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橄榄核雕名家排名?



				
				
默然回首千百度
5724 次浏览 2024-06-07 提问
32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09 04:06:44 回答

大师谈不上,名家倒是有一些。
舟山工艺品厂简介:
1970年由钟年福发起并成立任第一任厂长。发起人还有殷小男(殷丽娟的父亲,殷根福的儿子)、殷小妹(殷小男的妹妹)、须吟笙等人。在1970年成立的时候有3、40人,不是只有橄榄核雕,还有石雕,接的订单都是海外的订单,大部分出口到日本。在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后,大部分厂员都出去自己雕刻,导致订单无法完成,慢慢就解散啦。现在的许多大家都是在厂中学习的,如周雪官、谢才元、周泉根等。
 
东山工艺美术厂简介:  
1973年由钟年福成立,当时有许多女工全在东山厂,有大家所熟知的须培金、钟秀琴、周麟凤、钟菊英等人。和舟山工艺品厂一样是接收海外订单的,也在改革开放后无疾而终。但可以讲这两个厂子为舟山现在这么蓬勃的雕刻产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须吟笙
1924年生人,师从殷根福,写意罗汉头的鼻祖,罗汉头的山峰,他的罗汉头受到舟山所有雕刻者的肯定。殷丽娟是须吟笙的唯一在舟山工艺品厂一带一出来的徒弟(这一点鲜为人知)。其早年从事过木雕、石雕、牙雕,在橄榄核雕中除了雕刻罗汉头之外还有伟人头像为大家所知,还有一些其他题材的单子,但留存的已经很少。曾在舟山工艺品厂成立后在其中指导厂中学徒,可以说现在青壮年的雕刻者基本上都被其指导过。其作品特点突出,无人能仿,现年岁已大,基本不能再从事雕刻啦。
 
钟年福
1927年腊月三十生人,故名年福。14岁开始学习雕刻,师从殷小男,1970年成立舟山工艺品厂,1973年4月7日成立东山工艺美术厂。可以说为舟山的橄榄核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钟老刀法粗旷,作品特点鲜明,为了爱好而雕刻,受到舟山雕刻者的尊敬。无人能出其右。也从事过木雕和石雕等其他材质的雕刻。大女儿钟菊英(在89年后就不从事雕刻因为眼睛不好)、大儿子钟耀源(在十多年前就不从事雕刻)、二女儿钟菊仙(现在还在从事雕刻)。开门徒弟是钟火元、其他徒弟有谢才元、钟秀琴、周雪官、须培金等,在舟山工艺品厂时指导过很多的徒弟。代表作品就是十八罗汉头。
 
钟火元
1948年生于舟山村
1964年师承钟年福学艺橄榄核雕
1970年参加集体创办的舟山村工艺厂
1971年调入光福乡红木雕刻厂
1972年光福红木雕刻厂橄榄核雕车间创办人之一,任车间主任、质量检验员、业务推销员、原材料采购员
1990年成立核雕工作室至今
曾获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吴中区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
助理工艺师
2007年橄榄核雕手串“十八罗汉”获得第42届国际旅游工艺品“金凤凰”设计大奖赛优秀奖,评比和发证单位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谢才元
1957年生人,1973年进入舟山工艺品厂学徒,通过自己的努力练就了雕刻技巧,81年左右开始自己创作,其现在正当壮年,作品非常成熟。其作品十八罗汉头能看到须吟笙老先生的影子。主要作品是十八罗汉头和吉庆有余等题材,在舟山工艺品厂时曾和须吟笙合作雕刻108粒罗汉相。开门徒弟是朱红为,还有徒弟陶菊英、徐月明等。
钟秀琴
1959年生人,师从钟年福、钟元庆、须吟笙。1973年进入东山工艺美术长,与须培金和周麟凤同时开始学习核雕,可以讲是舟山女工的代表人之一,受到老一辈核雕作者的推崇,女工的细腻中能透露出钟年福的粗旷,须吟笙的写意和钟元庆的工整,可以说是集大家之所长,代表作品是走兽十八罗汉、走兽八仙、圆雕云彩八仙及许多题材的单子雕刻。
 
周泉根
1959年出生于核雕之乡舟山村。师从顾仁笙,曾工作于舟山工艺品厂,在近三十年的工作中又不断的深挖创新,终获成功,创立了一种自己独有的风格。尤其是在十八罗汉头这样很能体现一个艺人的基本工的题材上更是力求完美,并且对原料的要求也是及高,在1993年开发出铁圆核、大四花等这样核质非常高的原料。从不让一条质量不好的作品流放到是市场上。在近三十年的艺术生涯中,虽然他本人也很少提起,但他确实带出了不少优秀的徒弟,并且他的许多徒弟(如胡君伟、萧艳萍、殷晨月等)现已扬名核雕界。他的代表作品就是十八罗汉头,各种规格都堪称精品,从1.1cm~3.5cm,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1cm小籽和2.5cm铁圆核罗汉头,表情丰富、刀工细腻、神态各异。
 
周麟凤
1961年出生,周泉根之妻,同周泉根一起加入舟山工艺品厂(当时有周雪官、须培金夫妇,周泉根、周麟凤夫妇,谢才元、钟秀琴夫妇),刀法精准而细腻,现在为了丈夫和爱子作出了非常大的牺牲,放弃了核雕工作,专心在家照顾爱人和孩子,非常可惜,只是在家务闲暇的时候雕刻一些小挂件,现在除了一些“寿桃”之类的小件,在市场上很难见到其作品。
徐月明
1964年生人,自学成才,80年毕业之后开始从事核雕的学习和雕刻,使用的原料非常好,工手非常细致,而且有创新性,作品不俗气,在其作品阿福上就能体现出他的与众不同,所以他的阿福受到众多核雕爱好者的喜爱。代表作品有文财神、武财神、福禄寿、观音、关公、以及众所周知的阿福。
徐益明  
1971出生在苏州,曾经参过军,做过生意,并且是中共员,如此复杂的经历之后还能静下心来从事雕刻很不容易,1998年开始学习核雕,师从周建明,2003年开始自己创业,其以往作品有非常浓重的殷派风格,固化,传统,刀工规整,传统题材非常之多。现而今他已经另辟新路,创作了许多新颖的题材,而且悟性很高,在作品中能充分体现心中所想,能化平面于立体,化呆板为灵巧,使作品活起来。主要作品有八仙系列,十八罗汉系列,观音,钟馗等。现创新作品有十八包衣罗汉和浮雕八仙过海。

2024-06-09 04:06:44 回答

缪小明
  1972年出生!苏州吴中区光福镇舟山西支人。18岁父亲学木工手艺。自幼酷爱画画,因受舟山传统工艺核雕刻的感染,业余时喜欢在不到一寸长的橄榄核上雕刻。30岁那年,他白天干木工,夜晚学雕刻。很快,做成了第一件橄榄核———财神爷。60元,小明的第一件作品就卖了60元!40天雕一件。
  对橄榄核有着天赋和灵感的缪小明果然成功了。自此开始,他每天夜里坚持雕刻,手艺进步飞快,点名要货的人越来越多。缪小明的精雕作品从整体形象到镂空精雕,也随着供不应求的市场,身价猛涨,从几十元渐渐卖到几百元,直至8千元。终于,他在2003年正式与木工“脱离关系”,专职做起了橄榄核雕刻。
  一个小小的橄榄核,在缪小明手里最起码要泡上40天;每天在缪小明的手上要呆上十几个小时。小明的橄榄核精雕作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艺术内涵,巧妙构思,精雕细刻,可称“橄榄核上的工笔画”。“红楼梦”、“八仙过海”、“福禄寿”、“西厢记”、“宝莲灯”、“三国故事”、“牛郎织女”等等,无不雕工细腻、精美,人物造型逼真动人,似一幅幅精美的工笔画,展现在世人眼前,是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等待缪小明橄榄核精雕艺术的人越来越多,缪小明依然不紧不慢地雕刻着。“对不起,请您耐心等等,我一年只能做10个。”这句话成了他的口头禅。
  曹福英
  苏州市高新区东渚人,艺名英英;女,64年生。一直从事苏绣;这几年苏州核雕刻的兴盛让她对橄榄核雕刻有了强烈的兴趣;于是她放下绣花针,操起了雕刻刀,开始尝试橄榄核雕刻。凭着自已的爱好在没有正式请酒拜师的环境下,一个人在家研究起橄榄核雕刻,在短时间内由一个绣娘转换成了一个橄榄核雕刻艺人,她的作品发展潜力极大,进步明显,一上市就得到了很多玩家的赏识;是很好的送礼,把玩,收藏之选。
  钟锦德
  生于“香山匠人”雕刻之乡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80年代拜胥口香山匠人、民间雕刻家李兴根为师傅,学习红木雕刻技艺。在二十六年的雕刻艺术生涯中,有自己的刻苦钻研、虚心好学、奋发向上、完整掌握了一套红木雕刻的步骤,技法、刀法、加上不断的学习传统美术理论、现代设计理念,拜访一些著名的画家、学者、艺术家、全国的一些著名木雕艺人及其他门类的传统工艺美术家,参加大型的艺术展,更加深了自己作品创作的灵感与思路,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内涵。使自己的雕刻艺术道路越走越宽,并不断寻找红木作品与市场需求的切落点,开发了一批市场销售好的产品。在二十六年里发展和培养了一批年青的雕刻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共创作设计紫檀、红木雕刻优秀代表作品380多件。在继承前辈艺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具有苏州独特的空、松、玲、巧的雕刻手法,选用名贵的紫檀木、红木材料精雕成的作品。有传统人物、动植物造型、文房四宝、仿古船模、雕刻挂屏、台屏、地屏及仿明清家俱,其代表作品曾多次在国内获国家级、省市级金、银、铜奖。代表作品大型红木雕刻《堂名担》分别被中国昆剧博物馆(苏州戏曲博物馆)、台湾戏曲博物馆收藏。紫檀木雕《释迦牟尼头像》《观音头像》《五子戏南瓜》等作品经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政府新闻办公室选定赴法国巴黎参加2003年中法文化交流年锦绣江苏——江苏工艺美术精品展。作品讲究个人率性之作,呈现自得自在之精神,达到“绝无烟火杜兰香、昆吾锋尽终难似”的意境。
  2003年被联合国技术信息组织中国国家分部授予“国际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04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雕塑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雕刻艺术大师”“德艺双馨雕刻艺术大师”荣誉称号。2005年被中外名人研究会授予2005年中国“艺术名人”称号。2006年被苏州市宣传部、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苏州市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苏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苏州市总工会授予“苏州市钟锦德紫檀木雕刻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2007年被江苏省政府授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称号.2007年9月被苏州市政府授予“苏州市民间工艺家”荣誉称号。个人事迹:载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共和国建设者档案》、《中国当代名人》艺术名人卷、《苏州工艺艺术篇》。
  1、2004年,红木雕刻大型作品“红木堂名”被中国昆剧博物馆收藏。
  2、2004年7月4日,紫檀木雕“观音献礼”被姑苏晚报选入28届世界遗产大会委员会珍藏版。
  3、2005年2月27日,参加由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江苏省卫视(1860新闻眼)主办的  “我爱我家,走进江苏民间艺术家最具人气家庭颁奖”,荣获“我爱我家走进江苏民间艺术家参与家庭奖”。
  都传恭
  现年68岁的都传恭说,他从9岁开始跟祖父都兰桂学习书法、绘画、核雕、篆刻等,后来,渐渐对核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学后就工于潍坊嵌银厂,心里始终放不下的还是核雕。他创作的作品“乾隆下江南”、“九龙戏水”、“十八罗汉”等受到人们的好评。其中最经典的是他用核皮刻制船上的锚链30多环,每环米粒大小,环环相扣,活动自如。还把核雕作品镶嵌在小屏风、红木百寿杖、鼻烟壶等各种红木器具上,观者无不惊叹。都传恭说,民间艺术大师称号是对自己的鼓励,  他更希望将手艺传给热爱民间艺术的年轻人。几十年来他授徒若干,书写了核雕的教学资料,到全国各地做现场表演。
  张良
  苏州光福人,87年生,2005年师从陶菊英从艺橄榄核雕刻。擅长雕刻各种浮雕的手链。
  杨洪武
  河北省秦皇岛市民间艺人杨洪武,男  ,1961年1月出生  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从事核雕创作20余年,作品多次被国家、省报刊发表,精品被海内外爱好者收藏,1999年9月参加首届河北省民间艺术节获一等奖。
  杨洪武自幼喜好美术,曾靠自学钻研了国画、连环画、书法、篆刻、印雕、木雕、石雕等技法,从1982年开始探索核雕,用20余年时间抢救、挖掘这一古老技艺,作品逐渐由粗放转向精巧,由古朴转向讲究立意和主题上来,并随着时代节律,赋予新的内容,使之为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作品多次在省和国家级报刊上发表,部分精品被海外和国内爱好者、朋友收藏。其中:表达华夏儿女喜庆香港回归祖国的核雕作品《喜迎香港回归祖国》,1997年6月11日,被中国文化报刊登;表达亿万球迷盼望中国足球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核雕《心愿》1998年8月21日被中国体育报刊发;展示秦皇岛市旅游景观及传说的系列核雕,2002年6月19日被中国旅游报《精品橱窗》刊发。此外还有"白蛇传"、"坚持晨练,为2008北京奥运加油"、"海螺仙子"、"寿比南山不老松"、"呼唤""嫦娥奔月"、"万众一心抗击非典"等作品也分别被国家和省级其它报刊发表。他撰写的核雕技艺心得,《核雕创作漫谈》一文,被河北文化杂志(98、11)发表。
  宋梅英
  在05年举办的江苏省首届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博览会上,舟山核雕艺人宋梅英雕刻的橄榄核雕作品“乘风破浪”,获得“迎春花奖”,成为展会上为数不多的核雕获奖者。
  宋梅英雕的“乘风破浪”比大拇指还要小,用尺一量,长4.5厘米、宽2厘米、高2.1厘米。仔细一看,船分上下两层,共有8扇窗,每扇窗都能打开。船上是密密麻麻的人,一数,共有29个人,一个人只有一粒黄豆大小,但每个人的五官清晰可见。船上还雕有牡丹等饰物。老宋说,“雕这件小玩意,人工花了20多天。”
  她的父亲是宋水官老先生,是吴中区太湖度假区香山街道舟山村6组的农民,也是舟山核雕的代表人物。
  宋梅英雕的单粒核雕佛头、双面罗汉头、大肚弥勒佛等作品已成为上乘之作。
  李剑
  李剑,1970年出生,天津人,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是核雕界的学院派代表。大学毕业后曾经从事大型雕塑,后来迷上橄榄核雕,他的创作风格带有明显的雕塑痕迹,人物刻画显得粗犷、写意,刀法凝重,他创作的《达摩》、《钟馗》、《关公》、《马三立》、《萨达姆、拉登、布什》、《渔翁垂钓》等作品都是难得的精品。
  李见东
  苏州市中区光福塘村人。国际级大师钟锦德之高徒,苏州市高级工艺美术师,核艺轩主人,核雕缘俱乐部会员。其很多作品多曾获过奖。05年开始在木雕刻之余同时从事橄榄核雕刻,其作品多让藏家收藏,少有流入市场。
  梅芬
  熟悉的人多叫她阿芬,女性。光福福利村下绞人。63年生,能画,擅写;擅长各类挂件的雕刻。以做七星手链为主。
  姜中华
  姜中华  字秋生  号溪客  已酉年生(  69年)  于湖北,  自幼酷爱金石书画曾就读天津书画学院  工作之余喜好雕刻  ,竹木作品曾获省市大奖  竹雕高浮雕作品【松鹤延年】被日本友人收藏  ;06年的一个偶然迷恋上了核雕艺术  经过三年的潜心研究  完成了桃核雕刻作品【五百罗汉】。罗汉的表现个个表情丰富  ,雕工细腻,  现正  在尝试橄榄核的雕刻。
  核雕牛阿刘
  核雕牛阿刘本名叫刘磊(小名阿牛)1981年9月23日生于湖北老河口,男,艺名文石阿牛.从小喜欢画画.喜欢音乐.艺术.走上核雕之路纯属缘分..学生时代未能如愿走进专业艺术院校..学计算机大学毕业..后从事计算机补助设计..由于家庭原因.为了谋生.回家开小店,闲暇时间爱上了核雕,凭靠对核雕无限的热爱..自已一个人利用网络学起了核雕刻,做核雕刻纯粹是因为爱好,自娱自乐。
  陈素英
  女,1958年出生,工艺美术师,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苏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核雕项目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自16岁学艺从事象牙、橄榄核等雕刻已有30余年,擅长橄榄核透雕系列核舟、山水、亭台楼阁及圆雕人物,经长期探索、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核雕艺术风格。刀工隽秀、线条流畅、精细入微、作风写实的“陈派”,驰誉海内外。
  明代魏学伊的《核舟记》一文,记载了明代天启年间常熟艺人王叔远用一枚小小核桃雕出一件《东坡泛舟赤壁》的核舟。核舟精细入微,人物神态逼真传神,令人叹为观止。然而,除原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外,其技艺已经失传。为振兴民间艺术,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遂萌发了复刻核舟的计划。在学习、借鉴明王叔远的核桃雕、清陈祖章的橄榄核雕《东坡夜游赤壁舟》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南北兼容,历经三年创作了《苏东坡泛舟赤壁》,过后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创作了《八仙过海》、《渔家乐》、《戏舟》等系列橄榄核透雕舟几十种。《核舟记》的复活在艺术届和收藏界激起了强烈反响。为纪念苏州成功举办世界遗产大会,精细制作的《虎丘》层次分明,韵味深厚,在技艺、内涵上都有所发展和创新。
  作品在国际性艺术节上屡屡获奖。《苏东坡泛舟赤壁》于2002年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术品展上获金奖,且连续在2002、2003、2004、2005年上海国际艺术节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获金奖;2004年作品入选苏州市“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于2005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组委会颁发的“创新艺术金奖”;作品《闹元宵》于2006年第三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不少作品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省、市及地方电视台争相拍摄报道,台湾三立电视台慕名前来,特拍摄橄榄核雕艺术专题片,该片在台湾播放后掀起了橄榄核雕刻的收藏热潮。
  现被编入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冯骥才为名誉主编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大辞典》,中华文艺家协会授予杰出荣誉功勋会员。
  洪晓清
  73生于苏州香山,93年始跟其娘舅徐惠根学习雕刻。03年始:专业从事橄榄核雕刻。擅长人物,动物,花草,鸟类,八仙等。其作品做工精细,极具收藏价值。
  李智勇
  艺名木子。2001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从事教育业,酷爱造型艺术,接受了系统的美学理论学习和造型训练。对橄榄核雕刻有着特别的爱好,自2009年始:业余时间开始雕刻橄榄果核,将所学运用到核艺创作中。
  徐志军
  徐志军,安微利辛人;1978年生于永兴镇程湖村的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对雕刻有着一种特别的爱好;爱画画。
  于1996年到苏州拜当地核雕代表人物--核雕艺术大师周建明学习核雕;2001年再投身到上海一家建筑雕塑公司研究雕塑;现以核雕刻为主要职业,擅长雕刻十八罗汉。
  丁国良
  出生于香山匠人聚集之乡--太湖度假区舟山下中村。丁国良从14岁开始学木工手艺,核雕是舟山村的传统手艺之一。但在上世纪80年代,核雕只是作为一种手工艺品向国外出口,在国内销量很少。因此,丁国良虽然也正式拜师学了一年核雕,但并没有将其作为谋生职业。1998年的一场车祸让丁国良成为了三级残疾,同时也给他开辟了另一条人生路---核雕。"这条路与其说是自己选择,不如说是无奈中逼出来的。"在出了车祸后,无法再从事外出的木匠行业,而这门埋头苦干的核雕手艺特别适合行动不便的他,因此他重新捡起了这门几乎荒废了二十年的手艺。
  由于腿残疾行动的不便,也给丁国良带来了一个好处:比较静得下心来在方寸之间琢磨手艺。核雕主要讲究手法,丁国良拿着一套刻刀在橄榄核上刻下罗汉的整个面部,罗汉的眉、眼、发、口、唇等面部器官都清晰可见,特别是罗汉的牙齿细如发丝,也是仔细地一个个地刻出来。雕刻者的手艺是影响核雕价格的重要因素。丁国良经过几年潜心研究,雕刻水平在核雕界小有名气,他的作品是用纯刀工雕刻,不打磨,不抛光,已经自成一派;在苏工核雕艺人中成为了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凡是有他名字的核雕在同类产品中价格已经高出一截。他的作品已经必须付了订金,才能拿货。他雕刻的作品单面十八罗汉采用大籽铁头核,选料精良,大小一致,颜色相同,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是送礼、收藏之上品。
  虞伟东
  苏州舟山村西塘村人;生于1969年;自小喜爱雕刻,师从过很多核雕名家,深得苏州核雕的精髓,对人物雕刻有独到的功力;尤其以观音为主,其所雕刻之观音线条清晰,布局合理;造型生动;深受藏家的青睐;其代表作有:童子观音,胞衣观音为主。
  周春义
  苏州核雕后起之秀  --新一代核雕刻代表人物:
  周春义是核雕界的后起之秀,1986年生于舟山村这个核雕之乡,小时家境贫困,很早就弃学从艺,入门导师是其父周泉兴,曾经师从周泉根、萧艳萍、周雪官、须培金,他的作品能拥有自己独立的风格,不落俗套,尤其在单面罗汉头这个题材上他要求自己十分严格。年轻、有朝气,肯创新,悟性高。他的人物雕刻形象饱满,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他的作品总是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受到核雕藏家和玩家的推崇。早时苏州核雕刻中没有双面罗汉手链这个题材,双面十八罗汉手链这个现在广为让核雕刻玩家喜欢的题材是周春义的创意,是他第一个做了双面十八罗汉手链的题材后很受玩家喜欢直至广为流传到了现在的学核雕刻的必修课。

2024-06-09 04:06:44 回答

你好,橄榄核名家有:钟勤锋、丁国良、胡君伟、陆小琴、周义清等钟勤锋  1975年生于舟山村,钟火元次子,自幼受父亲艺术熏陶文玩天  1992年随父学艺至今,其主要作品有“七星高照”、“钟馗”等.  曾获  \苏州市涡区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9626388549804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