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陶器如何辨别?



				
				
吃是王道呼
54835 次浏览 2024-05-29 提问
135

最新回答 (6条回答)

2024-05-31 09:08:03 回答

与中原陶瓷相比,辽代陶瓷无论从器形、装饰,还是烧制上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首先,中原瓷器多质地细腻,一般的辽代陶瓷则显得有些“粗”,用来做胎的陶土颗料也较大。  
  第二,整体而论,辽代陶瓷烧制温度比同期中原陶瓷低。  
  第三,也是非常有趣的一点,辽代陶器在烧制的过程中要多加一层化妆土。“就像人在化妆前要先打一层粉底”,为了让以红土泥为底胎的辽陶在上釉后不吸釉,表面色泽漂亮,在上釉前辽陶都会加涂一层化妆土。所以,辨别辽代陶器时可重点观察它的化妆土,它的吸水性以及烧结的密度。  
  第四,辽代陶瓷器以日常实用器为主,整体造型风格是古朴、大气,但是形状并不中规中矩。在器形上,有鸡冠壶、马蹬壶、皮囊壶、绳头壶等分别。  
  最后,辽瓷在充分发挥实用性的基础上,还借鉴了一些中原装饰工艺,如剔花、刻花、印花等。这些装饰整体感觉大气,具有典型草原风格。

2024-05-31 09:08:03 回答

你好!可以根据它的特征来辨别。
辽代陶瓷的莹润如脂,釉质精良,平滑光亮,色泽鲜艳,给独特多姿的造型穿上色彩斑斓的外衣。
辽代陶瓷釉色基本上是以白釉、黄釉、绿釉以及“黄白绿”综合运用的“三彩釉”为基本格调,兼有黑釉、紫釉、茶叶末色釉、蓝釉、红釉、酱釉、混釉等彩釉,也有各种描金器的存在。其中的白釉多施于地子,作为黄、绿釉的衬托;黄釉多施于各种花卉;绿釉多施于各种花叶。当然,其他的用釉方法仍有很多。辽代陶瓷器物,也有通身施黄绿两种彩釉的,这样的彩釉器称为辽二彩器物。在一器物上施一种釉色的叫辽一彩,通常也称其单色釉。
三彩釉的釉色绚丽,白黄绿釉相间,鲜艳耀眼,非常漂亮。辽三彩琢器的棱角挂釉较薄,在凹陷之处挂釉较厚,但盘碗等圆器则反之。施三彩釉的釉面基本规整,各釉色衔接清晰,无衔接痕,有明显的芝麻开片。
辽代瓷器除“白黄绿”三大釉色之外,还有其他各种釉色。黑釉,亦称乌金釉,色泽油黑明亮,釉质坚硬;棕色釉,和宋紫定釉相近,其器十分名贵;茶色釉、红色釉、蓝色釉,也各具特色;个别器物也有描金装饰的。混釉填别名搅釉,是同时把几种釉混在一起,施于器物上多种釉色的综合反映,有窑变的釉色效果。
以上只是纸上谈兵,真正鉴别还得有足够的经验才行。

2024-05-31 09:08:03 回答

辽代陶器,属于契丹族使用的器物,其胎质颜色较纯正,一般为正灰色,或略偏黄褐,较少青灰色;有黑色陶质。晚期明器较多,胎色较重,为灰色或深灰色。器物胎较薄,质较纯净缜密,胎内亦见有略含杂质的,但不是大颗粒;作为炊具的陶器,则胎内羼砂,而陶色较红或呈灰红色。器物烧造的火候较高,胎质坚致。器底多内凹,底为模制,并多印有花纹,如“钱形”纹、“田”或“十”字等。器表纹饰,主要为篦齿纹,间或配以凸弦纹或弦沟纹;有的器表磨光,灰陶和黑陶均有此做法,尤其黑陶经打磨后,黑如墨染,光可鉴人,非常精美。

2024-05-31 09:08:03 回答

一般消费者对于美术陶瓷艺术品的鉴别因缺乏专业知识面感到有一定的难度,不过,采用以下的几种方法,也许能对陶瓷艺术品的鉴别有一定的帮助。  
1,外观造型必需新颖、别具一格,颜色雅致、釉面细腻、手感光滑的器具,在注重艺术性和装饰性的基础上,也可注重实用性。  
2,以上看下、从里到外、看有无变形、扭曲,有无缺釉、粘釉、磕碰掉瓷及疤痕现象。把陶瓷品放在柜台上,看是否平稳,有无翘曲现象;有口有盖的物品,一定试一下口与盖是否合适。同一规格、型号产品应大小、厚薄一致。  
3,把瓷器放在柜台上、地上或用手托起,轻弹几下,声音清脆、响亮,说明质量好、结实,如声音异常,则说明有裂纹、内伤或破损现象。如大件陶瓷品,还应在不同部位听听声音。  
4,带把、嘴中浮雕类的陶瓷艺术品,如花瓶两边的"耳"等,都是二次成型,也就是说粘到主体上去的。因而应仔细观察这些部位有无间隙、缺釉现象,有无分离感,应注意平滑顺畅自然过渡,无粘接痕迹。  
5,陶瓷上的图案或雕刻上的花纹应完整、统一、清晰、牢固,勾画的装饰金、银线,应粗细一致,光亮美观,如以手帕用力猛擦也擦不掉。单色产品应颜色均匀、色泽一致。  
6,对于成套陶瓷器具,要看好各部分的造型、图案、颜色是否一致、协调、配套。正规产品的底部或包装箱上大都印有商标、产地或厂名。同时还要看包装是否完备、结实,以便携带、运输。

2024-05-31 09:08:03 回答

辽代的陶瓷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及河北等地都曾有发现。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民族风格。辽代陶、瓷器制作基本承袭唐代陶瓷工艺,和北宋中原地区的陶瓷制作工艺属同一系统,低温釉陶以单色居多,三彩陶器亦称“辽三彩”。此外有黑瓷及绿釉器等。

2024-05-31 09:08:03 回答

辽代工匠崇尚写实与表意兼具的风格。他们把卷草、梅花、牡丹、菊花、
莲花、鸟、鱼……通过刻、印、划、彩绘等多种手法在陶瓷上艺术上表现出来,蓬勃自然,生气涌动。我见过一件别致的辽代三彩长盘,就是一个绝佳的彩绘作品,它是先在陶胎上用类似划花的技法,勾画出图案线条,然后在其间施以相应色彩,最后低温烧制而成。盘中排列着三朵正在盛放的海棠花,在周围卷草花纹的映衬上,熠熠夺目,美艳动人,从那几组弧线组成的两侧对称的盘沿,宛如感到那水的波动和荡漾,而那三朵鲜嫩的花便似飘浮在铺满水草的波面上,弥散出一种湿润的淡淡的清香。
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和深情,是辽瓷透给我们的一种朴素的思想。这思想使辽瓷的世界,也许远比想像更丰茂。在一本叫做《古瓷探妙》的书上,甚至还见过这样一幅人物漫画,它是画在一件辽代瓷罐上的,据说这是中国最早的漫画了:两只小脚支撑着一个没有上肢的皮球般圆圆的身子,皮球上扣一个似在摆动的纱帽翅,笔法简括,风格诙谐,显得十分时尚现代,让人忍俊不禁,与今人漫画可谓异曲同工。古人的幽默感自那时就开拓为一个艺术的新画种,并且把它表现到辽瓷上,想来真是令人崇敬。
火为精灵泥为胎。辽瓷之妙,妙在韵味。那是一种北方土地的风土之味,它率直粗犷,朴拙巧慧,沉实敦厚,意远蕴深,飘弥着一股浓浓的草原游牧情调,着实让人回味不尽呢。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5256700515747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