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说说怎么鉴定古玉?



				
				
独家记忆159
53013 次浏览 2024-06-09 提问
137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11 23:36:01 回答

A、玉器几乎都有沁色。考古发现证明:玉器超过一百多年就会产生沁色,所以出土玉器几乎都有沁色,很少例外。当然,受沁的速度还要视玉质本身的质地以及坑内环境而定。玉质好的,受沁就慢;玉质差的,反之。干坑、水坑受沁较慢,湿坑、坑内物品腐烂厉害的,受沁较快也较严重。
  B、沁色变化丰富,分布不固定,过渡自然,深入肌理,有层次感,并伴有土蚀、缝裂(通常说的出土玉器“十玉九裂”)、灰皮等现象,用水把外表泥土冲掉后,玉器表面会很干净,绝不会脏乎兮兮。玉器的边缘沁色深,内部浅。这说明沁色是先从边缘侵入,然后慢慢渗透。人工作色则呆板,浮浅,均匀,无变化。伪品外表故意沾上些杂物、泥土,烂铁块、烂铜渣等,弄得脏乎乎,貌似土锈。我接触的许多古玉中,类似瓷器上那种土锈的现象是很少见的。

2024-06-11 23:36:01 回答

你好,鉴别高古玉的方法是
1,断新老:器物的钙化,沁色过渡自然,并且深入肌理。(短时间作假,绝对不会如此)    
2,看包浆:古玉除了被腐蚀外,都会有包浆,最重要的是,打孔及刀工中的包浆应该与外面的包浆一致,并且浑然一体。有的还会有局部的氧化突起同时存在。
3:盘玩时,有钙化的地方会慢慢的变回玉的本性,根据钙化的轻重,时间有长有短;上面的沁色会逐渐变浅,但不会消失。

2024-06-11 23:36:01 回答

1、出土玉器都有阴阳面,因为受地湿地热矿物质等的影响,阳面变化较阴面变化小,也就是钙化、沁色、腐蚀等比阴面差。
2、看反光,因为古玉是手工加工而成,由于用力不均,加工面由很多细小的面组成,所以迎光看时,会有不同的反光。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777609348297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