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朋友熟悉红秋葵种植技术?



				
				
我知道你会
61716 次浏览 2024-05-31 提问
138

最新回答 (6条回答)

2024-06-02 23:26:07 回答

黄秋葵栽培技术,红秋葵栽培技术  (一)栽培季节。  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黄秋葵...  行距66厘米,窝距40~50厘米,每亩种植2000~2500窝,每窝留栽壮苗2株。

2024-06-02 23:26:07 回答

(一)栽培季节。
  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黄秋葵春、夏、秋季均可栽培,但以春播为主。3~4月播种,5~9月收获;5~6月播种,7~10月收获;7月播种,9~11月收获。早播应采用大棚、小拱棚或地膜覆盖栽培,正季以露地栽培为主。
  (二)品种选择。
  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宜选用“四系红袍”、“台湾五福”、“东京五角”、“美丽五角”等品种,一般每亩产量为3000~5000斤。
  (三)整地作畦(开厢)。
  施底肥。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炕土10~15天,耙平作畦,一般以1.3米(4尺)开厢;厢沟深25~30厘米;每亩穴施入腐熟人畜粪水2000千克、复合肥30~40千克作底肥,肥料与土壤应充分混合,3~5天后播种或定植。
  (四)播种育苗。
  黄秋葵为直根系,根再生能力较弱,春露地栽培常采用直播。黄秋葵种皮较硬,播前须浸种24小时,每隔5~6小时清洗换水l次,取出后放在25~30℃的环境条件下催芽,约3~4天出芽后即可播种。种子以穴播为宜,每窝播种子3~4粒,覆土2厘米厚,约5~6天即可发芽出土。早春保护地栽培可采用育苗移栽,苗龄30~40天。
  (五)定苗或定植。
  幼苗出土后应及时间去弱苗、病苗,当幼苗具有2~3片真叶时定苗或定植,每厢种两行,行距66厘米,窝距40~50厘米,每亩种植2000~2500窝,每窝留栽壮苗2株。定苗后应培土1次,定植后施足定根清粪水,以利成活。
  (六)田间管理。
  黄秋葵植株高大,易倒伏,因此生产前期应勤中耕除草和培土2~3次,直到封厢时为止。追肥以有机肥为主,适当配施磷钾肥:定苗或定植后5~7天施  1次提苗肥,每  亩施腐熟人畜粪水  1000千克、尿素  3~5千克;开花结果前期(定苗或定植后25~30天)施第二次追肥,每亩施腐熟人畜粪1500千克、氯化钾5~8千克;开花结果盛期再重施1次追肥,每亩施腐熟人畜粪2000千克,氯化钾8~10千克。以后根据植株长势适当追肥,但不能滥施,以免发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调的现象。开花结果期间,“为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应及时剪除已采收过嫩果的各节老叶。黄秋葵喜湿,要求较高的空气和土壤湿度,尤其是开花结果时不能缺水,要及时供给充足的水分,促进嫩果迅速膨大发育,但水分也不能过多,大雨后要及时排水,以利植株正常生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七)病虫害防治。
  黄秋葵抗病力很强,一般病害很少;虫害主要是蚜虫,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21%灭杀毙6000倍液防治。

2024-06-02 23:26:07 回答

其种植方法如下。
  1、土壤:红秋葵根系发达,入土深,应选择耕作层深厚、土质肥沃、  红秋葵对土壤的适应性极强,在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上尤为高产优质。
  2、浇水:红秋葵比较耐旱,应根据土壤墒情适当浇水。
  3、施肥:红秋葵结果期较长,需肥量较多,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还要多次追肥。缓苗后进行第1次追肥,施后应及时浇水,结果盛期实行第2次追肥,促使植株健壮生长,配合施用磷、钾肥,促使果实早熟。
  4、病虫害:红秋葵的抗病性很强,病害发生少,容易发生根结线虫病。在定植前,注意用辛硫磷进行土壤消毒。常见的虫害为蚜虫,可用吡虫啉防治。
     5、修剪:红秋葵要注意修剪植株内部枝杈和过密的叶片,生长中后期要剪除基部老叶和黄叶。
  6、采收:红秋葵植株具有7-9片叶时开始开花,花谢后7-8天,嫩果长至8-10cm  时,须及时采收。若采收过迟,嫩果老化,纤维增多,品质变劣。采收时间以早晨为宜,便于直接销售,采收时应用剪刀剪断果柄,不能用手硬拉,防止伤枝。红秋葵从播种至初收约需50天,一般于6月上中旬开始收获,可持续采收至初霜前,采收供应期为4个月左右。

2024-06-02 23:26:07 回答

栽培技术
1.  培育壮苗,适时移栽  一般是3月上、中旬在冬暖大棚内播种育苗,播种前需进行种子处理,用30~35℃温水浸种20~24h,在28~30℃条件下催芽48h刚露白时,播于8cm×8cm营养块中,苗床保持25℃左右,4~5天可出齐苗,当幼苗长至3~4片真叶时定植,行距45~50cm,株距40cm。
2.加强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与培土  幼苗定植后及时中耕2次,以促进缓苗和幼苗生长。第1朵花开前,中耕并适当蹲苗。开花结果初期,每次追肥浇水后应及时中耕,防止土壤板结和杂草生长。植株封行前,结合追肥浇水,适当中耕培土,以防植株倒伏。
(2)肥水管理  红秋葵结果期较长,需肥量较多,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还要多次追肥。缓苗后进行第1次追肥,施后应及时浇水;6月中旬到结果盛期实行第2次追肥,促使植株健壮生长,配合施用磷钾肥,促使果实早熟。
红秋葵比较耐旱,水分管理应根据土壤墒情适当浇水。
(3)整枝摘叶  栽培密度较大时,在生长中后期应适当剪掉基部侧枝与老黄叶。
(4)病虫害防治  红秋葵的抗病性很强,容易发生的主要是根结线虫病。在定植前,注意用辛硫磷进行土壤消毒。
3.适时采收  红秋葵植株具有7~9片叶时开始开花,花谢后7~8天嫩果长至8~10cm时,须及时采收。若采收过迟,嫩果老化,纤维增多,品质变劣。采收时间以早晨为宜,便于直接销售,采收时应用剪刀剪断果柄,不能用手硬拉,防止伤枝。
红秋葵从播种至初收约需50天,一般于6月上中旬开始收获,可持续采收至初霜前,采收供应期为4个月左右,每667m2产量约1500~2000kg。
日本引进品种,植株高大,茎红色。叶互生,掌状五裂,有硬毛,叶柄长。花大黄色,着生在主枝各叶腋,自下而上开放。果实形似羊角红色,横断面五角或六角。食用嫩果,有粘质,可煮食、炒食或加工腌食。
秋葵又名羊角豆、咖啡黄葵、毛茄,原产于非洲,20世纪初由印度引入我国。目前黄(红)秋葵已成为人们所热追高档营养保健蔬菜,风靡全球。它的可食用部分是果荚,又分绿色和红色两种,其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深受百姓青睐。近年来,在日本、台湾、香港及西方国家已成为热门畅销蔬菜,在非洲许多国家已成为运动员食用之首选蔬菜,更是老年人的保健食品。种子可榨油,黄秋葵油是一种高档植物油,它的营养成分和香味远远超过芝麻油和花生油。
功效:秋葵嫩果中含有一种黏性液质及阿拉伯聚糖、半乳聚糖、鼠李聚糖、蛋白质、草酸钙等,经常食用帮助消化、增强体力、保护肝脏、健胃整肠。秋葵含有特殊的具有药效的成分,能强肾补虚,对男性器质性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是一种适宜的营养保健蔬菜,享有“植物伟哥”之美誉。由于黄秋葵富含有锌和硒等微量元素,能增强人体防癌抗癌。加上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纤维,不仅对皮肤具有保健作用,且能使皮肤美白、细嫩。

2024-06-02 23:26:07 回答

秋葵性喜温暖喜光、耐热怕寒,不仅要求光照时间长,秋葵耐旱、耐湿、不耐涝,秋葵对土壤适应性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
   (1)播种与育苗:
   秋葵适宜在土层深厚,土层疏松肥沃的地块上种植。整地同时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土杂粪2000公斤,饼肥100公斤。育苗一般于3月底至4月中旬在阳畦或日光温室里播种。苗床土按菜园土、腐熟有机肥和细砂6:3:1的比例配制,以10厘米见方的密度点播。因黄秋葵种壳较坚硬,所以播前应先浸种24小时,后放在25—30℃下催芽,4—5天发芽,苗龄30一40天,即幼苗3—4叶时定植。直播一般于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按1米宽做畦,每畦播两行,密度为50厘米见方,每穴播2—3粒种子。地膜覆盖栽培可早播4—6天。当苗长出两叶时进行间苗,每穴只留一株壮苗,4—5叶时定苗。  
   (2)田间管理:
   秋葵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当株高40—50厘米时,应环株施1次肥,结合中耕培土。采收第一一二个果后每亩追尿素l0公斤。生长后期,为防止早衰,可进行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  黄秋葵比较耐旱,苗期可少浇水,开花前适当中耕蹲苗,促进根系伸展。午旱时随时浇水,夏季注意保持畦面湿润,一般7—10天浇1次水。生长后期酌情浇水。雨季水多,温度高,易导致渍水烂根,要及时清沟沥水。  黄秋葵以主蔓结果为主,应及时摘除侧枝,减少养分损耗。开始采果后适当摘去基部老叶,以利通风,减少病害。雨季要注意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3)病虫害防治:
   秋葵病虫害较少,偶尔有蚜虫、螟虫和地老虎危害。防治蚜虫和螟虫,可用2.5%敌杀死3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2500倍液喷治;防治地老虎,可在根际周围灌80%敌敌畏1500倍液,或90%敌百虫500倍液,毒杀幼虫。连阴雨季节,枝叶出现较多病斑,可在天转晴后,及时在植株基部附近撒施石灰,防止病害蔓延。  
   (4)采收:
   秋葵采收的产品是嫩果。采收过早,影响产量;过迟,纤维增多,肉质老化,降低品质,甚至失去食用价值,因此适时采收非常重要。一般花谢后7—8天,嫩果长到8一10厘米时采收,可获得最佳商品果。采收宜在傍晚进行,采收时在果柄处剪下,以免伤害枝干。采收期可从6月下旬持续到10月上旬。

2024-06-02 23:26:07 回答

1.整地施肥。黄秋葵根系发达,入土深,宜选择耕作层深厚、土质肥沃、受光良好、排灌方便的壤土或黏壤土地块整地。播种前将土地深耕20-30厘米,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左右,磷酸二铵15-20千克,草木灰100-150千克或硫酸钾15千克。南方多雨地区将地做成1.2米宽的高畦,畦间开40-60厘米深的排水沟,北方采用平畦或高垄两种栽培形式。南方2-9月份均可播种,北方5月上中旬播种。由于黄秋葵前期生长缓慢,到7月份才开始采收,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可与其他生育期短的蔬菜和农作物间作。
2.播种。播种前用20-25℃温水浸种12小时,然后擦干,于25-30℃条件下催芽48小时,待一半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在事先整好的畦内按行距80厘米、株距50厘米挖穴,先浇足底水,每穴播种2-3粒,覆土2-3厘米。每亩可栽2000穴,用种量0.5千克左右。
3.田间管理。第1片真叶展开时进行第一次间苗,去掉病残弱苗。当有2-3片真叶展开时定苗,每穴留1株壮苗。定苗后应及时中耕,以提高地温,并起到保墒除草的作用。以后应经常中耕除草,并进行培土,防止植株倒伏。黄秋葵为耐湿性植物,植株高大,需水较多,在出苗和定苗后应各浇1次水,开花坐果期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7-8月份高温天气正值采果盛期,需水量大,更应保持水分供应。但雨水过多时,应及时排水,以免造成涝害。另外还应结合浇水在定苗、结果和盛果期分三次每亩施尿素15千克或人粪尿500-600千克,以促丰产。
4.采收和病虫害防治。当果实长到长度5厘米以上时,即可采摘上市,一般每亩可采收5-7厘米的嫩果1000千克,7-10厘米的嫩果1500千克。黄秋葵的病虫害较少,主要有病毒病和棉铃虫、造桥虫、蚜虫、蓟马等。病毒病以预防为主;棉铃虫和造桥虫主要危害果实,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蚜虫和蓟马主要危害果荚,可用40%氧化乐果1500倍液喷雾。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458309650421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