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鲫鱼用什么漂?



				
				
那个啥来着呢
5794 次浏览 2024-06-23 提问
81

最新回答 (4条回答)

2024-06-25 03:54:04 回答

小号漂浮力小,铅坠相应的也轻,鱼用很小的力就可以牵动线组,所以反应灵敏。另外由于铅坠轻,钩饵下降的速度慢,适合打接口。在钩饵下降过程中发现浮漂异常(该下降还不下降或突然加速下降)就果断提竿。大号浮漂浮力大铅坠相应的也重,钩饵下降速度快,有利于快速使钩饵到达水底,躲避上层的小白条。另外大号漂沉稳,有利于过滤小杂鱼虚假信号。所以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024-06-25 03:54:04 回答

钓鲫鱼一般用1--3号硬尾漂,休闲钓不用太好的漂,我一年四季用的没有超过5元一只的漂,关键是调漂,找好每一只漂的平衡点。如果是竞技钓,可以考虑好一点的漂,如达摩...

2024-06-25 03:54:04 回答

你描述的小河跟我们这里的小河很像,水况有点流。因为我们这里连续十多天下小雨,河里水位始终维持在较高的地方,气温较低,最高温度约22度左右,水色混浊。前天我仍然在老钓位(离岸2米的地方有一陡坎)碰碰运气,用一只5.4米的手竿,钓点在回水湾,离岸约7米的地方,水深约2.2米,大漂(,因本人眼睛近视,飘距约8厘米便于观察)、中坠,新鲜玉米粒打窝,钓饵为新鲜玉米粒。水的流速时急时缓,急的时候,我的大漂全部没入水中,调了几次都不够理想。最后,我干脆在水流缓和的时候,赶紧把钓放入钓点,只看钓尖(有鱼来吃饵,杆尖颤抖明显厉害),不看漂了。由于气温偏低,结果全天这只杆的杆尖只抖动了两次,第一次由于本人分心没有及时逮口,放掉了一条,第二次由于有了经验,杆尖极速抖动了后,马上提杆,中鱼的感觉马上就来了(鱼儿在水中的力道较大)。把鱼提出水面后,发现是一尾重约7两以上的鳊鱼,那种喜悦不摆了。但是这种调法有弊端,就是要经得住寂寞,因为气温下降厉害,鱼儿在野河吃口较少,特别在当下我们的四川地区的野河里。

2024-06-25 03:54:04 回答

初学钓鱼者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初级的装备及线组的搭配较为容易解决:装备勿需十分精良,应手就行,循序渐进逐步改善是必然的趋势;而线组的搭配也较为容易理解,相关的文章枚不胜举,也很容易理解,我不愿多言讨嫌。综合分析长期以来初学钓友所提出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浮标的选择,二是浮标的调整。这两个问题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浮标的选择实为重中之重,它往往是决定垂钓成绩的关键因素。也是我们常说的“因鱼施技”的前提条件。我现在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粗浅的认识说上几句,权作引导之用,还望初学钓友能在实际的垂钓过程中细细体会、开拓思路、举一反三,早日晋级活用善用浮标的高手行列。
       浮标的种类很多,它的每一个体型都有它适用的鱼情和环境。细说起来极为复杂,对于大多数钓友来讲,钓鱼是一种休闲益智的活动,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用到这么多的浮标。我认为多数钓友只要玩好3~5种标型就可以了。
       首先是钓鲫类:鲫鱼是底栖性鱼类。喜群居、杂食性且摄食欲望较为强烈、食饵轻盈。其索食特点为:吞吞吐吐,反复多次,上钩后逃窜力度不大、易控制。一般来讲:鲫鱼体形越小,小动作越多、越快捷;体形越大,动作越沉稳、越轻微。极易适合小钩、小饵、细线、小标钓组的发挥,是锤炼钓鱼基本功和增长钓技的最佳鱼种。因此,鲫漂的选择要突出轻盈快捷的理念。如图所示
       此款浮标是我们常用的底钓鲫鱼的浮标,比较适用于快速攻击底部鲫鱼。这种浮标的特点是:
       标尾细长——有良好的抗风性、标尾越细就灵敏、其下降速度均匀、鱼讯沉稳有力。
       细长的楔形标身——下降时水阻小、出口快、顿口清晰、适于打底和底浮。
       碳脚——碳素纤维脚的水阻较小且比重大于水,可以使浮标的重心降低而变得稳定,利于快速的传递微弱鱼讯。
       初学者只要准备一支这种形状的3#浮标即可(浮标的号牌是浮力大小的标记、3#浮标较为通用,即可照顾大体型的鱼类、也可抵御小杂鱼的部分骚扰),有条件的钓友可以采用2#和4#搭配的方式:2#标只用于钓鲫鱼,可配细线、小钩,限于纯鲫鱼坑(推荐);4#浮标可用于混养坑钓鲫使用,线组可适当的加大。
       我的经验是(搓饵):休闲钓浅水(2M以内)调5~6目;深水(2M以上)调3~4目以求能够快速击底。钓目要以鱼情和饵重相应调整为佳。记住不要过于追求浮标的灵敏度,应以上鱼为首选(不要过份追求钓目的多少——友情提示!)。
       其次是钓鲤浮标:鲤鱼也属底栖鱼种。喜独来独往、四处游弋;食性杂而索食机警,是垂钓鱼种当中最具智慧的种群。其咬食凶狠、上钩后“以死相拼”的沉重手感和惊心动魄的气势尤为广大钓鱼爱好者所追求。因此,鲤标的选择要突出稳健务实的特点。
       浮标的特点是:
       标尾硬短——浮标翻身快(较之长硬尾而言——杠杆原理)、下降快捷、讯息灵活、复杂。
       粗中等标身——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站位高(标肩多外露)、下顿短促、能有效地过滤部分小动作。
       碳脚——水阻小、稳定性好、浮标的重心低——利于鱼讯的传导。
       此款浮标是我们常用的钓鲤浮标,粗标身不但可以有效地过滤小动作,还以吃铅量大的特点,便于加快饵料的到位速度。相对鲫标略显粗短的标尾,除了一目了然之外,也恰恰利用了“尾短”的翻身快、到位快、鱼讯表现灵活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为标身粗而使鱼讯表达迟钝的弊端,增大了出口即中鱼的可能性。
       大家都知道:鲤鱼的习性狡诈多变且天生机敏,不像鲫鱼吞吞吐吐的恋食不弃,它多是游曳拱食、轻蹭慢嗅,一遭惊吓即逃之夭夭,久不过问。但其也有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一旦认可就狠命强吞。为此,钓鲤多为糗钓,也就是不要太过灵敏,避免造成假口讯息的盲目起竿,导致刮、锚、惊吓而与之失之交臂。因此,钓鲤鱼多采用大标大饵抓死口。鲤标标型的产生也就有了它必然的一面。虽然现在鲤鲫浮标的区分已不是十分明显,但“细身钓鲫、粗身钓鲤”的框框应不会太错。
       建议:基于眼下杆坑、野塘的现状,我推荐使用挂单饵调4目的方法,以求达到钓法转换的灵活性(现在水底的酱层、腐物的问题不得不考虑在内)。现在新款的鲤标也采用了细长硬尾——是为了增大动态效果(减缓下降速度)及放大鱼讯的感知能力,用的时候只要适当增加调目就可以了。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6520700454711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