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装修导航类表 >石材幕墙安装流程,有谁知道的?

“石材幕墙安装流程,有谁知道的?”

幕墙,有谁知道,石材,流程,安装
    • 2024-06-16
      1测量放线  (1)根据主体结构上的轴线和标高线,按设计要求将支承骨架的安装位置线准确地弹到主体结构上。  (2)将所有预埋件剔凿出来,并复测其位置尺寸。  (3)测量放线时应控制分配误差,不使误差积累。  2安装连接件:将连接件与主体结构上的预埋件焊接固定。当主体结构上没有埋设预埋铁件时,可在主体结构上打孔安设膨胀螺栓与连接铁件固定。  3安装骨架  (1)按弹线位置准确无误地将经过防锈处理的立柱用焊接或螺栓固定在连接件上。安装中应随时检查标高和中心线位置。  (2)将横梁两端的连接件及垫片安装在立柱的预定位置,并应安装牢固,其接缝应严密;相邻两根横梁的水平标高偏差不应大于1mm.  4安装防火材料:将防火棉用镀锌钢板固定。应使防火棉连续地密封于楼板与石板之间的空位上,形成一道防火带,中间不得有空隙。  5安装石板  (1)先按幕墙面基准线仔细安装好底层第一层石材。  (2)板与板之间留缝10~15mm,以便调整安装误差。石板安装时,左右、上下的偏差不应大于1.5mm.注意安放每层金属挂件的标高,金属挂件应紧托上层饰面板,而与下层饰面板之间留有间隙。  (3)安装时要在饰面板的销钉孔或切槽口内注入大理石胶,以保证饰面板与挂件的可靠连接。  (4)安装时宜先完成窗洞口四周的石材,以免安装发生困难。  (5)安装到每一楼层标高时,要注意调整垂直误差。  6处理板缝  在铝板之间的缝隙中注入硅酮耐候密封胶等材料。  7处理幕墙收口  收口处理可利用金属板将墙板端部及龙骨部位封盖。  8清理板面  清除板面护胶纸,把板面清理干净。
    • 2024-06-13
      (1)根据预埋件布置图,进行预埋件的测量放线。当楼层的钢筋绑扎完毕,侧面模板尚未安装前,即开始预埋件安装就位工作。安装后及时按预埋件布置图进行检查,若发现存在误差时及时提出并要求整改。此项工作我司将派专人跟进主体施工进度,配合总包单位检查,避免漏埋、误埋。 (2)预埋件的外侧面必须紧贴外侧模板,埋件锚筋必须与主体钢筋绑扎牢固,避免在浇注混凝上振捣时发生位移偏差。 (3)预埋件安装完毕后及时检查安装情况是否合格,预埋件的安装偏差要尽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即标高位置≤±10mm,水平位置≤±20mm。 (4)预埋件安装完毕,在浇注混凝上前,须经监理组织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后,才可进行下步工序的施工。 (5)楼板拆除模板后,进行预埋件位置的复测,检查位置是否正确,如有因振捣、模板涨模或安装误差等原因造成的偏移要详细记录,以使龙骨安装施工时进行调整。 3埋件处理 预埋件在安装过程中可能产生误差或因后来的分格变更等因素出现个别部位的预埋件偏差较大或根本无法使用情况。 (1)如果预埋件位置存在较大偏差,可用钢板搭桥,后加钢板与原预埋件满焊连接,另边则用后加螺栓加固。 (2)如果预埋件根本用不上,将用化学螺栓进行后置埋件的安装。[page] 4测量放线 为了保证建筑幕墙的施工和设计图纸保持致,保证幕墙安装的工程质量及与其他施工中位协调致、接合严密。施工前必须进行准确的测量放线。 (1)放线依据:根据幕墙、门窗施工图、建筑图、结构图、分格大样图结合土建单位给出的标高控制点,进出位线及轴线位置进行精确放线。 (2)放线原则:测量放线遵循着由整体至局部的放线原则。 (3)层高测量:层高测量是测量放线中最先考虑的问题,层高测量的依据是标高基准点。使用钢尺和水准仪进行测量。 ①按总包测量人员提供的标高控制点,核查、统计主体结构施工的50线与理论数值是否存在误差。如有误差,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进行误差的修正。并将修正方案报总包、设计院、监理等相关部门审批。按照审批的方案重新对各层50线进行放线并标记。 ②幕墙施工是装修工作的开始,含有幕墙的工程各单位施工都应以幕墙单位确认的标高线为准则,所以应报请总包进行复合并确认,并严格要求后续工作按照此标高执行。 (4)标高线测量:每层的标高线应保证是闭合的,误差
    • 2024-06-18
      你好,石材幕墙安装工艺的详细步骤: 1、石材幕墙施工  2、预理件的安装  (1)根据预埋件布置图,进行预埋件的测量放线。当楼层的钢筋绑扎完毕,侧面模板尚未安装前,即开始预埋件安装就位工作。安装后及时按预埋件布置图进行检查,若发现存在误差时及时提出并要求整改。此项工作我司将派专人跟进主体施工进度,配合总包单位检查,避免漏埋、误埋。  (2)预埋件的外侧面必须紧贴外侧模板,埋件锚筋必须与主体钢筋绑扎牢固,避免在浇注混凝上振捣时发生位移偏差。  (3)预埋件安装完毕后及时检查安装情况是否合格,预埋件的安装偏差要尽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即标高位置≤±10mm,水平位置≤±20mm。  (4)预埋件安装完毕,在浇注混凝上前,须经监理组织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后,才可进行下步工序的施工。  (5)楼板拆除模板后,进行预埋件位置的复测,检查位置是否正确,如有因振捣、模板涨模或安装误差等原因造成的偏移要详细记录,以使龙骨安装施工时进行调整。 3、埋件处理  预埋件在安装过程中可能产生误差或因后来的分格变更等因素出现个别部位的预埋件偏差较大或根本无法使用情况。  (1)如果预埋件位置存在较大偏差,可用钢板搭桥,后加钢板与原预埋件满焊连接,另边则用后加螺栓加固。  (2)如果预埋件根本用不上,将用化学螺栓进行后置埋件的安装。 4、测量放线  为了保证建筑幕墙的施工和设计图纸保持致,保证幕墙安装的工程质量及与其他施工中位协调致、接合严密。施工前必须进行准确的测量放线。  (1)放线依据:根据幕墙、门窗施工图、建筑图、结构图、分格大样图结合土建单位给出的标高控制点,进出位线及轴线位置进行精确放线。  (2)放线原则:测量放线遵循着由整体至局部的放线原则。  (3)层高测量:层高测量是测量放线中最先考虑的问题,层高测量的依据是标高基准点。使用钢尺和水准仪进行测量。  ①按总包测量人员提供的标高控制点,核查、统计主体结构施工的50线与理论数值是否存在误差。如有误差,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进行误差的修正。并将修正方案报总包、设计院、监理等相关部门审批。按照审批的方案重新对各层50线进行放线并标记。  ②幕墙施工是装修工作的开始,含有幕墙的工程各单位施工都应以幕墙单位确认的标高线为准则,所以应报请总包进行复合并确认,并严格要求后续工作按照此标高执行。  (4)标高线测量:每层的标高线应保证是
    • 2024-06-19
      石材幕墙安装详细步骤 整个安装工艺大体分为9个步骤。  1石材幕墙施工  2预理件的安装 (1)根据预埋件布置图,进行预埋件的测量放线。当楼层的钢筋绑扎完毕,侧面模板尚未安装前,即开始预埋件安装就位工作。安装后及时按预埋件布置图进行检查,若发现存在误差时及时提出并要求整改。此项工作我司将派专人跟进主体施工进度,配合总包单位检查,避免漏埋、误埋。 (2)预埋件的外侧面必须紧贴外侧模板,埋件锚筋必须与主体钢筋绑扎牢固,避免在浇注混凝上振捣时发生位移偏差。 (3)预埋件安装完毕后及时检查安装情况是否合格,预埋件的安装偏差要尽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即标高位置≤±10mm,水平位置≤±20mm。 (4)预埋件安装完毕,在浇注混凝上前,须经监理组织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后,才可进行下步工序的施工。 (5)楼板拆除模板后,进行预埋件位置的复测,检查位置是否正确,  如有因振捣、模板涨模或安装误差等原因造成的偏移要详细记录,以使龙骨安装施工时进行调整。  3埋件处理 预埋件在安装过程中可能产生误差或因后来的分格变更等因素出现个别部位的预埋件偏差较大或根本无法使用情况。 (1)如果预埋件位置存在较大偏差,可用钢板搭桥,后加钢板与原预埋件满焊连接,另边则用后加螺栓加固。 (2)如果预埋件根本用不上,将用化学螺栓进行后置埋件的安装。  4测量放线 为了保证建筑幕墙的施工和设计图纸保持致,保证幕墙安装的工程质量及与其他施工中位协调致、接合严密。施工前必须进行准确的测量放线。 (1)放线依据:根据幕墙、门窗施工图、建筑图、结构图、分格大样图结合土建单位给出的标高控制点,进出位线及轴线位置进行精确放线。  (2)放线原则:测量放线遵循着由整体至局部的放线原则。 (3)层高测量:层高测量是测量放线中最先考虑的问题,层高测量的依据是标高基准点。使用钢尺和水准仪进行测量。 ①按总包测量人员提供的标高控制点,核查、统计主体结构施工的50线与理论数值是否存在误差。如有误差,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进行误差的修正。并将修正方案报总包、设计院、监理等相关部门审批。按照审批的方案重新对各层50线进行放线并标记。 ②幕墙施工是装修工作的开始,含有幕墙的工程各单位施工都
相关问题
  • 石材幕墙龙骨安装方法有人知道的吗?

    4个回答11个关注 2018-06-21

    您好一、后置预埋件的安装:对于新建建筑,建筑幕墙的安装通常都是随着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开始设置幕墙安装用预埋件,但是由于主体结构施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原因造成幕墙预埋件实际施工时的利用率大约在80%左右,因此为了满足建筑幕墙的施工需要那些找不到或偏差较大不能满足安装要求的预埋件位置,都将采取后补预埋件的安装方法。  对于改建项目的建筑幕墙。由于当时的建筑没有建筑设计幕墙或既有幕墙但是改造过程改变了原幕墙的风格等.都造成新的幕墙施工需要设置后补预埋件来满足建筑幕墙的施工要求。  无论是由于哪种原因所造成的后补预埋件,我们都需注意一定将后补预埋件的安装与建筑主体结构严密贴紧不得出现悬空或安装在建筑

热门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2032051086425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