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陶瓷有哪些区别?



				
				
sky刘小子
49337 次浏览 2024-05-17 提问
126

最新回答 (4条回答)

2024-05-19 06:19:50 回答

琉璃其实从中世纪就是贵族生活的一种标识。高品位的琉璃艺术品之所以价格不菲,主要是由其原料和工艺决定的。  
   古时称流离、留璃、青玉石等,古人对人造及天然的宝石、料器、玻璃器等称琉璃,随着古代陶器的发展及瓷器的产生,琉璃作为中国传统陶瓷衍生品种,大量应用于建筑装饰以后,历经千百年逐渐成为一个专用名词。  
今天所谓的“琉璃”,其材质其实是玻璃原料加上氧化铅而成的“水晶玻璃”。当氧化铅的比例达到24%左右,玻璃的透光度与折射度都较高,适合制成精美的艺术品。在玻璃料中加入不同种类和分量的金属氧化物就能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如加锰呈现紫色,加钴呈现绿色。今天我们看到的晶莹剔透、造型灵动的琉璃作品,都是以水晶玻璃为原料,以脱蜡精铸法制造的艺术品。  
琉璃的珍贵之处还在于每一件制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一模一品”是琉璃的特点之一,一只模具只能烧制一件作品,无法二次使用,大型复杂作品甚至需要多次开模、烧制才能完成。由于玻璃液的流动是人很难控制的,所以即使形状相同的琉璃作品,最后呈现的色彩分布也不会相同。
     从我国陶瓷发展史来看,一般是把“陶瓷”这个名词一分为二,为陶和瓷两大类。通常把胎体没有致密烧结的粘土和瓷石制品,不论是有色还是白色,统称为陶器。其中把烧造温度较高,烧结程度较好的那一部分分称为“硬陶”,把施釉的一种称为“釉陶”。相对来说,经过高温烧成、胎体烧结程度较为致密、釉色品质优良的粘土或瓷石制品称为“瓷器”。对中国传统陶瓷的发展,经历过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种类繁杂,工艺特殊,所以,对中国传统陶瓷的分类除考虑技术上的硬性指标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历来传统的习惯分类方法,结合古今科技认识上的变化,才能更为有效地得出归类结论。

2024-05-19 06:19:50 回答

烧制瓷器不会先烧成陶器,因为瓷器和陶器是2个不同的东西,他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也不是一样的。1.胎土原料不同  ,陶土是以自然界中继以得到德南图为原料极易得到的粘土为原料,瓷土是以一种岩状矿石为原料,入窑烧结后,从胎质上讲,陶器粗松,瓷器坚致,陶器近土,瓷器近石。
2.上釉的不同  。陶器表面一般不施釉,或施以金属铅为助熔剂的低温釉,性能:吸水性强、透气性强。表面硬度和使用强度差。  瓷器为满釉,施以钙为助熔济的高温釉。性质是表面致密化、强度、硬度大幅度提高。玻璃质感强,不透气、吸水率经物理测试在1%以下或不吸水。
3.烧结温度不同  ,陶器的烧结温度一般在700-800度,工艺简单。瓷器的烧结温度一般在1200-1400度,且工艺复杂。
4:琉璃就更加和瓷器,陶器不是一样的东西,琉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加工的温度也不同。玻璃不透气、不吸水。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2024-05-19 06:19:50 回答

瓷为一种黏性土壤加工烧制而成,并施以钙为助熔济的高温釉。性质是表面致密化、强度、硬度大幅度提高。玻璃质感强,不透气、吸水率经物理测试在1%以下或不吸水。瓷的烧结温度一般在1200-1400度,且工艺复杂。
琉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加工的温度在九百度左右,琉璃不透气、不吸水,上等琉璃晶莹剔透感非常强,很重,同比水晶更加有品质感,且琉璃具有佛家6宝之一的说法

2024-05-19 06:19:50 回答

琉璃,亦作“瑠璃”,是指用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含24%的二氧化铅)为原料,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法高温脱蜡而成的水晶作品。其色彩流云漓彩、美轮美焕;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这个过程需经过数十道手工精心操作方能完成,稍有疏忽即可造成失败或瑕疵。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人们早在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除了使用于食器、装饰上外,陶瓷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着重要角色。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黏土经过淬取而成。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几乎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其用法之弹性,在今日文化科技中有各种创意的应用。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9864211082458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