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鱼加热棒的选购与使用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吗?



				
				
大懒虫杰
44675 次浏览 2024-06-23 提问
74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25 04:37:25 回答

加热棒,水族箱内最常见的加热工具。相信除了热带地区凡是养热带观赏鱼的朋友水族箱里都有加热工具!除了保证鱼儿能够生活在适合的温度中,还常用于治疗病鱼或为一些鱼类提供较高水温以促其繁殖。那么如何挑选适合自家水族箱的加热棒呢?怎样合理摆放加热棒?下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探讨一下如果选用加热棒!  一、加热棒的分类。  1、加热棒根据其是否控温分为控温加热棒和不控温加热棒,控温加热棒又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双金属片控温,二是采用热敏电阻探测温度。  1)、不控温加热棒是最简单的了,将电阻丝绕在陶管上,放置在耐热、防水的玻璃管中。导线经防水密封胶盖连接电源。常见规格有50w、75w、100w、125w、150w、200w,可直接浸入水中使用。这种加热棒因为制作简单价格也便宜,一般在10元以下。...

2024-06-25 04:37:25 回答

首先冬天养热带鱼要解决的问题是水温的问题,水温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添置一根或两根加热棒。然后就是加热棒的选择了,根据你的鱼缸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功率的加热棒。控制温℃在26℃左右。
     根据经验一般一公升水配置1.5W-2W的加热棒最好。比如说,我的水族箱长1m,宽0.5m,高0.6m,首先计算水容量是300公升,需要功率为500W-600W加热棒。这样我们是应该买一根500W的加热棒还是买两个300W的加热棒呢?我建议大家购买两根300W的加热棒,并分置于水族箱的两端,这样受热均匀,效果更好。并且另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两个加热棒不会同时损坏,也就是如果一个损坏不加热,另一个仍可继续保持温度不会降低太多或者不降低,或者一个损坏不间断的进行加热,因为功率较小也不会造成水煮鱼的现象。这样做的缺点是一次性的成本比较高。需要两根加热棒,而一根500W的加热棒和一根300W的价格几乎一样。如果你的水族箱是小水族箱,不建议你配置大功率的加热棒,因为如果加热棒的性能不好的话,危险性就非常大,尤其是当加热棒处于非正常“工作”时,水温会快速上升,甚至沸腾以导致鱼儿死亡,并且高温会使玻璃缸发生爆裂的可能。而且,水族箱越小,温度上升也越快。功率过大的加热棒就会频繁的启动或停止,极易损坏温控元件,而导致加热器故障。相反,大型水族箱使用小功率加热棒就好像小马拉大车一样,肯定达不到预期效果!
     其次,加热棒的摆放,加热棒应该尽量避免与玻璃直接接触,也不要将其埋在底砂里面。因为这些做法都会导致鱼缸玻璃受热不均,容易使缸体破裂。在水族箱内将加热棒斜放或者平放在靠近缸底的位置,这样散热效果更好,因为水加热后会上升,垂直放置的加热棒,棒下部产生的热水与棒上部的温差相对较小,热传导就会慢些,这无疑降低了加热的效率,延长了加热时间,浪费了能源。并且温控装置在加热棒上端,会导致加热棒提前停止加热。但是这样摆放样子的确不是很好看,因此很多人还是愿意垂直使用加热棒。在这个时候就需要配合温度计来调节水温。温度计应该放在远离加热棒的地方,这样确保得到的水温不是来自刚刚加热出来的热水。加热棒除了电源以外其他部分都不要露出水面。如果水族箱内安装两个加热棒,尽量将它们分别安装在缸的两边,有利于均匀加热。
     再次,买加热器其实买国产的就可以,没必要非要买进口的,像佳宝的,创星的,银声的都还可以.我是比较属于支持国货的(当然国货首先要质量过的去,不然那不是支持,是纵容)。加热棒的好坏可以从很多的地方区别,不一定是贵的就有保障,有些贵的他用的玻璃不一样,加热丝不一样,还有些加入了防爆性能,避免玻璃炸裂等,如果你不是粗心大意的,这些估计对你没有什么用的。这个很大一部分影响了加热棒的价格,但是他要是双金属片不跳的话,往往高档加热棒煮鱼汤的速℃更快。还有不锈钢的,很多是用的电子控制温℃的,由一个热敏电阻探测水温,经过转换后控制继电器或者大功率可控硅等,来控制加热管的通断,这样精确℃是要比一般的双金属片高,但是如果热敏电阻或者可控硅等出了问题,他的加热速℃就要比一般的玻璃的快。

2024-06-25 04:37:25 回答

热带鱼加热棒使用横竖都行,就是要完全浸入水中,不能露出水面,加热棒的玻璃别碰到东西,冷热不均会爆炸。加热棒的棒体都有一个塑料吸盘的,一定要吸住玻璃缸底部或壁,一个不够稳就用两个。另外买加热棒要买质量好的,贵点也没问题,可以用很久的,省得又损失你的爱鱼。最好买那种自动调节温度的。  
如果加热棒在工作的时候,碰到了热的东西就容易出问题,再有必须全部潜水中,要是你都做到了就是质量问题了。  
买质量好些的,或者就干脆买金属的。  
加热棒斜着放的效果最好。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380550861358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