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问怎么综合布线?



				
				
密果儿Fiona
18789 次浏览 2024-06-02 提问
65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04 17:55:38 回答

1.综合布线系统应是开放式星型拓扑结构,应能支持电话、数据、图文、图像等多媒体业务需要。
从工程的角度出发,综合布线系统可划分成六个部分,其中包括三个子系统:配线(水平)子系统;干线(垂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及工作区、设备间、管理。当然,对于一个建筑群及建筑物的配线系统而言,还需考虑到外部缆线的引入场地(进线区)。
1)  工作区
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区域宜划分为一个工作区。工作区应由水平布线子系统的信息插座延伸到工作站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缆线及适配器组成。一个工作区的服务面积可按5~30m2  估算,或按建筑物不同的应用场合及功能需求调整面积的大小。每个工作区至少设置一个信息插座用来连接电话机或计算机终端设备,或按用户要求设置。工作区内的每一个信息插座均应支持电话机、计算机、数据终端、等终端设备的设置和安装。
2)  水平布线子系统
水平布线子系统应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信息插座至楼层配线设备(FD)的配线电缆或光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设备缆线及跳线等组成。
3)  垂直布线子系统
垂直布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设备(BD)和设备缆线及跳线以及设备间至各楼层配线间的干线缆线组成:
4)设备间
设备间是在每一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电信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建筑物配线设备,进行网络管理的场所。对于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设备间主要安装建筑物配线设备(BD),电话、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引入设备可合装在一起。设备间内的所有总配线设备应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设备间位置及大小应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最佳网络中心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5)  管理
管理应对设备间、交接间和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插座等设施,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标志,并具有记录文档。
6)  建筑群主干子系统
建筑群主干子系统应由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建筑群配线设备(CD)和设备缆线及跳线等组成。建筑群主干缆线宜采用地下管道或电缆沟的敷设方式。管道内敷设的铜缆或光缆应遵循电话管道和入孔的各项设计规定。此外安装时至少应预留1~2个备用管孔,以供扩充之用。建筑群子系统采用直埋沟内敷设时,如果在同一沟内埋入了其他的诸如图像、监控系统等电缆,应设立明显的共用标志。
2、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同传统的布线相比较,综合布线系统有着许多优越性,是传统布线所无法相比的。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它具有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性。而且在设计、施工和维护方面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1)  兼容性:综合布线系统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兼容性。所谓兼容性是指它自身是完全独立的,与应用系统相对无关,可以适用于多种应用系统。
过去,为一幢大楼或一个建筑群内的语音或数据线路布线时,往往是采用不同厂家生产的电缆、配线插座以及接头等。例如用户交换机通常采用双绞线,计算机系统通常采用粗同轴电缆或细同轴电缆。这些不同的设备使用不同的配线材料,而连接这些不同配线的插头、插座及端子板也各不相同,彼此互不相容。一旦需要改变终端设备或设备位置时,就必须敷设新的缆线,以及安装新的插座和插头。
综合布线系统可将语音、数据与监控设备等信号经过统一的规划和设计,采用相同的传输媒体、信息插座、交连设备、适配器等,把这些不同信号综合到一套标准的布线中进行传送。由此可见,这种布线比传统布线大为简化,可节约大量的物资、时间和空间。
在使用时,用户可不用定义某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的具体应用,只把某种终端设备(如个人计算机、电话、视频设备等)插入这个信息插座,然后在交接间和设备间的配线设备上做相应的接线操作,这个终端设备就被接入到各自的系统中了。
(2)  开放性:对于传统的布线方式,只要用户选定了某种设备,也就选定了与之相适应的布线方式和传输媒体。如果更换另一设备,那么原来的布线就要全部更换。对于一个已经完工的建筑物,这种变化是十分困难的,要增加很多投资。
综合布线系统由于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符合各种国际上现行的标准,因此它几乎对所有著名厂商的产品都是开放的,如计算机设备、交换机设备等;并对相应的通信协议也是支持的,如ISO/IEC8802-3,ISO/IEC8802-5等。
(3)  灵活性:传统的布线方式是封闭的,其体系结构是固定的,若要迁移或增加设备,则相当困难而麻烦,甚至是不可能的。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标准的传输缆线和相关连接硬件,模块化设计,因此所有通道是通用的。在计算机网络中,每条通道可支持终端、以太网工作站及令牌环网工作站,所有设备的开通及更改均不需要改变布线,只需增减相应的应用设备以及在配线架上进行必要的跳线管理即可。另外,组网也可灵活多样,甚至在同一房间为用户组织信息流提供了必要条件。
(4)  可靠性:传统的布线方式由于各个应用系统互不兼容,因而在一个建筑物中往往要有多种布线方案。建筑系统的可靠性要由所选用的布线可靠性来保证,当各应用系统布线不当时,还会造成交叉干扰。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高品质的材料和组合的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的信息传输通道。所有线槽和相关连接件均通过ISO认证,每条通道都要采用专用仪器测试以保证其电气性能。应用系统布线全部采用点到点端接,任何一条链路故障均不影响其他链路的运行,这就为链路的运行维护及故障检修提供了方便,从而保障了应用系统的可靠运行。各应用系统往往采用相同的传输媒体,因而可互为备用,提高了冗余度。
(5)  先进性: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光纤与对绞线混合布线方式,极为合理地构成一套完整的布线。
所有布线均符合世界上多类通信标准,链路均按八芯对绞线配置。5类对绞线带宽可达100MHz,6类对绞线带宽可达250MHz。根据用户的需求可把光纤引到桌面(Fiber  To  The  Desk)。语音干线部分采用铜缆,数据部分采用光缆,为同时传输多路实时信息提供足够的带宽容量。
(6)  经济性:综合布线比传统布线更具经济性,主要是综合布线可适应相当长时间的用户需求,而传统布线改造则很费时间,耽误工作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用金钱计算。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知,综合布线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布线方法存在的许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越来迫切,尤其以电话业务为主的通信网逐渐向综合业务数字网过渡,越来越重视能够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和视频信息传输的通信网。因此,综合布线取代单一、昂贵、复杂的传统布线,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4-06-04 17:55:38 回答

你好,综合布线的方法:
1:布局要合理,尽量减少交叉走线,容易造成电缆短路,但是交叉步线是必须要遇到的,能少则少    
2:根据电脑的多少预先判断电缆长度,如果每台机器间隔一米.请不要用超长的线连接,那样不便清洁,也不方便管理    3:做好防火,防水漏电措施,这是必须的.网线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埋在墙里  穿线要求

2024-06-04 17:55:38 回答

1.综合布线的接地类型
  由于综合布线针对的是一整栋建筑物,甚至建筑群,所以它的接地不再是单一的地线问题,而是包括多个层次的接地系统。根据商业建筑物接地和接线要求的规定,综合布线系统的接地类型包括接地线、接地母线、接地干线、主接地母线(总接地端子)、接地引入线和接地体6个部分,这6个部分所对应的安装位置可以说是从高到低(相对建筑物来说),如果划分层次,那就是由低到高。但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综合布线系统都必须全面具备这6种接地类型。下面按照上述接地线所作用的层次分别予以简单介绍。
  (1)接地线
  接地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地线,它是连接在设备上的最低层次的一种接地类型,也是整个接地系统的最终端部分。接地线直接作用每一个具体的节点,接地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的是节点设备和下面将要介绍的接地母线,也就是整个接地系统的下一个更高层次。
  有过铜轴电缆布线经验的朋友一定还记得,在铜轴电缆环形布线中,每一条线的两端都有一个阻抗匹配端子,而阻抗匹配端子通常要求与地相连的金属物连接(通常是与计算机金属机壳或金属窗连接),这就是接地,连接匹配端子与计算机机壳或金属窗的线就是接地线。当然这里所介绍的接地线的作用虽然一样,但它连接的不再是计算机机壳或金属窗,而是更高层次的接地系统。要求所有接地线均为铜质绝缘导线(铜质阻抗较小,主要是为了接地良好),其截面应不小于4  mm2,而且应尽量采用锡焊接。通常在用屏蔽双绞电缆布线时,信息插座的接地可用电缆的屏蔽层作为接地线连至每层的配线柜。当综合布线的电缆采用穿钢管或金属线槽敷设时,就不必另外接地了,钢管或金属线槽就可起到接地作用,但要求它们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在两端同样应具有良好的接地。
  (2)接地母线
  接地母线也称层接地端子,从其名字也可以看出,它是一条专门用于楼层内的公用接地端子。它的一端要直接与后面将要介绍的接地干线连接,另一端当然是与本楼层配线架、配线柜、钢管或金属线槽等设施所连接的接地线连接。它属于一个中间层次,比上面介绍的接地线高一个层次,而比下面介绍的接地干线又要低一个层次。
  接地母线通常与楼层内水平布线系统并排安装,用于整个楼层布线系统的公用接地。接地母线应为铜母线,其最小的尺寸应为6  mm(厚)×50  mm(宽),长度视工程实际需要来确定。接地母线应采用电镀锡以减小接触电阻(不要手工绑接)。
  (3)接地干线
  接地干线用于集中连接不同楼层的接地母线,很明显又比上面介绍的接地母线高一个层次。它是用于同一建筑物不同楼层之间的公用接地,通常垂直安装在不同楼层之间。在进行接地干线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建筑物的大小及综合布线的路由与空间配置,并与综合布线电缆干线的敷设相协调。接地干线应安装在不受物理和机械损伤的保护处,建筑物内的水管及金属电缆屏蔽层不能作为接地干线使用。接地干线最好采用专门的屏蔽层保护,如装入钢管中。当建筑物中使用两个或多个垂直接地干线时,垂直接地干线间每隔三层其顶层需用与接地干线等截面的绝缘导线相焊接。接地干线应为绝缘铜芯导线,最小截面应不小于16  mm2。
  (4)主接地母线(总接地端子)
  主接地母线又称"总接地端子",它是用于整栋建筑物公共接地的,又比上面的接地干线高一个层次。一般每栋建筑物只需一个主接地母线,它的一端连接的是接地干线,另一端连接的是保护器类装置,最好也采用专门的屏蔽护套。但要注意,如果整个建筑物中只有一条接地干线,则这个主接地母线也就没必要了,接地干线同时起到主接地母线的作用。主接地母线作为综合布线接地系统中接地干线及设备接地线的转接点,其理想位置宜设于外线引入间或建筑配线间。主接地母线应布置在直线路径上,同时考虑从保护器到主接地母线的焊接导线不宜过长。接地引入线(下面将介绍)、接地干线、直流配电屏接地线、外线引入间的所有接地线,以及与主接地母线位于同一配线间的所有综合布线用的金属架均应与主接地母线很好地焊接。当外线引入电缆配有屏蔽或穿金属保护管时,此屏蔽和金属管也应焊接至主接地母线。主接地母线应采用铜母线,其最小截面尺寸为6  mm(厚)×100  mm(宽),长度可视工程实际需要而定。与接地母线一样,主接地母线也应尽量采用电镀锡以减小接触电阻。
  (5)接地引入线
  接地引入线指保护器装置与接地体(下面将要介绍)之间的连接线,这个比较容易理解。为了达到良好的接地效果,接地引入线宜采用40  mm(宽)×4  mm(厚)或50  mm(宽)×5  mm(厚)的镀锌扁钢;同时接地引入线应做绝缘防腐处理,在其出土部位应有防机械损伤措施,且不宜与暖气管道同处埋放。
  (6)接地体
  接地体实际上是用来起到平常接地中所说的"大地"作用的,分为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两种。自然接地体有常年与水接触的钢筋混凝土水工建筑物的表层钢筋、压力钢管及闸门、拦污栅的金属埋设件、留在地下或水中的金属体等。而人工接地体通常是指人为在地下埋设的钢材制品和铜板制品。在钢材制品埋设中又分垂直安装接地体和水平安装接地体两种。
  接地系统中的垂直接地体,宜采用长度不小于2.5  m的热镀锌钢材(也可根据埋设地网的土质及地理情况决定垂直接地体的长度)、铜包钢,或者采用新型的接地电极。垂直接地体间距一般应大于5  m,具体可以根据地网大小、施工情况来确定。地网四角的连接处应埋设垂直接地体。接地系统中的水平接地体一般采用热镀锌扁钢,水平接地体应与垂直接地体焊接连通。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13888978958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