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清楚如何种植紫花苜蓿的不?



				
				
拿一杯铁
83631 次浏览 2024-06-16 提问
67

最新回答 (6条回答)

2024-06-18 12:58:49 回答

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豆科(  Leguminosae)苜蓿属多年生草本。又名紫苜蓿、苜蓿。一种重要的牧草和绿肥兼用作物。    
起源与分布  紫花苜蓿原产于小亚细亚、伊朗、外高加索一带。公元前  700年波斯已有栽培记载。公元前500  年左右从米甸国(即今伊朗西北部的古王国)传入希腊,公元前2~前1世纪传入意大利,8世纪传入西班牙,16世纪传入美洲,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于18世纪也开始种植。中国在公元前  126年由张骞出使西域时从古罽宾国(即今克什米尔一带)引入,先在皇帝离宫附近种植,仅供御马饲用。以后从西安普及到黄河流域。现紫花苜蓿在世界各地广为种植。20世纪70年代,全世界栽培总面积为3300多万公顷,其中美国约占32.7%。80年代以来中国栽培面积达到100多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北部各省。    
形态与特性  紫花苜蓿主根发达,侧根多,主根入土2米以上,在较干旱的地区可达10米左右。茎高30~100厘米,直立或外倾,圆形或棱形,幼茎有疏毛,根状茎发达,根颈膨大生出的分枝一般为15~60个,最多可达100个以上。叶为三小叶,倒卵形,先端较宽,有齿。花为总状花序,腋生8~25朵紫色蝶形花。荚果螺旋形,2~4圈,暗棕色,每荚有种子4~8粒。种子肾形、黄褐色,千粒重1.5~1.9克(见图)。    
紫花苜蓿适应性广,但较喜温暖、多晴少雨的干燥气候。年降水量以500~900毫米最宜,超过1000毫米时不利于生长;低于300毫米又无灌溉条件则难以正常生长。耐寒性强,种子在4~6℃即可发芽。出苗后能耐短时间的-5~-6℃低温,成年植株能耐-20~30℃低温。在积雪覆盖下,-40℃低温亦不致受冻害。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高温会抑制生长。需水较多;每形成1克干物质约消耗水446~500克,每形成1克种子约消耗水800克。但因根系发达,有较强的抗旱能力。最忌渍水,生长期淹水24~28小时即大量死亡。以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于2米以下、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种植为宜。    
中国已筛选出一批良种,如早发、生长快的关中苜蓿,高产、株型大的陇东苜蓿,再生能力强的新疆大叶苜蓿,中熟的晋南苜蓿,耐寒力强的东北苜蓿等,都能较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    
栽培  播种前要进行整地保墒。中国北方一般采取冬播“寄子”(将种子播入土中,待翌春后及早出苗)或早春顶凌播种,以利抗旱保苗。中国东北、西北和内蒙古等地秋播不能晚于8月上旬;华北一带应在9月以前。晚播则根系发育不良,影响越冬。发芽率高的纯净种子,每公顷播量15千克左右,与其他作物混播时可适当减少播量。条播行距一般15~30厘米,播种深度1.5~2厘米。幼苗生长缓慢,要加强管理,防止杂草为害。刈草后要及时追施肥料,特别是磷、钾肥。常见害虫有蚜虫、蓟马、苜蓿盲蝽象、苜蓿夜蛾、潜叶蝇;病害有菌核病、霜霉病、锈病、褐斑病、白粉病等。使用农药后需间隔一定时间再喂牲畜,以防中毒。留种栽培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每公顷播种量为  7.5~11千克,行距40~60厘米,增施磷、钾肥。放蜂或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种子产量。    
利用  紫花苜蓿富营养,适口性好,易于消化,有“牧草之王”之称。初花到盛花期鲜草含水分76%左右,粗蛋白4.5~5.9%,粗脂肪0.8%,粗纤维6.8~7.8%,无氮浸出物9.3~9.6%,灰分2.2~2.3%,并含有多种氨基酸。紫花苜蓿地可以直接放牧,但青茎、叶中含皂素,要防止牲畜采食过多发生膨胀病。也可制成青贮饲料或干草。从现蕾到初花期,10%左右茎枝开第一朵花时刈割的第  1茬鲜草,质较嫩,营养价值较高。过早刈割时产量低,迟割则茎木质化增加,且易掉叶。最后一茬宜在当地重霜前约1个月刈割。每次要留茬3~5厘米,以免刈伤根颈,每年最后一次割草时,要留茬8~10厘米。北方干旱地区冬前割后培土,有利翌年再生。    
紫花苜蓿根量多,入土深,固氮能力强,2~4年生的植株每公顷每年可固氮150~450千克。根系腐烂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中国北方低产地区实行粮食作物与紫花苜蓿轮作,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鲜草含氮0.54~0.57%,磷0.10~0.14%,氧化钾0.31~0.46%。翻压作绿肥,肥效显著。紫花苜盖枝叶繁茂,覆盖地面能减少蒸发、保蓄水分,减轻地表冲刷,是重要的水土保持作物。如中国西北地区种紫花苜蓿的地块,雨水流失仅为种其他作物时的1/16,土壤冲刷量仅为1/9。在年降水量346毫米的地区,每公顷紫花苜蓿地每年冲走的土壤为93千克,而其他田块或休闲地的冲刷量可高达3600~6750千克。  
豆科苜蓿属的  1种。多年生草本,分枝多。复叶有3片卵形或倒披针形的小叶。花密集排列于腋生的总状花序上;花萼有毛,萼齿狭披针形;花冠紫色,蝶形,比花萼长;雄蕊10,二体(9+1);子房被毛。荚果螺旋状盘卷,内有数颗肾形的种子。可作饲料或绿肥用的其他苜蓿类还有:南苜蓿、天蓝苜蓿、野苜蓿、小苜蓿、褐斑苜蓿等。  
苜蓿属约60余种,分布于欧洲、非洲和亚洲。有许多人工栽培种。中国产12种。紫苜蓿原产中亚细亚,是一种优良牧草,具有适应性广、产量高、质量好、耐刈割、并可增加土壤肥力等优点,故有“牧草之王”之称,中国栽培苜蓿始自公元前  126年汉武帝时。仍以西北各省栽植较多。

2024-06-18 12:58:49 回答

栽培  
 播种前要进行整地保墒。中国北方一般采取冬播“寄子”(将种子播入土中,待翌春后及早出苗)或早春顶凌播种,以利抗旱保苗。中国东北、西北和内蒙古等地秋播不能晚于8月上旬;华北一带应在9月以前。晚播则根系发育不良,影响越冬。发芽率高的纯净种子,每公顷播量15千克左右,与其他作物混播时可适当减少播量。条播行距一般15~30厘米,播种深度1.5~2厘米。幼苗生长缓慢,要加强管理,防止杂草为害。刈草后要及时追施肥料,特别是磷、钾肥。常见害虫有蚜虫、蓟马、苜蓿盲蝽象、苜蓿夜蛾、潜叶蝇;病害有菌核病、霜霉病、锈病、褐斑病、白粉病等。使用农药后需间隔一定时间再喂牲畜,以防中毒。留种栽培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每公顷播种量为  7.5~11千克,行距40~60厘米,增施磷、钾肥。放蜂或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种子产量。

2024-06-18 12:58:49 回答

紫花苜蓿有“牧草之王”的称号,其优点及栽培方法如下:
  (一)  产草量高。紫花苜蓿的产草量因生长年限和自然条件不同而变化范围很大,播后2~5年的每亩鲜草产量一般在2000~4000千克,干草产量500~800千克。在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每亩可产干草733~800千克;干旱低温的地区,每亩产干草400~730千克;荒漠绿洲的灌区,每亩产干草800~1000千克。
  (二)  利用年限长。紫花苜蓿寿命可达30年之久,田间栽培利用年限多达7~10年左右。但其产量,在进入高产期后,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三)  再生性强,耐刈割。紫花苜蓿再生性很强,刈割后能很快恢复生机,一般一年可刈割2~4次,多者可刈割5~6次。
  (四)  草质好、适口性强。紫花苜蓿茎叶柔嫩鲜美,不论青饲、青贮、调制青干草、加工草粉、用于配合饲料或混合饲料,各类畜禽都最喜食,也是养猪及养禽业首选青饲料。
  (五)  营养丰富。紫花苜蓿茎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多种维生素及胡萝卜素,特别是叶片中含量更高。紫花苜蓿鲜嫩状态时,叶片重量占全株的50%左右,叶片中粗蛋白质含量比茎秆高1~1.5倍,粗纤维含量比茎秆少一半以上。在同等面积的土地上,紫花苜蓿的可消化总养料是禾本科牧草的2倍,可消化蛋白质是2.5倍,矿物质是6倍。
  (六)  肥田增产。紫花苜蓿发达的根系能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物质,并能从土壤深层吸取钙素,分解磷酸盐,遗留在耕作层中,经腐解形成有机胶体,可使土壤形成稳定的团粒,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根瘤能固定大气中的氮素,提高土壤肥力。2~4龄的苜蓿草地,每亩根量鲜重可达1335~2670千克,每亩根茬中约含氮15千克,全磷2.3千克,全钾6千克。每亩每年可从空气中固定氮素18千克,相当于55千克硝酸铵。苜蓿茬地可使后作三年不施肥而稳产高产。增产幅度通常为30%~50%,高者可达1倍以上。农谚说:“一亩苜蓿三亩田,连种三年劲不散”。
  (七)  保持水土。紫花苜蓿枝叶繁茂,对地面覆盖度大,二龄苜蓿返青后生长40天,覆盖度可达95%。又是多年生深根型,在改良土壤理化性,增加透水性,拦阻径流,防止冲刷,保持坡面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十分显著。据测定:在坡地上,种植普通农作物与紫花苜蓿相比,每年每亩流失水量大16倍,土量流失大9倍。(八)蜜源植物。紫花苜蓿是严格的异花受粉植物,常靠外部机械力量和昆虫采蜜弹开紧包的龙骨瓣而受粉,花期长达40~60天,花期进行田间放蜂,可使蜂蜜产量大幅度提高,同时也提高苜蓿种子产量。

2024-06-18 12:58:49 回答

你好,紫花苜宿一年四季均可播种,但早播扎根深、抗旱,第二年返青早;晚播扎根浅,不利越冬。一般以春播(四月中旬)、秋播(七月中旬到八月上旬)为佳,夏季应雨后抢墒播种。播种方法:有撒播、条播、混播、间播几种方法,一般条播深度一致,出苗整齐,便于田间管理。紫花苜蓿撒播时,每亩1千克籽种,条播每亩0.75千克。最好与根瘤菌拌种后播种,苜蓿播种覆土深度不能超过3厘米,播后应轻耙或轻耱1遍。对播种当年的苜蓿,苗期要及时除草1--2次。在早春土壤解冻后,苜蓿开始萌生之前进行耙地,既可保墒,提高地温,促进返青,又可以消灭早期萌芽的杂草。每次刈割之后,由于地面裸露,土壤水分蒸发强烈,应进行耙地保墒,也可以结合耙地进行追肥。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2024-06-18 12:58:49 回答

你好,1、整地
整地要求深耕、耙细、耱平、播种层紧密,掌握好适耕期,一般黏壤土含水量在18%--20%,粉砂壤土在20%--30%时为最佳适耕期,生产中常把10--20厘米土层的土,用手捏成团土团落地立即散碎,这时作为合适的整地时刻。结合深耕施足基肥,一般亩施农家肥4000--5000千克,磷酸二铵10千克,或普通磷肥50千克。
2、播种
2.1种子质量。种子的纯净度和发芽率要求在80%以上。播前对种子进行清选和出芽率测定。
2.2土壤状况。土壤墒情不好时,播前对土壤进行一次镇压。
2.3播种期。苜蓿一年四季均可播种,但早播扎根深、抗旱,第二年返青早;晚播扎根浅,不利越冬。一般以春播(四月中旬)、秋播(七月中旬到八月上旬)为佳,夏季应雨后抢墒播种。
2.4播种方法。有撒播、条播、混播、间播几种方法,一般条播深度一致,出苗整齐,便于田间管理。
2.5播种量与播种深度。紫花苜蓿撒播时,每亩1千克籽种,条播每亩0.75千克。最好与根瘤菌拌种后播种,苜蓿播种覆土深度不能超过3厘米,播后应轻耙或轻耱1遍。
3、田间管理
3.1除草。对播种当年的苜蓿,苗期要及时除草1--2次。
3.2耙地。在早春土壤解冻后,苜蓿开始萌生之前进行耙地,既可保墒,提高地温,促进返青,又可以消灭早期萌芽的杂草。每次刈割之后,由于地面裸露,土壤水分蒸发强烈,应进行耙地保墒,也可以结合耙地进行追肥。对老龄苜蓿进行深耙,切裂根颈,促进其更新。
3.3灌溉。各槎苜蓿的灌水次数和灌水量根据生长情况、气温高低、干旱程度等灵活掌握。在临近刈割时不宜灌溉,刈割后再生草还不到10厘米时不宜灌溉。
3.4病虫害防治。首先加强栽培管理,增强其抗病力;在农药防治上,对于刺吸式口器的蚜虫选用内吸性触杀性杀虫剂,咀嚼式口器的害虫选用胃毒剂,最好采用有机磷杀虫剂或其他高效低毒农药,用法用量参照说明书。
4、收割
4.1适期收割。一般来说,以初花期刈割为最佳时期,这时产量高,草质也好。每年可收割2--3次。
4.2留槎高度。在利用的第一年,留槎高度以3--5厘米为好;成年苜蓿留槎高度在3厘米左右。
4.3采种。收取种子以生长第三、第四年的苜蓿较好,一年之中以头槎籽产量最高。

2024-06-18 12:58:49 回答

(1)选地与整地    苜蓿草对土壤虽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最好是选择土层较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或粘壤土。整地是种植苜蓿的一个关健环节,苜蓿种子小、芽顶土力弱、苗期生长缓慢,地整得不细易造成缺苗、断条和草荒。在弃耕地上,于秋天破茬打垄,随后进行多次镇压,达到土细无坷垃、土层坚实墒情好,以备播种。在弃耕田或荒坡地上,为防止水土流失,应春夏过后开荒,并随翻随耙压。第二年早春顶浆打垄,并要进行镇压保墒。机械平播时可以不打垄,但是要求土壤平整细碎。
(2)施肥    苜蓿草是一种比较喜肥的牧草,在瘠薄土地上虽然能够生长,但是产量低,因此在瘠薄地上种植苜蓿时施些厩肥和磷肥,对提高草产量有显著作用。厩肥和磷肥最好结合整地施入,若能分期施,则在每次割草后施入,对促进再生、增加产草量效果更大。追肥以施氮肥为主,一般每亩可追施硫胺10千克。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353290081024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