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壳结构的建筑有哪些?



				
				
素食更好
52319 次浏览 2024-05-30 提问
68

最新回答 (6条回答)

2024-06-01 12:04:55 回答

就是像鸡蛋壳那样的,在受力均匀的情况下,鸡蛋壳虽然薄却不会碎,然后将这一原理用于建筑上,设计出的建筑物样式被称为薄壳结构,像清真寺的圆顶等都是的,浙江省体育馆也是。
大坝,体育馆,歌剧院等大型建筑很多地方都用倒壳体结构。例子也是举不胜举呀。
东江大坝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曲薄壳拱坝。坝高157米,顶厚7米,坝顶中心弧长438米,正常水位高程285米。大坝结构新颖,造型美观,气势雄伟,在世界同类坝型中排名第二,在亚洲居第一位。为景区内最为壮观的人文景观。
悉尼歌剧院,北京火车站,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都是的。

2024-06-01 12:04:55 回答

白宫、奥体中心、悉尼歌剧院、国家大剧院、水立方、北京鸟巢、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
薄壳结构是建筑学上的术语。壳,是一种曲面构件,主要承受各种作用产生的中面内的力。薄壳结构就是曲面的薄壁结构,按曲面生成的形式分为筒壳、圆顶薄壳、双曲扁壳和双曲抛物面壳等,材料大都采用钢筋和混凝土。

2024-06-01 12:04:55 回答

薄壳就是利用了蛋壳结构原理,由于这种结构的拱形曲面可以抵消外力的作用,结构更加坚固。龟壳的背甲呈拱形,跨度大,包括许多力学原理。虽然它只有2  mm的厚度,但使用铁锤敲砸也很难破坏它。建筑学家模仿它进行了薄壳建筑设计。白宫、奥体中心、悉尼歌剧院、国家大剧院、水立方、北京鸟巢、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都是。

2024-06-01 12:04:55 回答

悉尼歌剧院
薄壳建筑也并非都是拱形,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的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耸立在南北长186米、东西最宽处为97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座上。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整个壳体钢结构重达6475吨,东西向长轴跨度重达6475吨,东西向长轴跨度212.2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穹顶。
天津博物馆
天津博物馆从建筑造价上则充分考虑了结构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以表现天鹅腾飞的翼部大跨度网壳体结构,实现了用最少的材料建造最大的使用空间的思想。

2024-06-01 12:04:55 回答

这个还是比较多的,像悉尼歌剧院、国家大剧院、天津博物馆、国家游泳中心、人民大会堂,等等,这些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薄壳结构的建筑,你可以了解一下。

2024-06-01 12:04:55 回答

悉尼歌剧院
薄壳建筑也并非都是拱形,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的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耸立在南北长186米、东西最宽处为97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座上。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整个壳体钢结构重达6475吨,东西向长轴跨度重达6475吨,东西向长轴跨度212.2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穹顶。

扩展回答

薄壳结构的建筑有哪些

薄壳就是利用了蛋壳结构原理,由于这种结构的拱形曲面可以抵消外力的作用,结构更加坚固.龟壳的背甲呈拱形,跨度大,包括许多力学原理.虽然它只有2   mm的厚度,但使用铁锤敲砸也很难破坏它.建筑学家模仿它进行了薄壳建筑设计.这类建筑有许多优点:用料少,跨度大,坚固耐用.薄壳建筑也并非都是拱形,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则像一组泊港的群帆   .
采用了薄壳结构的建筑有:悉尼歌剧院、水立方、奥体中心、北京鸟巢、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等.

薄壳结构是什么

经常说一些薄壳结构建筑,请问薄壳结构是什么意思啊?

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有哪些

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外观特征,也是以梁柱为代表的木结构框架体系,建筑的内在结构与外观形象的逻辑关系统一鲜明。这一特征又具有外观形象上明确的认知感和识别性。中国传统建筑是以木结构框架为主的建筑体系,以土、木、砖、瓦、石为主要建筑材料。营造的专业分工主要包括:大木作、小木作、瓦作、砖作、石作、土作、油作、彩画作、搭材作、裱糊作等,其中以大木作为诸“作”之首,在营造中占主导地位。   中国匠师在几千年的营造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工艺经验,在材料的合理选用、结构方式的确定、模数尺寸的权衡与计算、构件的加工与制作、节点及细部处理和施工安装等方面都有独特与系统的方法或技艺,并有相关的禁忌和操作仪式。这种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延承至今。2.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在文化层面上表现出三大特点:其一,注重审美性与政治伦理性的高度统一;其二,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品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展现;其三,在多样变化中注重综合性的整体空间意象。其形式特征主要表现为:①多以群体组合的形式构成丰富的空间序列。②单体建筑造型有一定的规格程式。③木结构的梁架组合形式所形成的体量巨大的屋顶,与坡顶、正脊和翘起飞檐的柔美曲线,使屋顶成为中国建筑最突出的形式特色。④室内空间处理灵活多变,常用板壁、槅扇、帐幔、屏风、博古架隔为大小不一、富有变化的空间,产生迂回、含蓄的空间意象。⑤注重建筑构件的色彩和装饰彩绘的表现性,并以此标示等级与功能的差异。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设计的特征:(一)重视环境整体经营(二)单体形象融于群体序列
(三)构造技术与艺术形象统一
(四)规格化与多样化统一
(五)诗情画意的自然式园林
(六)重视表现建筑的性格和象征涵义3.  中国木构架体系的房屋萌芽于新石器时代后期。公元前五千年的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文化遗址反映出当时木构技术水平。公元前五千年的中国中西部的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和临潼姜寨的仰韶文化遗址显示了当时村落布局和建筑情况,说明依南北向轴线、用房屋围成院落的中国建筑布局方式已经萌芽。先秦(公元前二二一)时代,“帝居”或“民舍”都称为“宫室”;从秦汉            中国传统民居矢量图起,“宫室”专指帝王居所,而“第宅”专指贵族住宅。汉代规定,列侯公卿食禄万户以上、门当大道的住宅称“第”,食禄不满万户、出入里门的称“舍”。近代则将宫殿、官署以外的居住建筑统称为民居。     在中国民居中,皖南民居和山西民居齐名并列,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说法,明清时期,深居内陆的晋商、徽商勤俭自强、诚信经营而富甲海内。在家乡修建的深宅大院,成为中国民居文化的一笔宝贵财富。     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现存的民间住宅类型,归纳为六种形式。此外,中国还存在不少比较特殊的住宅形式。到了近现代,由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居民多居住在楼房里。且用于居住的楼房样式不断变化更新,楼层也有不断增高的趋势。4.中轴对称: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天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低小简单。这种明显的反差,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中轴线纵长深远,更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贵。
左祖右社:中国的礼制思想,有一个重要内容,则是崇敬祖先、提倡孝道;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有土地才有粮食,“民以食为天”、“有粮则安,无粮则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是人所共知的天经地义。左祖右社,则体现这些观念。根据《周礼·春官·小宗伯》记载,“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帝王宫室建立时,基本遵循左祖右社的原则。宗庙的空间位置应当在整个王城的东或东南部,社稷坛的空间位置则在西或西南部,这种做法一直沿袭下来。所谓“左祖”,是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祖庙是帝王祭把祖先的地方,因为是天子的祖庙,故称太庙;所谓“右社”,是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
前朝后寝:前朝,是帝王上朝理政、举行大典的地方,因位于整个建筑群的前部,称“前朝”。后寝是帝王、妃子及其子女生活起居的地方,因位于建筑群的后部,称“后寝”。
三朝五门:根据帝王朝事活动内容的不同,分别在不同规模的殿堂内举行。自古就确立了三种朝事活动的殿堂,名为“三朝制”。所谓“三朝”是指大朝、内朝、外朝。与三朝相对应的建筑,是奉天殿(太和殿)、华盖殿(中和殿)、谨身殿(保和殿)。“五门制”,是在举行大型朝事活动的宫殿庭院前,沿中轴线以五道门及辅助建筑构成四座庭院,作为大朝宫殿前的前导空间,这五道门由内向外以此为朝门(奉天门或太和门)、宫门(午门)、宫城前导门(端门)、皇城门(天安门)、皇城前导门(大清门)。
与一般建筑相比,宫殿建筑对传统礼制的象征与标识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森严的等级观念,其中更贯彻了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对宗法理念的信仰。因而,宫殿建筑往往成为传统礼制的一种象征和标志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429169178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