15:22:17 回答

莲子外壳坚硬密实,浸种前必须进行人工破口,莲子的一头有小突尖,另一头有小凹点。把有小凹点的的那一端用刀割破或用老虎钳子夹破一小口,必须注意,破壳部位不能过大过多,如果把莲子的硬壳全部去掉,胚芽就会失去保护,极易腐烂死亡。
一般把浸种盆直接放置在阳光下催芽,不需要保温,生长也快。夏季水温20℃-30℃很适合莲子发芽,视种子多少用碗或盆盛水,以浸泡住种子为度。摆放在室内,每天换1-2次水,1周内可以发芽。秋季可以白天放在室外晒太阳,以增加温度,晚上放到室内.家庭少量浸种催芽时可放入保温瓶中保温。温度在30℃的条件下,一般浸种催芽3天即可萌发,胚芽从破口处伸出。在此期间,每天需换水1~3次,并要及时清除不能发芽出苗的种子。在一般情况下,达7天仍不发芽的种子,就不会再发芽了。没有发芽能力的种子往往上浮水面,胚芽发黄,子叶霉烂、发臭。
等芽长到10CM左右,可以移栽。选口径18cm~30cm的无底孔陶盆或塑料花盆,盆内加半盆田园土或无化工污染的河塘泥,提前两周加水浸泡,不要施肥。移栽时将小荷苗按入泥中,每盆栽一株,移栽后加适量水,以水不淹没小荷叶为度。待长出7~13片浮叶后即可出现立叶。一般来说,多花品种,在长出5~17片立叶后可始现花蕾。现蕾早晚,视品种而异,有的品种在立叶长出之前就现蕾开花。
每天接受7-8小时的光照,能促进其花蕾多,开花不断。碗莲最忌在阴处养护,更不能像室内观叶植物一样,放在室内培养。光线不足,荷叶徒长减绿,不能孕蕾。在院落中栽培碗莲,花盆一定要放在光照充足或南向阳台的外沿上。开花季节,需要放入室内观赏的,可采取早进晚出,或晚进早出,每天仍应保持一定光照。碗莲需要有较充足的光照,但也忌雨后暴晴。
碗莲要求含腐殖质较丰富的塘泥或稻田泥作栽培土,切忌用工业污染土。黄泥粘度大,使用量要适当,过粘会影响藕鞭的伸长和藕的膨大;沙质土疏松,粘性不够,容易遭风害而折损,有碍于根系的生长,一般以黄泥、沙质土按7:3的比例混合使用为宜.

2024-06-13 15:22:17 回答

栽培技术折叠编辑本段
种植碗莲的根是藕,而种植睡莲的根是块茎。睡莲分为耐寒的和热带的。
碗莲花朵一般伸到水面上方,开在空中;而睡莲花朵紧挨着水面。碗莲每年要翻盆一次,睡莲则隔年翻盆一次,才长的好,开花多。
睡莲比碗莲皮实,好打理好养活,容易开花。
栽培碗莲应选易着花的花繁品种。花期必耗去大量养分,因此在立叶抽至2、3个时要适量追肥,尤其对没施基肥的盆甚为重要。
生长前期以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兼施少量氮肥;后期除继续追有机肥外,加施复合肥或磷酸二氢钾追肥每半月一次,每次用半个核桃大小的有机肥、无机肥4至6克。忌施肥过量。  立夏后,每日浇一次水就能使碗莲正常生长。在7、8月见水不满即浇,保证日不断水,故每天浇二次,否则立叶萎蔫至干青。
当盆中有浮萍、田字萍、浮苔及绿藻植物时,不仅夺肥,又碍观赏,且遮光降低水温,应捞除干净。另外,对滋生的水草要小心地拔除。  荷的腐烂病、褐斑病一经出现立即除去烧毁,再对植株喷50%多菌灵或疫霉净500倍液,每周一次,连喷三次左右。晚春和仲秋蚜虫为害猖撅,可用40%乐果乳剂800至1000倍液喷雾。对斜纹夜蛾、大蓑蛾喷90%敌百虫1000倍液。  碗莲娇弱,要防风避阳。若出现5级以上风,花梗、立叶会被吹倒,以致花蕾枯败,有损观赏,所以蔚养碗莲应置于避风场所或设支柱。在花开不断的盛夏,碗莲抵抗不住烈日暴晒,午间须遮强光,防止花蕾回缩,花不开而干瘪。
土壤选择  折叠
栽培用土选肥沃的河塘泥最为理想,如果很难取得河塘泥,使用仙土也可以  (黑仙土为佳)一定要给予莲花充足的阳光。养花者不可只顾碗莲放置在室内装点环境和欣赏,长时间放在室内使它见不到阳光,忘记了它是喜爱充足阳光的植物,只有晒得盆土温暖起来,才能迅速生长。
水量根据阶段的不同而不同。碗莲初栽时,水不宜多,水多了会降低温度,不利小苗生根发育,且影响其呼吸透气,甚至造成烂根。在植株叶片长大时,碗中需要逐渐加灌清水,才能适应它叶片浮于水面进行光合作用的需要。否则就会出现叶边焦枯萎黄的现象。
碗莲要求含腐殖质较丰富的塘泥或稻田泥作栽培土,切忌用工业污染土。黄泥粘度大,使用量要适当,过粘会影响藕鞭的伸长和藕的膨大;沙质土疏松,粘性不够,容易遭风害而折损,有碍于根系的生长,一般以黄泥、沙质土按7:3的比例混合使用为宜。如无沙质土,可加黄沙,但比例要略小些。城市郊区,可直接选用蔬菜地的园土;城市中还可用春季盆花换盆的宿土加一半的黄泥作栽培土。
盆的选择  折叠
名称虽叫碗莲,但如果用菜碗养殖,就嫌太小、太浅了。

碗太浅装的营养土太少,不能使植株得到充分养分;太小容不下伸展的须根,会长不好。一个适合的尺寸是保证容器直径在25~87.5cm左右.深度在20~62.5cm左右。保证37.5cm左右深的土壤让根部充分生长。
莲种破皮  折叠
莲种在开始种植前需要先进行破皮操作,种皮需要在有凹陷的屁股一端进行开皮。可以采用在水泥地上进行磨皮或利用老虎钳将屁股端的种皮磨开,磨到种皮已经磨通,看见里面深褐色的胚皮即可,不要伤到里面的种胚。
破皮后将种子放在水中浸泡,可放在阳光中进行暴晒,同时注意水份的补充,1日需要换水2次。
在20℃以上温度中,3日左右便可以出芽。出芽后可以将种皮再剥掉1/3以便更好的吸收水份。待发出根部后,移至容器中种植。
一个适合的尺寸是保证容器直径在25~35cm左右.深度在20~25cm左右。保证15cm左右深的土壤让根部充分生长。
种子培育  折叠
碗莲
碗莲
准备:碗莲种子,锉刀,一个容器盆,沙子。
可以从水族店买一点沙子,把沙子一点点撒进去,铺在泥巴上。沙子分几次撒。撒一遍,等水沉淀了再撒一遍,直到整个缸都撒均匀。有了沙子后,水很快就清了。再把水换了,还可以在里面养几条小鱼,鱼可以吃水里的虫子,粪便可以肥花,又可以观赏,一举数得。
碗莲的种皮很厚,为了比较顺利的发芽,需要进行简单的处理。首先请分辨碗莲种子的两端,一端是有小小的凸起,一端是小小的凹点,要处理的是凹点那一端。
碗莲种子怎么种?有多种方式来处理凹点的一端,常规的方法通常有:
用小盒子或者盘子或者随便什么容器把处理好的种子泡上水。
注意事项:
种植  折叠
1、播种时间:莲子无休眠期,只要水温能保持在16℃以上,四季均可播种。莲子在温度、光照适宜的条件下,从播种到开花春季需要50~60天,秋季需要60~80天。
2、种子处理:莲子外壳坚硬密实,浸种前必须进行人工破口,莲子的一头有小突尖,另一头有小凹点。把有小凹点的的那一端在粗糙的水泥地上磨破磨破一层皮,注意不要伤到里面的仁,也不要去壳。磨皮的目的是让水分从这个缺口渗入,使种子吸水膨胀。
3、浸种催芽:将已破壳的种子,浸于20~40度左右的温水中。水温低于2
0度时,则种子发芽生长过于缓慢。家庭少量浸种时可放入保温瓶中保温。  发芽快慢和温度也有关系的,温度在30度的条件下,一般浸种催芽3-5天即可萌发,胚芽从破口处伸出。
在此期间,间隔1-2天换一次水,一般情况下,只要种皮能吸水膨胀就能发芽的。
4、芽苗移栽:选口径45cm~75cm的无底孔陶盆或塑料花盆,盆内加半盆田园土或无化工污染的河塘泥,提前两周加水浸泡,不要施肥。移栽时将小荷苗的细根按入泥中,每盆栽一株,移栽后加适量水,以水不淹没小荷叶为度。
施肥  折叠
碗莲喜肥,若缺少肥料,则生根长叶缓慢,缺乏生机。所以栽植前盆土中应拌入少量腐熟饼肥液或豆麸、花生麸作为底肥。但是,碗莲虽是喜肥植物,却不可过量施肥,特别是因为碗莲容器小,植株小,需肥量也小,若多施肥,会出现光长叶不开花的现象。再严重些,还可使植株枯死。若发现施肥过量时,须勤换水,以漂去部分肥液,使其淡化。
碗莲喜肥,但不耐重肥。一般在栽种时在培养土内混入少量饼肥末等基肥,便可满足其全年的需要,不需要再施追肥,以免徒长。但为了延长开花期,夏季可用一粒梅核大小的腐熟饼肥屑作追肥,将其塞入钵中央的泥中即可。切勿施入钵壁周围。易造成伤根。基肥不可施得过多,否则轻者叶茂花疏,重者会将种藕"烧死"。
碗莲喜充足阳光,若每天光照少于4小时,不能形成花芽。生育期间需放在向阳的阳台上或窗台向阳处,使其接受全日照。当浮叶满布盆面时,还应及时将浮叶压入钵泥中,以免影响通风透光。碗莲植株娇嫩,夏季和初秋季节中午前后需适当遮阴,避免强光直射。若遭到强光直射,叶片及花瓣都易焦枯。
碗莲经一年栽培,肥力下降、地下根茎密集,宜每年早春发芽前翻钵换土。
修剪  折叠
叶片长得过多过密时可适当摘去部分叶片,以利植株呼吸透气。也有助于着花。当使用同一容器进行多颗养殖时,当发现叶子有争强阳光的现象时,应该及时分盆养殖。
杂交步骤  折叠
母本去雄与套袋碗莲虽然是异花授粉植物,但自花授粉也能结实。为了避免碗莲自花授粉,对选作母本的碗莲花蕾,在开花前要除掉雄蕊,这个操作叫去雄。碗莲花器表现为雌蕊先熟,即花朵初开时,就可见雌蕊住头上有粘液分泌,表明卵细胞已发育成熟,已能接受花粉。而此时本花雄蕊虽没有发育成熟散粉,但昆虫可能带来其他花粉,所以去雄须在开花前一天进行,此时花蕾迅速膨大,开始变松,花心有一小孔,花瓣色泽鲜丽,花药开始变黄,临近成熟,花粉囊尚未裂开。去雄时先用70%酒精棉球擦拭镊子尖进行消毒,再轻轻剥开花瓣,小心地夹出花内的雄蕊。去雄要彻底干净,切勿残留,也不要碰破花药。一朵花去雄完毕,立即套上纸袋,用直别针固定,进行隔离,防止自然异交。然后挂牌,用铅笔注明母本名称及去雄日期,并记在记录本上备查,同时在作为父本的碗莲上选定第二天开放的花蕾,套上纸袋,用别针固定,防止自然窜粉。
授粉
在开花盛期,空气中可能会飞扬其他品种碗莲的花粉,所以在授粉时要防止窜粉,造成杂交失败。在授粉时,授粉人应戴草帽,尽量减少污染机会。在去雄第二天,当柱头上分泌出粘液时,说明雌蕊已成熟,同时雄蕊花粉的活力较强,最适宜授粉。授粉时间一般上午8到10时进行,此时为一天中花粉开裂高峰期,花粉容易采集但此时花粉的寿命较短,应随采随用。
采集花粉时,将母本花蕾上的纸袋取下,用毛笔把花粉刷入酒杯。授粉时将母本花蕾上的纸袋取下,用毛笔蘸取父本花粉或用镊子夹父本花药,在母本柱头上轻轻涂抹,然后将花瓣合拢,重新套上纸袋扎好。在标牌上写父本名称及授粉次数和日期,并记在记录本上备查。应注意的是,授粉时使用的工具要用酒精消毒,待酒精挥发完毕后使用。当另一组杂交时,无论是去雄或授粉,都应将使用过的工具再次用酒精消毒或更换器具。
结实期管理  折叠
柱头发黑,说明授粉成功,须取下纸袋,以减轻花梗的负担,还可防止幼果腐烂。结实期应经常注意观察果实成熟程度,莲子呈褐黑色时方可采收,若采收过,莲子没有充分成熟,在贮存或播种过程中易发霉而丧失发芽力。
杂交种子成熟后,应把莲子和悬挂的纸牌分别装入纸袋,并在纸袋上写明收获的日期和编号。种植杂交种子时应将其父,母本相邻种植,以便鉴别真假杂种。
病症防治  折叠
碗莲腐烂病
症状:病害发生于全株,从种根开始发病,延及地下茎、叶柄、叶片及花梗等部位。碗莲
碗莲
地下茎初期似无症状,但其断面导管有的变为淡褐色或褐色,并逐渐扩展。有的病茎变色不显著,但茎的全面或一侧发生纵皱,病茎所生叶片呈淡绿色,以后从叶缘开始干枯,引起叶片卷缩以至枯死。
病原:为球茎状镰刀菌莲专化型(Fusarium  bulbigenum  Cook  et  Mass.  var.  nelumbicolum  Nisikado  et  Watanabe),属半知菌亚门。小型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无色,单胞。大型分生孢子无色,弯月形,顶端尖,向一方弯曲,脚胞明显,生厚垣孢子。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丝体在种藕内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带菌的种藕和病土成为主要初侵染源。栽植带菌种藕,长出的幼苗则成为中心病株,先是地下茎秆及根系发生病变,后波及叶柄和叶片,中心病株产生孢子从伤口侵入,形成再侵染。品种间抗性有差异,深根系品种较浅根系品种发病轻,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暴风雨频繁易诱发此病;藕田土壤通透性差或酸性大,污水入田或水温高于35℃,都易诱发此病。
防治方法:
①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②重病田宜实行2~3年轮作。
③精选无病种藕,并用50%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后闷种,覆盖塑料薄膜密封24h,晾干后栽植。
④藕田深耕翻耙,每公顷施石灰1500~2250kg。
⑤加强肥水管理,施足腐熟有机肥,适时适量追肥,做到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氮肥与磷钾肥相结合;按莲藕不同生育阶段需要管好水层,做到深浅适宜,以水调温调肥,防止因水温过高或长期深灌加重发病。
⑥及时拔除病株后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也可用上述混合好的杀菌剂每公顷7.5kg拌细土375~450kg,堆闷3~4h后,撒入浅水层,2~3d后再用上述混合剂6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4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于地上部叶柄。
碗莲叶腐病
症状:主要为害浮贴水面的叶片,病斑形状不定形,有的呈"S"形,有的形如蚯蚓状,褐色或黑褐色,坏死部后期出现白色皱球状菌丝团,后生茶褐色球状的小菌核,发病重的叶片变褐腐烂,难于抽离水面。
碗莲
碗莲
病原:为喜水小核菌(Sclerotium  hydrophilum  Sacc),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核球形,椭圆形至洋梨形,初白色,后变黄褐色或黑色,表面粗糙,大小为(315~681)μm×(290~664)μm,外层的深褐色细胞大小为(4~14)μm×(3~8)μm,内层无色至浅黄色,结构疏松,组织里的细胞大小为3~6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核随病残株遗落在土壤中越冬,翌年菌核漂浮水面,气温回升后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侵害叶片,病菌发育适温25~30℃,温度高于39℃或低于15℃不利发病,夏秋高湿多雨季节易发病。
防治方法:
①减少菌源,采收时清除病残株,深埋或集中烧毁。
②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500倍液,每隔10d左右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
碗莲斑腐病
症状:病斑形状不定,叶片上初生水渍状小黑斑点,后扩展成圆形至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边缘黑色有黄色晕圈的病斑,中间灰黑色有轮纹,病部易破裂或脱落,致叶片和叶缘残缺不整,严重时叶片大部分甚至全部变黑褐色腐烂,上生灰褐色霉层,即病菌子实体。
病原:病原为Dichotomophthoropis  nymphaearum(Rand.)M.  B.  Ellis,称
角卷霉或卷喙旋孢霉或碗莲拟叉梗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实体生在叶面上,无子座;分生孢子梗直立圆筒形,淡色,单生或丛生,分枝少,具隔膜1~3个,顶端膨大,长出2~4叉的突起,大小为(13~53)μm×(3~6)μm;分生孢子细长,多分隔,分隔处明显缢缩,上部弯曲或卷曲成"发条"状,可卷旋1~3圈,褐色至榄褐色,两端钝圆,具分隔10~20个,表面密生小刺,大小(50~117)μm×(28~40)μm。该菌在PDA培养基上,分生孢子梗长达150μm,产生黑褐色小菌核。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广东该病见于7~11月,8~9月受害严重。病菌以菌丝或厚垣孢子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引起发病。
防治方法:
①生长季节收集病残物深埋或烧掉。
②施足腐熟有机肥,适时适量追肥,做到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氮肥与磷钾肥相结合。
③及时拔除病株后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10d左右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
碗莲炭疽病
症状:叶片上发病,初生褐色小斑点,接着斑点扩大为10mm以上的近圆形病斑,病斑边缘色较暗。
病原:为Gloeosporium  nyrmphaeae  Hemmi  et  Kawase,属半知菌真菌。菌丝直径2.56.0μm。分生孢子大小为(8.0~12.0)μm×(3.0~5.0)μm。
传播途径:病菌在受害株组织上以分生孢子层越冬,空气传播。
防治方法:可参考碗莲斑腐病。
观赏价值  折叠
碗莲它不仅花大色艳,清香远溢,凌波翠盖,而且有着极强的适应性,既可广植湖泊,河道管理,水域绿化,公园旅游,风景观赏,置景工程,湿地利用,净化水质,蔚为壮观,又能盆栽瓶插,别有情趣;自古以来,就是宫廷苑囿和私家庭园的珍贵水生花卉,在今的现代风景园林中,愈发受到人们的青睐,应用更加广泛、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5554509162902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