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串个数有什么含义?



				
				
豪门小慧子
75194 次浏览 2024-05-31 提问
26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02 17:36:49 回答

手串颗数的含义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百零八颗:  是最为常见的数目,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百八烦恼的内容,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总的来说,六根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又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十八种,计三十六种,再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千零八十颗:  按天台宗理论,十界无不性具善恶,故一千零八十数目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十界”表示整个迷与悟的世界。这类的水晶饰品一般都是直径比较小的水晶。
 五十四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阶位,再加上四善根位。  
四十二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
 三十六颗:  无确切的含义,通常皆认为是为了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其中蕴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同。  
二十七颗: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二十七贤圣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
 二十一颗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十地”见“五十四颗”一段,“十波罗蜜”见“弟子珠”一段的介绍,兹不赘述。而“佛果”指达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十八颗:  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十四颗:  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

2024-06-02 17:36:49 回答

一味蕴:梵文Eka—rasa—skandha意译,经量部所立的一种无始以来一味延续之细微意识,以作回的主题,谓其具有受.想.行.识四蕴.辗转和合,转成一味,近于婆罗门教所说的回主题神我。
两颗:调和之数(本没有两颗的解释,但是自本人修行来未见两颗之数,一般在讲究上,一对的一般都是调和之数,类似阴阳成双的意思,这里本人自行加上了)
  三颗指三宝: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
  四颗指四缘:旧译曰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新译曰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
  五颗指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六颗指六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叫六门。
  七颗指七妙法:又作七法.七知.七善.七善法。及知法.知义.知时.知足.知自.知众.知尊卑。
  八颗指八:八正道也。
  九颗指九世:过去.未来.现在各具三世,合为九世。
  十颗指十利:指散见于诸经中之种种十利。
  十一颗指十一力:谓阿弥陀佛加持念佛行者之十一种力用。及大慈悲力,大誓愿力,大智慧力,大三昧力,大威神力,大摧邪力,大降魔力,天眼远见力,天耳遥闻力,他心彻鉴力,光明遍照摄取众生力等,以此十一力故,尽除一切魔事。
  十二颗指十二因缘
  十三颗指十三力:一因力。二缘力。三意力。四愿力  。五方便力。六常力。七善力。八定力。九慧力。十多闻力。十一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力。十二正念.正观诸通明力,即成就正念.正观六通三明之力。十三如法调伏诸众生力
  十四颗表示观音菩萨的十四无畏。
  十五颗指十五尊:真言行者身上应安布之十五尊
  十六颗指守护般若经及其持诵者之十六尊夜叉善神。
  十七颗指十七净土。
  十八颗意义与一百零八相同为便于携带,遂六分之为十八,寓大于小而已。
  十九颗指十九说法:观世音菩萨应众生之机类而现十九种身以说法。
  二十颗指二十力:谓菩萨所具足之十二种利用。
  二十一颗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二十二颗指二十二门。
  二十四颗指二十四愿:阿弥陀佛之别愿。
  二十五颗指二十五菩萨:谓随弥陀来迎之诸菩萨
  二十七颗指二十七贤圣:谓四向四果之二十七种圣者
  二十八颗指二十八祖:禅宗所传指二十八位祖师。
  二十九颗指二十九种庄严。
  三十颗指三十种外道
  三十一颗指三十一色:合十三种显色.十种形色.八种表色,共为三十一色
  三十二颗指三十二法器。
  三十三颗指三十三观音:观世音菩萨为摄化而自在示现之三十三种形象。
  三十四颗指三十四心断结。
  三十五颗指三十五佛:常住十方一切世界之三十五佛。
  三十六颗指三十六部神王:又作三十六善神。(三十六颗,与一百零八意义相同,但是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为三十六颗,)
  下三十七颗指三十七道品。
  四十颗指四十位:为梵网经卷上所说之菩萨修行阶乘。
  四十一颗指四十一位。
  四十二颗四十二贤圣。
  四十八颗指四十八使者:密教之胜军不动明王为守护持法行者,于其左右各现二十四位鬼王之身,称四十八使者。
  四十九颗指四十九重如意殿:指兜率天上如意宝珠铸造之四十九重宝殿。
  五十颗指五十法。
  五十一颗指五十一心所
  五十二颗指五十二位。
  五十三颗指五十三尊:密教金刚界三十七尊加贤劫千佛中之十六菩萨。
  五十四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阶位,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和四善根。
  五十五颗指五十五善知识:又作五十五圣。
  五十八颗五十八戒:合称梵网经所说之十重禁戒与四十八轻戒。
  六十颗指六十华严。
  六十二颗指六十二见。
  六十四颗指六十四眼:据往生要集卷上本载,阿鼻地狱之十八狱卒各具有六十四只眼。
  七十颗指七十空性论。
  七十二颗指七十二天:乃合太山府君.五道大神.大吉祥天及六十九天而为七十二天。
  七十三颗指七十三尊:金刚界曼荼罗之成身会,于五十三尊外加金刚部之二十天而为七十三尊。
  七十五颗指七十五法:又作小乘七十五法。
  七十七颗指七十七智。
  八十颗指八十无尽:指无尽意菩萨所说之八十种无尽之法门。
  八十一颗指八十一科:乃至大藏一览集卷三所录之般若明相八十一科。
  八十八颗八十八佛:乃五十三佛与三十五佛之合称。
  八十九颗指八十九心
  九十六颗指九十六种外道九十六种佛世前后出现于印度而异于佛教之流派。
  九十八颗指九十八随眠:又作九十八使。
  一百零八颗表示求正百八三昧,而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百一十颗指一百一十善知识。
  一千零八十颗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十界)指迷与悟的世界,分为十种类: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修罗界,人间界,天上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

2024-06-02 17:36:49 回答

手串不同的个数有不同的意义。
颗数含义:
   经书所载的挂珠、持珠及念珠的颗数大致分为108颗  ,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为108种烦恼。十法界包括迷的六界,即地狱、  饿鬼、  畜生、  修罗、  人间及天上,是六道轮回的世界。后四界是圣者悟的世界,即声闻、缘觉、菩萨及佛界。
   108  颗——表示求正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百零八种烦恼一般说法是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  各有苦、乐、舍三受,  合为十八种。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  合为十八种,总计三十六种,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54  颗——表示菩萨修行的五十四个阶位,即是十信、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42  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种阶位,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及妙觉。
   36  颗——与  108  颗意义相同。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分为三份。
   27  颗——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  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学与第四果阿罗汉之九无学。
   21  颗——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18颗——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六根: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
   六尘:1、色尘,2、声尘,3、香尘,4、味尘,5、触尘,6、法尘;
   六识: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
   14颗——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
   十四无畏:
   1、使众生返照自性,获得解脱;
   2、使众生旋转知见,苟遇火难,火不能烧;
   3、使众生旋转观听,虽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4、使众生入于罗刹鬼国,鬼自灭恶;
   5、使众生六根消复,临当被害,刀段段折坏;
   6、菩萨明照十方,使众生不受药叉、诸幽冥所害;
   7、使众生不受虚妄声尘系缚;
   8、使众生行于险路如行坦途,遇贼不受劫;
   9、使性多淫者,不生色念;
   10、使怀忿记恨之人不生瞋恚;
   11、使一切昏钝无善心之人远离痴暗;
   12、使无子众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
   13、使无子众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
   14、使众生持观音名号者,所得福德与恒河沙数无异。
   12  颗——佛珠代表“十二因缘”。
   一.无明(梵语avidya)-无始烦恼。谓无始以来,妄识于事理迷暗愚痴,无所明了,故名无明。无明有二:根本无明和枝末无明,根本无明乃菩萨所断;枝末无明乃凡夫所修。
   二.行(梵语samskara)-造作之义,即指所造作之善恶诸业。由于两种无明为缘,遂引起造作种种善恶之事业。若起无贪、无嗔、无痴等善心,则造善业;若起贪、嗔、痴等烦恼之心,则造恶业。吾人无始以来造业无边,故八识田中之种子亦无量无边。  以上两支,属过去因缘,无明是缘,业力是因。因缘和合,遂感生现在苦果,即是吾人五蕴报身。
   三.识(梵语vijnana)-本识揽渧。即第八识揽父精母血二渧,名三和合,此为一期生死之开端。
   四.名色(梵语nama-rupa)-识暖胚团。名指心识(初投胎之神识),色指形体(父精母血凝成之胚团)。是说明一念爱染,投入母体为名,揽父母赤白二渧,外托暖气成胎为色,此是胎相初成之位。  因六根未成,识心未能显发了别之功德,但有心之名,无心之用,故不称为心,而只称名,且初投胎之时,形体未全,五官未具,不便称身,故只称色。
   五.六入(梵语sad-ayatana)-扶尘具形,指眼等六根而言。在母胎十个月中,由名色逐渐六根成长完备,于出胎后,对六尘境界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从名色,而六入,至出胎,中间总共有三十八个七日,皆属胎中位所摄,此为吾人一期生命受用之自体。
   六.触(梵语sparsa)-根摄境界,接触之义。根尘和合而成触,此即出胎之位。谓十月圆满出胎,六根遂于外境相接触。当婴孩自出生到二三岁时,天真纯洁,六根对境,但起单纯知觉,当无憎爱分别。
   七.受(梵语vedana)-苦乐舍感,即是领受之义。领纳接触六尘境界,内心所感受的违顺等境,生起苦乐感受。当四五岁到十岁左右,年纪稍长,知识渐开,对于饮食衣服玩具等,皆有所求,且能分别好丑,当未生贪爱之心,这是对境所生的一种情绪。  以上五支,总为五蕴报身,即过去因缘(无明与行)所引生之现在苦果。既有此五蕴假身,则炽然起惑造业,随之又成现在因缘,将引生未来之苦果。
   八.爱(梵语trsna)-因受生著,即是贪爱。因感受引起之执著。当十一、二岁到十八、九岁之时,已将成年,欲望既开,对于五欲六尘,自然心生贪爱,对于乐受顺境,则起贪爱之心;于苦受逆境,则生憎恶之念。  藏经云:“贪爱如水,能润生死。”  楞严经云:“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  高僧大德云:“爱不重,不生娑婆。”  此为对境所起的一种贪染心。
   九.取(梵语upadana)-因执追求,即妄取也。约二十岁后,血气方刚,贪欲转盛,于一切境,广为追求,是名为取。此为贪污欲境的一种强烈趋求。
   十.有(梵语bhava)-业牵后有。由爱取二支惑,遂发种种善恶之业,感生未来有生有死之果报。以上三支,爱取又为缘,有支又为因支,因缘和合,又生未来之果。如是有因有果,故名为有。
   十一.生(梵语jati)-倒识投胎。此身寿命终时,第八识在一切有情中,依其业力牵引,再去投胎受生,此为未来受报之一种活动。
   十二.老死(梵语jara-marana)-生后苦死,即衰老死亡。万法无常,有生必有死,身坏命终名死。众生莫不皆有死,却未必皆历衰老(夭折与横死),故合老死为一支。自生至死,其间不免种种忧悲苦恼,此为未来受报之一种结果。
   13  颗——佛教传入中国宗派为十三宗。
   13是因为佛教传入中国宗派为十三宗,与西方基督教文化观念相反,“十三”在佛教中被认为是一个吉祥的数字  佛教传入中国宗派为十三宗,佛塔也是十三层,代表功德圆满,因此,佛珠手链为13颗珠子。但是在佛教经典的记载中不存在13粒的佛珠.  佛珠的粒数在佛经中有具体的规定。
   应该怎么挑:
   不知道您打算挑选什么材质的手串,手串讲究同料顺纹正圆小孔,所以这是最基本的,然后看三通,一般有问题的珠子商家都会用佛塔盖住,如果是紫檀手串不要买粽眼多的,也不要买黑筋多的,因为黑线多的手串非常容易开裂。
   然后看油性,跟密度,密度可以称,也可以看木头的粽眼,就是木头表面的那些小孔,粽眼越少密度越高,油性也就越大。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110720634460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