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梅盆景制作方法谁知道有哪些?



				
				
加杰特侦探
76512 次浏览 2024-06-19 提问
100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21 00:57:04 回答

腊梅盆景的培育
繁殖:主要用嫁接法繁殖,也可用分株法、扦插及压条法繁殖,少用播种法繁殖。腊梅的整形修剪方式大体分为单干式和多干式两种。单干式。对嫁接成活的幼苗用1-2  年时间培养强壮的主干,等中干达到一定要求的高度后,剪去顶梢,同时在主干上选留3  个分布均匀、长势相近的枝条作为主干,留15-25cm  进行短截,剪口下留一个侧芽,使其形成有主干的自然开心型。多干式。选留3-4  个生长健壮、分布均匀的分枝作为主干。留3-5  节进行短截,次年在各个主干上适当选留主枝,避免产生重叠枝和交叉枝。
修剪:腊梅的修剪以休眠期修剪为主,生长期修剪为辅,同时应重视花后的修剪。冬季修剪时,短截各级骨干枝的延长枝,以扩大树冠,剪口芽应一年留左,一年留右,或一年留里芽,一年留外芽,使主枝、侧枝呈游龙状伸展。对副侧枝应根据地力进行适度短截,这样无论长、中、短枝都能产生大量花芽。冬季还应对  腊梅进行常规修剪,即剪除枯死枝、病虫枝、过密枝、徒长枝、过弱枝等。腊梅在生长期应结合生长适当摘心,抹芽去残花等技术进行修剪,尤其应重视花后的修剪。花店应将花枝留20cm  左右短截,如不是为了留种子,也应将残花摘除。  蜡梅盆景近几年发展较快,多以野生蜡梅古桩为主要材料,经过艺术造型和嫁接而成。
盆景的型式:蜡梅有很多适制盆景的优良特性,可制作各种型式的  盆景,如:直干、斜干、卧干、曲干、枯干、劈干、双干、多干、悬崖、垂枝、附石、合栽、悬枝式等。根据树桩的大小,可制成大、中、小型盆景,也可制成微型盆景(10cm  以下盆径),蜡梅还适宜与南天竹配合作成盆景,黄花赤果,相映成趣。野桩的采掘。
蜡梅桩的来源有三:一是栽培的品种蜡梅;二是栽培的狗蝇蜡梅;三是挖掘野生蜡梅古桩。大部分野生蜡梅虽然花朵观赏价值较低,但树姿苍老,根干奇特,古朴矫劲,更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一般大、中型的桩景材料主要从山野中挖得或从原产地购进;小型桩景材料,则由人工繁育而得。  盆景的造型艺术。蜡梅桩发芽后,进一步的造型就开始进行,并即准备嫁接。立意,首先根据野生蜡梅桩的具体形态,设计一个较为适合的立体轮廓。也可根据古桩的发芽部位,用准备好的各类枝形,进行模拟配制,因材立意,因势造景,做到反复对比,心中有数。在设计时应注意立体空间的观赏效果,做到主次分明有层次,露中有藏,平中见奇。
造型:
1.刀切折枝。根据蜡梅枝脆创口愈合快、易折、不易蟠扎等习性而作的造型设计,一般在生长期都可进行,但最好是芽刚萌动而未展叶时。刀切下时与枝的纵轴呈45°角,深可达直径的三分之二。一般根据折枝角度的大小,角度小者可浅,角度大者可深,以不将枝折断又能达到需要形状为度。折好后可用铁丝固定,切口可用塑料带包扎,切口愈合后才可拆除。
2.蟠扎。在生长期进行时可用刀切折枝后,也可在克水后蟠扎。一般用铁丝蟠扎后,逐次达到要求。
3.修剪。一般在花尾期,结合整枝造型。将与主枝造形不配合的枝条剪除,在叶腋前0.5-1cm  斜  45°下剪。对叶腋的芽向,应予特别注意。
4.摘心。这是一种重要的造型方法,一般有2~3  对叶,即可摘心,必要时一对叶也可。一年可摘心2~4  次,使主枝快速成型。
枝干的造型大约有4  种方式。
(1)上伸枝式,也称鹿角式。主枝分枝及小枝主要是屈下向上,由少到多生长的,形式较自然,主要靠修剪和摘心成型。
(2)  横枝式,主枝和分枝近水平生长,小枝可略向上,由蟠扎、修剪、摘心综合成型。
(3)垂枝式,主枝曲,分枝、小枝均向下,主要用蟠扎、刀切折枝成型。
(4)  蟠曲式,主枝、分枝均有较大弯曲,小枝可弯可直。可有蟠扎、折枝成型,也可修剪、摘心成型,给人以古奇、优美之感。
盆景的养护。盆景的养护很重要,在养护中还要不断造型,同时它是个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  浇水。虽然蜡梅耐旱,但在盆中仍不能缺水,否则轻者叶萎、叶焦、重者整株死亡。不干不浇,浇则浇足,这个浇水原则对蜡梅同样适用。
浇水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气象情况。晴天勤浇水,大雨天注意排涝,小雨天还应将水浇透。
(2)季节变化。夏季炎热,应及时浇水,可早晚各一次。春秋季雨水多,可根据情况适当浇水。冬季开花宜中午浇水。
(3)土质。粘性土蓄水力强,腐植土中等,砂土易失水,均应注意。
(4)盆的大小、深浅、质地,排水孔等。如盆小而浅,陶质、深色,排水孔通畅,最易干。反之,保水力就较强。
(5)浇水用雨水、井水、自来水、河塘水。应注意水温与盆土温度相同或接近,还应注意水中不宜含酸、含碱。
(6)盆土干湿的判断。可通过树叶颜色,下垂与否,以及盆土颜色等来判断。
浇水的方法:
①叶上浇水。小面积用喷水壶,大面积可用喷灌设备。
②根部浇水。小面积用桶勺,大面积用水管。
③滴灌。找一根可控制水流的细水管。如医院中用过一次性输液管,把水桶置于高于花盆的位置,使水管产生虹吸(或桶底开小口)。控制滴数,一般20  滴为一叶。可每日定量浇水,大面积可行自动化管理。
④浸灌法。将盆景连盆浸入水中,吸透水后取出。可用于上盆后的第一次浇水和微型盆景的日常浇水。
施肥。蜡梅喜肥,农家肥(人畜粪尿)、饼肥、骨粉、过磷酸钙、钙、镁磷、氯化钾、草木灰、尿素及复合肥等均可施用。
施肥注意事项:(1)以稀、少、多次为原则,化肥不宜施得太浓,以免造成肥害。最好在傍晚施,次晨浇水一次。(2)盆栽蜡梅要求节密、花繁,用肥比例应注意氮、磷、钾的配合。如春季发芽前应多施氮、钾肥,6~8  月多施磷、钾肥,有利于花芽分化。
日常管理。蜡梅喜发萌蘖,要随时除去影响造型的根部萌蘖及枝芽。春季蜡梅展两对叶后,结合整形开始摘心,新芽展叶后又可摘心,一般可摘2~4  次。春季要注意浇水施肥。开始腹接、靠接、抹芽工作。

2024-06-21 00:57:04 回答

盆景的型式:蜡梅有很多适制盆景的优良特性,可制作各种型式的  盆景,如:直干、斜干、卧干、曲干、枯干、劈干、双干、多干、悬崖、垂枝、附石、合栽、悬枝式等。根据树桩的大小,可制成大、中、小型盆景,也可制成微型盆景(10cm  以下盆径),蜡梅还适宜与南天竹配合作成盆景,黄花赤果,相映成趣。野桩的采掘。
造型:
1.刀切折枝。根据蜡梅枝脆创口愈合快、易折、不易蟠扎等习性而作的造型设计,一般在生长期都可进行,但最好是芽刚萌动而未展叶时。刀切下时与枝的纵轴呈45°角,深可达直径的三分之二。一般根据折枝角度的大小,角度小者可浅,角度大者可深,以不将枝折断又能达到需要形状为度。折好后可用铁丝固定,切口可用塑料带包扎,切口愈合后才可拆除。
2.蟠扎。在生长期进行时可用刀切折枝后,也可在克水后蟠扎。一般用铁丝蟠扎后,逐次达到要求。
3.修剪。一般在花尾期,结合整枝造型。将与主枝造形不配合的枝条剪除,在叶腋前0.5-1cm  斜  45°下剪。对叶腋的芽向,应予特别注意。
4.摘心。这是一种重要的造型方法,一般有2~3  对叶,即可摘心,必要时一对叶也可。一年可摘心2~4  次,使主枝快速成型。
枝干的造型大约有4  种方式。
(1)上伸枝式,也称鹿角式。主枝分枝及小枝主要是屈下向上,由少到多生长的,形式较自然,主要靠修剪和摘心成型。
(2)  横枝式,主枝和分枝近水平生长,小枝可略向上,由蟠扎、修剪、摘心综合成型。
(3)垂枝式,主枝曲,分枝、小枝均向下,主要用蟠扎、刀切折枝成型。
(4)  蟠曲式,主枝、分枝均有较大弯曲,小枝可弯可直。可有蟠扎、折枝成型,也可修剪、摘心成型,给人以古奇、优美之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4-06-21 00:57:04 回答

梅花盆景的制作过程
1、上盆过程
选盆:梅花宜用紫砂陶盆或釉陶盆,一般不宜太浅,斜干式、曲干式多用中深的马槽盆或圆盆、方盆、六角盆等;悬崖式则多用千筒盆。
用土:梅花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透水、富含腐殖质的壤土为好。盆栽常用经冻酥的掺拌30~40%砻糠灰的塘泥土作为培养土。
栽种;宜在11~12月进行为好,开花后亦可。一般宜斜栽,便于造型时取势。栽前可进行一次整形修剪。上盆时盆底可放置基肥。
2、整姿技术
加工:梅花的造型多采用"粗扎细剪",主干达到1厘米直径即可攀扎,侧枝也可粗扎一下,用棕丝、金属丝均可,其余均采取修剪造型。对于每年新生的花枝,根据造型需要,也可用棕丝攀扎一下。主干及大枝的加工宜在冬季,新枝的加工则宜在秋季9月份,注意不要碰伤芽。
树形:对于梅花的形态,古人有过很多品评标准。如"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斜横疏瘦,与老枝奇怪者为贵"。"梅有四贵: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合不贵开"。"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等等,我国的梅花盆景正是遵循上述原则进行造型的。一般来说主干宜斜横,枝叶宜疏展,但也不是一味稀疏,要做到疏中有密,疏密得当,方富有画意。我国各流派盆景中有许多传统的梅花盆景式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游龙式:为徽派盆景的传统式样,即主干从基部到顶部蟠曲呈s形数弯,状如游龙,侧枝均出自主干的凸弯上,也作一定的弯曲,左右对称,上下在同一平面上,很富趣味。
2.三台式:亦为徽派传统式样,主干作2~3个弯曲,上部枝叶分成三片,高低交错,层次分明,每片作成水平的馒头状,端庄而平稳。
3.劈干式:为苏派盆景的传统式样,将粗大而不成型的梅桩劈开,去除部分木质部,并进行雕凿加工,以达到"枯木逢春"的效果。
4.疙瘩式:为扬派盆景的传统式样,是在梅的幼苗期将主干打一个结或绕一圆圈,日久便形成疙瘩状,显得苍古奇特。
5.顺风式:亦为扬派的传统式样,即将梅的全部花枝扎向同一侧,犹如风吹旗飘的效果。
6.垂枝式:亦为扬派的传统式样,即将梅花的全部侧枝扎成下垂状,别具风姿。上述传统的制作式样仅供参考,现在梅花盆景的造型更多的是将梅株攀扎修剪,作成不拘一格的自然式。
梅花盆景的修剪方法
盆栽梅花盆景修剪时间可于花后20天内进行。以自然树形为主,剪去交叉枝、直立枝、干枯枝、过密枝等,对侧枝进行短截,以促进花繁叶茂。
盆栽梅花上盆后要进行重剪,为制作盆景打基础。通常以梅桩作景,嫁接各种姿态的梅花。保持一定的温度,春节可见梅花盛开。若想"5.1"开花,则需保持温度0~5℃并湿润的环境,4月上旬移出室外,置丁阳光允足、通风良好的地方养护,即可“五一”前后见花。
1.要根据品种特性修剪梅花品种类型繁多,开花习性不尽相同,长枝、中枝、短枝、花束状枝、徒长枝成花率差别很大。对以短花枝、花束状枝开花为主的品种,要采取轻截和缓放的措施,切忌重剪,如山桃白梅、金钱绿萼、素白台阁、三轮玉蝶,汉雪垂枝。有的品种如二红宫粉、舞朱砂、徽州骨红、人面桃花、锦生垂枝、跳雪垂枝以长花枝甚至徒长枝开花,则要重截促发长枝开花。多数品种以短、中、长枝开花为主,应实施中等程度的修剪,促发各类花枝开花。还有些品种如粉红朱砂、粉皮宫粉、淡妆宫粉、单红垂枝、米单绿、小红朱砂各类花枝都易形成花芽,对修剪要求不严,根据枝条所占空间采取不同程度的修剪即可。
2.根据不同树龄区别对待梅树不同年龄时期,生长开花的状态不同,对环境条件和农业技术的反应也不同,因此修剪时要根据不同的发育阶段使用不同的方法。幼年树生长旺盛,徒长枝多,应以扩大树冠、缓和树势、提早开花为主要目的,应轻剪即除主枝延长头短截外,其他枝放任长枝不剪,让其抽生花枝开花。成年树枝条生长量降低,徒长枝明显减少,大量开花,应通过修剪解决生长与开花的矛盾,平衡树势,改善通风透光状况,防止内膛及下部枝条衰枯,维护良好的树姿,修剪量要逐年适度加重,对骨干枝要及时回缩更新,使其下部枝条不衰。另外要注意树冠上部和外围枝条的控制,如出现上强和外强而内膛空虚状况,应及时疏除上部和外围的强枝或直立枝。对抽枝细、弱、短,开花少、顶部及外围开始枯枝的衰老树应进行重剪或极重修剪,进行骨干枝的回缩。一般可在骨干枝3至6年生部位缩剪,促使隐芽萌芽成枝,或剪至有徒长枝的分枝处,以期恢复生机开花。
3.根据梅树长势不同区别对待由于立地条件不同,管理水平的不一致,往往同品种、同树龄的株间长势差别很大。生长旺盛的,修剪量宜轻,如修剪过重势必造成枝条旺长,徒长枝多,树冠郁闭,开花不好。长势弱的,则应加重修剪。
4.根据修剪反应区别对待同一株树,其枝条生长位置、姿态、长势各不相同,应采取不同的修剪方法和适当的修剪程度。特别直立旺长枝和背下枝条以及直枝梅中扭曲下垂枝应疏除,斜生枝应多保留,并根据其发展方位留好剪口芽。
5.按顺序修剪在修剪梅树之前,要围着树转两圈看看,做到心中有数。先剪除交叉、重叠等严重扰乱树形的大枝、枯死及严重病虫枝,再疏除过密、过弱的细枝,最后对所留的枝条进行不同程度的短截或缓放处理,使枝条分布疏密有致,层次合理,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6.修剪勿过迟花谢95%只剩残花而失去观赏价值时应立即修剪,此时绝大部分品种均未发芽,剪下部分没有消耗养分,若待萌芽抽枝后再剪,营养消耗大,易削弱树势。同时有残花时,很容易判断梅树以什么花枝开花为主,在不知其品种的情况下,对于确定恰当的修剪方法和程度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065390110015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