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配筋怎么配置?



				
				
逍遥黑猫
1091 次浏览 2024-06-04 提问
49

最新回答 (4条回答)

2024-06-06 07:54:31 回答

满足计算要求同时,检查满足“约束边缘构件”最小纵筋配筋率及直径数量要求、箍筋最小直径间距及配箍率要求,两者取大值

2024-06-06 07:54:31 回答

满足计算要求同时,检查满足“约束边缘构件”最小纵筋配筋率及直径数量要求、箍筋最小直径间距及配箍率要求,两者取大值。

2024-06-06 07:54:31 回答

你的理解是对的。如果是带有大底盘的,要算上地下一层。详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1.10及条文说明
6.1.10  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
2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其他结构的抗震墙,房屋高度大于24m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底部两层和墙体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房屋高度不大于24m时,底部加强部位可取底部一层。
3  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的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尚宜向下延伸到计算嵌固端。
条文说明:
6.1.10  延性抗震墙一般控制在其底部即计算嵌固端以上一定高度范围内屈服、出现塑性铰。设计时,将墙体底部可能出现塑性铰的高度范围作为底部加强部位,提高其受剪承载力,加强其抗震构造措施,使其具有大的弹塑性变形能力,从而提高整个结构的抗地震倒塌能力。
89规范的底部加强部位与墙肢高度和长度有关,不同长度墙肢的加强部位高度不同。为了简化设计,2001规范改为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仅与墙肢总高度相关。本次修订,将“墙体总高度的1/8”改为“墙体总高度的1/10”;明确加强部位的高度一律从地下室顶板算起;当计算嵌固端位于地面以下时,还需向下延伸,但加强部位的高度仍从地下室顶板算起。
此外,还补充了高度不超过24m的多层建筑的底部加强部位高度的规定。

2024-06-06 07:54:31 回答

你好,设置边缘构件是剪力墙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见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6.4.5  抗震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翼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对于抗震墙结构,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不大于表6.4.5

扩展回答

在剪力墙中,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怎么区分

如说,我都哭啦,不明白啊,约束边缘暗柱和构造边缘暗柱怎么判断啊

关于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配筋问题

怎么按这个5配,下标H=1,例如。疑问3,是按这个5来配吗:如果不是:是按边缘构件中的计算出来的配筋面积配吗:是所有的都按高规中最小配筋率平配吗:剪力墙上标5?但是按这个来配?疑问2.3,很多构件的配筋面积相对于高规中的最小配筋大非常多,是按WPJ中?如果是疑问1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 包括 约束边缘暗柱 端柱 翼墙 我想知道暗柱 端柱 翼墙 竖向钢筋如何在基础锚固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 包括 约束边缘暗柱 端柱 翼墙 我想知道暗柱 端柱 翼墙 竖向钢筋如何在基础锚固 哪个规范中能查到 谢谢了哦

剪力墙配筋率如何计算

如题   最好有计算公式就更好了。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8507609367370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