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出土过程是怎样的?



				
				
洛雪吟风
1189 次浏览 2024-06-05 提问
75

最新回答 (4条回答)

2024-06-07 05:52:58 回答

只要是出土文物都不能交易,根据《文物法》规定领土、领海出土的文物都属于国家,不能交易。如果公开交易的文物必须有明确的收藏记录

2024-06-07 05:52:58 回答

首先说我不是在国内学的考古,  学的时候也并没有多少笔头上的东西,  基本都是从实验室和现场得到的经验.  一些用词或者做法也许不是很恰当,  我就照着我的实际认知来说吧.  
总体来说考古的作业环境并不理想,  而且如果工程较大的话一般也不一定有完美的条件第一时间全局转移.  如果在作业之前没有对土层,  空气,  盐度以及对浸泡文物的水样进行测定,  那么在作业的过程中由于环境的改变,  文物[不管是尸体骨植矿物漆竹木石]都会发生无法预料的瞬变.  所以在开始"动手"之前会要求对现场环境进行采样,  给以后的保存制造一个拟态的标本.
真正等文物出土的那一刻,  所有的保护工作都要在基于简洁有效的前提下进行操作.  因为出土之前文物是长期放置在一个少光/无光,  深埋,  缺氧,  湿度也比地表大很多的一个环境中,  [味道往好了说是蔬菜大棚或者新挖好的地窖],突然的环境改变就会打破文物本身的稳定性.
如果按分类来保存出土那一刻的文物的话,  木漆竹器会用化学试剂冲洗,  实在没有条件可以用浸泡过试剂的软布包裹.土质纸质皮革质都会第一时间进行保湿以及空气隔离,角质和陶制[不管有彩没彩]会用溶剂浸泡加固,[有点像给陶瓷抹蛋清加固的民间验方],金属要尽快剔除附着物,否则会加速细菌的繁殖.
其实保存手法都是为了给文物一个相对稳定的拟态环境,  同时进行相当必要的杀菌,  上保护试剂,  抽取容器的空气或者加入其他化学气剂,  这些都是为了让文物的整体质量最大可能的保持不变.
所以就像杜宁说的那样,  要有针对的进行保护,太细致的东西我也不太好说,  半瓶晃的新手,毕竟没有到真正大牛的份儿上.  但是我个人认为不管出土的东西有没有经济价值都应该受到保护,  木石器矿骨都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2024-06-07 05:52:58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很复杂,因为各种类型的文物,其保护方法是不一样的。简单地说,首先要防止其在出土后的环境中继续损坏(如漆器脱水、青铜器除锈等);其次要根据文物本身的造型,或参照同类型文物进行复原(尤其是陶瓷类、青铜类;丝织品、书画应妥善装裱);另外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因为研究是对文物最重要的保护,文物出土后的最大价值也是供人们研究。你所说的三步骤我无法回答,仅仅谈谈我个人的看法,见笑!

2024-06-07 05:52:58 回答

搭建好用于提取,保证稳定性的台子,对串饰依存的土层进行加固,之后进行遮盖封护;填充材料,上套箱,最后小(ci)心(ya)谨(lie)慎(zui)地把套箱连同里面的那一大堆玩意儿从墓壁上搞下来,运走。清理完成之后的样子,当然这还没完,还有一系列后续工作来保证文物的安全展示与储存。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9182000160217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