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装修电路设计哪样的好?



				
				
boboyoung1983
65945 次浏览 2024-06-05 提问
133

最新回答 (2条回答)

2024-06-07 20:38:10 回答

、电路改造涉及到空间的定位,还要开槽,所以要提前进行。严禁将导线直接埋入抹灰层,导线在线管中严禁有接头,同时对使用的线管(PVC阻燃管)进行严格检查,其管壁表面应光滑,壁厚要求达到手指用劲捏不破的强度,而且应有合格证书。也可以用国标的专用镀锌管做穿线管。要符合国家标准,标准规定应使用管壁厚度为1.2  mm的电线管,标准要求管中电线的总截面积不能超过塑料管内截面积的40。

2024-06-07 20:38:10 回答

电路改造布线的设计  
   
1、  卧室:  
    
一般应为7支路线:包括电源线、照明线、空调线、电视馈线、电话线、电脑线、报警线。  
    
卧室各线终端欲留:床头柜的上方欲留电源线口,并采用5孔插线板带开关为宜,可以减少床头灯没开关的麻烦,还应欲留电话线口,如果双床头柜,应在两个床头柜上方分别欲留电源、电话线口。梳妆台上方应欲留电源接线口,另外考虑梳妆镜上方应有反射灯光,在电线盒旁另加装一个开关。写字台或电脑台上方应安装电源线、电视馈线、电脑线、电话线接口。照明灯光采用单头灯或吸顶灯,多头灯应加装分控器,重点是开关,建议采用双控开关,单联,一个安装在卧室门外侧,另一个开关安装在床头柜上侧或床边较易操作部位。空调线终端接口欲留,需由空调安装专业人员设定位置。报警线在顶部位置欲留线口。如果卧室采用地板下远红外取暖,电源线与开关调节器必须采用适合6平方铜线与所需电压相匹配的开关,温控调节器切不可用普通照明开关,该电路必须另行铺设,直到入户电源控开部分。  
2、 走廊、过厅:  
    
应为2支路线:包括电源线、照明线。  
    
电源终端接口欲留1—2个。灯光应根据走廊长度、面积而定、如果较宽可安装顶灯、壁灯;如果狭窄,只能安装顶灯或透光玻璃顶,在户外内侧安装开关。  
3、厨房:  
    
应为2支路线:包括电源线、照明线。  
    
电源线部分尤为重要,最好选用4mm2线,因为随着厨房设备的更新,目前使用如微波炉、抽油烟机、洗碗机、消毒柜、食品加工机、电烤箱、电冰箱等设备增多,所以应根据客户要求在不同部位欲留电源接口,并稍有富余,以备日后所增添的厨房设备使用,电源接口距地不得低于50cm,避免因潮湿造成短路。照明灯光的开关,最好安装在厨房门的外侧。  
4、餐厅:  
    
应为3支路线:包括电源线、照明线、空调线。  
    
电源线尽量欲留2至3个电源接线口。灯光照明最好选用暖色光源,开关选在门内侧。空调也需按专业人员要求欲留接口。    
5、卫生间:  
    
应为3支线路:电源线、照明线、电话线。  
    
电源线以选用4mm2线为宜。考虑电热水器、电加热器等大电流设备,电源线接口最好安装在不易受到水浸泡的部位,如在电热水器上侧,或在吊顶上侧。电加热器,目前看好的是浴霸,同时可解决照明、加热、排风等问题,浴霸开关应放在室内。而照明灯光或镜灯开关,应放在门外侧。在相对干燥的地方欲留一个电话接口,最好选在坐便器左右为宜,电话接口应注意要选用防水型的。最好在坐便器旁再安个排风扇开关。  
6、客厅:  
    
客厅布线一般应为8支路线:包括电源线(2.5mm2铜线)照明线(2.5mm2铜线)、空调线(4mm2铜线)、电视线(馈线)、电话线(4芯护套线)、电脑线(5类双脚线)、对讲器或门铃线(可选用4芯护套线,备用2芯)、报警线(指烟感,红外报警线,选用8芯护套线)。  
    
客厅各线终端欲留分布:在电视柜上方欲留电源(5孔面板)、电视、电脑线终端。空调线终端欲留孔应按照空调专业安装人员测定的部位欲留空调线(16A面板)、照明线开关。单头或吸顶灯,可采用单联开关;多头吊灯,可在吊灯上安装灯光分控器,根据需要调节亮度。在沙发的边沿处欲留电话线口。在户门内侧欲留对讲器或门铃线口。在顶部欲留报警线口。  
    
客厅如果需要摆放冰箱、饮水机、加湿器等设备,根据摆放位置欲留电源口,一般情况客厅至少应留5个电源线口。

扩展回答

电路设计

麻烦前辈们给小弟指条路,在脑海里只有自己要设计的电路图功能,把我的积分全压上了,希望来个真诚的大哥,回答经常保证追加,单个的电子元件我知道它原理,但是在实实在在设计电路的时候,在不参考别人的电路图的情况下该怎么设计、什么时候该用运放。我是大四的学生了,谢谢。对电路中的电阻和电容的容值大小怎么确定,有很大的困难、什么时候用三极管请问在进行一个电路设计的时候,复制黏贴答不对题的不麻烦了

家庭装修电路怎么设计

请问家庭装修电路该怎么设计?谢谢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902480125427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