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懂大叶荠菜种植方法?



				
				
小C爱点dian评ping
57509 次浏览 2024-06-06 提问
122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08 09:05:02 回答

(1)栽培季节  
 长江流域荠菜可行春、夏、秋三季栽培。春季栽培在2月下旬至4月下旬播种;夏季栽培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播种;秋季栽培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播种。华北地区可行二季栽培,春季栽培在3月上旬至4月下旬播种;秋季栽培从  7月上旬至9月中旬。利用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栽培,可于10  月上旬至翌年2月上旬随时播种。  
 
(2)选地整地  
 华北地区由于荠菜的市场需要量不大,故少用大面积连片地块种植。一般用田埂、地头地边;大棚、温室的  东西两侧或南侧栽培。种荠菜的地要选择肥沃、杂草少的地块,  避免连作。播前每公顷施腐熟的有机肥45000千克,浅翻、耙细,做成平畦。  
 
(3)播种  
 荠菜的种子非常细小,因此整个播种都必须小心谨慎。    
①整地  荠菜播种时对地块的要求非常严格,要选择杂草较小的地块,畦面要整得细、平、软。土粒尽量整细,以防种子漏入深处,不易出苗,畦面宽2米,深沟高畦,以利排灌。    
②播种方法  荠菜通常撒播,但要力求均匀,播种时可均匀地拌和1~3倍细土。播种后用脚轻轻地踩一遍,使种子与泥土紧密接触,以利种子吸水,提早出苗。早秋播的芥菜如果采用当年采收的新籽,要设法打破种子休眠,通常以低温处理,用泥土层积法或在2~7℃的低温冰箱中催芽,经7~9天,种子开始萌动,即可播种。在夏季播种,可在播前1~2天浇湿畦面,为防止高温干旱造成出苗困难,播后用遮阳网覆盖,可以降低土温,保持土壤湿度,防止雷阵雨侵蚀。    
③播种量  每667平方米春播需种子0.75~1公斤夏播为2~2.5公斤,秋播为1~1.5公斤。    荠菜种子有休眠期,当年的新种子不宜利用,因末脱离休眠期,播后不易出苗。  
 
(4)田间管理  
 在正常气候下,春播的5~7天能齐苗;夏秋播种的3天能齐苗。出苗前要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以刊出苗。出苗后注意适当灌溉,保持湿润为度,勿使干旱,雨季注意排水防涝。雨季如有泥浆溅在菜叶或菜心上时,要在清晨或傍晚将泥浆冲掉,以免影响荠菜的生长。秋播荠菜在冬前应适当控制浇水,防止徒长,以利安全越冬。    
春、夏栽培的荠菜,由于生长期短,一般追肥2次。第一次在2片真叶时;第二次在相隔15~20天后。每次每公顷施腐熟的人粪尿液22500千克,或尿素150千克。秋播荠菜的采收期较长,每采收一次应追肥一次,可追肥4次,施量同春播荠菜。    
荠菜植株较小,易与杂草混生,除草困难。为此,应尽量选择杂草少的地块栽培、在管理中应经常中耕拔草,作到拔早、拔小、拔了,勿待草大压苗,或拔大草伤苗。  
 
(5)采收  
 春播和夏播的荠菜,生长较快,从播种到采收的天数一般为30~50天,采收的次数为1~2次。秋播的荠菜,从播种至采收为30~35天,以后陆续采收4~5次,长江流域可一直延迟到翌春。    
采收时,选择具有10~13片真叶的大株采收,带根挖出。留下中、小苗继续生长。同时注意先采密的植株,后采稀的地方,使留下的植株分布均匀。采后及时浇水,以利余株继续生长。每公顷产37500~45000千克。  
 
(6)病虫害防治  
 荠菜的主要病害是霜霉病,夏秋多雨季  节,空气潮湿时易发生。发生初期可喷75%百菌清600倍液防治。    
荠菜的主要虫害是蚜虫。蚜虫危害后,叶片变成绿黑色,失去食用价值,还易传播病毒病。在发现蚜虫危害时,应及时用  40%乐果15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倍掖喷雾防治。  
 
(7)留种  
 荠菜留种要建立留种田,留种田要选择高燥、排  水良好、肥力适中的地块。长江流域于9月底至10月上旬播种,  每公顷播量22.5千克左右。播种出苗后,结合间苗,淘汰病、  弱、残苗。翌春进行一次株选,将细弱、劣株和不具本品种特征  特性的植株全部拔掉,定苗,保持株行距12厘米x  12厘米。定苗后追肥一次,每公顷施腐熟的人粪尿15000千克,或磷、钾化肥150~225千克。并注意防治病虫害。    
从野生荠菜中采种  野生荠菜类型较多,常见的有:(1)阔叶型荠菜:形如小波菜,叶片塌地生长,植株开展度可达18~20厘米,叶片基部有深裂缺刻,叶面平滑,叶色较绿,鲜菜产量较高。(2)麻叶(花叶)型荠菜:叶片塌地生长,植株开展度可达15~18厘米,叶片羽状全裂,缺刻深,细碎如飞廉(Carduus  crispus  L.)叶型,绿色,食用香味较好。(3)紫红叶荠菜:叶片塌地生长,植株开展度15~18厘米,叶片形状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不论肥水条件好坏,长在阴坡或阳坡,高地或凹地,叶片叶柄均呈紫红色,叶片上稍有茸毛,适应性强,味佳。    
选苗采种方法是,在冬季或早春,可到田野里挑选种苗,将三种类型荠菜分挖、分放,也可根据选种目的,挑选其中一种类型。然后将种苗定植在经过施肥和精细整地的零星熟土菜地上(注意不同类型之间需进行隔离),成活后注意浇水施肥,防治蚜虫,使植株正常开花结荚。在种荚发黄,种子八成熟时收割,以免过熟后"炸荚"使种子散落。将收回的种荚摊于薄膜上晾干搓揉,取出干种子精细保管待用。    
选留种    
人工栽培养菜进行选留种,能迅速增加养菜种子数量,扩大种植面积,而且建立留种田能省却从野生地采种的诸多麻烦。根据上海多年的选留种经验,荠菜选留种应抓好以下关键。    
(1)精选留种田  一般选择9月下旬至10月初播种的迟播田块作为种子田。选择地势高爽,品种纯度高,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芥菜田作为留种用。    
(2)坚持林选标准  当春节来临,在留种田挑收荠菜时,应着眼于选留好种株。例如,在板叶荠菜种子田里,应将符合板叶荠菜特征的健壮植株留下来,将一些非板叶荠菜挑收掉,将长势差而小的、有病虫害的植株挑去上市。使种株的株行距保持15厘米,以利种株间有均匀的生长空间,促使其平衡生长,提高种子产量。因荠菜原属野菜,品种混杂,只有坚持株选,才能有效地提高品种纯度,确保下一熟商品菜优质高产。    
(3)做好种子田的管理工作  前期的肥水管理、除草。防虫等措施与商品荠菜田相同。但在2月份去杂劣后,必须及时追施腐熟淡水粪1次,促使种株发好棵,使其根深叶茂,营养生长健壮。在抽苔现蕾后,应增施磷、钾肥,可结合防治虫害,在农药内加入0.3%的磷酸二氢钾液喷施。这不仅能增强种株的抗逆能力,而且有利于多结种菜荚并促进籽粒饱满。平时特别要勤查勤防蚜虫。即使至4月20日种株已进入结荚乳熟期,仍应防治蚜虫一次,否则会因蚜虫猖獗而使籽粒不饱满,造成种子歉收。平时亦须做好修沟理沟工作,以防雨水多时造成涝灾。    
(4)适时采种,及时脱粒晒干贮藏  荠菜种株的成熟,一般在4月底5月初,当种株花已谢,茎微黄,从果荚中搓下种子已发黄时,为九成熟。这时采收最为适时。如过早采收,则种子成熟度不够,产量低,质量差。过迟采收,种子散落造成浪费。一般在晴天的早晨进行采收,中午不要收割,以免果荚裂开,种子散落掉。在收晒过程中,应随时搓下种子,随即薄摊于竹匾中,晒时手不要翻动。第一次脱粒的种子质量最好。以后脱粒的稍次,在正常年份,一般667平方米产达25~30千克。    
适时采种是荠菜留种的关键。一般当种株上花已谢,茎微黄,种荚由青转黄,七八成熟,从果荚上搓下的一些种子颜色已发黄时为采种适期。在晴天上午收割,割后就地晾晒1小时,将种子搓下,并晾干。切忌曝晒种子,以免降低发芽率。    
成熟适度的种子里呈橘红色,色泽鲜艳,成熟过度的种子呈深褐色。使用期限为2~3年。“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稼轩在这里既是抒情,又是写实,荠菜的生命力确实超乎一般人的想象。

2024-06-08 09:05:02 回答

荠菜简介
   荠菜,原产中国,目前遍布世界,我国自古就采集野生荠菜食用,早在公元前300年尽荠菜的记载。荠菜其生长周期短,一次播种,多次采收,如果利用大棚及高海拔山区能做到周年种植与市场供应。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绿叶蔬菜。荠菜又名护生草、菱角菜。以嫩叶供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上海郊区开始人工种植,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栽培历史。
   1、荠菜的价值
   荠菜的营养价值很高,每100克荠菜含蛋白质5.2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6克,钙420毫克,磷73毫克,铁6.3毫克,核黄素0.19毫克,维生素55毫克,尼克酸0.7毫克。荠菜可炒食、凉拌、作菜馅、菜羹,食用方法多样,风味特殊。
   荠菜的药用价值很高,全株入药,具有明目、清凉、解热、利尿、治痢等药效。其花与籽可以止血,治疗血尿、肾炎、高血压、咯血、痢疾、麻疹、头昏目痛等症。  荠菜种子含油20%~30%,可用于制皂或油漆。荠菜耐寒,冬季保护栽培较容易,对于供应冬季绿叶蔬菜有一定作用。  
   荠菜所含的荠菜酸,是有效的止血成分,能缩短出血及凝血时间。荠菜含有乙酰胆碱,谷甾醇和季胺化合物,不仅可以降低血液及肝里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而且还有降血压的作用。荠菜所含的登皮甙能够消炎抗菌,有增强体内维生素C的含量,还能抗病毒,预防冻伤,对糖尿病性白内障病人也有疗效。荠菜中所含的二硫酚硫酮,具有抗癌作用。荠菜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防止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消化道中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可预防胃癌和食管癌。荠菜含有大量的粗纤维,食用后可增强大肠蠕动,促进排泄,从而增进新陈代谢,有助于防治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肠癌及痔疮等。荠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因胡萝卜素为维生素A原,所以是治疗干眼病、夜盲症的良好食物。
   2、荠菜的特征特性  
   荠菜的根系发达,主根入土较深,侧根分布浅而范围较宽。基生叶丛生,塌地,开展度18cm左右。叶片绿色,叶缘  缺刻浅或深,羽状浅裂或全裂。叶片长10cm,宽2cm,叶面平滑,叶柄有冀。开花时茎高20~50cm。花小、  白色。短角果,扁平呈倒三角形,含多粒种子。种子千粒重0.09g,十分细小。种子干藏、寿命较长。  
荠菜属耐寒性蔬菜,要求冷凉和晴朗的气候。种子发芽适温为20~25℃。生长发育适温为12~20℃,气温低于10℃、高于22℃则生长缓慢,生长周期延长,品质较差。荠菜的耐寒性较强,-5℃时植株不受损害,可忍受-7.5℃的短期低温。在2~5℃的低温条件下,荠菜10~20天通过春化阶段即抽薹开花。  
 荠菜对光照要  求不严,但在冷凉短日照条件下,营养生长好。荠菜一般在4月  份开花,5月份采收种子。
   荠菜对土壤的选择不严,但以肥沃、疏松的土壤栽培为佳。
     荠菜人工种植技术要点
       
     1  品种选择  
    1.1  板叶荠菜  
     又叫大叶荠菜,上海市地方品种。植株塌地生长,开展度18厘米。叶片浅绿色,天而厚,叶长10厘米,宽2.5厘米,有18片叶左右。叶缘羽状浅裂,近于全缘,叶面平滑,稍具绒毛,遇低温后叶色转深。该品种抗寒和耐热力均较强,早熟,生长快,播后40天既可收获,产量较高,外观商品性好,风味鲜美。其缺点是香气不够浓郁,冬性弱,抽薹较早,不宜春播,一般用于秋季栽培。  
    1.2散叶荠菜     
    又叫百脚荠菜、慢荠菜、花叶荠菜、小叶荠菜、碎叶荠菜、碎叶头等。植株塌地生长,开展度18厘米。叶片绿色,羽状全裂,叶缘缺刻深,长10厘米,叶窄较短小,有20片叶左右,绿色,叶缘羽状深裂,叶面平滑绒毛多,遇低温后叶色转深,带紫色。该品种抗寒力中等,耐热力强,冬性强,比板叶荠菜迟10~15天。香气浓郁,味极鲜美,适于春季栽培。
    2  栽培季节     
    2.1露地春、夏、秋栽培  
    长江流域春季栽培在2月下旬至4月下旬播种,秋季栽培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播种;华北地区春季栽培在3月上旬至4月下旬播种,秋季栽培在7月上旬至9月中旬播种。我国目前荠菜种植一般以春,秋季栽培为主,夏季也有种植但是因为高温产量较低。但在我们六安市的部分高海拔山区可以利用独特的气候条件进行夏季种植,这样不仅可以获得高产量,而且可以填补夏季荠菜市场空缺难题,也更能获得较高的种植效益。高海拔山区夏季种植时间一般在6月上旬至7月下旬播种,
    2.2大棚冬、春栽培  
    可于10月上旬至翌年2月上旬播种,应错开播种,分批采收,可以缓解春节市场时令蔬菜的供应紧缺,大幅度提高大棚种植效益。  
    3  选地整地  
    3.1选用适宜的田块  
    种荠菜要求选用土壤肥沃、杂草较少和排灌方便的田块。要避免重茬,以减轻病害。  
    3.2精耕细耙  
    种荠菜的地不要深耕,注意不要打破熟土层,要精耕细耙,把土地整得细、平、软,上虚下实,以利出苗生长。  
    3.3开沟做畦  
    畦面不宜过宽或过窄,以人站两边畦沟内可以除净畦面杂草和采收畦面荠菜为宜,一般畦宽1.5m左右即可。畦沟深10~15cm,以利排涝,防苗受渍。  
    4  精细播种  
    4.1低温催芽  
    当年采收的新种子有休眠期,凡夏、秋采用当年的新种子播种,需低温处理,以打破其休眠期。即将种子放在2~7℃低温冰箱中或将种子用细沙拌匀放到2~7℃处,经7~9天种子开始萌动时即可播种。也可将新采收的种子放在花盆内,上封土,放于阴凉处,7月下旬后取出播种。如有隔年收获的陈种子,因其休眠期已打破,夏、秋播种则不需催芽。  
    4.2足墒播种  
    荠菜播种时,畦内墒情要好,如底墒不足,应在播前浇水造墒,不要在老墒土的情况下勉强播种。  
    4.3定量匀播  
    播种量要适宜。每亩(667平方米,下同)春播为0.75~1kg,夏播为2~2.5kg,秋播为1~1.5kg。要均匀播种,播前最好能拌细土或细沙3倍左右,以提高撒播的均匀性;播后要浅覆细土,即覆细土1cm左右,并轻拍土面,使土壤与种子充分接触,以利种子吸水,提早出苗。  
    4.4覆盖防晒  
    夏季或早秋播种荠菜,凡有条件的最好能采用遮阳网搭棚遮阳,无此条件的,播后也应用芦席、帘子或麦秆等覆盖畦面,保持表土湿润。全苗后,及时揭去覆盖物。  
    5  科学施肥  
    5.1施足有机底肥  
    要用农家肥,如牲畜粪、家禽粪等,每亩3000kg左右,先经充分腐熟,在整地前铺撒地面,然后犁翻入地,细耙拌匀。  
    5.2巧施追肥  
    荠菜的生长以氮肥为主,追施的肥料以腐熟、稀薄的人粪尿为主,追肥的原则以轻追、勤追为主。春播荠菜生长期较短,一般追肥2次:第1次在2片真叶时,第2次相隔20天左右。每亩每次追施腐熟的稀薄人粪尿液(添加0.3%尿素)1500kg以上。如土壤肥力差或底肥未施足,可再追肥1~2次。秋播荠菜生长期较长,采收次数较多,每采收1次应追肥1次,一般要追肥4次以上,施肥量同春播荠菜同样。  
    6  加强管理  
    6.1  抗旱除涝  
    荠菜出苗前,要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出苗后要及时浇水,不使干旱,以利生长。一般采用人工挑喷壶浇洒,有喷灌条件的菜地栽培更好。春季雨水较多,温度低,水分蒸发慢,一般不需浇水;秋播荠菜在冬前要控制浇水,防止徒长,以利安全越冬。雨季要注意排水,以防受渍。  
    6.2消灭杂草  
    荠菜植株较小,与杂草混生,除草困难,也比较费工,因此,除注意挑选杂草较少的田块种植外,在管理中应经常中耕拔草,做到拔早、拔小、拔了,勿使草大欺苗、拔大草伤苗。同时,可结合每次收获,细心挑除杂草,以防止草害。  
    6.3防治病虫  
    荠菜的主要病害是霜霉病,夏秋多雨季节易发生。初发病时(采收前7天)可喷75%百菌清600倍液防治;其次是病毒病,防治方法主要是进行合理轮作,清除田间杂草,及时消灭传播病毒病的蚜虫。荠菜的主要虫害是蚜虫,蚜虫危害后,荠菜叶片发生皱缩,呈现绿黑色,失去食用价值。应经常检查,并根据各地植保部门对蚜虫的测报,早发现,及时用40%氧化乐果15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倍液喷雾防治。  
    7  套种间作  
    7.1与茄果类蔬菜间作春季先按春播荠菜要求撒播荠菜,然后按辣椒、茄子、番茄的株行距或稍稀定植茄果类蔬菜。  
    7.2与大蒜间作  
    先种大蒜,然后在栽培大蒜的田间均匀撒播荠菜。  
    7.3与青菜间作  
    先撒播荠菜,然后在荠菜地里定植青菜。  
    7.4棚室间作在棚室内,冬春茬果菜类可与荠菜套种间作。  
    实践证明,荠菜分布于植株高大蔬菜的底层空间,可有效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而且荠菜对土壤营养成分消耗少,其他蔬菜可充分利用地力,从而达到高产、高效之目的。  
    8  采收与留种  
    8.1  分批采收  
  荠菜是分次采收,每次采收应采大留小。2月下旬播种的荠菜,4月上旬采收上市,一般采收1~2次,每亩产量1000公斤左右。夏播的荠菜,从播种到采收一般为20~30天,采收次数为1~2次,密处多采收,稀处少采收,使留有的植株都能有一定的营养面积,以促进生长平衡整齐,亩产量600公斤左右。早秋播种的荠菜,真叶10~13片采收,播种后30~35天采收,以后分期收获4~5次,至翌年3月下旬结束,每亩总产量2500~3000公斤。为提高产量,延长供应期,采收时做到细收勤收,密处多收,提高产量。10月上旬播种的秋荠菜,需45~60天才能开始采收。  采后要及时追肥、浇水,促进余株继续生长。  
    8.2留种  
    选择肥力适中、历年无草害和排水良好的田块建立留种田。播种适期在气温为25℃以下,即长江流域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华北地区10月上、中旬播种较好。播种宜稍稀,每亩播种量为0.75~1kg,要播得均匀,要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及时灭蚜,控制病毒病发生。一般追肥2次,即苗期1次,开花前1次,以促进种子饱满。年前要注意除草和间苗,做到幼苗互不拥挤,均衡生长;年后要再次间苗除草。抽苔时拔除抽苔早的植株,最后定苗,株、行距分别为12cm。要适时采收,当种荚七八分成熟,即种子老熟转金色时,就应马上收割,就地晒1小时后,搓出种子,带荚壳在通风处晾干、扬净,贮藏备用。良好的种子呈桔红色,只要能贮藏好,使用期限为2~3年。

2024-06-08 09:05:02 回答

性喜温暖但耐寒力强、生在山坡、田边及路旁。荠菜性喜温和,只要有足够的阳光,土壤不太干燥,荠菜都可以生长,荠菜对土壤的选择不严,但以肥沃、疏松的土壤栽培为佳。
1、在正常气候下,春播的5~7天能齐苗;夏秋播种的3天能齐苗。出苗前要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以刊出苗。出苗后注意适当灌溉,保持湿润为度,勿使干旱,雨季注意排水防涝。雨季如有泥浆溅在菜叶或菜心上时,要在清晨或傍晚将泥浆冲掉,以免影响荠菜的生长。秋播荠菜在冬前应适当控制浇水,防止徒长,以利安全越冬。
2、春、夏栽培的荠菜,由于生长期短,一般追肥2次。第一次在2片真叶时;第二次在相隔15~20天后。每次每公顷施腐熟的人粪尿液22500千克,或尿素150千克。秋播荠菜的采收期较长,每采收一次应追肥一次,可追肥4次,施量同春播荠菜。
3、荠菜植株较小,易与杂草混生,除草困难。为此,应尽量选择杂草少的地块栽培、在管理中应经常中耕拔草,作到拔早、拔小、拔了,勿待草大压苗,或拔大草伤苗。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546000003814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