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方法哪位比较了解?



				
				
减肥的小肉包
74918 次浏览 2024-06-07 提问
140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09 02:58:18 回答

1施工流程
 木工放样针对图纸结构检测结果进行尺寸复核→按正确尺寸下→制作→安装→防火处理。
2木材含水率的控制
3放样下料
4木结构制作

2024-06-09 02:58:18 回答

轻型木结构介绍
   轻型框架即是将间距紧密的规格材部件和覆盖层联合使用,以形成一幢建筑物的结构基础。此结构基础可提供刚性、为内装修和外包层提供支持、并为放置保温材料留出空洞。    轻型框架是北美住宅建筑业最常见的方法。此建筑形式也可用于较大规模的商业和公共建筑物。例如,位于加拿大温哥华的林木产品研究基地加拿大林产工业技术研究院(Forintek),其占地9300平方米(100,000平方英尺)的办公及实验用建筑物即是大规模使用轻型框架结构的范例。  一幢住宅楼的墙壁通常可能为38  x  89毫米(名义  尺寸为2  x  4英寸)、高度为2.4米(8英尺),而Forintek建筑物的墙壁则由38  x  235毫米(名义尺寸为2  x  10英寸)的墙骨建成、从楼板到天花板的高度为5米(16英尺)。结果是:该幢建筑物的牢固程度足以满足作为研究场所的严格要求。  在建造结构型构架时,轻型框架使用的是规格材(通常为38毫米(名义尺寸为2英寸)宽的锯木、深度可高达286毫米(名义尺寸为12英寸))、以及尺寸相当的制成木制品。这些主要的结构部件与覆盖层组件统一使用,从而为墙壁、楼板和屋顶提供刚性。一般来说,轻型框架部件间的间距不大于600毫米(2英尺)。  对于某些承重结构而言,工程化木制品(如轻型框架桁架、预制木制工字型搁栅、或其它结构性产品如层积木(LVL)、平行积成木  (PSL)和胶合层积木)可能会用作框架组件。在需要有较大净空的条件下,轻型框架部件可能会与重梁或柱联合使用,以将荷载直接转移至地基。  上图显示的是框架部件的典型排列方法。通过重复使用小部件和紧固件,框架结构形成了一种设计冗余,即:在主要荷载转移通道失效时尚有其它通道可供使用。正因如此,框架结构不太可能突然失效,因此被认为是一种优良的建筑技艺,可以抵抗诸如地震和风力等情况。

2024-06-09 02:58:18 回答

木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方法如下:
A  施工准备
(一)、材料
1、面层材料
1.1  材质:宜选用耐磨、纹理清晰、有光泽、耐朽、不易开裂、不易变形的国产优质复
合木地板,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2  规格:通常为条形企口板.
1.3  拼缝:企口缝。
2、基层材料
防潮垫。
B、作业条件
1、施工程序:水泥砂浆找平油光—垫复合木地板防潮垫—复合木地板层板安装。
2、施工要点:
2.1  面层铺设施工
1、面层施工主要是包括面层开板条的固定及表面的饰面处理。固定方式以钉接固定为
主。即用元钉将面层板条固定在水泥地面上。  (1)、条形木地板的铺设方向应考虑铺钉方
便,固定牢固,使用美观的要求。对于走廊、过道等部位,应顺着行走的方向铺设;而室内
房间,宜顺着光线铺钉。对于大多数房间来说,顺着光线铺钉,同行走方向是一致的。
2、以墙面一侧开始,将条心木板材心向上逐块排紧铺钉,缝隙不超过1MM,圆钉的长度
为板厚的2.0~2.5  倍。硬木板铺钉前应先钻孔,一般孔径为钉径0.7~0.8  倍。
6
3、用钉固定,在钉法上有明钉和暗钉两种钉法。明钉法,先将钉帽砸扁,将圆钉斜向
钉入板内,同一行的钉帽应在同一条直线上,并须将钉帽冲入板3~5MM。暗钉法,先将钉帽
砸扁,从板边的凹角处,斜向钉入。在铺钉时,钉子要与表面呈一定角度,一般常用45  度或
60  度斜钉入内。
D、施工注意事项
1、一定要按设计要求施工,选择材料应符合选材标准。
2、木地板靠墙处要留出9MM  空隙,以利通风。在地板和踢脚板相交处,如安装封闭木
压条,则应在木踢脚板上留通风孔。
3、实铺式木地板所铺设的油毡防潮层必须与墙身防潮层连接。
4、在常温条件下,细石混凝土垫层浇灌后至少7D,方可铺装复合木地板面层。
6、木地板的铺设方向:以房间内光线进入方向为木地板的铺设方向。
G、质量标准
(一)主控项目
1、复合地板面层所采用的条材和块材,其技术等级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设计要求。
2、面层铺设应牢固;粘贴无空鼓
(二)一般项目
1、实木复合地板面层图案和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图案清晰,颜色一致,板面无翘曲。
2、面层的接头位置应错开、缝隙严密、表面洁净。
3、踢脚线表面应光滑,接缝严密,高度一致。
复合木地板面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允许偏差(mm)
项次项目
实木复合地板面层
检验方法
1  板面缝隙宽度  2.0  用钢尺检查
2  表面平整度  2.0  用2m  靠尺及楔形塞尺检查
3  踢脚线上口平齐  3.0
4  板面拼缝平直  3.0
拉5m  通线,不足5m  拉通线
或用钢尺检查
5  相邻板材高差  0.5  用尺量和楔形塞尺检查
6  踢脚线与面层的接缝  0.1  楔形塞尺检查

扩展回答

木结构建筑 古代建筑特色

从木结构建筑的演变过程中是否可以归纳出我国古代建筑传统的某些典型的特色?对当代的设计思想以及建造理念是否有着某种借鉴和激励。

木结构建筑公司哪家好

有没有专门做木结构建筑的公司啊?求推荐几家,哪个做这个木结构在业内是最有名的?

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有哪些

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外观特征,也是以梁柱为代表的木结构框架体系,建筑的内在结构与外观形象的逻辑关系统一鲜明。这一特征又具有外观形象上明确的认知感和识别性。中国传统建筑是以木结构框架为主的建筑体系,以土、木、砖、瓦、石为主要建筑材料。营造的专业分工主要包括:大木作、小木作、瓦作、砖作、石作、土作、油作、彩画作、搭材作、裱糊作等,其中以大木作为诸“作”之首,在营造中占主导地位。   中国匠师在几千年的营造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工艺经验,在材料的合理选用、结构方式的确定、模数尺寸的权衡与计算、构件的加工与制作、节点及细部处理和施工安装等方面都有独特与系统的方法或技艺,并有相关的禁忌和操作仪式。这种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延承至今。2.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在文化层面上表现出三大特点:其一,注重审美性与政治伦理性的高度统一;其二,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品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展现;其三,在多样变化中注重综合性的整体空间意象。其形式特征主要表现为:①多以群体组合的形式构成丰富的空间序列。②单体建筑造型有一定的规格程式。③木结构的梁架组合形式所形成的体量巨大的屋顶,与坡顶、正脊和翘起飞檐的柔美曲线,使屋顶成为中国建筑最突出的形式特色。④室内空间处理灵活多变,常用板壁、槅扇、帐幔、屏风、博古架隔为大小不一、富有变化的空间,产生迂回、含蓄的空间意象。⑤注重建筑构件的色彩和装饰彩绘的表现性,并以此标示等级与功能的差异。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设计的特征:(一)重视环境整体经营(二)单体形象融于群体序列
(三)构造技术与艺术形象统一
(四)规格化与多样化统一
(五)诗情画意的自然式园林
(六)重视表现建筑的性格和象征涵义3.  中国木构架体系的房屋萌芽于新石器时代后期。公元前五千年的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文化遗址反映出当时木构技术水平。公元前五千年的中国中西部的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和临潼姜寨的仰韶文化遗址显示了当时村落布局和建筑情况,说明依南北向轴线、用房屋围成院落的中国建筑布局方式已经萌芽。先秦(公元前二二一)时代,“帝居”或“民舍”都称为“宫室”;从秦汉            中国传统民居矢量图起,“宫室”专指帝王居所,而“第宅”专指贵族住宅。汉代规定,列侯公卿食禄万户以上、门当大道的住宅称“第”,食禄不满万户、出入里门的称“舍”。近代则将宫殿、官署以外的居住建筑统称为民居。     在中国民居中,皖南民居和山西民居齐名并列,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说法,明清时期,深居内陆的晋商、徽商勤俭自强、诚信经营而富甲海内。在家乡修建的深宅大院,成为中国民居文化的一笔宝贵财富。     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现存的民间住宅类型,归纳为六种形式。此外,中国还存在不少比较特殊的住宅形式。到了近现代,由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居民多居住在楼房里。且用于居住的楼房样式不断变化更新,楼层也有不断增高的趋势。4.中轴对称: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天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低小简单。这种明显的反差,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中轴线纵长深远,更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贵。
左祖右社:中国的礼制思想,有一个重要内容,则是崇敬祖先、提倡孝道;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有土地才有粮食,“民以食为天”、“有粮则安,无粮则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是人所共知的天经地义。左祖右社,则体现这些观念。根据《周礼·春官·小宗伯》记载,“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帝王宫室建立时,基本遵循左祖右社的原则。宗庙的空间位置应当在整个王城的东或东南部,社稷坛的空间位置则在西或西南部,这种做法一直沿袭下来。所谓“左祖”,是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祖庙是帝王祭把祖先的地方,因为是天子的祖庙,故称太庙;所谓“右社”,是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
前朝后寝:前朝,是帝王上朝理政、举行大典的地方,因位于整个建筑群的前部,称“前朝”。后寝是帝王、妃子及其子女生活起居的地方,因位于建筑群的后部,称“后寝”。
三朝五门:根据帝王朝事活动内容的不同,分别在不同规模的殿堂内举行。自古就确立了三种朝事活动的殿堂,名为“三朝制”。所谓“三朝”是指大朝、内朝、外朝。与三朝相对应的建筑,是奉天殿(太和殿)、华盖殿(中和殿)、谨身殿(保和殿)。“五门制”,是在举行大型朝事活动的宫殿庭院前,沿中轴线以五道门及辅助建筑构成四座庭院,作为大朝宫殿前的前导空间,这五道门由内向外以此为朝门(奉天门或太和门)、宫门(午门)、宫城前导门(端门)、皇城门(天安门)、皇城前导门(大清门)。
与一般建筑相比,宫殿建筑对传统礼制的象征与标识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森严的等级观念,其中更贯彻了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对宗法理念的信仰。因而,宫殿建筑往往成为传统礼制的一种象征和标志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78345060348511 秒