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装修导航类表 >大家说说以房养老不可行吗?

“大家说说以房养老不可行吗?”

行吗,养老
    • 2024-06-12
      “以房养老”在中国的障碍很多,尚没有可行的规则可循。  南京“以房养老”模式只是探讨,老人归西后房产归养老院的做法,对是否让老人过早归西没有法理支持,也让人担心。  作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政策指导性非常强,没有一个定价评估的可行性原则,房价不可以控制。  新加坡“以房养老”的“泛亚洲模式”对于中国有借鉴意义,不能完全照搬美国“以房养老”模式,美国的“以房养老”模式是在非常明确的法律保障为前提的,过快地推广“以房养老”是对老年人群体的一种伤害,建议先完善法律法规再开展“以房养老”业务。  “以房养老”只能是一个养老模式的小小的补充,观念上在中国本身也是个障碍。
    • 2024-06-12
      “以房养老”制度之所以最后被废止,正是由于它存在着三大先天弊端:  首先,将财产留给子女是中国普遍存在、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很多中国父母自从有了孩子,人生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子女不断地贡献。造成目前多数年轻人购房成本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老年人为子女购房出资。在美国等一些崇尚年轻人独立的国家,年轻人首次购房年龄比中国要晚10年左右,缓解了供求关系,房价反而比较便宜。因此,虽然不为子女留房产的做法既能减轻子女赡养的经济负担,又能促进子女个人努力奋斗,但除非是孤寡老人,极少有中国父母愿意“自私”地将房产抵押出去。  再者,中国的房产不是完全的产权,土地使用权期限最多只有70年。中老年人把已经使用几十年的房产抵押出去时,土地使用权期限已所剩无几了。理论上讲,土地使用权期限到期后,可以通过续缴土地出让金的方式将权限延续。但一方面,城市房产最大的价值构成就是土地,真正的建筑成本反而是微不足道的,如果重缴土地出让金,金融机构愿意向抵押人付出的年金就非常少;另一方面,即使土地使用权期限可以延续,中国的商品房质量欠佳也是一个隐患,连住建部官员都承认,中国的商品房寿命在30年左右,未必能超过70年。  最后,未来房产未必像现在这样值钱,“以房养老”的前提是房价不能出现大的波动。目前中老年人普遍拥有的房改房,是当年仅付出了非常少的价格购买的。经过10多年的房地产牛市,增值几十倍的并不少见。目前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跨过顶峰,1990年前后新生人口的持续下降,将导致未来处于购房年龄的年轻人数量持续减少。最重要的是,目前中国的房价,无论从房价收入比,还是从房价与租金收入比来看,都存在较大的泡沫。  “以房养老”制度被废止,说明了该项制度不太符合中国现有的国情,所以在内地难以全面铺开。其实,各级政府部门不应把目光全部放在让民众靠自身解决养老问题,因为让每个公民安享晚年,是任何一届政府的职责所在。
    • 2024-06-13
      如果说好处的话,以后老人回老有所依,算了,说出来我都不信。说点靠谱的吧,中国目前楼市泡沫相当大,由于中国很多领域不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所以楼市实际上是中国民间资本的重要聚集地,这是一种畸形的繁荣,或者说中国目前的楼价相当不稳定,这个泡沫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破了,那时候以房养老的老人该怎么办? 真要说作用的话,第一政府可以推脱养老责任,在计划生育时期政府明确承诺过要养老,当年的旧报纸很多人还都有,你要是感兴趣可以去看看。最近又是立法又是宣传,愣生生把自己的承诺给忘干净了。 第二就是继续给房价加一把火,与上一届政府喊了多少年的控制房价的空口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中国房价居高不行的情况下,还要以房养老,那岂不是鼓励更多的人继续投资房地产? 第三就是这个政策的设计者的初衷了,就是从大量房源的拥有者手里回收房子,在中国大部分炒房者不是房姐房爷之流,还是少数几套房子的占大多数,这样可以把房子从他后代的手里慢慢回收,但在我看来,这个政策还是和之前二手房交易税一样,在一两个政府任期内是看不出效果的,着眼于长期,可能也是新一届领导人的风格吧。
相关问题
  • 简单说说,以房养老什么意思

    4个回答11个关注 2018-06-21

    就是把房子所有权抵押给银行,换取养老金,这时候房屋所有权属于银行,但是老人仍然可以居住在里面直到去世。

热门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5562806129455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