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兰香种植技术哪位了解?



				
				
燕yan燕yan
18722 次浏览 2024-05-30 提问
103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01 20:18:09 回答

多年生草本,高0.3~1.3m,有分枝。根茎横走。茎方形,多分枝,紫色或深绿色。叶对生,椭圆状披针形,长1~6cm,宽3~17mm,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有疏锯齿,两面均无毛,下面有腺点;无叶柄。轮伞花序密集成顶生的穗状花序;苞片线形,有缘毛;花萼钟状,外面无毛,具5齿,有缘毛;花冠紫色或白色,冠筒内面无环毛,有4裂片,上面的裂片大;雄蕊4,伸出于花冠外;花柱顶端2裂,伸出花冠外。小坚果卵形,黑色,有微柔毛。花期7~8月,果期8~9月。性喜湿润,适应性强。耐寒,能露地越冬,但连续栽3年后植株生长不良,耐寒力也明显减弱。需要充足的阳光,不适宜在荫蔽条件下栽培。    
   留兰香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较强,一般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环境,耐热、耐寒能力强,温度在30℃以上时仍能正常生长,在-20~-30℃的低温下,地下根茎仍能存活。早春当地表温度达到5℃左右开始萌发出土,幼苗可耐-5℃的低温,一般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30℃,昼夜温差越大,越有利于植株体内精油的积累。留兰香喜潮湿,但怕涝,一般田间持水量在75%较有利于生长,但各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苗期和花期需水较多,第2茬需水较少。留兰香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适合生长,尤其是砂壤土、壤土更适合生长。土壤盐碱过大,可导致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影响产量。土壤pH值以6.5~7.5为宜。      
   一、栽培要点    
   1.品种选择:留兰香分大叶和小叶两个品种,一般选择大叶留兰香,其适应性强,生长快,茎秆含油量高,品质好。      
   2.播种方式:由于种子繁殖变异较大,生产上一般采用根茎繁殖和分枝繁殖两种方式。本地采用根茎繁殖法,在4月初将留兰香地下根茎挖出,选健壮无病虫的新鲜根,切成5~8厘米的根段,按(60厘米+40厘米)×10厘米的宽窄行,摆在已开好的播种沟内,然后覆土。大田需种根量为1亩80~100公斤。      
   3.中耕除草:苗期气温较低,必须在封行前(苗高15~20厘米)松土除草1~2次。松土时靠近植株处浅松,行间可深些,雨后土壤板结及时松土。在收割前还应人工除杂草1次,以免收割时混入,影响精油的质量。          4.施肥:在整个生育期追肥1~2次,当株高10厘米时,可施提苗肥,667平方米施尿素5~8公斤;第2次施肥可根据长势,在6月上中旬每667平方米施磷肥3公斤、尿素5公斤,以促进留兰香健秆增油,提高产量。          二、收获时间      
   留兰香每年收割两茬,5~8月采收。第1次在7月下旬,正值初花时节,大田60%的植株开2、3轮花序时,植株茎叶含油最高,为最佳收割期。收割时应选择连续晴天的上午,在阴雨大风、阳光不强的天气收割对产量影响很大。收割后在地上摊晒七成千时即可蒸馏加工。    
   三、病虫害的防治    
   1、症状      
   植株下部叶片首先发病,叶片上出现不规则水渍状暗绿色或黄褐色或深褐色病斑。3-4天后,湿度大时在病斑上可看到不明显的轮纹,上面布满蚕丝状灰白色霉层(菌丝),病叶变黑褐色腐烂;湿度小时在病斑上未见到轮纹,上面布有白色霉点(菌丝),病叶发黄萎蔫萎缩。7-10天后,环境不适则茎秆表皮破裂萎缩,上部叶凋萎发黄,中、下部叶黑褐色萎谢;环境适宜则病叶腐烂发黑脱落成光杆,茎杆发黑枯死。      
   2、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降湿灭渍开墒挖沟,降低地下水位,墒墒通沟、沟沟通河,排水畅通,雨止田干,减轻湿度消灭渍害,创造一个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一个田块,两头出水,三沟配套,四面脱空。墒沟间距2.4米,腰沟间隔30米,田块沟间距离50米。头茬和二茬留兰香出苗后,均要及时进行清沟埋墒。      
   (2)科学施肥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协调植株体内氮、磷、钾比例,增强抗病能力。基肥以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化学肥料以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追肥以化学肥料为主,有机肥料为辅;有机肥料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氮、磷、钾比例为1:0.65:0.15。      
   (3)合理密植留兰香分枝力强,分枝多、节位低。头茬适宜密度,约1万株/亩,行距为0.4mm左右,株距为0.17米左右,二茬适宜密度为4—4.5万株/亩,过密必须进行人工间苗或机械疏苗,以控制密度而增强通风透光。      
   2)化学防治      
   以药剂保护为主,辅以药剂治疗。在短时间降雨(如雷阵雨)后,及时施药预防1次;连阴雨期间,每隔7天防治1次,连续2-3次;在发病高峰(或大发生)的初期治疗2-3次,每次施药间隔5天。药剂每亩可选用40%多菌灵胶悬剂150毫升、甲基托布津70%WP75克或75%百菌清WP150克,防效在70%以上。20%三唑酮EC50毫升,防效65%。

2024-06-01 20:18:09 回答

留兰香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较强,一般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环境,耐热、耐寒能力强,温度在30℃以上时仍能正常生长,在-20~-30℃的低温下,地下根茎仍能存活。早春当地表温度达到5℃左右开始萌发出土,幼苗可耐-5℃的低温,一般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30℃,昼夜温差越大,越有利于植株体内精油的积累。留兰香喜潮湿,但怕涝,一般田间持水量在75%较有利于生长,但各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苗期和花期需水较多,第2茬需水较少。留兰香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适合生长,尤其是砂壤土、壤土更适合生长。土壤盐碱过大,可导致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影响产量。土壤pH值以6.5~7.5为宜。      
   一、栽培要点    
   1.品种选择:留兰香分大叶和小叶两个品种,一般选择大叶留兰香,其适应性强,生长快,茎秆含油量高,品质好。      
   2.播种方式:由于种子繁殖变异较大,生产上一般采用根茎繁殖和分枝繁殖两种方式。本地采用根茎繁殖法,在4月初将留兰香地下根茎挖出,选健壮无病虫的新鲜根,切成5~8厘米的根段,按(60厘米+40厘米)×10厘米的宽窄行,摆在已开好的播种沟内,然后覆土。大田需种根量为1亩80~100公斤。      
   3.中耕除草:苗期气温较低,必须在封行前(苗高15~20厘米)松土除草1~2次。松土时靠近植株处浅松,行间可深些,雨后土壤板结及时松土。在收割前还应人工除杂草1次,以免收割时混入,影响精油的质量。          4.施肥:在整个生育期追肥1~2次,当株高10厘米时,可施提苗肥,667平方米施尿素5~8公斤;第2次施肥可根据长势,在6月上中旬每667平方米施磷肥3公斤、尿素5公斤,以促进留兰香健秆增油,提高产量。          二、收获时间      
   留兰香每年收割两茬,5~8月采收。第1次在7月下旬,正值初花时节,大田60%的植株开2、3轮花序时,植株茎叶含油最高,为最佳收割期。收割时应选择连续晴天的上午,在阴雨大风、阳光不强的天气收割对产量影响很大。收割后在地上摊晒七成千时即可蒸馏加工。    
   三、病虫害的防治    
   1、症状      
   植株下部叶片首先发病,叶片上出现不规则水渍状暗绿色或黄褐色或深褐色病斑。3-4天后,湿度大时在病斑上可看到不明显的轮纹,上面布满蚕丝状灰白色霉层(菌丝),病叶变黑褐色腐烂;湿度小时在病斑上未见到轮纹,上面布有白色霉点(菌丝),病叶发黄萎蔫萎缩。7-10天后,环境不适则茎秆表皮破裂萎缩,上部叶凋萎发黄,中、下部叶黑褐色萎谢;环境适宜则病叶腐烂发黑脱落成光杆,茎杆发黑枯死。      
   2、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降湿灭渍开墒挖沟,降低地下水位,墒墒通沟、沟沟通河,排水畅通,雨止田干,减轻湿度消灭渍害,创造一个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一个田块,两头出水,三沟配套,四面脱空。墒沟间距2.4米,腰沟间隔30米,田块沟间距离50米。头茬和二茬留兰香出苗后,均要及时进行清沟埋墒。      
   (2)科学施肥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协调植株体内氮、磷、钾比例,增强抗病能力。基肥以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化学肥料以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追肥以化学肥料为主,有机肥料为辅;有机肥料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氮、磷、钾比例为1:0.65:0.15。      
   (3)合理密植留兰香分枝力强,分枝多、节位低。头茬适宜密度,约1万株/亩,行距为0.4mm左右,株距为0.17米左右,二茬适宜密度为4—4.5万株/亩,过密必须进行人工间苗或机械疏苗,以控制密度而增强通风透光。      
   2)化学防治      
   以药剂保护为主,辅以药剂治疗。在短时间降雨(如雷阵雨)后,及时施药预防1次;连阴雨期间,每隔7天防治1次,连续2-3次;在发病高峰(或大发生)的初期治疗2-3次,每次施药间隔5天。药剂每亩可选用40%多菌灵胶悬剂150毫升、甲基托布津70%WP75克或75%百菌清WP150克,防效在70%以上。20%三唑酮EC50毫升,防效65%。

2024-06-01 20:18:09 回答

留兰香属多年生芳香类草本植物,荒山、荒坡都可种植,农历正月播种,一年可收两次以上,一般亩产鲜草3000-4000斤。我国目前种植的有大叶留兰香和小叶留兰香两个品种。其中,大叶留兰香适应性强,生长快,产油量高。从留兰香茎叶提取的留兰香油是医药、食品和化工等方面的重要香料,不仅国内市场需要,在国际市场上也很受欢迎,目前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属紧俏商品,国内大量收购。  
留兰香的培植主要有地下茎(种根)、匍匐茎、地上茎基部三种培植方法。地下茎培植是广泛采用的生长方法,播种分为条播和点播两种,以条播为主。播种期分为冬、春两季,冬播一般在立冬至小雪之间;春播在立春至雨水之间。播种时种茎要现挖现种。匍匐茎培植采取浅插方法,在留兰香分枝盛期(6月初至7月初)截取匍匐茎,按4-5节截成一根,插在田里,插2-3节深,插后泼水,一、二周内就成活,9月下旬便可收获。地上茎基部培植是将头一次收获留兰香时切除的旧梗,插到准备好的地沟里,覆土3-7厘米厚泼水,保持土壤湿润,两周即可出苗。  
留兰香播种前,土壤要深翻、作畦,畦宽2-3米,挖排水沟,翻耕时下足基肥(厩肥、磷肥)。播种期以立冬至小雪为最好,播种量每亩300斤,或者精选地下茎每亩150-200斤,挖沟条播,把种根匀播沟中,随即覆土压实。出苗后要中耕除草,间苗补缺。松土时要做到行间宜深,株边宜浅,剔除变种,间除密苗,要求株距7-10寸。4月下旬至5月初中耕时可补上缺苗。头刀(第一次收获)留兰香的施肥,一般分为三次:4月份施提苗肥,每亩施稀人粪尿5担或化肥8-10斤;5月份施当家肥,每亩最好施饼肥50斤,也可施稀人粪尿20-40担或化肥18-20斤;6月上旬,宜轻施人粪尿10-15担或化肥6-8斤,促使其长叶保油。  
留兰香的培植管理,是在头刀留兰香收获后,用锋利的锄头刨去残留梗和杂草,促使二刀苗出得齐,长得壮,并可调节田间密度。由于二刀留兰香生长期只有90多天,所以要及时追施肥料。刨根时,每亩追施80-100斤饼肥,或20-30担人粪尿作为二刀苗基肥。苗长到2-3寸时,可施8-10担人粪尿或8-10斤化肥,以后根据苗情可施速效肥料一次。9月下旬或收获前一个月,每亩施10斤化肥。  
留兰香要适时收获,这是取得高产的一个关键。从整个生育期来看,在现蕾初花期,有60-80%的植株开二、三轮花时,含油量最高,开花后含油量迅速下降。从同一天看,中午地2时至下午2时含油量最高,下午3时以后迅速是降。从天气看,阴雨大风,地面不干,阳光不强,含油量就低,不宜收割。应选择连续晴好和小风天气为宜。收获之后,随即摊在地里晒半天时间,达到七成干便可蒸馏。  
蒸馏欲称吊油,是利用蒸汽破坏留兰香的茎、叶、花内油腺细胞,使所含的油沁透出来,与水一起汽化到冷却管中,借助冷却水降温,使气体变成液体,从管道流出,再利用油、水比重折不同进行分层分离,得到留兰香油。一般每亩可提取留兰香油10斤左右。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57096958160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