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装修导航类表 >美式室内植物有哪些?

“美式室内植物有哪些?”

美式,室内,植物,有哪些
    • 2024-05-31
      能吸收有毒化学物质的植物:1、龟背竹又名龟背芋、电线兰等,其叶形长相奇特,似乌龟背,叶面呈孔裂纹状,四季常青,是有名的室内大型盆栽观叶植物。如将龟背竹种在廊架或建筑物旁,让其蔓生于棚架或贴在墙壁上生长,是极好的垂直绿化材料。龟背竹在吸收室内甲醛、净化室内空气方面,效果极佳。 2、常青藤是现代园林种植较多的植物,它可供观赏的种类很多,是典型的喜阴暗生长环境的藤本植物。常青藤适应力很强,较容易养活,喜欢阴凉气候,在光照不足的室内亦能生长。如果刚装修完不久,常青藤是室内“负离子”的净化器,据说对降低甲醛、苯等有害物质的浓度有明显效果。 3、兰花是一种单子叶植物,兰花的种类很多,同时兰花也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兰花是一种常见的陆生、附生草本植物,兰花也是一种药用价值经济价值极高的草本植物。兰花喜欢生长在阴暗、通风土壤松软的环境下。在室内种植兰花可以净化空气吸收滞留在空气中的飘浮微粒以及烟尘。能杀病菌的植物: 1、紫罗兰又叫草桂花、富贵花,是欧洲名花之一。紫罗兰喜欢生长在比较高的位置,接触阳光,排水良好的环境中。紫罗兰有很高的园林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紫罗兰的花香可以产生挥发性油类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 2、玫瑰是集爱与美于一身的蔷薇植物,玫瑰喜欢充足的阳光,耐寒耐旱,喜欢通风的环境。玫瑰的花朵可使人放松身心、精神愉快,有利于睡眠,还能提高工作效率,玫瑰花的花香可以产生的挥发性油类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 室内植物: 1、吊兰很多朋友都喜欢用吊兰来装饰自己的房子,吊兰不仅有装饰的作用,聊了还是一种能吸收有毒化学物质的植物,吊兰能吸收室内的甲醛,同时正确的摆放吊兰还有不同的风水影响。吊兰是我们居家装饰的不二之选。 2、铃兰又叫君影草、山谷百合,铃兰是一种矮小的植物,喜欢凉爽湿润和半阴的环境耐寒忌热,铃兰不仅能净化空气,而且还能能抑制结核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是室内盆栽观赏植物的优良选择。 3、月季花被称为花中皇后,又称“月月红”,它四季常绿,是一种低矮灌木植物。月季花四常开﹐一般为红色、粉色、白色和黄色﹐可作观赏植物,也可作药用植物。月季花适应能力极强,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所以易养殖,它能有效地吸收二氧化硫、氯、乙醚、乙烯、一氧化碳、过氧化氮等有害物。
    • 2024-05-27
      作为室内绿化装饰的植物材料,除部分采用观花、盆景植物外,大量采用的则是室内观叶植物。这是由环境的生态特点和室内观叶植物的特性所决定的。所以了解这些植物材料的观赏性和生态习性显得非常重要。同时要两方面兼顾,才能使美学和生态学得到统一。 植物材料的观赏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但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主要取决于自然属性的形式因素,以及由此而构成的形式美、形状、色彩、姿态等。如室内观叶植物以其叶片翠绿奇特,或硕大,或斑驳多彩而别具一格;藤本及悬垂植物以其优美和潇洒的线条和绰约的凤姿而使人赏心悦目;切花类花卉以其艳丽鲜明的色彩使室内灿烂生辉;盆景类则古朴典雅,富有韵味。如果从形式的审美角度对植物材料进行分类,那么它可以人分成经下几种。 观叶植物 这类植物具有自然野趣的风韵,在非常讲究而豪华的环境中反而能映现出自然的美。如春羽、海芋、花叶艳山姜、棕竹、蕨类、巴西铁、荷兰铁等。 这类植物可创造直接的感官认识。因为色彩地人是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它可以影射人的情绪的变化,使人宁静,或使人振奋。大量的彩斑观叶植物和观花植物色彩丰富,均属于此类型。
    • 2024-05-26
      你好,以下的植物是您所需要的,芦荟、吊兰、虎尾兰、一叶兰、龟背竹是天然的清道夫,可以清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常青藤、铁树、菊花、金桔、石榴、半支莲、月季花、山茶、米兰、雏菊、腊梅、万寿菊等能效地清除二氧化硫、氯、乙醚、乙烯、一氧化碳、过氧化氮等有害物。兰花、桂花、花叶芋、红背桂等是天然的除尘器,其纤毛能截留并吸纳空气中的飘浮微粒及烟尘。虎皮兰、龙舌兰、褐毛掌、伽蓝菜、景天、落地生根、栽培凤梨等植物也能在夜间净化空气。希望能帮助你回答!望采纳!
相关问题
  • 美式乡村风格室内都搭配什么植物

    4个回答11个关注 2018-06-21

    美式田园风格就是要接近自然,这样植物是少不了的,而我们一般装饰所有的植物一般都是万年青、玉簪、非洲茉莉、丹药花、千叶木、地毯海棠、龙血树、绿箩、发财树、绿巨人、散尾葵、南天竹等,而美式田园风格的植物要求就相对而言要高,,一般在建筑面积300平方的住宅内,植物的数量约为150-200株左右,多数为不开花的绿叶植物,将绿化植物按照房型结构和装修风格分别散布在每个房间如地面、茶几、装饰柜、床头、梳妆台等处,形成错落有致的格局和层次

热门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884931087493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