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木木材怎么鉴定?



				
				
阿拉丁摸神灯
67540 次浏览 2024-06-07 提问
150

最新回答 (5条回答)

2024-06-09 20:57:00 回答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你··  首先一点就是木材都是曾今具有生命的物质,所以他们不可能是一样都是有各自特点的  你可以看是不是很光滑

2024-06-09 20:57:00 回答

去买相关书本,然后去对比一下实物,这样才能学会鉴定木材。单纯看别人说是不够的。

2024-06-09 20:57:00 回答

出于教学和销售的目的,从5个方面考量吉它的质量是比较方便可行的,即:材料,设计,工艺,手感和音色。只有考察至少这5个方面的特点,我们才可能对吉它有全面而客观评价。
 
  由于吉它爱好者不了解吉它评判需要从整体性和综合性上来把握,他们很容易沉迷于吉它的某个细小方面,而看不到全貌。举例来说,有爱好者可能听说,好的吉它都有“密而对称”的条纹,或者,“条纹越密,声音越好”。于是,爱好者从此就把注意力全用在这些枝节问题上。
 
  材料方面:根据所用材料,吉它可分为各种档次,基本可以这样分:全合板吉它(比如很多廉价的亚洲吉它,价格在50美元-400美元);面板为单板,背侧板为夹板的吉它(价格在400-2000美元);全单板的吉它(从1000或1100美元起价)。
 
  对制作者来说,根据木材的硬度,色泽,弯曲度,条纹的疏密,一块实木面板的成本大约在10美元-100美元。
 
  就背板和侧板而言,硬度通常是最影响价格的因素。夹层的背板和侧板成本通常在8-30美元,实木桃花心木背板和侧板在20美元,印度玫瑰木为50-100美元,西班牙柏树为80-150美元,巴西玫瑰木为400-800美元(巴西玫瑰木很昂贵,原因是对此类出口实行国际禁运)。
 
  一位高档古典吉它代理商最近向我透露,上述有关木材价格的信息可能会误导一些消费者,因为他们看不到各种潜在的成本。说的明白点就是,消费者应该认识到,在采集了木材之后,还必须进行适当的干燥和老化--这可能需要多年。
 
  正确的干燥过程将大大增加基本木材的成本。另外,消费者还必须认识到,即便是惊心挑选的木材,也可能有暗藏的暇疵,因而,就可能无法使用。
 
  木材必须适当地切割并干燥。大多数制造吉它的木材是通过KILN进行烘干的(KILN是一种特别设计的烘干装置,在加热和烘干木材的过程中可以控制湿度。如果在加热过程中木材的湿度过小就可能开裂)。
 
  KILN烘干一块1寸厚的中密度木材大约需要1个月的时间,比如桃花心木;而烘干玫瑰木或乌木这样较高密度的木材则需要更长的时间。一些定制吉它的师傅喜欢风干木材,因为他们声称自然干燥的木材声音会更好。自然干燥一块背板硬木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马德里的制作家felix  manzanero使用的木材自然干燥的时间全部超过30年)。
 
  干燥木材的重要性(无论是烘干还是风干)是不容低估的。如果木材在制作吉它之间没有经过干燥,做成的吉它就会不稳定。当这些木材最终干燥了的时候,结果可能是吉它琴颈弯曲,或琴体或面板开裂。

2024-06-09 20:57:00 回答

玫瑰木木材鉴定是在植物学分类的基础上,依据玫瑰木木材内部的解剖特征,对玫瑰木木材进行识别和分类。
玫瑰木木材识别是木材解剖学的部分内容,而玫瑰木木材解剖学是又植物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学科。玫瑰木木材识别主要是通过对木材的宏观和微观构造进行观察,根据玫瑰木木材解剖特征(即组成木材的细胞与组织的形态和排列方式)进行分析、检索并做出初步判断,然后与正确定名的木材标本和切片比对,如一致,即可将该种木材鉴定到属、类或树种。如果只依据木材解剖特征识别木材,通常只能精确到属或亚属(组/类别),极少精确到种,除非知道该种为某地区特有种,或独属独种。木材识别的方法主要分为宏观识别和微观识别。
宏观识别指用肉眼(包括使用放大镜)观察木材,按其解剖特征来判定或区分树种。这种方法在生产实践上应用价值很大,但准确性较差。微观识别是指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木材的微观解剖特征来判定和区分树种。其准确度较高,但方法比较繁  
木材鉴定显微镜
木材鉴定显微镜(8张)
琐,在生产现场不太适用。研究所和权威鉴定机构多采用宏观和微观识别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保证木材识别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要想准确识别木材,特别在进口热带木材种类繁多的情况下(包括许多欠知名、少利用树种),必须具有良好的“硬件”与“软件”条件。“硬件”包括正确定名的木材标本,一般应来自研究所与高等院校标本室或自己采制,但都必须经植物学家或树木分类学家正确定名,并附有拉丁学名。一般木材标本还应配有对应的树木腊叶标本,同时在实验室切制永久光学切片,每张切片应包括木材的横、径和弦三个切面。木材标本与切片是木材识别中进行直接比对的宝贵材料。
由于木材是生物材料,变异性较大,所以木材标本与切片的种类与号数越多越好,可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还应有制备切片的滑走切片机与相应的玻璃器皿和常用的化学试剂及生物染料等。同时,“硬件”还包括辅助识别的工具如放大镜、光学显微镜、对分检索表、检索穿孔卡和计算机等;各国有关木材识别的书籍、资料等等。所谓的“软件”是指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能熟练地掌握与运用木材识别的专业术语,准确观察和描述木材的宏观与微观特征,会使用辅助的识别卡片和计算机软件,熟练地查找相关书籍与资料,得出准确无误的鉴定结果。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国际上已形成了通用的木材识别特征术语,如果想要正确掌握木材的识别特征,首先应正确地理解国际木材解剖学家协会IAWA)1989年公布的“阔叶树种木材识别特征一览表”和2004年出台的“针叶树种木材识别特征一览表”。这些资料的术语准确严谨,诠释的简洁清晰,且图文并茂,但上述一览表采用英文编写,有利于国际交流。为了便于我国木材工作者的使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的成俊卿先生早于1964年就翻译了IAWA名词委员会的“木材解剖学名词语汇”,最近该研究所的杨家驹先生和姜笑梅研究员等分别出版了IAWA阔叶材和针叶材“一览表”的中文译本,可以作为木材识别的参考资料。

2024-06-09 20:57:00 回答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酒精棉球在木头的表面轻轻一擦,如果棉球呈紫红色,就是紫檀;也可以从木头上刮下一点木末,浸在酒里,如果屑末出现一道道血红色的丝条,便是紫檀。老紫檀浸水不掉色,打上颜色一擦就掉;新紫檀浸水后掉色,打上颜色不掉。鉴别紫檀木,还可以利用对比法,通过感官对比木纹和手感来判断。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我们总结出“五步紫檀鉴别法”。  第一步是“看”        对照紫檀木的纹理特征,仔细察颜观色。最好准备不同纹理的两三块正宗紫檀样板,比较着看,看多了就找着识别紫檀纹理的感觉了。  第二步是“掂”        掂一掂紫檀物件,一方面通过掂,看其是否达到紫檀木(该体积应该达到)的重量;另一方面在掂的过程中注意手感。一般来说,掂紫檀物件的数量超过八百件,手感就有了。什么是手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第三步是“闻”        用小刀刮一刮木茬,闻一闻木屑的气味。“檀香紫檀”有淡淡的微香,如果香味过浓或者无香气都可疑。“卢氏黑黄檀”有酸香味,气味比较浓。  第四步是“泡”        用水或白酒泡紫檀的木屑或锯沫。紫檀木屑水的浸出液为紫红色,上面有荧光。紫檀木屑用酒精泡过之后可以染布,永不掉色。    第五步是“敲”        用正宗的紫檀木块,最好是“紫檀镇尺”,轻轻敲击紫檀物件,听其声音如何?紫檀木的敲击声清脆悦耳,没有杂音。        掌握“看”、“掂”、“闻”、“泡”、“敲”五步紫檀鉴别法需要有个熟悉的过程,如果有行家指点,这个过程会大大缩短。鉴别紫檀有无捷径,其实可说无也可说有。无捷径是说扎扎实实地积累;有捷径就是:勤看、勤掂、勤闻、勤泡、勤敲。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7535099983215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