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苜蓿有什么形态特征?



				
				
18821090937
74409 次浏览 2024-06-08 提问
119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10 14:21:43 回答

一、二
年生草本,高20-90厘米。茎平卧、上升或直立,近四棱形,基部分枝,无毛或微被毛。羽状三出复叶;托叶大,卵状长圆形,长4-7毫米,先端渐尖,基部耳状,边缘具不整齐条裂,成丝状细条或深齿状缺刻,脉纹明显;叶柄柔软,细长,长1-5厘米,上面具浅沟;小叶倒卵形或三角状倒卵形,几等大,长7-20毫米,宽5-15毫米,纸质,先端钝,近截平或凹缺,具细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在三分之一以上具浅锯齿,上面无毛,下面被疏柔毛,无斑纹。花序头状伞形,具花  (1)  2-10朵;总花梗腋生,纤细无毛,长3-15毫米,通常比叶短,花序轴先端不呈芒状尖;苞片甚小,尾尖;花长3-4毫米;花梗不到1毫米;萼钟形,长约2毫米,萼齿披针形,与萼筒近等长,无毛或稀被毛;花冠黄色,旗瓣倒卵形,先端凹缺,基部阔楔形,比冀瓣和龙骨瓣长,翼瓣长圆形,基部具耳和稍阔的瓣柄,齿突甚发达,龙骨瓣比翼瓣稍短,基部具小耳,成钩状;子房长圆形,镰状上弯,微被毛。荚果盘形,暗绿褐色,顺时针方向紧旋1.5-2.5  (-6)  圈,直径  (不包括刺长)  4-6  (-10)  毫米,螺面平坦无毛,有多条辐射状脉纹,近边缘处环结,每圈具棘刺或瘤突15枚;种子每圈1-2粒。种子长肾形,长约2.5毫米,宽1.25毫米,棕褐色,平滑。花期3-5月,果期5-6月

2024-06-10 14:21:43 回答

你好,南苜蓿为一、二年生草本,高20-90厘米。茎平卧、上升或直立,近四棱形,基部分枝,无毛或微被毛。羽状三出复叶;托叶大,卵状长圆形,长4-7毫米,先端渐尖,基部耳状,边缘具不整齐条裂,成丝状细条或深齿状缺刻,脉纹明显;叶柄柔软,细长,长1-5厘米,上面具浅沟;小叶倒卵形或三角状倒卵形,几等大,长7-20毫米,宽5-15毫米,纸质,先端钝,近截平或凹缺,具细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在三分之一以上具浅锯齿,上面无毛,下面被疏柔毛,无斑纹。花序头状伞形,具花(1)2-10朵;总花梗腋生,纤细无毛,长3-15毫米,通常比叶短,花序轴先端不呈芒状尖;苞片甚小,尾尖;花长3-4毫米;花梗不到1毫米;萼钟形,长约2毫米,萼齿披针形,与萼筒近等长,无毛或稀被毛;花冠黄色,旗瓣倒卵形,先端凹缺,基部阔楔形,比冀瓣和龙骨瓣长,翼瓣长圆形,基部具耳和稍阔的瓣柄,齿突甚发达,龙骨瓣比翼瓣稍短,基部具小耳,成钩状;子房长圆形,镰状上弯,微被毛。荚果盘形,暗绿褐色,顺时针方向紧旋1.5-2.5(-6)圈,直径(不包括刺长)4-6(-10)毫米,螺面平坦无毛,有多条辐射状脉纹,近边缘处环结,每圈具棘刺或瘤突15枚;种子每圈1-2粒。种子长肾形,长约2.5毫米,宽1.25毫米,棕褐色,平滑。花期3-5月,果期5-6月。

2024-06-10 14:21:43 回答

亲,南苜蓿(学名:Medicago  polymorpha)为豆科苜蓿属下的一个种。
形态特征
年生草本,高20-90厘米。茎平卧、上升或直立,近四棱形,基部分枝,无毛或微被毛。羽状三出复叶;托叶大,卵状长圆形,长4-7毫米,先端渐尖,基部耳状,边缘具不整齐条裂,成丝状细条或深齿状缺刻,脉纹明显;叶柄柔软,细长,长1-5厘米,上面具浅沟;小叶倒卵形或三角状倒卵形,几等大,长7-20毫米,宽5-15毫米,纸质,先端钝,近截平或凹缺,具细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在三分之一以上具浅锯齿,上面无毛,下面被疏柔毛,无斑纹。花序头状伞形,具花  (1)  2-10朵;总花梗腋生,纤细无毛,长3-15毫米,通常比叶短,花序轴先端不呈芒状尖;苞片甚小,尾尖;花长3-4毫米;花梗不到1毫米;萼钟形,长约2毫米,萼齿披针形,与萼筒近等长,无毛或稀被毛;花冠黄色,旗瓣倒卵形,先端凹缺,基部阔楔形,比冀瓣和龙骨瓣长,翼瓣长圆形,基部具耳和稍阔的瓣柄,齿突甚发达,龙骨瓣比翼瓣稍短,基部具小耳,成钩状;子房长圆形,镰状上弯,微被毛。荚果盘形,暗绿褐色,顺时针方向紧旋1.5-2.5  (-6)  圈,直径  (不包括刺长)  4-6  (-10)  毫米,螺面平坦无毛,有多条辐射状脉纹,近边缘处环结,每圈具棘刺或瘤突15枚;种子每圈1-2粒。种子长肾形,长约2.5毫米,宽1.25毫米,棕褐色,平滑。花期3-5月,果期5-6月。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喜生于较肥沃的路旁、荒地,较耐寒,适应路埂生境较好,为常见的路埂及草地杂草。花果期4—5月。
豆科草本植物此苜蓿、南苜蓿的茎叶或地上部分。苜蓿,又称牧宿、光风草、连枝草;紫苜蓿,又称紫花苜蓿、蓿草;又称金花菜、黄花菜、母齐头。紫苜蓿分布很广,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南苜蓿分布于我国中、南部,长江下游有栽培。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用。  【性能】:味甘、淡,性微寒。能清胃热,利尿除湿。  【参考】:紫苜蓿含皂甙、卢瑟醇、苜蓿酚、大豆黄酮、苜蓿素、瓜氨酸、β-甲基-葡萄糖甙、蛋白质、糖等。南苜蓿含胡萝卜素。  从紫苜蓿中提出的苜蓿素,对实验动物小肠有抑制作用;尚有轻度抗氧化作用,可防止肾上腺素氧化,并有轻度雌激素样作用。全草提取物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并对小鼠脊髓灰白质炎有效。  【用途】:用于胃热烦闷,不欲饮食;湿热所致的小便不利,石淋,或湿热发黄。  【注意】:因属渗利之品,故不宜久食多食。又,牲畜饲以一种南苜蓿的变种后,可产生对光的过敏性皮炎,亦须注意。  【附方】:  1、鲜苜蓿汁:鲜南苜蓿90~150克,捣烂,绞取汁液服。可加适量蜂蜜调味。  鲜苜蓿有较好的清热利尿、能淋的功效。用于湿热小便不利,或石淋,尿涩,小便淋沥作痛。现用于尿路结石。  2、苜蓿茵陈汤:苜蓿50克,茵陈15克。加水煎汤服。  本方有除湿退黄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或黄疸型肝炎。
希望以上可以帮到你,亲,谢谢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22699022293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