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梅种植技术是怎样的?



				
				
都亲上了
12943 次浏览 2024-05-28 提问
42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5-30 01:44:38 回答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腊梅花的栽培管理  
 
   
(1)地栽。腊梅地植应选背风向阳处,移植时间多在冬、春二季,苗的根部须带土团。栽植前,在定植穴内施足诸如粪肥、厩肥或腐熟的豆饼等作基肥。施基肥后,在肥上盖上一层薄土隔开,再放苗填土。栽植后,要及时浇水并适当修剪。地栽腊梅管理上可以粗放些。一般每年6-9月份,每隔20天施一次液肥(可用骨粉和饼肥泡水,充分腐熟后施用),这样可以保证枝叶、花芽发育良好。初冬前浇一次水,花谢后施一次肥,并浇一次水,平时一般不浇水,只有天气太旱时可适量浇水。  
    
  腊梅萌发力强,花后要及时修剪,一般将花枝20厘米以上部分剪除,并将前一年的伸长枝剪短,留1-2对芽即可。这样可使养分集中于抽发新枝,并为翌年开出色艳朵大的花创造有利的条件。  
    
  (2)盆栽。盆栽腊梅,培养土应选用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上盆后要及时浇透水,并放在荫栅下缓苗约一个月,再放在庭院内或阳台上阳光充足处养护。浇水应掌握干透再浇水的原则,不可多浇,盆土不宜过湿;但也不可干,过干则花开不整齐。平时要经常追肥,以促其形成大量花苞,否则开花稀少。一般每年5-6月间每隔7天施1次腐熟的饼肥水,肥、水比可按3:10配合。7-8月间为腊梅花芽形成期,施肥可每隔15-20天1次,且肥水的浓度应稀一些,肥与水的配比以1:5为好。这样有助于花芽分化。所施肥料必须充分腐熟,不然会烂根。秋后再施一次干饼肥,以供开花时对养分的需要。入冬后要让盆土偏干一些,不再施肥,否则花期缩短。12月份移入室内。如果室温高,元旦前即可开花;但若室温低,花期可延迟到春节前后。花后应移往冷凉处,防止过早抽新梢和叶,影响花芽分化,对来年开花不利。

2024-05-30 01:44:38 回答

腊梅原产于我国华中地区,栽培品种有素心腊梅、罂口腊梅、红心腊梅等。由于色香俱备,冬季开花长久,是点缀冬景的最佳花卉。也宜作盆景,供室内观赏,更是冬季室内插花的上品,瓶插时间特长,可达数十天之久,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花木。    一、生态习性:    喜光而能耐荫。较耐寒、耐旱、怕风,忌水渍,宜种在向阳避风处。喜疏松、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沙质壤土,忌粘土和盐碱土。病虫害较少,但对二氧化硫气体抵抗力较弱。  [  繁殖与栽培]  采用嫁接、扦插和分株等方法繁殖,而以嫁接繁殖为主,嫁接可用实生苗或分株苗作砧木,进行切接或芽接。切接可于春季叶芽萌动后进行,芽接则于霉雨季节间进行。嫁接成活后要及时将砧木萌发的蘖芽除掉。  蜡梅发枝力强,栽培中要进行修剪,以保持树姿美观。修剪可于开花后发叶前进行。长枝要适当剪短,以促进多发短壮花枝。当年生枝条大多可以形成花芽。发芽后要将幼果剪去,以便集中养分供应新的花芽形成。落叶或谢花后要施肥一次,夏季施液肥2~3次,盆栽蜡梅每2~3年要进行换盆一次。

2024-05-30 01:44:38 回答

腊梅,学名:Cnimonanthus  praecox,别名:香梅、蜡梅,原产地:中国。腊梅枝繁叶茂,每年寒冬腊月,数九寒天,百花凋谢,唯有腊梅迎霜破雪,冲寒吐秀,是中国园林独具特色的冬季典型树木。可以孤植、丛植、列植于花池或草地中。腊梅还是冬季插花的优良品种,花期长达数十天之久,腊梅寿命长,生长缓慢,又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  
1.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株高可达5米,丛生,根颈部很发达,呈块状,江南称作"蜡盘"。小枝呈四棱形,老枝近圆柱形,叶对生,近革质长椭圆形,全缘叶表面绿色而粗糙,叶背面灰色而光滑。花单生于枝条两侧,黄色,稍有光泽,芳香。花期12-2月,果熟期6月。成熟时花托发育萌果状,上部收缩,内含瘦果(俗称无籽)数粒,茶褐色。  
2.生物学特性  
  常见四种变种:即素心腊梅、罄口腊梅、红心腊梅、小花腊梅。  
  腊梅科腊梅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花木。适应性强,喜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较耐寒,冬季气温不低于零下15度就能安全过冬,耐旱和耐半阴,有"旱不死的腊梅"之说,怕风、忌水湿,发枝力强,耐修剪。喜疏松、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生长适温10-15℃。冬季耐-15℃低温,但花期遇-10℃以下低温,开放的花朵就会受冻害。发枝力强,耐修剪。  
3.繁殖方式(常用播种,分株、压条和嫁接繁殖。)  
3.1  播种  
  6月采种,随采随播最好。播前浸种催芽24小时,保证苗齐发芽早。10天发芽,当年生苗高10-20厘米,一般实生苗3-4年始开花。  
3.2  分株  
  落叶后至萌芽前进行,在母株根部剪取有根小苗,另行栽植。秋季施1次薄肥,培养2年可开花。  
3.3  压条  
  春季根部环剥后堆土压条,也可在梅雨季节(6月下旬到7月中旬)高空压条。  
3.4  嫁接  
  用红心腊梅实生苗或分株苗作砧木,采用切接、靠接或芽接,采用最多的是切接。切接以3月叶芽萌动至麦粒大小叶,时进行;靠接在春、夏季之交5-6月最好;芽接在7-8月进行。切接的时间约在3月中旬左右,最好在腊梅叶芽刚萌发至米粒大小时行,若误了时机,等到叶芽发得过大或已发出叶后,再切接就不易成活。切接通常用狗牙腊梅的实生苗为砧木,以素心或磬口腊梅等珍贵品种为接穗。接穗宜在一个月前就选定一年生粗壮而较长的枝条,将其顶梢截去,这样可使养分集中到枝条中段的芽上。接穗长约7-8厘米,留取1-2对芽。削接穗时不可削得太深,以稍露木质部为准。砧木桩从离地面5-6厘米处剪,从砧木直径的1/3处向下切,劈开4-5厘米,把腊梅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对准形成层,接好后用软麻皮绑扎牢,然后用疏松土壤把砧木和接穗一起封住,直至把接穗顶部盖没。此后要保持土壤湿润。一个月后,松开封土,检查是否成活,若已成活,则抹除砧木上的其他新芽,以促接芽成长。接着将松土盖在上面,以免刚接活的嫩芽受到风吹日晒而死亡。再过一个月后逐渐去土,让芽苗逐渐接受阳光。用此法繁殖的腊梅生长旺盛,当年可长至50厘米左右。  
  腊梅也有人用分株法繁殖。若只需繁殖少量几株,适合采用此法。分株繁殖一般在春季2-3月间叶芽尚未萌动时行。分株时,先把母株根部靠子株一边的土挖开,用消毒过的利刀从根部将子株与母体根须切离,另成新株。然后栽植,栽后注意遮荫,保持土壤湿润,待到伏天过后,每隔半月施一次液肥,当年即可长得枝叶旺盛,2-3年后开花。用此法繁殖,简便易行,成活率高,育苗时间短,见花快。  
4.栽培管理  
  秋冬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移栽植株,栽植时裸根即可。蜡梅忌水湿。种植地需选择干燥,向阳避风场所,切忌水湿,忌粘土和盐碱土。冬季因风影响开花,故应种在避风处,或加档风设施腊梅有两种树冠形状,即实生苗的丛干型及嫁接苗的单干型。每年秋、冬季对树冠进行修剪,去掉徒长枝、细弱枝,保证植株通风透光。花后施肥1次,冬季翻土1次。  
5.腊梅的修剪  
腊梅是花色香俱全备受人们欢迎的冬季名贵观赏花木,要使腊梅树形优美,姿态古雅,朵大花多,芳香四溢,就必须注重修剪整形,兹就实际体验所得,分述如下:腊梅发枝力强,耐修剪,可重剪,易造型,其根颈处易生旺盛的蘖枝,有的当年就可长得超出树冠,除1米以上徒长枝外,当年生枝是大多可以形成花芽的,50厘米以下的枝条着花较多,尤其5~15厘米的短枝上花最多。一般在花谢后,应及时修剪,将枯枝、过密枝、交叉枝、病虫枝等除去,并将一年生枝条除留基部2~3对芽以外,所有上部枝条全部剪截,促使萌发分枝,以后新枝每长出2~3对叶片之后,就要进行摘心,以便促发短壮花枝,并使株形匀称优美;修剪多在3~6月间进行,7月份以后停止,如不适时修剪,则易抽生很多徒长枝;消耗养分;使花芽分化不良,影响开花。  
  培养腊梅成型的修剪整形,根据观赏要求和栽培方法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地栽腊梅萌发力很强,如任其自然,则枝条杂乱丛生,严重影响观赏及开花放香,故一般采用独干培育方法,在定植一年后选留一强壮枝,在离根部50厘米处,挖坑施基肥并培好土,其余枝条全部剪除,年内即可高达1~2米,应继续注意修剪整形,随时剪除根际萌生的枝条,经3~4年可育成高达4~5米的大树,以后对主干上的新生枝注意留4~5节进行摘心,使分株繁茂,满树开花,地栽丛生型腊梅,可选3个较强壮垂直的枝条作为主干,随时修剪根际萌蘖及其它枝条,并适时摘心,使树繁花茂,在树冠形成后,夏季,对主枝延长枝的强枝摘心或剪梢,减弱其长势,冬季将三个主枝去1/3,促使萌发新芽。  
  盆栽腊梅 由于腊梅生长力强,根际萌生分枝多的特性,盆栽植株,几经修剪,即能形成古怪树形,故大多育成桩头盆景;上盆之前,应选留中央粗壮的主枝一根,并将其它枝条从基部剪掉,向上留三根分均匀的侧枝;并对主枝进行截顶,使花枝从这三根侧枝上生长,以后每年除在花谢后及时短截花枝外,还应随时疏剪过密的侧枝和全部根蘖,修剪主枝上的侧枝,每次应自下而上逐渐缩短,使其互相陪衬,错落有致;老根疙瘩上多堆壅泥土,并保持湿润,使其成活,以后逐年换盆剔土亮根,渐渐形成苍劲古老的树形,并通过造型艺术上的处理,可捏成各种形状,如屏扇型、独身式、多身式等,还可培养成疙瘩梅,如老根是狗蝇腊梅,可用嫁接法,换上优良品种。  
6.腊梅病虫害及其防治  
6.1  腊梅炭疽病  
6.1.1  症状  
  病害多发生在叶尖和叶缘处,病斑近椭圆形,淡红色至灰白色,边缘红褐色或褐色,其上散生黑色小点,病斑易破裂。炭疽病是真菌病害,病原是一种盘长孢菌。  
6.1.2  病原及发病现状  
  腊梅亦称蜡梅,约有10种病害,发生较普遍的主要是叶部病害,其中炭疽病、黑斑病较常见,枝干病害和根部病害较少发生。  
6.1.3  防治方法  
a、清除病落叶,集中销毁,减少侵染源。  
b、药剂防治。发病严重时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6.2  腊梅叶斑病  
6.2.1  症状  
  叶面病斑初为圆形,褐色,随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形,病斑中央变浅褐色或灰白色,深色。后期病斑中央散生小黑点。叶斑病是真菌中的一种盾霉菌侵染所致。  
6.2.2  防治方法:  
a、清除病落叶,集中销毁,减少侵染源。  
b、药剂防治。发病严重时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6.3  腊梅黑斑病  
6.3.1  症状  
  被侵害的叶片上,病斑近圆形或相互融合,呈不规则形,初为褐色,后中央逐渐褪为近白色,边缘仍为褐色。病斑两面着生稀散的暗褐色霉丛,以表面为多。黑斑病是真菌病害,病原菌为洋腊梅链格孢子菌,病菌在病落叶上越冬。  
6.3.2  防治方法:  
a、清除病落叶,集中销毁,减少侵染源。  
b、药剂防治。发病严重时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6.4  腊梅白纹羽病  
6.4.1  症状  
  主要发生在根基和根颈。发病初期,病部皮层组绢浮肿、松软,出现近圆形褐色的病斑。以后,病部开始呈水渍状腐烂,深达木质产部,并有黄褐色汁液渗出。后期病部组织干缩纵裂,木质部枯朽。病部表面有柔嫩的根状菌索缠绕,初白色,后转变为灰褐色或棕褐色。寄主受害后,发病初期表现为树势衰弱,自顶梢向下叶片变黄而逐渐调萎,然后枝条枯萎,最后全株枯死。  
6.4.2  病原及发病现状  
  为褐座坚壳Rosellinia  necatrix  (Hart.)  Berl.,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目菌核和菌索可在土壤内存活多年。病菌的休眠、繁殖与传播,主要靠在土 中的菌丝体、菌核和子囊壳。侵染只限于根部,当菌丝体接触寄主植物时,菌丝体即从根部表面皮孔侵入。根部死亡后。菌纺织厂 穿出皮层,在表面缠结成白色或灰褐色菌索。菌索可以蔓延到根际土壤中,或铺展在树干基部土表。大致从3月中、下旬开始发生。6-8月为盛期。10月以后停止发生。  
6.4.3  防治方法  
a、选用无此病菌的土壤和肥料不。  
b、严格实行苗木检疫制度。苗木用1:1:100波尔多液浸根1小时,或后用清水洗净栽植。  
c、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改良和疏松土壤;防止积水受涝。过于干时日地要适当灌水;注意防治其它病虫害;清除植株周围杂草、树根,以减少病菌来源,促使植株根系发达,生长旺盛。  
d、应刮去病部腐烂变色的组织,切除腐朽的根并销毁。对伤面可用70%酒精、0.1%升汞液消毒,然后再涂以碱铜油。亦可灌注70%五氯硝酚钠可湿性粉剂250倍液,较大植株,每株15kg-25kg。  
e、对严重病株应及时挖除。挖除病株应在菌核形成前进行,并集中销毁。在病穴内灌70%五氯酚钠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代森铵水剂400倍液消毒。  
  虫害有天牛、避债蛾、介壳虫和粉虱危害,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杀。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2215380668640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