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红绿彩瓷器鉴定依据是什么?



				
				
happyzhang123
26120 次浏览 2024-05-22 提问
142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5-24 03:29:06 回答

元代出现了红绿彩瓷器,很稀有,元代瓷器一般比较大气,因为元代是蒙古族,器形比较大气,大多数重器在元代出现。那么元代红绿彩瓷器价格怎么样呢?有元代瓷器的可以联系我,吴生,189  2466  5204.我们公司是销售,展览,保管,鉴定,拍卖,评估6位一体的。华南地区目前唯一的一家6位一体的公司。
   最近有责新闻,我收藏了许多瓷片,这是其中之一(以下我会发图片)。专家鉴评:这片瓷片是元代红绿彩团龙纹瓷片,虽然瓷片破损只剩底部,但是瓷片表面图案清晰、完整,是真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从瓷片的胎质来看,修胎非常规整,是典型的元代器物。团龙纹使用的红绿彩也是元代瓷器的典型特色,图案上不仅用红、绿两色绘画,低温烧成,红者如枣,绿者发翠,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气息。红绿彩瓷器物上常以白釉为主要底色,以洁白的釉色和大面积的红彩相配合。红绿彩瓷的色彩主色是红、绿、黄三色,但每种彩又有深浅不同的色阶。而团龙纹则是将龙的形体处理为圆形,宋代和明清瓷器上普遍运用。我就想问元代红绿彩瓷器价格怎么样呢?红绿彩瓷器不多见!
     团龙纹饰的不同,代表使用者不同的社会地位。这个瓷片应该是元代的彩釉龙纹盘,上面的图案是较为常见的团龙纹。团龙纹为圆形,在许多瓷器上都可以见到,应用较为普遍。虽然都叫做团龙纹,但是每一件瓷器上的图案都略有不同。有的是坐龙团,有的是降龙团等。有时旁边还会配有水波、如意、草龙等边饰图纹,使团龙纹华丽而生动。但是对于藏品的真假鉴别我不是很了解,希望专家为我讲解一下,看看瓷片的真假,让我有个学习的机会。这是标准的红绿彩瓷器的瓷片,这种很难见,市面很少有。  红绿彩瓷是在高温白釉或白地黑花瓷烧成后,在白釉上用红、绿、黄等彩勾画出纹饰,再入窑以800℃左右的低温烧成。因此也常称为“宋加彩”或“金加彩”。红绿彩瓷器物上常以白釉为主要底色,以洁白的釉色和大面积的红彩相配合。

2024-05-24 03:29:06 回答

你好,鉴定要点之一:看胎釉的质地、色泽及其变化  胎釉是陶瓷的骨肉,由于时代不同,窑口不同,胎釉的淘洗、烧成温度和气氛不同,陶瓷器的胎釉、质地、成分、色泽必然会有差异。陶瓷鉴定正是依据彼此之间的差异,对陶瓷的时代、真伪做出鉴别。在鉴定时,通常在观其造型之后,会把器物倒置过来,看看器底或器足,观察器胎。因为这里胎体通常裸露于外,无釉层掩盖,可以直接看到胎体的粗细和色泽。同时,又因其裸露最易发生氧化,根据胎体质地、色泽与氧化造成的火石红情况,就能对器物的时代、真伪做出判断。如唐代越窑青瓷胎色灰,瓯窑青瓷胎色灰白或浅灰,北宋定窑胎色白而致密,同期仿定制品胎的白度、致密度都较真定逊色。从元代青花与明永乐、宣德青花瓷来看,元代砂底多见黑褐色杂质,火石红色较重,永、宣制品砂底杂质则少,火石红略淡。用手摩挲,前者有凸凹不平感,后者则底面平滑细腻。  釉也是鉴定陶瓷器的重要依据,主要看釉的色泽、缜密、疏松、厚薄及凝润程度。如宋代以前,无论青瓷或白瓷,因系石灰釉,高温下易流淌,故常有垂釉现象。定窑白瓷的所谓“泪痕”即是垂釉的结果。观察瓷釉最好借助放大镜。用双管40倍放大镜观察瓷器釉下气泡可以发现,北宋耀窑青瓷釉色艾青,釉内气泡明显。北宋汝窑青瓷釉色以天青为多,釉内气泡大且稀疏而明亮,人们常用“寥若晨星”来加以形容。而明清景德镇官窑仿汝器釉层则略显凝润,釉内气泡显得相当密集。南宋龙泉窑粉青、梅子青釉瓷因系石灰碱釉,高温不垂流,加上又可反复多次施釉,故釉层青翠欲滴,真正达到了“凝润如玉”的质感效果。再以元明清白釉青花瓷而论,由于元代、明代釉中含呈色剂铁相对较高,故釉多白中泛青,近似卵白或影青。而越到后来,特别是到清雍正、乾隆时,由于对胎釉中铁成分的有效控制,釉色则日趋细白而匀,不再泛青。这既是施釉工艺使然,又往往是鉴定的重要依据鉴定要点之二:看器物造型特征与演变轨迹古陶瓷器造型的演变,大体是早期简单古朴,依时代演进而渐趋繁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的时代特征。从造型上对古陶瓷可以在总体上加以把握。如商周时代之幼稚古拙,汉、晋时代之古朴端庄,唐代之丰腴雍容,宋代之清丽秀美,元代之浑厚凝重,明永乐之古雅隽永、宣德之厚重端庄、成化之圆润秀致,清康熙之敦厚挺拔、雍正之纤柔秀丽、乾隆之奇巧繁缛等。这些时代风格与特点都是通过类比和归纳的方法概括出来的,掌握它有利于从宏观上对古陶瓷的时代加以把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受时代成型技术制约外,还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取向有直接的关系。  商周时代的原始瓷器,因系泥条盘筑成型,常见的尊、瓮、罐、豆等器,器形多不规正,时见器身歪斜、高低不等、胎壁厚薄不均的弊病。  三国时,越窑青瓷除常见的碗、盏、罐、壶、盆、盘等生活实用器具外,还大量烧制鐎斗、火盆、鬼灶等殉葬明器。制品中餐具、酒具、文具、卫生用具、照明用具的大量出现,说明陶瓷器用途更加广泛,同时也是当时社会生活、厚葬习俗的反映。  三国两晋期间还有许多动物形象的造型,如羊形、狮形烛台和熊灯、鸟杯、蛙盂等正是这一时期的器型风格的典型代表。  六朝时常见的盘口壶、鸡首壶,器型变化由早期的矮胖端庄向东晋时的清瘦秀丽发展,也是时代风俗、美学时尚使然。  唐宋以降,由于名窑辈出,互争雄长,陶瓷器的造型更加丰富多彩。不仅品类增多,而且每种器型都有许多制式。以瓶而论,就有梅瓶、穿带瓶、弦纹瓶、花口瓶、多管瓶等,壶类器物也有瓜棱式、葫芦式、提梁式等。  与宋并存的辽政权,其契丹民族特有的鸡冠壶、凤首瓶、长颈瓶、穿带扁壶等更是空前绝后,为契丹民族所独有。  元代瓷器造型大多凝重雅拙,无论是当时的磁州窑、钧窑,或者是景德镇烧制的青花、釉里红,较之唐宋都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如出土和传世的元青花、磁州窑的白釉黑花器,坛、罐、瓶、盘、碗等器物,其体量大都非常壮硕。以青花瓷为例,就有高达40多厘米的青花梅瓶,直径达45厘米以上的大盘,高达40余厘米的大罐筹。  明清时代,瓷都景德镇的官民窑瓷器生产更是后来居上,器物造型可谓异彩纷呈,不胜枚举。较有时代特色的造型,有永乐宣德时代出现的青花大型天球瓶、单面扁壶、双系扁壶、花浇、多棱烛台、波斯式执壶、压手杯等。其中有不少充满异国情调,显然受到中东伊斯兰文化的影响。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陶瓷造型继往开来,秀丽精巧,富于创新,大量蜚声瓷坛的优秀造型纷纷问世,比较突出的有康熙时代的观音尊、凤尾尊、将军盖罐、棒槌瓶、柳叶瓶、马蹄尊,雍乾时代的九桃瓶、百鹿尊、双连瓶、橄榄瓶、石榴尊、瓜楞瓶、转心瓶等。凡此种种,都是很有特点的鉴定依据。  知道了不同时代陶瓷器的造型特征,进而还必须掌握观察造型的方法。由于成型工艺、胎釉原料和烧造工艺时代不同,陶瓷器的口沿、腹部、底足部分往往也能反映某些时代特征。这也是鉴定时应非常留心观察之部位。  如宋代定窑盘碗类圆器因覆烧而造成的“芒口”,哥窑因口沿釉层垂流而形成的“紫口”。元明时代的罐瓶之属,因系分节提拉成形,又不太注重修胎,故其腹部多留有很明显的接痕。清代官窑制品,由于旋削细致,注意修胎,接痕多不明显。  早期瓷器直至元末明初,其器物底部多为露胎,从这里就能观察到胎质的粗细、圈足的形式。如唐代多见的璧形足,元代足壁的斜削、圈足内常出现的“乳突”,明代永乐压手杯之“滑底沙足”,明末清初民窑盘碗瓷器底部常出现的轮状旋转痕(俗称跳刀痕),康熙时代特有的双圈足、泥鳅背等。所有这些,都是鉴定时据以判定器物时代早晚及真伪的依据

2024-05-24 03:29:06 回答

红绿彩是釉上彩瓷品种,它是用红、绿彩料在已烧好的白釉成品瓷上绘画纹饰,再次入窑后以800℃左右的低温焙烧而成,是典型的二次烧制产品。与金、元时期北方生产的釉上五彩瓷器所不同的是,元代景德镇烧制的红绿彩瓷中没有使用黄彩,所以红绿彩与传统的五彩略有差别,属于“五彩”的一个衍生品种。景德镇窑烧制的釉上彩瓷目前根据实物资料可追溯到元代后期,红绿彩即是当时所创烧的新品种,所以,称其为“景德镇早期五彩”不足为过。由于纹饰中大面积的使用红彩,故而日本学者也形象的称之为“古赤绘”。  希望回答可以帮助您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7074999809265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