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鉴定方法是什么?



				
				
小小沉醉
48386 次浏览 2024-05-30 提问
39

最新回答 (4条回答)

2024-06-01 09:03:30 回答

上等的和田玉滋润、透明,有油脂感,捏在手中有温润的感觉。真假的主要鉴别方法是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可看到玉的内部呈纤维交织结构,粒度细;而人造玻璃无结构,可以看出气泡。也可在玉不显眼的地方用刀刻,刻得动的必是假玉,刻不动的才是真玉。常言“黄金有价玉无价”。由于上品的和田玉日趋稀少,每公斤可达数万至几十万元,而一般的青海白玉、俄罗斯白玉等一公斤才数千元,所以有人将此来混充和田玉。这些玉与和田玉的矿物质基本一致,但表面色泽较灰暗、不柔和,时间长久会更加黯淡。  
老玉和新玉可从两个方面来鉴别,老玉的表面有一层氧化的玉皮,俗称“包浆”,似秋梨的皮,与玉的天然色有明显的区别,而新玉是没有的。再可从雕刻的题材来看,古代玉是等级、权利的象征,以神话的花鸟、人物为多,如龙、凤等。而新的一般是吉祥题材为多。

2024-06-01 09:03:30 回答

染色和田玉的感官鉴定主要从颜色、外形和硬度等特征着手,主要表现在颜色浓艳、不自然,色调单一,“浮”于表皮。

2024-06-01 09:03:30 回答

和田玉的鉴定方法
质地
玉石界一直用坑、形、皮、性来表示。
坑    原意指开采的坑口,不间的坑口玉的质量有别,若名的坑口有戚家坑、杨家坑、燕山塔石寨子玉、长羌坑等。随着年代的久远,坑口变迁.目前坑已不代表产地,而仅代表玉的总体质量.坑的概念对原料收购愈又较大。
形    指外形,山料、山流水.子玉,后者质量优于前者.是原料质量分级的重要依据。
皮    指玉的外皮。白皮、黑皮、枣红皮(戚烟袋油皮〕、秋梨皮、鹿皮等子玉料,皮不侵入内部,内部仍是白色,只要润都是上等好料。芦花皮和粗地红皮的子玉料质量较差。
性    指下的缺陷,如裂隙、杂质、光泽方面的缺陷。                        
   裂缝。(裂缝、裂纹)在玉石界称咎、柳、隔,玉人忌称裂缝.工艺上分死咎和活咎两类.死咎指裂睐明显可见者.咎结指各种细小的裂缝。工艺上对咎的处理是“死咎好去、活咎难除”。死咎明显.但大多条数少,加工时可以挖去,活咎级不明显.但条数多,挖不胜挖。对这种咎,一般用雕件的各种饰纹遮去。没有裂隙的玉最好。
   杂质。与周圈的玉界线分明的叫“死石”。界线不清的叫活石,它有“石钉”、“石花”、“石线”、“米星点”等形态,加工时尽可能挖去。质地不均匀也是一种缺陷,如细脉状的“水露子”(水路子),圈点状的“骨搜”,芦花色斑状的“芦花”,蚌壳亮光的“哈利性”等等,这些都降低玉的质量。
   光泽。玉在细腻滋润方面的缺陷最难判别,往往凭感觉。如“阴”,指玉有阴暗的感觉;“油”指非凝脂的油性感觉,但有“油性”的比没有“油性”的又强得多;“嫩”,指透明度虽高,但没有“灵气”,也就是说光泽不够;“干”,即不润,没有透明感。“瓷“,如瓷器一样,可以很白,但只有瓷光译,没有“灵气。面对上述玉光泽方面的种种缺陷,读者会无所适从。太白了不好,带灰也不好,透明了不好,不透明也不好,怎样才是好?最好的光泽是既有强烈的玉光泽,又有强烈的油脂光泽。这不仅取决于玉的质量,还取决于玉的加工质量。

2024-06-01 09:03:30 回答

和田玉籽料鉴别方法一:活皮,真籽料在河水中经千万年冲刷磨砺,自然受沁,它会在质地软松的地方沁入颜色,在有裂子的地方深入肌理。这种皮色是很自然的,叫做活皮。皮上的颜色应是由深入浅,裂隙上的颜色应是由浅到深。其实好玉是不长皮的,即使有,也是星星点点,或在细小的裂子里。
和田玉籽料鉴别方法二:死皮,造假皮一是冒充籽料,二是迎合爱玉者喜爱各种皮色的倾向。假皮色的原料大多是与籽玉在自然环境下受沁的金属盐同样的东西,大多是枣红皮。造假皮的部位都在玉质疏松的地方,叫死皮。这种皮色用开水一烫就容易掉色变淡。
和田玉籽料鉴别方法三:滚料,市场上多见冒充籽料的滚料。滚料是把山料甚至青海料、俄罗斯料、岫玉料的下脚料小块,放入滚筒机内滚磨,磨成卵形,很像籽料,然后再染假皮冒充。造假者甚至把大块山料开成小料磨光。
和田玉籽料鉴别方法四:汗毛孔,汗毛孔在这里是一个代用词。有无汗毛孔,是鉴别真假籽料的真招。真正的籽料,无论多么细腻,它的表面,会有无数细细密密的小孔,非  常像人身皮肤上的汗毛孔。这种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表面现象,绝不是人工可以伪造出来的,在十倍放大镜下,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用汗毛孔来鉴别真假籽料非常有  效。因为滚料上面有滚磨过的磨痕,一道道的擦痕,而没有自然状态下的“汗毛孔”。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15240097045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