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墙面绿植选择什么样的比较好?



				
				
那谁家小二
72919 次浏览 2024-06-21 提问
35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23 01:36:20 回答

一定不要放开花的,尤其是夜来香、郁金香这一类香气浓郁的花木.客厅书房可以选择1至1.8m的绿植,寓意比较好的比如发财树、元宝树、富贵竹.空间较小的房间可以选择一帆风顺、袖珍椰子、文竹或者一些小盆景.如果有小孩,为了安全就要避免选择长着针刺的植物,这两年很流行多浆植物组盆,新颖漂亮.

2024-06-23 01:36:20 回答

您好!
室内的环境因素
室内环境是一种限制了地点和用途的特殊环境,是完全按照人的需求建立起来的人为环境。室内环境相对封闭且人为干扰因素墙,总的来说具有季相变化不明显、温度和湿度相对恒定、光照强度弱、空气湿度低、通风条件差等特点。
1.1光照
室内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生态因子是光照。室内光照条件受维度、季节、天气情况和室内受光面位置、朝向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室内光照强度有2个特点:(1)光照强度弱。由于受墙壁的阻挡,与室外相比,室内光照强度弱,即使补充人工光源,也无法与室外光照强度相比。(2)室内光照分布不均匀。室内靠近受光面的地方光照强度较强,离受光面越远,光照强度越弱。
为了保证室内植物墙景观的稳定性和植物的正常生长,在建植物墙时要综合权衡其所在位置和多选择的植物。当室内光照强度低于155Lx时,可进行人工补光。室内植物墙植物材料应选择较能适应室内光照条件的阴性或半阴性植物,对光照强度要求高的植物材料少选或不选。
1.2温度
房子是人们的理想居所,给人们提供了冬暖夏凉的居住环境。随着空调、暖气等的广泛应用,室内温度一般都在人体舒适的范围内,即:18~26℃之间,这个温度范围室内植物墙植物材料的选择范围变宽了,很多不耐寒或不耐高温的植物可以再室内植物墙上正常生长。但是室内空间因热对流效应,里面上层与下层的温度也会有不同,尤其在开设天窗的室内空间,要适当考虑上层是否有热累计现象,是否需要用抽风机排除热空气。在一些白天开设空调而晚上关停的场所,选择植物材料时要注意温度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1.3空气
通风不良的室内空气氧气含量较低、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含量较高,植物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下易生长不良,甚至发生叶枯病、叶腐病、虫害等。因此室内植物墙在室内或密闭空间内应用时,应勤通风换气或者设置排气系统保证空气流通。此外,还要注意室内有害气体对植物的影响,如甲醛、油烟、空调排出的热气等。
1.4湿度
人最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是40%~70%,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空气响度湿度是65%~85%。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过低不利于植物生长,过高人们会感到不舒服。当室内空气湿度控制在40%~60%,对两者均有力。我国长江流域梅雨季节是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过高时,可通风换气或者采用除湿器来降低空气湿度。北方地区由于冬季供暖造成植物生长不良,可以采用人工喷雾或者安装驾驶设施以增加空气湿度。
植物选择的原则
建立室内植物墙目的就是为了美化室内环境,愉悦人们的身心。室内植物墙植物材料选择时除了要考虑室内的生态环境条件和植物墙系统本身的限制条件外,还要兼顾植物景观的美学效果。具体来说,室内植物墙植物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原则。
2.1  以多年生常绿观叶植物为主
考虑到室内植物墙植物的群落稳定性、绿化的长久性与种植成本节约性,应尽量减少更换植物的次数,宜选用生长周期较长的种类,以多年生植物为佳。一、二年生植物弱花色娇艳、花期较长或功能性强,在景观设计时,可适当选择以丰富色彩、调节观赏期,特别是对于面积小、更换植物方便、关上要求高的场所。
室内光照强度较弱,植物的选择以观叶植物为主,适当搭配观花观果植物。观叶植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像观花和观果植物那样严格,在室内较弱的光照下也能生长的良好。叶片绿化期长短直接影响到植物墙植物的稳定性和覆盖的有效性,考虑到长久的景观效果,防止因季节的变迁影响观赏效果,应选择常绿植物作为绿化的骨干材料,可酌情开率打牌落叶植物,如有奇叶、色叶、鲜花、艳果及香花等原则更为理想。
2.2  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应用于室内植物墙的植物,应具有一定的观赏特性。室内植物墙是提供人们欣赏的、获得植物图画,所以植物的形态、线条、色彩、质感应具有观赏性,并且要与室内环境相协调。植物的观赏性体现为个体美和群体美,个体美表现为美丽的花朵、有人的果实、绚丽的色彩、丰富的质感和优美的姿态等;群体的表现力带给人美的感受,表现为高度、花期的一致性,色彩和覆盖的均匀性等。
2.3  根系浅、须根发达的轻质植物
由于本系统是用基质布来支撑植物体的,考虑到绿化的特殊性、施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要求植物材料的体量、重量要小。为了防止倒伏,不宜种植高达的植物,以低矮灌木和曹本为主。由于受基质本身材料的限制,主根性墙的植物不适于植物墙应用,应选择前跟植物。为便于固定,植物的根系对基质布需要有一定的附着力,要选择须根发达的植物,能较固定的附着在基质布上,不会掉下来。出于防水安全的需要,需放置植物根系穿透防水层,不宜选用根系穿刺性强的植物,如竹类植物的竹鞭根系穿刺性强并且横长,不易栽植及对基质布、防水层有破坏性,建议慎重使用。另外,如果风、鸟类等传播的种子落于植物墙上,可能会生长出大型或主根性强的植物,破坏防水层和基质布,应及时处理。
2.4  养护管理简单
考虑到室内植物墙植物特殊的种植环境、景观效果和养护成本,植物应该具有综合抗性强的特点,主要以租房管理为主,植物的选择应以日常养护管理简单为原则。根据具体应用环境尽量选择抗污性墙、可耐受有害气体或污染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植物,有限考虑生长特性和观赏价值相对稳定、抗性较强的本地常用植物材料和引种成功的植物材料。
2.5  生长速度适中
生长速度过快的植物不利于保持景观的稳定性,也不便于养护管理;并且处于载荷安全的需要,植物长期在立面上生长,生长过快会给植物墙系统载荷增加负担。植物生长过慢,难以形成立竿见影的景观效果。因此,在选择室内植物墙植物时要求其生长湿度适中,最好选择枝叶稠密、覆盖效果好的植物。在实际中发现,虽然一些攀援植物(如常春藤)的附着力比较好,但其生长速度较快,不利于管理和景观的稳定,建议不用或在特殊条件少量应用。
2.6  人性化
由于室内是人的活动空间,所以在室内植物墙植物的配置上,要在满足植物生长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人的因素,最好能吸收室内的有害物质,尽量不选择带刺易伤人、释放刺激性气味、含有毒素的种类。如一品红,肃然苞片艳丽,但是全株有毒,不适合配置在室内和儿童容易接触到的植物幕墙上。还有一些人对花粉过敏,因此也不要再该类人群所在的室内配置容易引起过敏的植物,一面引起身体不适。适当选择一些芳香植物,可使室内芳香四溢,是身处其中的人心情愉悦。
适合的植物材料
室内植物墙的硬件现在处于探索夹断,以杭州地区为例列举出在试验中表现良好的植物,为以后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3.1观叶植物
观叶植物是室内植物墙的骨干材料,也是运用最多的材料。观叶植物根据其叶片颜色分为基本叶色植物和特殊叶色植物。杭州地区室内植物幕墙可以应用的基本叶色植物有庐山楼梯草、虎耳草、石菖蒲、蜘蛛抱蛋、沿阶草、阔叶山麦冬、万年青、孔雀竹芋、草胡椒属、八角金盘、宝莲灯、袖珍椰子等。室内植物幕墙不提倡运用大量的观花、观果植物,但可以运用大量的彩叶植物来形成丰富多彩的景观。室内植物墙可以应用的彩叶植物有吊竹梅、金线石菖蒲、花叶冷水花、银脉爵床、金脉单药花、网纹草、彩叶草等。
3.2观花、观果植物
观花、观果植物对光照的要求一般较高,在没有人工补光的条件下(室内),很难达到其对光照强度的要求。在室内植物墙上不提倡大量运用,可以少量应用,起点缀作用。室内植物墙可以应用的观花、观果植物有蝴蝶花、何氏凤仙、瓜叶菊、红掌、秋海棠属、茶梅、野迎春、长寿花、百里花、紫金牛、朱砂根等。
3.3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以其独特的叶形、叶姿和青翠碧绿的色彩,是人赏心悦目;其叶背着生的孢子囊群,大小、色彩不同,形态各异,也具有奇特的观赏效果。因蕨类植物具有较强的耐阴性、较强的适应性和抗性,加上易管理、环保效果好,在室内植物墙上会发挥别具一格的景观特色。杭州地区室内植物幕墙可以应用的蕨类植物有贯众、石韦、庐山石韦、长叶肾蕨、圆盖阴石蕨、巢蕨、盾蕨、凤丫蕨、凤尾蕨、铁线蕨等。
3.4苔藓
苔藓颜色丰富、娇小如绒、光泽独特、质感细腻、具有易于栽培、生长快、抗寒力强、不易受病虫害侵袭等优点。目前,苔藓在我国园林上应用很少,法国已经把苔藓应用在垂直花园中。苔藓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强,营养需要较少,非常耐阴,并密集群生,颜色丰富,非常适合在室内植物幕墙上应用。苔藓在植物幕墙上可以成片覆盖或局部点缀,展现其翠绿的色彩美、细致秀丽的形态美、创造古朴盎然、幽静深远的意境美,也可以作为植物墙的基层,与其他植物混植,起到烘托、丰富景观的作用。苔藓对空气湿度要求比较严格,在运用中要尽量将其布置在植物幕墙的下部,在管理中适当采用一些喷雾装置来调节空气湿度以利于生长。
室内植物墙可以应用的苔藓有带叶苔、平叉苔、叉苔、毛地钱、蛇苔、紫背苔、石地钱、地钱、石灰藓、泛生墙藓、虎尾藓、细叶小羽藓、大羽藓等。

2024-06-23 01:36:20 回答

我想室内的话  只有绿萝  就是黄金葛  
因为她最耐阴  也生长快速  不太会死  
垂吊的东西有很多  但对环境要求都很高  
光度不高的话  就选择绿萝  
要是还有阳光照射的话  
选择珠帘会是最好  
他会向窗帘一样  一条一条垂下来  
 
若是用盆栽的话  就有很多可以选择  
像鹅掌藤  澳洲鸭脚木  这些都有一定高度  
也比较适合室内  
但是  植物都需要阳光的  长期没有阳光  我想只有绿萝  (但长得不会很漂亮  但不会死)
望采纳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484179496765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