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下怎样鉴定老蜜蜡?



				
				
吃要吃好的
30762 次浏览 2024-06-09 提问
44

最新回答 (4条回答)

2024-06-11 16:32:41 回答

一:所谓老蜜蜡。老蜜蜡:由蜜蜡原石加成各种形态的物件后,并经把玩,品赏具有一定年岁的蜜蜡,称之为老蜜蜡。所谓她的“老”,是加工成型后的年纪老。如果非要把这个老字加个标准,那么我个人的理解是至少80年才勉强称之为老。当然这算不上一个标准,如果50年是一个标准,那么也许会有人反问,79年的是不是就是新蜜蜡了?所以,所谓这个老没有标准,只有对她的理解。新蜜蜡:由蜜蜡原石加工成各种形态的物件,但加工成型后的时间很短,这样的的蜜蜡,称之为新蜜蜡。但是这个“短”字如何理解呢,也许可以理解为:“一月或两月或者一年或两年”,这只是一个比喻,以上的形容只是着重突出这个“新”字的含意。
二:老蜜蜡的真、伪、新、老。以下是老生长谈,很多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很多朋友可以跳过此段。1:去伪存真(1):盐水测试法以饱和盐水,放入蜜蜡测试,真蜜蜡则浮于水面。有一点需要说一下,或许有些朋友测试过,有些蜜蜡是呈半浮半沉的状态,我的理解是这种情况取决于蜜蜡的密度。虽然很多玩家对盐水测试法不屑一顾,但是这种笨拙的方法却可以排除至少八成的假冒。  (2):云纹去伪法非  蜜蜡成份的低级仿品一般用盐水或外观颜色就能排除,但是压制的东西,因为成份本就是蜜蜡,所以就具备一些蜜蜡的颜色和外观,有些肉眼看去甚至有橘皮纹,看  似非常开门,所以从外观看谁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断定排除,那么就要通过透光照射看内部形态来去伪存真,俗称云纹,虽然外观皮壳不易分辩,但是内部形态却  做不了那么自然,把蜜蜡内部的形态形容成云纹特别准确,如同天上云彩,有浓有淡,各式各样,千变万化,任何一块蜜蜡都有独特的云纹,只有相似,没有相同。  真云纹虽多种多样,但是自然而飘逸,假云纹多为向着一个方向的旋转纹路,一定要多看,多对照,真假自然明白。最终一句话,云纹是排除合成压制的必经之路。  以下两图是两块老压制,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具体参照一下:午夜兰花(排除老压制的必经之路):2:去新存老如果我们玩的是蜜蜡,那么不必太过于纠结,而我们玩的是老蜜蜡,这个老字非常重要,这个字仿佛是一道门,没有这个字,就等于你还没入门,以下也是一些老弦重唱,说一下老蜜蜡的一些并不绝对的特征。  (1):孔道:首先要排除小孔的东西,因为百年前制作的工艺较为落后,多数为手工钻孔,钻的孔本就大,又经过多少年的盘玩,线绳的不断勒压,老蜜蜡至少有线绳磨损的喇叭孔或线绳向一侧勒压的钥匙孔。  (2):包浆:包浆是漫长岁月中把玩者经久的摩挲盘玩的手泽。由于经久累月的盘玩,老蜜蜡表面形成一成类似于膜状的光泽。密蜡的光泽的从一种程度相对的证明加工成品后的存世的时间久。(3):  风化纹:风化纹又称橘皮纹,这个名字非常确切,就形象的和橘子皮差不多,仔观之下都是大小不一的点聚合成一个面。风化纹是长期放置、鲜于把玩,没有油、汗  的滋润,阳光空气等对蜜蜡皮壳摧残一种沧桑的表现,所以长期把玩、包浆细腻的老蜜蜡,几乎都没有这种风化纹呈现。类似于人的皮肤,化妆品用的多,就没有那  么粗砺。(4):冰裂纹:冰裂纹又称开片,冰裂是长期在干燥的环境下失水脱水的一种干裂的表现,所以冰裂和包浆也是相对的,长期把玩的包  浆必然好,包浆好的冰裂形成的就慢,如同一块土地,勤于用分泌的汗渍和油渍灌溉,必然不会干裂。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老蜜蜡皮壳无冰裂而孔道有冰裂。有人说过,老蜜蜡玩的就是一个皮壳,这话说的是对的,因为皮壳包含着她所有的历史,除掉皮壳,老蜜蜡和新蜜蜡的内层基本没有区别,所以老蜜蜡玩的不过是舒服的孔道,细腻的包浆形成的宝光,以及含着无限内函的风化和冰裂纹。
以上所说,并不是断定老新一个标准,只是一个相对特征。为什么呢?风化、冰裂则和包浆是相对的。包浆好的自然风化冰裂相对没有严重,而包浆好的必然经过长期的把玩,但是把玩也有一个度,一天盘一柱香的功夫和盘一个时辰肯定是有区别的。而孔道的长期的把玩磨损才会形成钥匙孔,因为孔道的磨损多是绳线的勒压,那么与串的松紧有很大的关系,紧则磨损严重,松则相对磨损较轻。而形成钥匙孔或喇叭孔的必然经过长期把玩,长期把玩必然会形成包浆。所以以上四个并不绝对的特征是相辅相成的。对于一块老蜜蜡有多老、多么老,我们只能根据现有的一些并不绝对的标准来猜测,所以对于老蜜蜡的年份断定准确到了多少年,可以知道那是一件多么不靠谱的事情。
三:老蜜蜡烤色、作旧  1:不得不说的烤色。对蜜蜡的烤色优化处理,是欧洲有相当长的历史了,是做琥珀蜜蜡等珠宝首饰的  一种方法,是一个压、烤等简单物理过程。这些优化处理方式,只是为了增加其亮度和硬度,在本身有价值的蜜蜡的基础上进行小范围的加工处理,在欧洲这种技术  被长期使用,并被认可的一种合理的加工工序。这种烤色多见于一些欧洲回流一些老项链,对于这种烤色的,本人是理解接受的。  但是这种合理  的优化方式在国内已经被歪曲,从而变本加历,程序变的繁琐,注胶;高温恒温烤,化学注色,然后加工成一个不伦不类的东西,即不是新蜜蜡的清新,又没有老蜜  蜡的内涵,好像沦落风尘的女人,浓妆艳抹,俗不可耐,即没有小女孩的清纯,又没有老妇人的韵味。抛弃她,抛弃她。。。。。  2:高人们已经说过的作旧。对于作旧,不必多说,祥见于这两个贴子:那片海:图说关于桶珠的鉴定要点懒人上海:懒人收货归来,发一个对大家都有点用的知识贴
四:老蜜蜡的品相(形状、颜色、蜡质)  1:老蜜蜡的形状如果说老蜜蜡玩的就是皮壳,那么可以说老蜜蜡的追求就  是形状,我想很多人有切身体会,当你有了饼了,就想有枣,有了枣了,还要追求桶。老蜜蜡的形状,从品名和档次上,以及存世的稀有程度上,依次从高到低分  为:球、桶、枣、饼、墩、片。当然这是一个笼统的概括,还有一些特殊的形状,比如说马蹄珠,鼓珠、橄榄珠,以及三通、四通、背云、勒子。  这其中马蹄珠是一个特类,因为球、桶、枣经过长期的把玩磨损,都能形成马蹄状。严格说球珠就是鼓珠,而橄榄珠是枣珠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从目前来讲,墩和片已经没有再分类的必要了。我  们无法穿越时空,所以,老蜜蜡的形状是不可控制的,你现在加工一块八角形的蜜蜡,只能算是新蜜蜡。对此我们只能从现在的形状中选择。但是文玩的魅力就在于  此,我们不断的追求,在现在的状况下向更高冲刺,于是珠子要追求形正,饼子要追求正圆,无论如何,我们都有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更好的搭配,更好的  呈现她们的魅力。2:老蜜蜡的颜色和蜡质之所以把老蜜蜡的颜色和蜡质放在一起来讲,因这两点实在没有什么可以费话的。老蜜蜡的颜色虽然多种多样,但是无非归为三大类,那便是红、黄、花。对于蜡质,透明度越高的,蜡质越差,相对来说,云纹越浓稠的,蜡质相对越好,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花蜡用灯光打不透的原因了。
四:老蜜蜡的居住地。以上的题目,为什么用“居住地”而没有用“产地”两个字,老蜜蜡属于文玩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因为产地两个字,只是蜜蜡出土的地方,换言之就是出生地,而加工成型后,并且传世的才叫老蜜蜡,所以老蜜的出生地可以忽略,需要在意的他加工成型后的居住地。目  前流传的老蜜蜡,部分是穆斯林地区的宗教用品,有些是**的宗教用品,有些是欧洲贵族的装饰品,老蜜蜡因为其居住地的不同,价格便区别很大,**仿佛是老  蜜蜡几个区住地中贵族的像征。标以**二字,便可以理所当然的克价提高几成。终其原因就是因为宗教信仰的迷信色彩,其实我们不妨时常的反问一下自己?我们  玩的是蜜蜡还是迷信?当然无论玩的是什么,都是由你自己来选择的。借用我以前所说的一段话结束这个贴子。尼泊尔蜜蜡和藏蜡一样,都是蜜  蜡,只是因为迷信的关系,藏蜡价格要高一些,这也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但是藏蜡的身份是人给加上的,是泥巴是真身咱不知道,但它绝对没有**的户籍证明。心  中有佛,管他泥巴还是真身皆是佛。不迷信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大喊一句“**老蜡,宁有种乎“?

2024-06-11 16:32:41 回答

蜜蜡是树脂矿化3000万年形成的,产地在波罗的海沿岸,您觉得3000万年矿化的玩意盘多少年给盘老了?要说人手上的油,蜜蜡还真不在乎,人家本身就是树脂能燃烧的。要说汗,人的汗能有波罗的海的海水盐分多么?我建议您不要盲信什么老蜜蜡,这就是一些不良商人炒作的噱头。

2024-06-11 16:32:41 回答

去伪存真     
以饱和盐水,放入蜜蜡测试,真蜜蜡则浮于水面。有一点需要说一下,或许有些朋友测试过,有些蜜蜡是呈半浮半沉的状态,我的理解是这种情况取决于蜜蜡的密度。虽然很多玩家对盐水测试法不屑一顾,但是这种笨拙的方法却可以排除至少八成的假冒。

2024-06-11 16:32:41 回答

鉴别老蜜蜡的方法一、最为简单而又不影响外观的,可在其中一颗的内孔边缘,微刮少量粉末,以强力火机烧之,若属蜜蜡,因其内含丰富矿物质,火烧后会出现延续性红(金)光,否则是塑料的话,会融化。这个是最流行最方便的辨别方法。               
鉴别老蜜蜡的方法二、磨光也有助鉴别是否真蜜蜡。方法是吧蜜蜡置于每分钟万转的打磨布上打磨,若是真货,表面会即时出现光亮反射面,否则就会融解于打磨布上,清晰易见。                
鉴别老蜜蜡的方法三、除外还有两种主观一点的方法,分别为手感分辨法和感观辨别法。在没有火机或者打磨布的情况下,手感也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前提是你比较熟悉蜜蜡),由于蜜蜡内含丰富矿物质,有一定特殊的磁场,置于手心有特别的感觉,特别是修练喻珈一类的灵修人士来说,感觉更加强烈。感观辨别蜜蜡是通过观察蜜蜡的丝纹,折射,爆花,冰裂等现象,以此来辨别,特别是蜜蜡佩戴时间长了会起一定变化的,比如丝纹会改变方向。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5033302307128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