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氏住宅起源是什么?



				
				
beckywei12266
44949 次浏览 2024-06-01 提问
98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03 06:29:19 回答

宫姓  一.宫姓的起源
  胶东宫姓源于姬姓,得姓始祖为春秋时期宫之奇。史载,武王姬发克商建立周朝,分封天下诸侯时,封同一曾祖的族侄仲为虞君,是为虞仲。又封虞仲之子为<宫阝>(tong,音“同”)国之君,  宫阝国传数世即为晋国所灭。宫之奇原姓姬,名之奇,又名奇,是宫阝国后世国君的族人。宫阝国被晋国灭时,他离  宫阝奔虞国,将宫阝字去右耳(右“阝”旁的原字型为“邑”字,“邑”为诸侯之国的意思,去邑表示离开故国,“宫阝”去邑为“宫”),改姓宫,名之奇。从此以后,即有了宫姓,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宫之奇到虞国后,就任虞国上大夫,辅佐虞公,是一位贤臣。“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这两个著名的成语典故,讲的就是宫之奇的故事。<<左传.僖公五年>>、<<春秋谷梁传.虞师晋师灭夏阳>>、<<史记.晋世家>>、<<汉书.辛庆忌传>>等都有关于宫之奇的记述。
  就全国人口数而言,宫氏一族是小姓。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从七省抽样结果,宫姓排在152位;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统计,宫姓排名在212位。
  宫姓的渊源,在全国范围内,宫之奇的后裔,是宫姓的主体。另外,宫姓还有以下几个起源:1.南宫氏的后裔,有的改姓宫。2.周官“宫人”的后裔,以官职为姓。(此两支宫姓,皆为姬姓之后。)3.共氏、龚氏有的改为宫姓。4.明朝,回族宫火因,以宫为氏。5.清朝,满族恭佳氏,改为宫氏。6.蒙古族,亦有改为宫氏者。
  (注:“<宫阝>”,可能有的微机不显示,就是“宫”字加右耳旁。《康熙字典》解释:宫阝,tong,第二声。古国名)
  (邑:1.国也,诸侯之国。2.都邑也,都城的郊区为邑。3.‘邑’作偏旁时为右‘阝’。)
  二.胶东宫姓的始祖
  宫熙儒,字得先,号四知,五代后周(公元951-960年)时期,授为元州防御使。在后周阐位与宋朝时,解除印绶,偕妻带子,远离京师,隐居于不夜城西昆嵛山前柳林村(即今文登市界石镇柳林庄村),是为不夜宫氏的鼻祖。现在胶东的宫姓,都是熙儒公的后裔。
  熙儒公隐居后,潜心钻研《易经》,得其精髓。后遇道教大师谭真人并拜他为师,道号昆前.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熙儒公坐化于昆嵛山前之南原(今界石镇昆阳村,原名宫家庄,1981改名)。宋太祖得知消息后,下旨在南原建祠庙塑肖像,以供子孙后人祭祀。祠庙、蛟龙碑、茔碑等遗迹,在清朝乾隆时代仍存,其祠庙在后世被称为神仙殿。
  熙儒公是胶东宫姓的始祖,其后裔遍布于胶东并散播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可谓子孙兴旺,瓜瓞绵绵。
  (熙儒公的事迹根据《东莱宫氏族谱》记叙)
  (注:因条件所限,本人至今未能亲到柳林村和昆阳村实地查验,不知现今是否还有何遗迹?望知者告之。)
  三.宫姓的迁徙流布
  宫氏的始祖宫之奇,原姓姬,祖籍  宫阝国,居于上宫里(今山西省平陆县东部)。宫阝被晋灭时,避难迁于虞国,居于辛宫里(亦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上宫里和辛宫里即因宫之奇居住过而得名。公元前655年冬季,虞国又被晋灭,宫之奇再次避难,率领族人东奔曹国(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南),在他逝世后又回葬于平陆县虞里乡辛宫里。
  自此时直至金元之前,宫姓一族在史书上没有系统的记录,其迁徙路线和居住地区都不明晰。有迹象表明,在宫之奇和族人的东迁过程中,宫姓后裔在山西、河南、河北、安徽一线区域内枝开叶散,迁播开来。中国现在几支大的宫姓族支,都是从这里起源的。
  1.东莱宫氏始祖宫熙儒,在宋朝初年,从中原徙居胶东文登。
  2.江苏省泰州宫氏始祖孝廉宫达智,在明朝初年,由河南徙居河北静海县,在出任江苏扬州署篆后,定居泰州,成为当地

2024-06-03 06:29:19 回答

以职官为姓,形成于西周。周王朝时有专司宫廷修缮、清洁事宜的官,名为“宫人”。其后人遂以宫为姓,称宫姓。  2、出自姬姓,以封地名为姓。春秋时,鲁国有孟倚子,其儿子韬,封于南宫(今河北省南宫县)

2024-06-03 06:29:19 回答

宫氏从明万历46年(1618)宫继兰起至清道光29年(1831)宫玉华止,历经213年,在省级乡试中就考中“举人”27名,内有7人考中进士,这些人都见载于《泰州志.选举》中。再从《明清进士题名碑录》中查得,明清两代全国共有宫姓进士14人(明代3人,清代11人),而泰州宫姓就占有7人(明2人,清5人),占全国宫姓的一半。这样的情况,不但泰州稀有,全国也很少见。因此,称泰州宫氏为“科第世家”,毫不夸张。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5831789970397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