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神解答递延所得税费用?



				
				
好好在一起吧
17791 次浏览 2024-05-28 提问
48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5-30 23:28:20 回答

“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这个公式不完整,应该是:
       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而且不包括影响所有者权益、商誉等项目的递延所得税。
       
       要理解这个公式,其实做一下会计分录就一目了然了。
       1.确认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时,是: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  确认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时,是: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
       那么递延所得税费用就等于“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减去贷方发生额,其实也就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减去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
可以从所得的角度考虑,我资产增加了,费用减少了,负债减少了,总净资产理应增加。但是,税法上不确认这种增加。如果这种增加是确实的,那么,我就该为这种增加多交税,就形成了递延所得税负债。  
同理,资产减少了,费用增加了,负债增加了,总资产相应就减少。可税法不确认这种减少。但确实是减少了,税法暂时不确认,以后也要确认,这种减少,就会让我以后少交税,就形成了递延所得税资产。

2024-05-30 23:28:20 回答

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额  递延所得税收益=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额  递延所得税  定义:  由在会计上已经入账但在税务上尚未入帐的一项收入而引起的负债,这项负债记入资产负债

2024-05-30 23:28:20 回答

会计和税法在确认企业所得税时,会产生一个暂时性差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固定资产折旧)来说明:    
会计确认的折旧费:第1年30万,第二年20万,第三年10万;    
税法认可的折旧费:第1年20万,第二年20万,第三年20万;    
可以看出,会计和税法确认的折旧费,总额是相当的,都是60万,如果企业未扣除折旧费的利润为100万,那么在会计上,扣除折旧后的利润就是100-30=70,所得税(25%)就是17.5万;但是,税法确认的折旧只有20万,那么所得税(25%)就应该是(100-20)×25%=20万:税法比会计多确认2.5万元的所得税,这个应该怎么处理呢?用递延税款科目调节:    
第一年    
借:所得税费用    (100-30)×25%=17.5万    ←从会计    
递延所得税资产    20-17.5=2.5万    ←差额,倒挤的    
贷:银行存款    (100-20)×25%=20万    ←从税法    
第二年:    
借:所得税费用    (100-20)×25%=20万    ←从会计    
贷:银行存款    (100-20)×25%=20万    ←从税法    
第三年:    
借:所得税费用    (100-10)×25%=22.5万    ←从会计    
贷:银行存款    (100-20)×25%=20万    ←从税法    
递延所得税资产    22.5-20=2.5万    ←差额,倒挤的    
可以看出,“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一笔资产,就好像一笔存款,这比存款是存在税务局的,可以用作抵扣税款的;同理,“递延所得税负债”也是一种负债,是应付税务局的。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当前会计上不应确认但是税法要求确认的税款,这笔钱当期交了,但是不应该计入当期费用,应予递延在以后再计入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当前会计上应确认但是税法暂不要求确认的税款,这笔钱当期未交,但仍应该计入当期费用,以后再实际缴出去。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463500022888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