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杨梅的方法是什么?



				
				
望天的猪
74008 次浏览 2024-06-02 提问
64

最新回答 (4条回答)

2024-06-04 05:21:17 回答

杨梅是最具特色的亚热带生态经济树种,它适应性广,南方大多数地方都能生长并表现出良好性状,尤其在微酸性和酸性的土壤中生长良好。  
一、建园  
杨梅喜湿耐阴,树冠大,根系分布广,杨梅园要求建在海拔低于 800米 ,坡度小于45度,腐殖质层厚的,pH值为4.5-5.5的酸性黄壤、红黄壤,向阴通风,便于集约经营,交通运输方便的山地、丘陵、光照不强、土层深厚之地。气候条件为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在光辐射较大、热量充分、冬春季积温较高、夏秋降水分布适度偏少的小气候条件下,优质、丰产性更显著。    
二、定植  
1、定植时间:分春植和秋植。春植于2月~4月上旬,秋植为9月~11月。一般以春植为好。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江西、广东、福建也可在10月~次年3月下旬种植。
2、定植密度:宜采用株行距4m×4m或4m×5m,每亩栽33株~42株。雌雄株比例100:1为宜,若当地有野生杨梅可不配雄株。
3、施基肥:定植穴,80×80×60cm 3  ,每穴施堆肥50kg左右或厩肥25-30kg 或饼肥3-4kg,再加过磷酸钙1kg,,其上覆15-20cm 厚的肥沃表土。
4、栽植:栽植时把苗木置于穴内中心,舒展根系,扶正苗木,然后加入细土,用脚踏实或用锄头等工具敲实。浇足定根水,最上面覆盖心土至高于地面20-30cm ,并将嫁接口盖入土下为宜。苗木定植以后,7-8月高温季节要及时松土、浇水和树盘覆盖,减少水分蒸发。  
三、树冠管理  
1、整形
(1)自然开心形:定植后的第一年以抹芽为主,从离地约 20cm 起选留第一个主枝,以后每隔15 -20cm 留第二、三个主枝;第二年在主枝的延长枝上剪去不成熟的秋梢,并将主枝上所有侧枝短截,在离主干60 -70cm 处选留第一副主枝;第三年在主枝上选留第二副主枝,第一、二副主枝相间 60cm ;第四年继续延长主枝和副主枝,在距离第二副主枝 40cm 左右处选留第三副主枝。在培养主枝和副主枝的同时应及时选留大侧枝,通过5年左右完成整形。  
(2)自然圆头形:苗木定植后,在离地约30 -40cm 处进行短截,其后除保留主干所分生3-4个强壮枝条,其余枝条及早除去。保留的枝条彼此相隔 20cm 左右,相互不重叠。在离主干60 -70cm 的主枝上开始留第一副主枝,再在其另一侧下方 60cm 处留第二副主枝。控制主枝、副主枝以外生长过旺的强枝,缓和树势,经过5-6年完成整形。
2、修剪
(1)修剪时期
生长期修剪:4月中旬至9月中旬。休眠期修剪: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至
2月中旬至3月下旬。  
(2)修剪技术  
①除萌:春季发芽后到秋季生长停止以前及时除去树体上的无用萌蘖,包括主干基部发生的徒长枝,主枝、副主枝和大型辅养枝背上发生的过强枝条。  
②摘心:春季枝梢开始生长后,组织尚未木质化时进行。一方面在于提高座果率,减少落果;另一方面促进树冠空秃部分的徒长枝抽发二次枝,进而演变成结果母枝。
③拉枝和撑枝:拉枝一般用绳或铅丝系在骨干枝的中部,按枝条要求角度把枝条向水平方向拉开,系着枝条的部位必须有橡皮或其它软韧材料垫铺,以免树皮擦伤感染癌肿病。撑枝用坚固的短木条撑大主枝和主干所成的角度。两者目的在于促使杨梅树冠开张,改善光照,结果均匀,避免平面结果。  
④环割、环剥、倒贴皮、断根:环割采取螺旋状环割,深达木质部。环剥的宽度控制在树干直径的1/8左右。倒贴皮的宽度控制在树干直径的1/4左右。对于长势强、座果率低、产量少的旺长树,可采用环割、环剥、倒贴皮和断根。    
四、土壤管理    
1、培土:在秋冬或春季进行,以减少表土冲刷,保护根系。培土一般就地取土,最常用的是山地表土、草皮泥等。
2、中耕除草和覆草:幼树生长量少,易被山间杂草、杂树所掩盖,导致生长缓慢,甚至死亡。要求在幼树树盘直径 1米 左右范围内,连续中耕除杂草,并进行地面覆草。
3、扩穴改土:以秋冬为宜,可全园一次性进行,劳力不足时也可以树干为中心逐年扩穴。
五、施肥      
1、施肥时期、施肥量:根据杨梅树龄、生长势及土质等情况,采取科学的
配方施肥。
2、幼树以"促"为主,注重速效性肥料的施用,氮、磷、钾比例以1:0.8:0.8左右为宜,以促进枝梢生  长,尽快扩大树冠,常年施肥2-3次。
3、成年树以促进结果,提高品质为主,氮、磷、钾三者比例以1:0.3:4为宜。
4、基肥:每年10月份以腐熟厩肥、堆肥及饼肥为主。成年树要求砂质土壤每株施饼肥 3kg 加腐熟厩肥 10kg ;冲积土壤和红壤土每株施饼肥 3kg 加腐熟厩肥 15kg 。
5、壮果肥:每年5月份抽生夏梢前施入,以速效氮、钾肥料为主。成年树要求砂质土壤每株施5-7kg 草木灰(或尿素1kg),加3kg的硫酸钾;冲积土壤和红壤土则再加1kg的硫酸钾。    
6、追肥:有隔年结果现象的成年树,结果小年可少施,结果大年则必须施。每年6月底至7月上旬以复合肥为主,并严格掌握磷肥使用量,一般每株每两年施用量不宜超过0.3kg。成年树要求株施复合肥1kg或草木灰 10kg ,加菜饼1.5kg。注意硼、锌、锰等微量元素的施用。
7、施肥方法:幼树采取逐年扩穴深施方法。成年树采取表面撒施和条施,加土覆盖的方法,要避免开大穴或开环状沟施肥。
六、花果量调控  
采用化学调控杨梅花果量,必须严格按剂量要求操作,掌握应地应树制宜的原则。
1、对弱树和花芽过多的树,在果实采收后喷(200-300)mg/L赤霉素,每隔10天喷一次,连续喷3次,以增加秋梢数量,减少花芽形成数量。
2、对旺树、座果太少的树,可在夏、秋梢长度达 1.0cm 时,喷(330-670)mg/L多效唑,抑制夏、秋梢生长,促进花芽形成。  
七、适时分批采收
杨梅果实成熟期不一致,需分批采收。在全树  20%果实成熟时即可开始采摘,一般每天或隔天采1次。以清晨或傍晚采收为宜,避免雨天或雨后初晴时采收。杨梅果实无果皮保护,极易擦伤,应轻采、轻放、轻运。所采果实盛于底部和四周衬有新鲜蕨类或柴草的小竹篮或小竹篓中,随采随装,减少挤压。每篮  (萝)不宜超过5千克,以利于果实完好、新鲜、好销。
八、病虫害综合防治
1、防治要求:保护杨梅树的正常生长,增强树体的抵抗能力,促进生态平衡,科学使用农药,提高防治效果,控制环境污染,节省成本。
2、防治原则:按照"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总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因时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及机械防治等措施,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3、防治措施: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植物检疫制度,防止检疫性病虫蔓延、传播。    
(1)结合修剪,剪除病虫枝和枯枝,开春后清除落叶并烧毁,减少病虫源;加强培育管理,增强和提高树体的抗性,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    
(2)保护和利用天敌,发挥生物防治作用,用有益生物消灭有害生物,扩大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应用范围,以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    
(3)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做到及时、准确地防治。      
(4)化学防治:减少化学农药应用,控制环境污染,提倡低容量喷雾。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天敌杀伤力低的药剂,合理使用、交替使用不同的药剂,以提高对病虫的杀伤力和降低病虫抗药性,注意喷药质量,减少喷药次数。严禁使用1605、1105、六六六、DDT等残毒期长、毒性大的农药。  
4、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①癌肿病:在新梢抽生前,剪除并烧毁发病的枝条;在伤口抹以"402"抗菌剂或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50倍-100倍液、硫酸铜100倍液,经半月后再涂1次。    
②褐斑病:春季剪除枯枝,扫除落叶,树冠喷洒5-7°石硫合剂,以减少病虫传染源;发病初期,树冠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600倍液,隔7天-10天再喷1次,连续2次-3次。    
③蚧壳虫:改良园内通风透光条件,删除过密枝、重叠枝,剪去衰弱枝、病虫枝及枯枝,降低越冬虫口基数;保护和利用二星瓢虫、异色瓢虫、中华草蛉、跳小蜂等天敌,达到生物治虫的效果;8-10月在初孵若虫期,用40%杀扑磷2500倍-3000倍液进行树冠喷布防治。

2024-06-04 05:21:17 回答

栽培技术
  栽培品种繁多,按果实色泽可分为白种、红种、粉红种、乌种。繁殖方法用种子、分株、嫁接繁殖。种子繁殖:选成熟果实,剥去果肉,阴干,用湿沙层积贮藏法。春播,出苗后至第2年可作实生苗用。分株繁殖;挖取老株蔸部二年生的分檗栽种。嫁接繁殖:选二年生的实生苗作砧木,清明前后皮接或切接,再培育2年移栽,按行株距5m×5m开穴,每穴1株,覆土压实,浇水。1hm约栽450株,适当栽种少量雄株,以供授粉用。
  嫁接技术
  砧木准备。将育成的一年生杨梅实生苗(本砧)掘起,田间去叶后运回室内,接时剪去离地5~6厘米处以上部分。从外地购入的实生苗,也作同样处理。根颈处直径小于0.5厘米者,属不合格实生苗,当年不能嫁接,须再培育1年。
  接穗采集。要求采自无病虫害的盛果期杨梅树上1~2年生杨梅的枝条,根据砧木粗度选剪接穗。树上直接剪下时,可留长40~60厘米的枝条,用手自上而下捋去枝上叶片,捆扎成把后运回室内,然后剪成长8厘米左右的小枝段供嫁接。浙江温州地区,育苗者有习惯把接穗剪成长10~15厘米的。
  嫁接时间。杨梅育苗大都用枝条行切接法嫁接,时间在浙江慈溪一带约3月中旬至4月上旬,在杨梅树液流动之前。南部地区时间可略提前,北部地区则应相对推迟。
  嫁接方法。凡数量较多、且用一年生的实生苗(小砧)接,以掘接(砧木掘起后运到室内)和切接法为宜;数量较少、多年生的实生苗(大砧)接,则以地接和劈接法嫁接为好。掘接的苗,可以接后立即种到大田,也可以在室内贮放1~2周左右,选晴好天气时干栽植。生产实践表明,小接苗木嫁接后,放在室内泥地或水泥地上,平放堆高50~60厘米,用小壶喷湿根部,并覆以塑料薄膜,待7~15天后,接口愈合良好,栽到大田成活率较高。
  嫁接繁殖。杨梅嫁接成活宰较低,为了提高嫁接的成活率,接穗应在7~15年、生长健壮、无病害的母树上采用两年生生长的良好枝条。一般在2月亡中旬,树液未开始流动时进行,嫁接以切接为主,接穗长8~9厘米,具9~10个芽,然后嫁接。切接方法与其它果树嫁接相同。嫁接苗成活后,要注意除草和防治病虫害,以保证新梢(接穗上的芽)的健壮生长。
  移栽方法
  杨梅深受庭园、住宅小区绿化人员的喜爱和青睐。杨梅一般偏好用大苗移栽。培育杨梅应在3~4年后移植,株距以4m、6m为宜,也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挖穴规格视杨梅苗木粗细而定,以长0.5~0.8m×宽0.5~0.8m,深0.4~0.6m为宜。移植前,应在穴底部施足基肥(也可在种植成活后追肥)。杨梅大苗必须带土团,土团大小依苗木而定,一般胸径3~5cm带土团直径为15~30cm。
  杨梅起苗时,先挖去土团周围土壤,用草绳将土球上部缚牢并扎紧,以防土团松散。然后将底部土挖去,切断主根,轻抬至地面,再用草绳将整个土团缚好、扎牢。
  杨梅栽植前应根据实际需要的树型进行合理修剪枝叶,以防水分过度蒸发造成干枯。苗木放入栽植穴后,应将草绳四周剪断,以利填土时紧密结合,并使草绳易腐烂,栽好时苗根际表土应高于地面5~10cm,并浇透水一次,视移栽季节考虑蔽荫情况,成活率一般可达95%以上。
  田间管理
  6月、12月各松土、除草1次。夏季施粪肥、腐熟饼肥,冬季追施厩肥、堆肥,可用开沟环施法。
  病虫害防治
  虫害有杨梅毛虫、蚜虫、天牛等。一般四五月孵化幼虫,以下简单地介绍其生长特性与防治方法:
  1.松毛虫
  松毛虫危害多种林木,其初孵幼虫群集新梢食害嫩叶,1周后又分散食害,严重时叶片仅剩叶脉。松毛虫1年发生1代,约于4月上旬孵化幼虫,5月上中旬于叶片上结茧成蛹。
  防治方法:
  ①  初孵幼虫应及时捕杀,或用90%敌百虫1000~13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1300倍液喷杀;
  ②  成虫趋光性强,也可灯光诱杀。
  2.避债虫
  避债虫主要危害杨梅的新梢叶片。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护囊内越冬,次年4月化蛹,5月上旬羽化成虫,雌虫产卵于护囊内,5月下旬孵化幼虫,将咬啐的叶片连缀一起做成新护囊,开始食害。
  防治方法:幼虫期用敌百虫或敌敌畏喷杀。
  3.卷叶蛾
  卷叶蛾幼虫危害杨梅的叶片,在新梢嫩叶上吐丝裹叶,幼虫卷于当中食害叶肉,结茧化蛹。
  防治方法:发现危害可喷布50%杀螟松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速灭杀丁)4000倍液。

2024-06-04 05:21:17 回答

一、园地的选择
  杨梅适应性强,一般山地均可种植。但其性喜温暖湿润环境,加上根系与好气性的放线菌共生,故在通透性好的砂质微酸性土壤,海拔500米以下的平缓北坡较为适宜。如果栽培条件差一些,可以通过人为的改良,也能种植杨梅。比如山地缺水,可用柴草在树盘覆盖或挖坑蓄水来解决;土质粘重,可加砂石土及多施有机肥来改良;山坡较陡,可筑等高梯地或水平带、鱼鳞坑种植等。
  山地坡向不同,杨梅的品质也有差异:南坡山地太阳辐射强,空气湿度低,可使杨梅果实成熟早、含糖量高、果形小、产量低,北坡山地则相反,散射光比例大,夏季温度比南坡低,湿度比南坡大。所以北坡杨梅一般枝叶繁茂,果形大、质地软、汁液多、风味佳、产量高。在杨梅果实成熟期的6月份,湿度与温度的变化对品质影响也较大,实践表明:湿度与温度之比大于3.5时,杨梅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1%以上;在3.2-3.4时,为10-11%;小于3.2时,在10%以下。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杨梅喜湿耐荫的特性。生产实践中也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在杨梅果实采收期,若高温干旱,则果实小、汁液少、风味差、产量低;相反,采收期晴雨相间,则果实品质好,产量也高。
  二、良种壮苗的选择
  杨梅优良品种的含义是多方面的。比如既要产量高,又要品质好;既要果形大,又要色泽佳;既要鲜食好,又要可加工等等。如果一个地方较大面积发展杨梅,则还应考虑不同成熟期的优良品种配套。这样不但可缓解采收期间劳力紧张的矛盾,又可延长市场供应期。如地域差异较远的引种,必须先少量试种,成功后再扩大,切忌大规模盲目引种。
  苗木质量的好坏,与种植成活率和幼树能否速生早产果关系极大。生产实践证明,凡苗木就地种植或运输距离近的,以种两年生嫁接苗为好;而需长途运输的,以种1年生嫁接苗为宜。
  1年生嫁接苗的壮苗标准是:
  ①品种纯正,无杂苗。
  ②根系发达,须根多。
  ③嫁接口愈合良好,或有1—2个分枝。
  ④主干粗壮,接穗第1分枝点起高30厘米以上,  分枝点基部直径不小于0.7厘米。
  ⑤无病虫害及受冻等症状。
  三、定植方法
  这是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和幼树速生早产的关键。首先,要根据品种、气候、土壤肥力及栽培管理措施来确定栽植密度。为使幼树提高前期单位面积产量,  一般每亩可栽20-40株左右,宜采用株行距4m×4m或5m×6m,每亩栽22株~42株。雌雄株比例100:1为宜,若当地有野生杨梅可不配雄株。其次定植的时期,一般分春植、秋植两种。春植在杨梅萌芽前(2月中旬至3月上旬)进行。此时严寒期已过,气温开始回升,有利于根系的恢复和生长。如过早,植后易遇冻天气,会导致土裂、根断、苗死;过迟,则根系受伤后尚未恢复,未能及时吸收肥水,而地上部已抽梢发叶,将影响成活和生长。
  定植前,还要挖好定植穴,如在较陡山坡,最好先开水平带,在带中开穴,可有效地减少水土冲刷流失。其定植穴应挖在离外侧1/3处;较缓山坡,则可用块状整地,以后逐年深翻扩穴。定植穴的大小为0.6×0.6×0.6米。挖穴时,把表土和心土分开放,以便填土时分层利用。挖穴时间最好在冬季。
  苗木定植的方法是先在穴底施入适量腐熟的基肥,如垃圾肥、家畜家禽粪肥等20公斤,草木灰或焦泥灰5-10公斤,钙镁磷肥0.5公斤,三者混和拌以泥土后放入,或每种肥料分层放入穴内,再在其上盖一层15-20厘米厚的肥沃表土,这是直接与苗木根系接触的土壤,做成中心稍高的馒头形,然后放下苗木,理顺根系,分次填入表土,用双脚四周踏实,注意不能伤根,再在嫁接口上面用土覆盖高于20-30厘米。一般把心土放在上面,其道理是,可通过中耕、施肥、复草等方法进行改良,而下层土改良较困难,加上苗木根系转活后立即需要吸收肥水,所以根部要加入表土为宜。苗木定植后,如土壤干燥,应浇足定根水。这样既能保持根系在潮润的土壤中便于成活,又能通过水的作用,使根部和泥土紧密接触,有利于提高成活率。浇水后上盖一层松土,以减少水分蒸发,防止表土板结开裂。定植时,还要注意将苗木嫁接口部位的塑料薄膜解开。
  生产实践中,有时会出现苗木栽后已经成活抽发新梢,但到秋后甚至2-3年后,幼苗却不断出现枝叶发黄死去的情况。经检查,其主要原因是嫁接时包扎接口的塑料薄膜带没有解开,从而随着苗木的生长,卡断了缚扎部分的形成层,影响了树体养分的输送,使新梢生长受阻,根部得不到有机养料而”饥饿”至死。至于定植时苗木叶片的处理,这要看运苗距离远近、苗龄大小、种植技术而定。近距离栽可不去叶片或仅去掉顶部的少量叶片;而苗木长途运输的,为了保持品种特征和外观质量,可留中下部的叶片;到达目的地栽植时,叶片也可全部去掉,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苗木定植后,还要立即做好定干工作。即在苗木中心干接口以上留35-40厘米高度,剪去顶梢,促使下部抽发新梢,以后选留3-4条强健新梢作为主枝。如苗木已有分枝,且离地面高度适当的,可保留作主枝,过低近地面的应剪去,另行选留主枝。
  生产实践证明,凡定植杨梅幼苗时做到“大穴、大肥、大苗”以及“苗扶正,根舒展,深浅适度,土踏实,水浇足,盖松土”,一般第3年就能形成良好的树冠,第4年开始结果,第5年有一定产量。所以,这两条是杨梅幼树速生早产的重要环节。
  四、栽植后管理
  杨梅幼苗定植后,约经4年左右开始结果,为了实现速生早产的目标,栽后加强培育管理不能忽视。
  (1)及时查苗扶理:杨梅苗木一般栽植成活率较高,但若定植时质量差、栽后天气干旱或缺乏管理,则容易造成死苗缺株。为此,定植后必须及时检查,发现缺株,立即补植,使其生长整齐一致;如栽后天气干旱,须及时浇水;苗木根部有松动的,应用脚踏实,并适当培土。过了夏秋季,还要再检查一次,有的幼苗因高温干旱而使顶梢枯焦或死亡,发现后及时剪去枯焦顶梢,拔掉死株,次春进行补植。苗木定植成活后,当年春季会从主干隐芽抽发一些萌蘖,可从上到下有一定间隔、方向均匀地选留3-4条作为主枝,其余大部分萌芽可抹去,仅剩少量小枝以辅养树干。从砧木上发生的萌蘖,则一律除去。
  (2)搞好地面覆盖:幼树栽植后,当年7-8月如遇长期高温干旱,易受旱害致死。为此,须在6月中下旬高温干旱来临前,做好抗旱保苗工作。山地如水源便利,可浇水后进行覆盖;如水源缺乏,则可在苗木四周地面浅耕后搞好地面覆盖。覆盖材料,一般可就地取材,如割取山上嫩柴青草铺于树干周围约1米直径的圆盘上,厚10-20厘米,并用泥块或石块压住,以防被风吹走。覆盖材料不能接触幼树主干,否则腐烂发酵发生高温灼伤树干。
  (3)逐年拓垦植穴:杨梅幼苗定植时,因时间紧迫,或劳力矛盾,一般种植穴开得不大,随着幼树的生长,将会使根系的扩展得以局限。为此,要每年拓宽种植穴。方法是在原种植穴外围开垦,挖去大石块及杂树柴根,以利幼树根系伸展,扩大吸收肥水范围,保证树体健壮生长。
  (4)合理追施肥料:杨梅新植幼树,除定植时施用较多的长效基肥外,成活后还应及时追施速效性肥料,以满足抽梢长叶的需要。特别是那些在定植时未施基肥的,更应在成活后即施追肥。肥料以稀薄的人粪尿为好,每株小树施1—1.5公斤;如山高坡陡,也可用尿素0.1公斤加水施入,或在小雨前或大雨后施入。
  施追肥最好1年3次,即每次抽梢(春、夏、秋梢)前施入,以尽快形成具有结果能力的树冠。凡1—3年生幼树,追肥均以速效氮肥为主,第4年开始再增施钾肥,每株施土杂肥2—5公斤,  或硫酸钾0.2公斤,以增强树势,为承受结果打下基础。
  (5)适当间种绿肥  新栽杨梅园如是全垦的或是退耕还林的,则可利用株间空闲地种夏绿肥,可供选择的品种有:印度豇豆、乌豇豆、绿豆、花生等豆科植物都适宜作夏绿肥种植。
  五、投产树的管理
  克服杨梅大小年结果现象  杨梅大小年结果,其表现为大年花果多、产量高,但果小质差,春夏梢抽发少,而小年则相反。这是树体生长与结果、养分积累与消耗失衡在果实产量和质量上的综合反映。
  (1)大小年结果的原因:杨梅树因其生物特性,每年下半年的花芽分化与夏梢、秋梢生长是同步进行的;而次年上半年的开花结果与春梢、根系生长也同步进行的。生产实践中往往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当某一年风调雨顺,树体养分积累充足时,下半年形成了较多的花芽,而次年上半年开花结果期又遇到较好的天气条件时,则结果多而成大年。由于上半年结果多,消耗养分也多,下半年树体就无力形成较多花芽,这样次年结果少,就成了小年,如此往复。除气候条件外,也有人为因素造成大小年的。如:杨梅树管理粗放,肥料投入不足,或虽施足肥料,但偏施氮肥,造成树体徒长,难以形成花芽;果实采收后肥料施用过迟,促发了大量的无用秋梢,影响了花芽分化;偏施磷肥,结果多而个体小;花芽或花期受到冻害等自然灾害,致使大量落花;或受病虫害侵袭而当年减产。如此造成当年小年,次年就相反了。这种大小年结果现象,如果不采取措施矫正,则一经形成,就会延续好多年。使树体内的营养水平和内源激素的平衡遭到了破坏,致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严重失调,这是造成大小年结果的根本原因。
  (2)、克服大小年结果的主要技术措施:针对大小年结果产生的原因,克服其基本措施有两方面:一是合理施肥和改良土壤,做到”以钾为主,结合氮磷,配方施肥”,使杨梅树体生长健壮,并有深、密、广的根系和大、厚、多的叶面积,这是连年丰产稳产的基础。二是科学修剪和合理疏果,使树上一部分枝梢当年结果,另一部分枝梢次年结果,做到结果枝和生长枝配比适当。
  各期的具体措施有:
  (1)大年上半年:
  ①春季疏删修剪结果枝,减少花量、果量,促发生长枝,为次年结果作准备。
  ②采用化学药剂疏花、疏果,如在盛花后期,用1OOPPM的多效唑溶液喷洒有花树冠,使之适量落花;也可用200PPM萘乙酸、乙稀利,在幼果期喷洒,使适量落果。
  ③人工疏果,在生理落果以后,对半数左右的结果枝摘除幼果,使每条结果枝留适量的果数,此法疏果效果较稳定,但化工大,在杨梅集中产区较难实施。
  ④大年由于多,一部分成熟推迟,可喷洒果实催熟剂(如乙稀利等),促进后期果实提早成熟,达到采期一致。
  ⑤中耕施肥,在幼果期对树冠下土壤进行一次浅中耕(深约20厘米),然后视树体大小,每株开沟施入0.3—0.5公斤尿素水溶液,促使适量落果。
  (2)大年下半年:
  ①促进花芽分化,为次年开花结果打基础。在夏梢、秋梢长1厘米时,树冠喷洒500-1000PPM多效唑,以抑梢促花。
  ②果实采收后立即施入足量的有机肥和钾肥,控施氮肥,为形成花芽提供充足的养分。
  ③对大年结果后树势较弱的树,除土施肥料外,还可进行根外追肥,以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0.2%硼酸(或硼砂)混合液作叶面喷施,以尽快恢复树势。
  ④对长势旺盛的树,对部分枝条基部进行环割3-4圈,使枝条上部积累养分,促使花芽形成。
  ⑤对旺长树,可在采果后于树冠滴水线附近开40厘米深的沟,适当断根,减少根系过多的吸收氮素,增大碳氮比值。
  ⑥采果后立即喷“开特灵”、“比久”、“矮壮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叶片光合作用,增加营养物质积累。
  (3)小年上半年:
  ①用化学药剂保花保果,如在终花期可喷20-30PPM赤霉素。
  ②开花前喷500-800PPM多效唑,抑春梢保花果。
  ③3月上中旬喷0.3%磷酸二氢钾液,隔10天再喷1次,连续2次。
  (4)小年下半年:
  ①采果后树冠喷30-50PPM赤霉素,每10天1次,连喷3--4次,抑制过多的花芽形成。
  ②采果后修剪,删除一部分春夏梢,以减少次年花果数量。
  ③果实采后肥少施或不施肥。

2024-06-04 05:21:17 回答

(1)圃地选择。在坡度平缓山地,四周用砖块砌成插床,床长不限,宽0.8米,床底垫10厘米厚的碎石,再铺上10~15厘米厚的山泥,以作扦插基质,后用0.04%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苗床消毒。    
(2)插条选取。以树冠外围的一年生春夏梢或当年生的夏梢(半木质化),剪去先端不充实部分,在枝条的基端紧靠1个节的下方,用刀削平,每插条留叶3~5片,长度约12~15厘米。每百枝为1束,把枝基部浸在萘乙酸等生长素溶液中,约经12小时在插条基部呈现褐红色时取出。如浸的时间过长,基部会出现紫褐色,应用清水将其洗到褐红色为止。    
(3)扦插时间。春季扦插在4月中旬进行,夏季扦插在7月下旬进行。    
(4)扦插方法。插条的行株距为10厘米×8厘米,将插条的一半长度插入基质中,插后即浇水,使枝土密接。上搭薄膜棚两层,低棚呈弓形,中间最高点离床面0.8米;高棚高1.8米,其顶部覆盖两层芦帘,棚四周再挂一层芦帘。    
(5)插床管理。床内温湿度调节,主要靠棚膜的开闭和浇水来控制。在4月下旬到6月下旬,棚内温度控制在25~28℃,插后两个月内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以后再降至85%左右。在一般情况下,春秋两季每月浇水1次,夏季须每周1次。盛夏温度过高时,可暂时揭去棚膜,必要时每天淋水1次,在6月上旬至9月上旬各喷洒1次波尔多液防病。    
(6)成活因素。杨梅扦插苗能否发根成活,除与苗床管理技术密切相关外,还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①棚膜的色泽和生长素浓度。据试验,在黄色棚膜下,用200毫克/升的萘乙酸处理插条基部的,其发根率达51.5%;用50毫克/升的萘乙酸处理的发根率22.7%;清水(对照)处理的发根率4.8%,在白色棚膜下,用200毫克/升萘乙酸处理的发根率12.1%;50毫克/升的萘乙酸处理的发根率6.1%;清水(对照)处理的发根率3.5%。    
②扦插基质种类。据试验,不同的基质对扦插发根有不同的效果。用山泥作基质的发根率达50%,而以珍珠岩作基质的发根率21%,用砻糖灰作基质的则不发根。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156411170959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