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冶石瓢和景舟石瓢有什么不同?



				
				
不服沙拉
40925 次浏览 2024-06-22 提问
141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24 06:55:53 回答

为了方便,暂且称“景舟款子冶石瓢”为A,“景舟石瓢”为B。
一,壶身对比      A,壶身是较为明确硬朗的三角形形体,底部和腹部线条比较平滑,壶口较小,比较秀气,亭亭玉立;B,线条比较饱满,底部和腹部是小弧面,连成较为圆滑的圆锥体,壶口较大,降低了总体重心,产生一种横向感觉。        共同点:三角形要运用得当,恰到好处,感觉刚中有柔,和顺有劲。所有的部件都将围绕这个三角形形体展开。
二,壶把对比      壶把的安装,A的把形是较为明确的三角形,非常有力度且比较张扬;B的把形三角形比较弱化,相对粗大一点,但也不失力度。      共同点:壶把要与嘴对称,把内外都是和顺流利的三角形线条,把头与壶体结合与嘴相同,自然流畅。(把手的横断面外圆内平似圆头三角形)把握使用舒适。
三,壶嘴对比      A的壶嘴细长,B的壶嘴粗大,      共同点:都是直筒暗嘴,我们称之为“钢管嘴”,形象的说就像一段剪下的钢管,挺括有力,至嘴端1厘米左右是直形,但视觉上看起来似有些喇叭形,这是视力的  错觉。长短、粗细的比例恰当,嘴的角度恰到好处,面要平整,内孔要圆,嘴内径是出水口最小,越往里越大,这样出水冲力有劲。
四,壶底对比      A的壶底比较平坦,但不能内凹,圆形三足是暗接的,过度要和顺流畅;B的壶底有一定的弧度,三足称围棋足,形如围棋子,足与底面结合是明接的,清晰利落。      共同点:底部三足位置呈等边三角形,要求匀称不偏,使整体统一,显示出一把壶的神韵齐全,风度大气,实用大方。
五,钮盖对比      A的壶盖比较厚实,钮为弯管形,与盖的交接处是暗接,B的壶盖较薄,盖边圆润,钮为散开的三角形大钮,更具圆弧感,与盖的交接处要似明似暗,看得清但不明显;      共同点:盖上的桥梁的钮是最关键之处,高矮跨度都要有符合比例的形,变化较大,钮的两侧对称,处理手法难度较大,需耐心才能达成。钮的内孔是三分之二个椭圆,钮的外形呈三角形,和壶身一致保持连贯,共同塑造三角形的基本几何体型。
子冶石瓢而非子治石瓢。石瓢的一种,最古朴的石瓢造型.子冶石瓢为瘦瓢。应该是清道光年间一个叫瞿应绍的人  字子冶。瞿应绍(1780-1850)字子冶,一字陛春。号月壶,又号瞿甫,又自署老冶,室名敏秀堂。上海名士,清代道光间贡生,官玉环同知。善诗文,精画竹,浓淡疏密,错落有致;又擅刻印  ,好收藏古器物,能鉴别金石文字。曾设计制作紫砂茗壶,他在壶上作书绘画,别具风格,为世人所重,人称“瞿壶”。他和陈曼生一样,对制壶艺术都作出十分重要的贡献。

2024-06-24 06:55:53 回答

子冶石瓢:此壶型清楚的表现出来了三边形的流转变动和灵巧高明组合,身筒延伸为一个大的三边形,把为三边形,盖延伸为三边形,三椭圆足也构成三边形,流、把与身筒也构成了的三边形。这些个三边形立体而有机的组拼凑。骨格清奇,美丽不俗气俊秀爽朗,每根线条锋利如刀,清爽有力量。  
景舟石瓢:顾名思义,景舟石瓢,是由顾景舟预设制造的,呈椭圆形,上窄下宽,颇具备分寸感,壶身丰满,虽型制为几何型,但每根线条饱含了柔润,景舟石瓢充分了展出了线条的软而韧度。

2024-06-24 06:55:53 回答

不是子治石瓢,是子冶石瓢。。  相比其他石瓢,子冶石瓢以骨干为美,整个身桶充满了力量之美!“石瓢”是紫砂传统经典款式,型态雅致,舒展挺拔,端庄稳重,刚中有劲,敦实调和。曼生铭“不肥而坚,是以永年”。历代名家制作较多,但每人风格各异,各家的“石瓢”尽管面貌稍有差别,但其整体三角形、底置三足、其盖桥钮却是构成“石瓢”的基本要素,在我们来说是永远做不完的形(还有掇球、仿鼓、掇只等)。意思是说这些形很受行家喜欢,虽历经几百年还是推崇倍致,一直延续下来。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034278869628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