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是什么?



				
				
shangna52088
52552 次浏览 2024-05-15 提问
34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5-17 03:29:03 回答

1.主要技术内容
(1)原材料要求
1)水泥必须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水泥比表面
积宜小于350m2/kg;水泥碱含量应小于0.6%。水泥中不得掺加窑灰。水泥的进场温度不宜
高于60℃;不应使用温度大于60℃的水泥拌制混凝土。
2)应采用二级或多级级配粗骨料,粗骨料的堆积密度宜大于1500kg/m3,紧密密度的空
隙率宜小于40%。骨料不宜直接露天堆放、暴晒,宜分级堆放,堆场上方宜设罩棚。高温季
节,骨料使用温度不宜大于28℃。
3)应采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并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施工工艺分别选用标准型、
缓凝型或防冻型产品。高性能减水剂引入混凝土中的碱含量(以Na2O+0.658K2O  计)应小于
0.3kg/m3;引入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应小于0.02kg/m3;引入混凝土中的硫酸盐含量(以
Na2so4计)应小于0.2kg/m3。
4)采用的粉煤灰矿物掺合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1596  的规定。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Ⅱ级,且粉煤灰的需水量比应不大于100%,烧失量
应小于5%。严禁采用C  类粉煤灰和Ⅱ级以下级别的粉煤灰。
5)采用的矿渣粉矿物掺合料,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18046  的规定。矿渣粉的比表面积应小于450m2/kg,流动性比应大于95%,28d  活性指
数不宜小于95%。
(2)配合比要求
1)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品质、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
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计算、试配、调整等步骤选定。
2)混凝土最小胶凝材料用量不应低于300kg/m3,其中最低水泥用量不应低于220kg/m3
配制防水混凝土时最低水泥用量不宜低于260kg/m3。混凝土最大水胶比不应大于0.45。
3)单独采用粉煤灰作为掺合料时,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
总量的35%,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30%。预应力混
凝土中粉煤灰掺量不得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25%。
4)才哦能够矿渣粉作为掺合料时,应采用矿渣粉和粉煤灰复合技术。混凝土中掺合料
总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50%,矿渣粉掺量不得大于掺合料总量的50%。
5)配制的混凝土除满足抗压强度、抗渗等级等常规设计指标歪,还应考虑满足抗裂性
指标要求。有条件时,使用温度——应力试验机进行抗裂混凝土配合比的优选。
(3)施工要求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宜对施工阶段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
行计算,确定施工阶段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升峰值,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制定相
应的温控的技术措施。
一般情况下,温控指标宜不大于下列数值:
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为40℃;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
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为25℃;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为2.0℃/d;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
大气温差为20℃。
2)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按设计要求留置变形缝,当设计无规定时,宜采用下列方
法:
后浇带施工:后浇带的设置和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跳仓法施工:底板
分段长度不宜大于40m,侧墙和顶板分段长度不宜大于16m。跳仓间隔施工的时间不宜小于
7d,跳仓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设置和处理。
3)在高温季节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入模温度应小于30℃,应避免模板和新浇筑的混
凝土直接受阳光照射。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均不应超过40
℃。混凝土成型后应及时覆盖,并应尽可能避开炎热的白天浇筑混凝土。
4)在相对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的环境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挡风措施,防止混
凝土失水过快,此时应避免浇筑有较大暴露面积的构建。雨期施工时,必须有防雨措施。
5)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暴
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养护期间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度不宜超过25℃、混
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超过20℃。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制定严格的养护方案,
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满足设计要求。
6)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外,还应考虑到拆模时的混凝土温度
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凉水养护。混凝土内部
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
一般情况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的里表温差大于25℃、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大于20
℃时不宜拆模。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在炎热和大风干燥季节,应采取逐段拆模、
边拆边盖的拆模工艺。
2.技术指标
工作性、强度、耐久性等满足设计要求,抗裂性与所使用的试验方法有很大关系,主要
有以下方法:
(1)圆环抗裂试验
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01附录A1。
(2)平板法
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01附录A2。
见《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  规定的方法9:早期抗
裂试验。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混凝土结构工程,如工业与民用建筑、隧道、码头、桥梁及高层、超高层混
凝土结构等。

2024-05-17 03:29:03 回答

你好,1.尽可能减少水和凝胶材料的用量。(1)注意改善集料的级配,集料在力学方面作用明显,
但其本身不释放热量。如果能够改善集料的级配,就会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进而减少填充这
些孔隙所必需的胶凝材料数量,而凝胶材料恰恰是释放热量的主要原料;(2)在保证力学结构
基础之上,尽可能采用较大粒径的集料。研究表明,混凝土的孔隙率都有一定的自然限制。但
是孔隙率越高,所需的填筑这些孔隙的水泥浆自然就越多。如果采取大粒径的集料,其他较小
粒径的集料可以更好的填充大粒径集料产生的孔隙,从而减低孔隙率,而且大集料的表面积之
和相对较小,用来润湿集料表面所需的水泥浆量也越少,这必然会减少内部所释放的热量。实
践表明,在保持混凝土流动性不变的条件下,集料的最大粒径从10mm增大到60mm时,每立方米
混凝土的用水量可减少大约50kg,从而也减少了凝胶量的使用;(3)用合理的超塑化剂,主要
选择减水率较大,对混凝土的稳定性影响较小,不加速胶凝材料,以及能防止离析和坍落度损
失超塑化剂。  
 2.合理使用外加剂。掺入矿物外加剂可以降低胶凝材料的水化热,但是外加剂必须满足以
下要求:不影响混凝土用水量和胶凝材料,因为用水量和凝胶材料的增加必然会增加水化热;
对于非大体积的混凝土,可以考虑加入减水型矿物外加剂,因为它可以降低水和水泥用量,从
而降低了混凝土的水化热,进而增加了混凝土的抗裂性。  
 3.注意水泥选择。水泥和水的化学反应会产生水化热,因此在保证力学要求的基础之上选
择低热水泥是降低水化热的关键因素,如325号、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同时努力降低水泥
用量。在条件运行的情况下采取晚强度。  
 (三)施工中的控制措施  
 从施工角度来说,主要目的就是降低混凝土内部水泥水化放出的热量。  
 1.预埋冷却水管。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其内部温度,浇筑温度和外部温度有较大的差别,
如果依靠天然冷却,达到稳定温度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预埋冷却水管是使混凝土降低或保持
在其结构温度上的有效方式。冷却水管一般情况下采用焊接钢管,在钢筋绑扎过程中将其埋入
混凝土内部,水平蛇形管圈分层,竖直面上一般布置成梅花形。当然施工中需要注意管内流量、
冷却水、温度、冷却时间、冷却速度等。如在冷却速度上,必须结合混凝土的放热速率和强度
发展综合考虑,一般而言冷却速度应控制为每天不大于1℃2℃,同时冷却水与混凝土之间
的温差应该控制在20℃25℃范围内等。  
 2.减低混凝土出仓温度。混凝土在搅拌和运输过程中,因为机械作用以及阳光照射,温度
较高,这不利于混凝土的浇筑。因此要采取一些办法降低其出仓温度,如使用较低温度的水喷
洒骨料,水泥放在通风阴凉处,用温度比较低的水用于混凝土搅拌,用遮阳棚遮挡沙石,运输车
在使用前用冷水进行降温等。  
 3.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后不久,一般不可避免地因为内外温差产生裂缝,因
此在混凝土未初凝前需要进行二次抹面是有必要的。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塑料膜上方加盖一层草袋子或棉毡用于保温;温度较高时用冷水或温水保
养等。

2024-05-17 03:29:03 回答

你好,这样子的话你可以试试看下面的方法介绍
凝土裂缝控制主要针对于受弯构件和受拉构件。裂缝控制分以下3个等级:1.混凝土构件没有应力产生;2.混凝土构件产生的应力,不会产生裂纹;3.混凝土产生裂纹,但裂纹宽度在允许的范围内。将一定的化学材料(无机或有机材料)配制成真溶液,用化学灌浆泵等压送设备将其灌入地层或缝隙内,使其渗透、扩散、胶凝或固化,以增加地层强度、降低地层渗透性、防止地层变形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682759284973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