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设施座椅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道生一,三代二
66596 次浏览 2024-06-03 提问
60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05 03:03:34 回答

“公共设施就是指城市内开放的用于室外活动的、人们可以感知的设施,它具有几何特征和美学质量,包括公共的、半公共的供内部使用的设施”。

2024-06-05 03:03:34 回答

公共设施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祭祖、祭天的公共场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城市排水系统、古奥林匹克竞技场等都属于当时的公共设施。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公共设施变得更加普及。但是在人本主义理论兴起以前,公共设施很少关注人,更谈不上人性化设计了。当20世纪50~60年代美国人本心理学派兴起以后,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公共设施设计应该以人为核心,为人而设计。
   城市公共设施是构成城市环境的主要内容,充分考虑到它们的物质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作用,提高其整体的艺术性,能体现出城市特有的人文精神与艺术内涵。如:一片绿阴下的几张座椅,一个汽车站牌与电话亭,甚至是一组社区的指示牌,这些虽然不如某一标志性建筑那么引人注目,但对城市的居住者和使用者更具有直接意义,它们能随时给人以休息、活动、观赏之满足,并为人们提供便捷的交流与互动空间。
   布局合理、设计周到的公共设施能使居民和游客切身体会到来自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人性化的服务,从而赋予该城市与众不同的都市形象和魅力。适宜的公共设施形象对于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为杂乱无章的环境与紧张节奏的生活所累的今天,注重人性化的公共设施更为人们所称道。人性化的表现因素众多,所以公共设施的人性化应当是一个可变因素,地理文化的不同、民族与历史的不同、传统与宗教信仰的不同、使用环境的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都是体现人性化差异的表现因素。我们可从以下四个因素: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地域文化、使用人群来分析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自然环境
   公共设施的设计应考虑到周围的自然环境,注意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例如:济南黑虎泉附近的公共设施设计,就巧妙利用自然环境进行了人性化设计。黑虎泉属于旅游区,现在开发成开放式的城市公园,道路几乎保留了原貌,电话亭、书报亭等公共设施的建筑风格古色古香,体现着泉城的深厚历史文化;垃圾桶的造型设计成天然的树桩形,标志醒目;景观雕塑雄伟壮观,色彩与环境和谐统一,这些设计既巧妙利用了自然环境,又方便了游客。
   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还要考虑到气候、地域的影响。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地域,城市的公共设施应该不同。比如:北方气候干燥寒冷,因而北方的公共设施材料应多采用具有温暖质感的木材,色彩鲜艳醒目,以调剂漫长冬季中单调的色彩;南方温热多雨,选材要注意防潮、防锈,故材料多运用塑料制品或不锈钢材料,色彩上也以亮色调为主。
   人文环境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习俗,除了理解设施功能外,公共设施更重要的是对其文化意蕴和民族风情的解读。人文环境主要从建筑和景观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中国地域辽阔,多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北京的四合院、黄土高原的窑洞、江南水乡的粉墙黛瓦、福建的客家土楼……在这些不同风格的地区安置公共设施时,为了不破坏当地建筑的风格,设计公共设施时就必须考虑到整体建筑风格。
   地域文化
   不同的生活方式体现着不同地域的文化,并表现为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而为人们社会生活服务的公共设施,自然就会受这些不同生活方式的影响。例如,像上海这样的经济型大都市,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节奏都非常快,需要公共设施和产品为他们提供便捷而舒适的服务;而像北京这样的文化型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应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要处处体现其文化的内涵。
   使用人群
   有人性化的公共设施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使用人群的需要。老人、儿童、青年、残疾人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与心理状况,如在人行道上开辟盲道,在入口楼梯两侧开辟轮椅通道,这些都是考虑到残疾人需求的人性化设计。如何兼顾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如何使他们在使用设施时感到方便、安全、舒适、快捷,是设计师进行人性化设计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更好地进行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还要关注设计师这一重要因素。人性化设计对设计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要求设计师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能够自觉关注以前设计过程中被忽略的因素。如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需要,关注残疾人的需要等。其次,要求设计师熟练掌握人机工程学等理论知识,并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如垃圾箱的开口,太高和太低都不便于人们抛掷废物,太大则又会使污物外露,同时还要考虑防雨措施以及便于清洁工人清理等;再如公共汽车站牌的设计,应该清晰美观,便于浏览并且同时能提供多种乘车信息等。再次,要求设计师具有一定的美学知识,通过调动造型、色彩、材料、工艺、装饰、图案等审美因素,进行构思创意、优化方案,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2024-06-05 03:03:34 回答

(一)易用性原则
编辑
“一个商品售货员将饼干扔在你的脚下,而你不得不弯下腰将摔碎的商品捡起——毫无疑问,这种情况下,你十之八九会非常生气并将你的愤怒表达出来,但自动售货机这样做的时候……”很明显,很多具有明确产品属性的公共设施设计缺乏“可以被人容易和有效使用的能力。”我们有时不得不在自动取款机前等待前面的老人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错误操作,而无法施以援手。这就是公共设施缺乏易用性所造成的困扰。易用性(Usability)通俗的讲就是指“(产品)是否好用或有多么好用”。它是就有明确使用功能的公共设施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原则性问题,比如垃圾桶开口的设计就既要考虑到防水功能,又不能因此使垃圾投掷产生困难,或是人们在使用自动取款机时,如何可以不再使用容易忘记的密码确认方式,如何可以在操作完成后记得取回银行卡。这些都是公共设施设计时应该考虑的易用性原则。
2(二)安全性原则
编辑
笔者曾在公共设施设计专题课程中向学生提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儿童在广场中玩耍时不慎被某些公共设施所伤害(如公共座椅的金属扶手、公共电话亭侧面挡板边沿),那么,这种意外伤害的责任较多的应归咎于设计者,还是使用者(这里特指儿童)呢?”多数学生认为责任应是儿童的玩耍调皮或父母缺少看护造成,只有少数学生认为是设计师的设计疏漏所引起的,笔者赞同少数学生的观点。作为设置与公共环境中的公共设施,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参与者与使用者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行为,儿童的天性就是玩耍嬉闹,这是不能改变的,而能改变的是以儿童身高作为一个尺度,低于此高度的公共设施均应考虑到其材料、结构、工艺及形态的安全性,在设计伊始便尽量避免对使用者所造成的安全隐患,这就是公共设施设计的安全性原则。
3(三)系统性原则
编辑
通常情况下,在公共休息区内,或在公共座椅的周围应设置垃圾桶,而垃圾桶的数量应于公共座椅的数量向匹配,太多会造成浪费,而太少则会诱使随意丢弃垃圾的行为。可见,公共座椅与垃圾桶之间存在着某种匹配关系。再如健身设施周围相对集中的公共照明设施,便起到了引导人群使用的作用。而缺乏这种集中照明的公共设施,因缺乏引导性、安全性和交互性,在夜晚的使用率便相对较低。事实上,不仅如此,诸如卫生设施、休闲设施、便利性设施、健身设施等公共设施系统,它们之间及其内部均存在着自然匹配的关系,这种关系在设计时可以概括为的系统性原则。
4(四)审美性原则
编辑
如前所述,公共设施对于市容市貌的营造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功能良好,形态优雅的公共设施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同时,还兼具美育的功能。因而,公共设施设计的审美性同样不容忽视,毕竟,功能良好与造型美观并不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一个设计合理且极具美感的公共设施,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其使用的频率,而且可以增进市民爱护公共设施,爱护公共环境的意识,增强市民对城市归属感和参与性,毕竟,文明的公共环境同样应该是美的公共环境。
5(五)独特性原则
编辑
有些学者不将公共设施划归工业设计的范畴,其主要原因在于工业设计具有机器化、大批量生产的特征。而公共设施设计往往采用专项设计、小批量生产的特点,这与环境设计的特征具有相似之处,因而较多的将公共设施设计视为环境设计的延续。事实上,随着当代加工工艺与生产技术的进步,早期工业设计的大批量化生产正在向今天“人性化”、“个性化”的小批量生产方式转移。设计中“人”与“环境”的因素已经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予以考虑,这一点与公共设施设计的基本特点是一致的。而公共设施设计的独特性原则就在于,设计者应根据其所处的文化背景、地域环境、城市规模等因素的差异,对相同的设施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使其更好的与环境“场所”相融合。
6(六)公平性原则
编辑
与私属性产品不同,公共设施更多的强调参与的均等与使用的公平。主要表现为公共设施应不受性别、年龄、文化背景与教育程度等因素的限制,而被所有使用者公平的使用,这也正是公共设施区别于私属性产品的根本不同之处。公平性原则在设计中被表述为普适设计(Universal  Design)原则或广泛设计(Inclusive  Design)原则,在我国则较多的表述被“无障碍设计”,自1967年以来,欧洲更多的使用“为所有人设计”(Design  for  all)的说法。事实上,如果将无障碍设计含义只简单理解公共设施中盲道、坡道等专供行为障碍者所使用的设施,是很不完全的。这种设计原则应贯彻到所有的公共性产品之中,包括在任何一件公共设施中,设计者都应具体、深入、细致的体察不同性别、年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使用者的行为差异与心理感受,而不仅仅是对行为障碍者、老年人、儿童或女性人群所表现出的“特殊”关照。
7(七)合理性原则
编辑
公共设施设计的合理性原则可基本表现为功能适度与材料合理两个方面。所谓功能适度主要是指:公共设施单体在满足自身的基本功能的同时,不宜诱使使用者赋予其它功能。再以公共座椅为例:公共座椅的主要功能是为公共空间中穿行者或逗留者提供必要的休息,但这种“休息”的程度级别在于“坐”,而并非是“卧”。遗憾的是,许多城市的公共座椅长度被设计成大于150厘米,中间又未设置扶手隔断,这样的座椅往往便成流浪汉的“睡床”,不但没有满足普通市民“坐”的需求,反而对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所谓材料合理主要是指:公共设施的造价应与民众的普遍收入水平形成参照,设计师应优先考虑使用那些价格低廉、加工方便而又坚固耐用的材料,避免通过堆积昂贵材料的办法取得炫耀性的视觉效果。蓄意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在任何城市都存在,只是发生的概率不同,市民的素质不应成为设计师规避责任的借口,事实证明,许多城市将铸铁下水道井盖替换成水泥材质之后,针对井盖的盗窃行为明显被遏制,这一例证有效的证明了材料的合理性对于保障公共设施不被蓄意破坏是多么的重要。
8(八)环保性原则
编辑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生态环境问题逐步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在设计领域也逐步出现了倡导环境保护的“绿色设计”,如维克多•帕帕纳克1971年所著的《为了真实的世界而设计——人类生态学和社会变化》(DESIGN  for  REAL  WORLD——Human  Ecology  and  Social  Change)和《绿字当头:为了真实世界的自然设计》(THE  DREEN  IMPERATIVE  ——Natural  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两本著作为绿色设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绿色设计的三原则简称“3R”,即减少(Reduce)、再利用(Reuse)、  再循坏(Recycle)。现已广泛的应用于绝大多数设计领域。公共设施同样应贯彻绿色设计原则,这绝不是设计几个分类垃圾桶所能解决的问题,它要求设计师在材料选择、设施结构、生产工艺,设施的使用与废弃处理等各个环节都必须通盘考虑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原则。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7416701316833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