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月季枯萎怎么处理?



				
				
北方小渔
40821 次浏览 2024-05-29 提问
30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5-31 16:14:33 回答

其实就是月季枯萎病在作祟,而月季枯萎病发生还是比较普遍的,有时可引起切花栽培月季的严重损失。  要高度重视。
   【病原】黄萎轮枝霉(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n  .et  Ber  .)和大丽花轮枝霉(V  .dahliae  Kleb  .),属真菌半知菌亚门、轮枝霉属。
   【症状】受害植株幼茎顶端叶片叶脉间发生褪绿,后渐变褐色而枯萎;下部叶片黄化,落叶从茎基部开始再向上蔓延。有时在病茎基部木质部出现褐色至黑色的色斑。发病较轻时,病茎可能恢复健康继续生长。感病较重时,也可能引起整株死亡。
   【发病规律】病菌在感病组织或病株残体或土壤中生存,可通过受污染的土壤从根部或通过带菌组织如嫁接芽、枝等浸染植株。
   【流行特点】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2-23℃,病害多发生在温度较低的地区。温室内植株组织幼嫩有利病害发生。不同月季品种的感病性存在差异。
   【防治措施】a.在进行月季嫁接时,应采用健康不带菌穗条。
               B.避免前作为番茄、马铃薯或其他对轮枝霉感病的作物的土壤上栽培月季。受污染的土壤应进行蒸汽消毒或药剂处理以消除病原菌。
               C.栽培中应避免病菌污染工具,如嫁接刀等。
               D.选择抗病砧木以降低感病性。对轮枝霉高度抗病的砧木品种有Manetti,而Ragged  Robin和Ddorata最易感病。

2024-05-31 16:14:33 回答

1、涝害其表现为叶片黄化脱落,枝条枯萎,部分根系腐烂。有酒糟味。对受害严重的植株或涝情难以排除者,应重剪后掘起,抬高地势后再行栽植,受害轻者可用植株基部堆土的方法,激发根颈部产生不定根,从而起到缓解的目的。  
2、病虫害真菌类引起的叶斑类病害和白粉病,造成叶片大量脱落,影响花面的形成,严重者因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病菌从5月底6月初开始浸染,7至8月高温雨季时为发病高峰。从5月底开始,喷波美  0.3至0.5  度石硫合剂,每周一次,连续2至3次。7至8月若有严重暴发征兆,喷40%福砷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周一次,连续喷药  3  次,可有效地防治。若雨水多,应相应增加喷药次数。虫害以蛀干害虫天牛危害最重。6月中旬至  7  月剪去被天牛幼虫危害的枝梢,是防治天牛的关键性措施之一,如果这一环节没抓住,幼虫蛀入一主干,将给防治增加困难。秋分、清明前后检查树体,用80%敌敌畏乳剂5至10倍注人虫孔,然后用泥封口,即可杀死天牛幼虫。其它食叶害虫一经发现,
可喷800倍的久效磷药剂,杀卵及幼虫,有效防治食叶类害虫。  
3、施肥叶片黄化,花少,花小且枝条细弱,是缺肥的表现。针对其所缺乏的元素补施肥料,同时配合施用其它元素肥料,以提高该元素的利用率。对于某种元素严重缺乏,且根系受损,或需施微量元素时宜进行叶面施肥,其浓度掌握在0.3%-0.5%为宜。施肥时间选在傍晚,从叶背面喷施。为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可加施植物活力素促使植株尽快恢复正常。驻衰弱植株宜少量多次,薄肥勤施,防止肥害。正常情况下,月季花多,需肥量大。施基肥应在冬季修剪后到萌芽前进行。应施足有机肥,施肥范围在冠径外围,深度为20至30厘米。生长季节要多次追肥,展叶期、盛花后、8月初要追肥,追肥以速效氮、磷、钾为宜。展叶时,新根大量生长,施肥宜少量,不施浓肥,以免新根生长受影响。而8月底追肥,应氮肥少而磷、钾肥多,防止秋梢过旺而受霜冻。追肥视植株大小、生长情况而定,一般每次每株  100至150克为宜。  
4、修剪修剪分为生长季修剪和冬季修剪。生长季修剪一是花后及时剪去花梗、枯死枝,剪除嫁接植株基部萌发的砧木蘖条。二是在前一茬花谢  20  天后,对开过花的当年生枝留  8  至  12  个芽短截,则可获得高质量的花枝。冬季修剪,是为了促进枝叶养分的充分回流,最好于霜后3至4周进行。修剪总的原则是剪除病虫枝、细弱枝,疏除平行校、过密枝、内向枝,去直留斜,弱树弱校强剪,壮树壮枝轻剪。  掌握以上技术要点,就基本上可使月季枝壮、叶繁、花盛。

2024-05-31 16:14:33 回答

玫瑰的一部分,包含插条,只要没有死亡,就会继续生长,然而,生长与生根是两回事,有些情况下,即使长出10CM的新枝也不生根,所以,你遇到的情况很正常。
肯定是因为病菌感染才引起茎杆变黑,遗憾的是,我们现在还没有确定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病。但它引起变黑并且死亡的现象非常普遍与严重。
在扦插过程中,没有发现缺少元素的问题,变黑首先起源于地表面与空气相接触的地方,等你拔出,你会发现已经黑了一大截,由于黑变死亡,插条上面发的芽将会枯萎。时间一长,变黑的部分会扩展到很大的地方。
因为涉及到病菌感染,所以洁净的扦插环境很重要,但没有足够的证据能表明主要问题是由环境引起的,很多情况下病菌来源于插条本身,所以,最好对插条本身也进行消毒处理,内外都无菌,插条才有成活的保障。
阴,高湿度,高温,空气流通不良会引起变黑问题。但有光照的高温却能抑制这个现象,全光喷雾,黑变现象就少得多。
已经这样的插条基本没有成活的可能,应该及时拔走,以免影响其它插条。
还有,普通扦插过程中,有些品种很容易活,而有些品种难度稍微大一些,不要看见别人插活了一株苗就怀疑自己。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8026599884033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